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740.66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美术鉴赏知识点梳理一美术作品的分类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三大美术类型1、具象艺术,真实地再现现实。
作品如:《簪花仕女图》《荷拉斯兄弟宣誓》《维纳斯的诞生》《韩熙载夜宴图》等。
具象艺术的定义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
具象艺术的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和特征。
-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分析、评价等。
- 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个人审美素养的提升和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和特征。
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3.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2. 如何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美在哪里?-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2. 学习新知- 美术鉴赏的概念:- 教师解释“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别、鉴定,欣赏、观看。
- 美术鉴赏的定义: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 美术鉴赏的过程:- 观察作品: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节到整体。
- 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风格、技巧等。
- 评价作品:从审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课堂练习- 教师展示几幅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美术鉴赏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2. 学习新知-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版画等。
- 雕塑: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
- 建筑:包括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理解初中美术知识点初中美术知识点主要包括基本绘画技巧、色彩理论、构图与透视、艺术史及名家作品欣赏等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基本绘画技巧1.素描: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的运用、明暗的表现以及形体的构造。
2.水彩画:学习水彩画的湿润与干涸、水彩渲染和颜料控制等技巧。
3.油画:了解油画的上色技法、颜色的混合和调配以及画布的处理等。
4.手绘:学习手绘的素材准备、线条勾勒、阴影处理和细节描绘等。
二、色彩理论1.色彩基础:了解色彩分类、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等基本概念。
2.色彩搭配:学习色彩的冷暖对比、对比色搭配和互补色搭配等技巧。
3.色彩情绪:理解不同色彩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三、构图与透视1.构图基础:研究构图的对称与平衡、点线面的布局和形象的位置等要素。
2.透视原理: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如单点透视和双点透视等。
3.近大远小: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应用,使绘画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艺术史及名家作品欣赏1.古代艺术: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建筑和雕塑等方面的发展和重要作品。
2.西方艺术:研究欧洲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西方艺术的历史和代表作品。
3.名家作品:学习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梵高的《星夜》等。
通过学习这些初中美术知识点,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绘画和美术欣赏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演练,他们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绘画技巧,理解色彩的运用和构图透视的原理,进而能够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
此外,通过研究艺术史和名家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个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并从中获得艺术启发。
高中《美术鉴赏》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主题一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1、美术鉴赏的含义:它是观者运用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各类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以此获得深层的精神满足和审美理解的过程。
2、艺术美: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美术自身的“美”,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至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3、典型形象(艺术典型):这种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4、《捣练图》唐代张萱【作品背景】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开化,女性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 仕女画得到重大发展, 《捣练图》就是这一时期仕女画名家张萱的重要代表作。
【作品内容】《捣练图》全卷共12个人,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按照制丝生产顺序分为捣练、理线、熨练三个部分。
宫女们服饰非常华丽,体态丰腴,人物动作亲切自然,细节刻画生动,尤其是在绢下面好奇窥视的女孩儿,畏热回首煽火的女童,体现出画家对生活观察入微和对生活乐趣的美好向往。
【艺术特色】这是一幅绢本设色工笔重彩人物长卷,全画采用了连环画构图,以及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各个部分之间衔接生动自然。
线条的运用则从传统繁密均匀中脱颖而出,加以提炼,简练而流畅。
画面赋色艳丽而不冗杂,鲜明而不单调,人物采用朱色晕染耳根,妆容精致,给人以细腻的美感。
【整体评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大唐繁华昌盛的重要见证,在唐朝仕女画中占据举足轻重5、朱耷:a、号八大山人,签名神似“哭之笑之”。
以花鸟画著称,继承了陈淳、徐渭的传统,却能借古开今,自抒性灵,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
b、构图奇特,白眼瞪天。
笔墨精粹简练,构图简约空灵,造型诙谐怪诞。
c、以象征、寓意、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国破家亡之痛。
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有感性认知和视觉印象,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并做出判断,所以这种情感活动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
它主要通过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过程。
美术鉴赏属于艺术接受学的范畴。
艺术家创作出了美术作品,但艺术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必须通过美术鉴赏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作用,通过观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才会使作品具有长久的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艺术创造者及其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美术鉴赏能力的高低通常与人的综合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美术鉴赏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可以开拓人的艺术视野、增长知识,可以丰富审美心理结构,优化情感结构,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条件美术鉴赏活动中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别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美术鉴赏便不能成立。
一方面,美术作品作为鉴赏的审美客体,是读者和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和观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
因此构成美术鉴赏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术鉴赏的客体即作品本身,一是审美鉴赏的主体即读者和观众的参与。
(一)美术鉴赏的客体美术鉴赏的客体,即被鉴赏的美术作品本身。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大全美术是一门与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息息相关的学科。
作为小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能够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小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美术。
一、色彩知识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美术创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的颜色有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它们的组合色(如橙、绿、紫等)和中性色(如黑、白、灰等)。
色彩的搭配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二、线条知识线条是美术作品中表达形状和结构的基本手段。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和斜线等不同种类。
它们可以用来描绘物体的外形,也可以用来表达运动和节奏感。
线条的长度、粗细、方向和排列方式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效果。
三、造型知识造型是美术作品中表现物体形象的基本方法。
在美术表现中,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和立体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描绘轮廓线和阴影等方式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四、透视知识透视是美术作品中表现空间深度的重要手法。
透视分为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
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能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立体和逼真。
五、素描知识素描是指用简单的线条和阴影来描绘物体的形象。
素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也是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素描中,要注重描绘物体的光影和层次感,同时也要注意线条的处理和构图的布局。
六、色彩构成知识色彩构成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美观和谐的色彩效果。
在色彩构成中,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度和饱和度,避免色彩的过度混合和冲突。
同时,还可以运用一些色彩的对比和互补关系,来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七、绘画材料和工具知识绘画材料和工具是我们进行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常用的绘画材料包括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而常用的绘画工具则有画笔、调色盘、画布等等。
正确使用和保养绘画材料和工具可以使我们的创作更加顺利和高效。
中专美术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艺术史艺术史是美术鉴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艺术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中专美术教育中,可以从古代艺术、中国传统艺术、西方艺术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造型基础造型基础是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础,包括对于形态、结构、比例、透视等方面的把握。
学生需要学习人体结构、静物造型、建筑结构等内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造型方法。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艺术作品的造型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构图和创作意图。
三、色彩基础色彩是艺术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对于色彩的把握和运用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搭配原则,学习色彩的深浅、明暗、对比等技巧。
在美术鉴赏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艺术作品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分析和理解艺术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意图。
四、构图构思构图构思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对于画面布局和表现手法的设计和构思。
学生需要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构思的方法,学习构图的对称、平衡、比例等技巧。
在美术鉴赏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特点和表现手法,理解艺术家的构思和表现意图。
五、材料技法材料技法是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学习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材料和技法运用,了解艺术家对于材料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以上是一些中专美术鉴赏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