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_四年级下美术教案(1~7)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3
7、用彩墨画鸟课时 2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禽鸟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中国画的绘画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
内容分析重点:了解禽鸟的基本结构及用写意形式概括表现的方法。
难点:笔墨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鸟的不同动态及画面构图。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手段示范板书设计7、用彩墨画鸟一、组织教学: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1、赏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用版示或挂图或标本分析麻鸟的基本结构和形体特点。
2、教师用简练、概括的饿笔墨演示表现鸟形体的全过程。
3、起稿领临两个动态,突出蘸色、用笔和结构的关系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1、讲评展示作业。
2、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8、用彩墨画鱼课时 2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
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情感目标:喜爱中国绘画。
内容分析 2.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2.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手段示范板书设计8、用彩墨画鱼一、组织教学: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2、教师演示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
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7、教师辅导:技法的体验与运用。
四、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五、小结教学后记:9、刻印的乐趣课时 2课时课型绘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刻、印花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尝试刻、印的方法,认识造型艺术手段的多样性。
第一课茶香四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
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专题学习网页,网络教室。
学具准备: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
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
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观园”;③“制茶工艺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韵味茶馆”;⑦“造型各异的茶具”;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
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
中心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小结:(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
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
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新版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四年级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1、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学习]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工作材料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完成任务的措施:、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范文材料工作材料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课时安排:第二周:为中国队加油(1、2课时)第三周:茶香四溢(1、2、3课时)第五周:风筝风筝飞上天(1、2课时)第六周:七彩足迹(1、2课时)第七周:爱书、藏书(1、2课时)第八周:风车转呀转(1、2课时)第九周:十二生肖(1、2课时)第十周:年年有余(1、2课时)第十一周:巧折巧剪(1、2课时)第十二周:落日(1、2课时)第十三周:蔬果造型(1、2课时)第十四周:美丽的拼画(1、2课时)第十五周:砖石上的雕刻(1、2课时)第十六周:房间一角(1、2课时)第十七周:中国古代陶艺(1、2课时)第十八周:考试第1课为中国队加油范文材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教版)一、教材分析:【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
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措施: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四、教学进度周次课时内容目标重难点为中国队加油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课方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课目的.掌握茶文化的有关知识。
赏识认识各种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依据自己认识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新奇、图案精巧、色彩和睦、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感觉茶文化与生活的亲密关系,提高对茶文化研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材剖析.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平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广泛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史册记录,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还处于母系社会,由打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录。
唐朝已经是“比屋皆饮”、家家喝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同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优异贡献。
本课主要企图是让学生充足地感觉中国茶文化的广博精湛、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显现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喝茶的好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社文化、不同期间的茶具以及设计精巧的茶叶包装盒等,还显现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波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课。
第一课时主要认识中国茶文化的知识,能够从这几个方面人手:认识茶的发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如何饮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喝茶有什么好处;喝茶的茶拥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经过教课,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涵养,都拥有必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认识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奇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最新资料推荐------------------------------------------------------新浙美版四下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设计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板书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 / 4(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 (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3)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
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4)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
问:这些是什么? (6)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一、课标对本册的教学要求:1、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二、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欣赏画,绘画,手工,电脑画等几部分内容,内容丰富多彩,由线入深。
三、全册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全书共分为九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围绕着音乐、美术、戏曲、舞蹈来设计。
把相互之间的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知识延伸,或者是与前面几册知识的联系。
同时本书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的学能结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其次,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四、课时安排:周次课题1 1、植物写生2 2、巧用对称形3 3、放学4 4、设计生活标志5 5、生命之源-水6 6、材质的美7 7、用彩墨画鸟8 8、用彩墨画鱼9 9、刻印的乐趣10 10、学画农民画11 11、提袋的设计12 12、降落伞13 13、别致的花瓶14 14、艳丽的大公鸡15 15、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16 16、画家凡,高17 17、大师画我也画18 18、电脑美术—你追我赶19 19、精彩的戏曲20 复习考评第1课《植物写生》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浙美四年级下美术教案
1.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画面中的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学习基本色彩和色彩搭配原理,提升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如何从画面中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
2.如何运用基本色彩搭配出具有情感表达的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品:彩色笔、画笔、颜料、画纸。
2.教具:彩色图片、书籍。
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色彩。
Step 2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画面中的色彩情感表达。
Step 3 学习:讲解基本色彩和色彩搭配原理,让学生实践运用。
Step 4 创作: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具有情感表达的画作。
Step 5 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和讨论自己的作品。
Step 6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感受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Step 7 作业:让学生在家自由创作一幅具有情感表达的画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活动和实践让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基本色彩和色彩搭配原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