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传播中的新闻信息失真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媒体传播中的新闻信息失真现象

摘要:现今新闻在媒体传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真的现象,或者从一开始在新闻被创造的时候就不真实,或者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加工和选择造成了新闻的失真。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那么造成新闻失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来防范和杜绝新闻的失真?本文将介绍新闻失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新闻,还人们一个真实的世界。

关键词:新闻、信息失真、媒体传播、

一、信息失真的内涵

所谓信息失真,指的是“信息偏离了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与一定的衡量标准”。在信息的反映过程、传输过程和理解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

二、信息失真的案例

(一)案例一:2005年4月17日,国内众多媒体发表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致癌成分”的报道。报道称,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数十种牙膏、洗手液等抗菌清洁品,当中包括高露洁等品牌的产品,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这种物质与经氯消毒的自来水接触后会产生三氯甲烷(俗名氯仿或哥罗芳),而三氯甲烷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随着这则消息的飞速传播,高露洁在中国的市场销量出现了明显下跌。截至4月19日上午8点,据新浪网的网上调查表明,88%以上的消费者原来信任高露洁品牌,而现在会继续使用该品牌牙膏的消费者不到10%。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该市两家颇有影响的大型超市、大卖场进行专题调查显示,4月18日至4月24日这一周,高露洁牙膏每天的销售额比上周同期的降幅达到45%~65%。

然而,随后的追踪调查表明,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不过是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导致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4月19日,这一发现的研究者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的彼得·威克斯兰在弗吉尼亚《The Roanoke Time》报纸的网站上说,许多媒体断章取义了他关于潜在健康风险的发现。威克斯兰说,事实上,自己在《环境科学技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只是称:在洗手液中发现的三氯生以及含氯的自来水在实验条件下可以产生反应,进而生成“哥罗芳”。原文中并未提到包括高露洁在内的牙膏品牌。

(二)案例二:2007年3月3日路透社就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张曼玉当天出席Chloe于巴黎举行的时装展,据闻她是被Chloe方面邀请出席,所以没有通知传媒。张曼玉与友人连袂看秀,一开始她偷偷绕道进场,一入场却发现自己的VIP位置被抢走,只好求助工作人员帮忙,最后被换到隔壁的座位,此举也引起坐在斜对面的美国版《VOGUE》总编辑Anna Wintour注意,频频用眼睛余光扫射她。报道说,张曼玉前两周前才被美国《纽约时报》选为去年“伟大的表演者”,结果路透昨日发出她看秀的照片,竟然把她的英文名字Maggie Cheung误写为巩俐(Gong Li),3分钟后路透社发现错误,紧急发出道歉更正启示还她清白。

三、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过分情调新闻的时效性忽视了真实性

不少假新闻的产生,往往与抢新闻、抢独家、想以批评曝光引起轰动等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有关。过分强调新闻的时效性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此次国内媒体有关高露洁事件的报道大多源自英国一家非主流媒体《旗帜晚报》(The Evening Standard)4月15日一则题为《牙膏的癌症警告》的新闻。然而,绝大多数媒体在报道之前未能去查阅原始的研究论文,或是去采访研究者Vikesland本人。为抢在第一时间发稿,媒体在时效与真实的权衡之间又一次选择了前者,媒体从业人员深知真实性对一条新闻是何等重要,但在新闻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家媒体面对一条可疑的重大新闻,要延缓并经核实后刊载,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媒体也许更不能容允自己在新闻时效性上的落后。

(二)新闻主体故意造假

包括因素质不高、被蒙蔽而造成的被动造假。比如,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情缘》栏目播发的“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包括因急功近利,主动参与甚至导演而造成的主动造假。比如,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纸馅包子”事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搜救犬牺牲”事件。包括因记者偷懒、大意或成本控制的需要而导致的造假。比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控烟难控阻力何在》节目中女主角“变脸”事件。

(三)在“企业化”路径中炮制假新闻

企业在宣传过程中故意用新闻事件或制造假的新闻事件来达到宣传的目的。例如微博用戶“@地空捣蛋”發布的一条微博:“北京今日暴雨,幸亏包里还有

两只杜蕾斯”,大约5分钟后,“@杜蕾斯”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粉丝油菜花啊!大家赶紧学起來!!有杜蕾斯回家不湿鞋”并转发,20分钟后,“杜蕾斯”已经占据新浪微博一小時热门榜第一名,当晚24︰00,这条微博转发量超过 5.8万,成为了6月23日新浪微博转发排行榜第一名,而关于北京当日暴雨这一新闻事件则退居其身后,杜蕾斯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而新闻事件本身的意义就失落在商家成功的宣传策略之下了。

(四)网络的发展为假新闻提供了更佳的传播途径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覆盖率的上升,每一个人度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新闻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然而由于网络的宽松化和网络的这一特点,就为假新闻的制造提供了性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来说更便捷的途径和更少的监管。因此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十分众多,每一条穿凿出来的所谓新闻可以在众多人的传播和转载下形成新闻从而误导其他受众。

四、如何避免媒体传播中的信息失真

假新闻严重损害媒介的公信力、当事人的形象和权利、社会秩序以及真新闻、好新闻的价值。那么我们该如何来遏制假新闻的泛滥之势?

(一)规范新闻记者及采编人员的行为和操守

新闻记者及采编人员恪守自己的报道原则,深入现场,洞幽察微,慎思明辨,把假新闻堵在采访阶段。重视对于事件真实性的现场调查和核实,在对新闻事实本身的采访与观察上,要舍得花时间。其次,要做到不跟风、不炒作,对新鲜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与观点。再次,要做到严格把关、常敲警钟,对各种消息源都注意核对,对来自网络的信息尤其要注意网下核对,警惕假新闻的产生。此外,还要加强理论修养,提升政策水平,丰富知识结构,开阔眼界视野,做到耳聪目明。这一点,对从事新闻深度报道的记者来说尤其重要。

(二)规范企业宣传行为

首先,企业要遵守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合理采用新闻时间作为自己的宣传手段但不可在曲解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来实现宣传的目的。企业要采用恰当的宣传策略,制造新闻事件是企业公关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要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一方式。其次国家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排查媒体传播中的虚假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加强审查,在源头杜绝假新闻的产生和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