Bobath关键点的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101.71 KB
- 文档页数:19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一、概念-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
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
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
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
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
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
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一、概念-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
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
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
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
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
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
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控制关键点定义: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与运动质量的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手置于患者偏瘫侧躯干与肢体的特定部位,通过用手控制这些部位可以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与异常运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
作用: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系。
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与异常的运动模式。
3、对患侧躯干与肢体肌群进行正常模式再教育。
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地运动模式。
部位:1、头部前屈:屈肌占优势,全身以屈曲模式出现。
后伸:伸肌占优势,全身以伸展模式出现。
旋转:打破伸肌与屈肌固有模式。
(翻身训练)2、胸椎调整胸椎,调整躯干的平衡能力,也可以调整躯干的张力。
3、肩胛及上肢1)肩胛肩胛带前突肩胛带后退肩胛带内旋肩胛带外旋2)上肢上肢水平外展,抑制屈肌痉挛(特别就是胸部肌群与颈部肌群) 上肢上举,可以改变上肢与肩胛带被牵拉向下方的异常模式,可以使脊柱,髋关节及下肢的伸展变得容易。
3)拇指拇指外展,可促通所有手指伸展,注意必须在腕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
4、躯干当近端躯干控制好,躯干运动与平衡能力提高时,治疗师由近端到远端,远近相结合,训练上下肢运动。
躯干前屈:抑制全身伸展模式。
躯干后屈:抑制全身屈曲模式。
5、下肢及骨盆(踝背屈与外翻)远近端关键点:利用远端关键点的控制缓解张力,而近端关键点的控制指在脊髓水平产生较大的抑制,因此比控制肢体的远端关键点有更强的缓解张力的作用,近端与远端相结合,手法缓慢,轻柔, 逐渐减少对关键点的控制,最终重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Bobath疗法在偏瘫中的应用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与治疗计划恢复阶段患者主要问题训练目标训练计划弛缓期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无自主性运动预防肌肉痉挛的出现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良好肢位的保持床上体位转移训练关节被动运动患侧肢体主动运动痉挛期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抑制痉挛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关节被动运动肌肉持续牵拉训练肢体负重训练躯干控制训练矫正异常姿势恢复期痉挛渐渐减轻关节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平衡性基本接近正常加强肢体运动功能协调性加强身体耐力加强动态平衡稳定性加强步行能力双侧肢体协调训练运动协调性训练提高运动速度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步行训练痉挛期康复一)痉挛模式头: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Bobath疗法主讲人:毛志超一、概述(一)定义:。
(二)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
(三)途径:1.维持正常姿势控制;2.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3.控制痉挛。
(四)特点:1.遵循人体发育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的核心;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强运动功能;3.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五)原则:1.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2.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Bobath治疗技术(一)控制关键点1.定义:该手法指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质量(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和异常运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
2.作用(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系;(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3)对患侧躯干和肢体肌群进行正常模式的再教育;(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的运动模式。
3.手法(1)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治疗师所期望易化的运动模式选择关键点。
(2)近端关键点/远端关键点(3)弛缓阶段(急性期)关键点的选择(3)恢复阶段关键点的选择(二) Bobath抑制技术1.定义2.分类:抑制技术包括静止性抑制手法(反射抑制性姿势)和动态手法(反射抑制运动模式)3.手法:3、阻止(或破坏)异常运动模式4、自主抑制训练(三)易化技术1.定义:易化技术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法、运动帮助患者诱发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应及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
2.作用:(1)直接刺激肌肉使其完成等长、等张性收缩;(2)通过按正确的运动模式(含启动方式和顺序)移动肢体,使患者体会和把握正常的运动感觉;(3)在进行运动练习时维持对线和姿势的稳定性;(4)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再教育;(5)教给患者如何使用患侧进行过渡性运动或功能性活动。
3.方法:(1)诱发弛缓肌的等长、等张性收缩(2)易化正常的姿势反应(3)易化正常的运动模式(4)自主易化训练2012年1月。
Bobath疗法Bobath 疗法一、Bobath技术的发展史二、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1.促进,抑制的理论。
2.运动训练开始时肢体应取的位置的理论。
3.通过外因传入,特别是感觉传入,可以改变大脑皮质中兴奋和抑制的分布的理论:三、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3)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具体运动发育顺序一般是:从仰卧位--翻身---侧卧位---肘支撑位---手膝跪位---坐位----双膝跪位----立位(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四、Bobath疗法的治疗方法、基本原理和技术(一)控制关键点人体关键点包括:1.中部关键点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
2.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
3远端关键点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指。
(二)Bobath握手方式(三)反射抑制模式(RIP)1.基本方法:2.基本原理:(1)兴奋痉挛肌本身的Golgi腱器,对痉挛肌产生抑制性的影响:(2)通过交互抑制(3)通过痉挛让步于运动的原理:3.常用的一些RIP:4.应用RIP时的注意事项(四)促进技术1.基本内容2.基本原理3.促进的方法(1)翻正反应的促进: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2)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3)发自躯干,作用于颈4)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2)平衡反应的促进:(3)防护反应的促进:1)上肢的防护性伸展反应的徒手训练法Ⅰ、前方的防护反应Ⅱ、侧方的防护反应Ⅲ、后方的防护反应2)上肢防护性伸展反应的器械训练法:(五)触觉和本体感的刺激1.基本内容2.基本原理3.基本方法(1)促进对患侧上肢的控制:(2)改善站、走时膝关节的不稳定:(3)为下肢站立做准备:五、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一)第一阶段(迟缓阶段)的治疗1、良肢位的设计2、向健侧翻身及返回动作训练方法3、患侧下肢屈伸控制训练—桥式运动4、下肢负重的准备训练5、坐位平衡反应诱发训练6、患侧上肢负重训练7、肩胛带活动度训练(二)第二阶段(痉挛阶段)的治疗1、坐位和站起的准备训练2、站起训练3、步行训练4、上肢运动控制训练5、肘关节选择性运动训练(三)第三阶段(相对恢复阶段)的治疗1.改善步态的初步训练2、改善步态的进一步训练(1)、迈步训练(2)、行走训练3、上肢运动控制训练(1)、联合反应的抑制:(2)、患侧上肢负重训练(3)、伸肘训练(4)、肘关节屈、伸分离运动训练4、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一、概念-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
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
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
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
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
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Bobath基本治疗手法一、概念-Bobath治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学治疗法(Neuro-deveiopmental treatments,NDT),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疗脑瘫及一切肢体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它是由英国医学博士、小儿神经病学者Karel Bobath及其夫人理学疗法士Beda Bobath夫妇从50年代起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的治疗方法。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并成立了专门的Bobath医院。
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广泛应用。
Bobath疗法给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二、Bobath认识脑性瘫痪的基本观点-Bobath认为:脑瘫患儿和正常小儿不同,存在着精细运动和随意运动等多方面障碍,因而表现出复杂离奇的动作和各种异常姿势。
这种异常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还有语言、性格、视觉、听觉、智力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这些障碍常重复出现,在一个脑瘫患儿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以上障碍的情况,称为“脑损伤综合征”。
在治疗脑瘫时也发现随着运动功能改善,其他伴随障碍也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Bobath认为治疗脑瘫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按照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治疗。
-Bobath治疗大体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
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
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
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
【专业知识】解析Bobath技术;Brunstrom技术1.定文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是神经发育技术方式之一。
2.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
3.途径①维持正常姿势控制;②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③控制痉挛。
4.特点①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订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手法操作的核心:②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加运动功能;③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5.原则①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②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治疗原理1.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脑损伤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延期消失(脑瘫)或再次出现(偏瘫),或出现病理反射。
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抑制紧张的肌张力,诱发拮抗肌张力增加。
2.利用基本反射模式正确的运动感觉对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重要,而且各种功能性技能都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射、平衡反射和其他保护性反射以及伸手、抓握和松开等基本反射模式为基础的。
3.按照运动发育顺序训练基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发育过程,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缓痉挛也应先从运动控制的中心点,头和躯干开始,再遵循上肢由肩到手,下肢由髋到足的由近端到远端发育顺序进行。
三,Brunstrom技术一: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等病理运动模式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然后在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方法。
(3)联合反应:指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
如偏瘫时与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可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它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一种姿势反射,为肌肉活动失去自控制,是伴随痉挛而出现的。
它的另一特点是基本上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
如在健侧上肢屈肘位对抗阻力时,患侧固定表现为胸大肌收缩。
联合反应是肌肉张力改变引起的一种姿势反应,是较为原始的运动模式或脊髓水平的反应。
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十五节 Bobath技术一、概述1、定义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是神经发育技术方式之一。
2、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
3、途径①维持正常姿势控制;②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③控制痉挛。
4、特点①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手法操作的核心。
②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加运动功能。
③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5、原则①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
②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治疗原理1.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脑损伤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延期消失(脑瘫)或再次出现(偏瘫),或出现病理反射。
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抑制紧张的肌张力,诱发拮抗肌张力增加。
2.利用基本反射模式正确的运动感觉对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重要,而且各种功能性技能都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射、平衡反射和其它保护性反射以及伸手、抓握和松开等基本反射模式为基础的。
3.按照运动发育顺序训练基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发育过程,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缓解痉挛也应先从运动控制的中心点,头和躯干开始,再遵循上肢由肩到手,下肢由髋到足的由近端到远端发育顺序进行。
第二十六节 Brunnstrom技术一、概述1、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等病理运动模式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方法。
2、目的(1)早期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射,使较弱肌肉发生收缩;(2)使患者体验运动感觉,将与随意用力相结合,产生半随意运动;(3)应用于功能性活动中,以便反复训练,使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动作渐趋完善;(4)利用各种感觉刺激增强治疗作用;(5)通过大脑皮质水平来调节运动和提高控制能力,训练患者主动参与随意用力,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Bobath治疗技术基本技术Bobath治疗技术对缓解痉挛、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和促进患者的主动运动等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其主要治疗技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关键点或部位的控制关键点或部位(cyaleypointsofcontrol,PKP,包括头颈部、肩胛带、上臂、骨盆、大腿等在寻求近端部的稳定性时使用远端关键点(distaleypointsofcontrol,DKP,相当于手、前臂、足、小腿。
尤其是手掌、手指、足底、足趾存在许多感觉器官帝国,故在调整对线同时,为适应外环境也要在DKP 进行可感受及导入各种感觉的治疗。
Bobath认为:正常运动的感觉体验是学习新运动模式的基础,也有助于抑制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通过治疗师手法的引导,协助患者完成正常的运动,使患者重新体验和学习正常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将成为训练的基础。
良好的手法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手法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四点:①节奏要缓慢,使患者有时间去理解正在进行的运动并考虑应如做出反应。
②在应用手法的过程中,治疗师应通过观察肌张力的变化和患者有无出现主动运动来判断肌肉活动是否正常。
③强而有力的手法用于延长痉挛肌的长度(缓解痉挛);轻柔的手法用引导患者躯干或肢体以正常的模式进行运动,使患者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诱发出主动反应。
④当出现主动反应时,治疗师应逐渐减少控制,通过反复实践,最终重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一)头部关键点的控制1 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2 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3 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二)躯干关键点的控制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
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法。
躯干旋转,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
具体操作方法:1“∞”弧形运动患者坐位,治疗师在患者身后,治疗师用自己的胸腹部顶住患者的后背,两者间可放一软垫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