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格式:ppt
- 大小:6.78 MB
- 文档页数:23
记忆的10种方法:1、注意力集中。
记忆时只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挠,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
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尽管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
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水准。
5、即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即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
学习时,不断实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中的错误得以纠正,遗漏得以补充,使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记得更牢。
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视听结合。
能够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这比单一默读的效果好得多。
8、多种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来缩短记忆过程。
或者采取编提纲、记笔记、做卡片等方法来加强记忆力。
9、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
利用上述时间来记忆重难点和学习材料,效果要好得多。
10、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实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
只有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高考时不能每个单词都无规则的用盲目的方法背,学习时间紧,效率又不高,而那些所谓的什么联想记忆法,我觉得有那时间联想,不如多看两眼单词,而且有许多生僻的单词,不好联想。
建议你用传统的记单词方法,根据音标,读音来记忆,这样记忆能够锻炼口语和记忆。
我高考时就是这样记的。
不过因人而异,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高考加油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
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如见过的⼈或物、听过的声⾳、嗅过的⽓味、品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等。
这些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
例如,我们读过的⼩说,看过的电视节⽬或电影,其中某些情景、⼈物和当时激动的情绪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各种印象,当别⼈再提起时或在⼀定的情境下,这些情景、⼈物和体验过的情绪就被重新唤起,出现在头脑中。
记忆同感知⼀样也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感知更复杂的⼼理现象。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l.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
如我们见到过的⼈或物、看到过的画⾯、听过的⾳乐、嗅过的⽓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正常⼈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活中起主要作⽤。
触觉记忆、嗅觉记忆与味觉记忆,虽然⼀般正常⼈在这些⽅⾯也都有⼀定发展,但从⼀定意义上说可称之为职业形式的记忆,因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由于特殊职业的需要,这些记忆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缺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的⼈,如盲⼈或聋哑⼈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的⾼度发展。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对游泳的⼀个接⼀个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运动、⽣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常重要的。
运动记忆⼀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在运动记忆中,⼤肌⾁的动作不易遗忘,⽽⼩肌⾁的动作易遗忘。
心理学中记忆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记忆是指大脑对过去经验、知识、感受和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是思维、学习、行为和情感等高级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系统,如感官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等。
感官记忆是指外界信息进入大脑后,短暂地保留在一瞬间,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信息的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保持的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分钟,如语言、数字等信息的记忆。
长期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保持的时间较长,可以持续数天、数周、数年甚至终身,如知识、技能、经历等信息的记忆。
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是受到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等生物化学物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学习、训练和经验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记忆的研究和理解,心理学家可以为人类认知和行为提供更好的解释和理解,为教育、治疗和康复等领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记忆的概念及分类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指个体在经历、感知、学习、回忆和思维等过程中,对信息的存储、加工和提取的能力。
它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学习和行为的重要环节。
记忆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巩固知识、提高智力,是人们进行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记忆的分类根据时间分类根据信息存储和提取的时间,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个体在感知刺激后,短时间内对刺激的印象进行存储的过程。
这种记忆保留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秒钟到几十秒钟。
例如,我们每天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等,都会在感觉记忆中短暂保留,然后被我们的大脑进行筛选和处理。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感觉记忆之后,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加工的过程。
这种记忆的保留时间一般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之间,例如我们记电话号码、口诀等。
短期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很容易就会忘记。
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期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这种记忆的保留时间可以长达数年甚至终身,例如我们对童年经历、学过的知识等的记忆。
长期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无限的,但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才能保持记忆的持久性。
根据内容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形象记忆:是指个体对具体形象、图像、声音等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某个人、某个地方的印象和记忆,往往是由具体的形象所构成的。
语词记忆:是指个体对语言文字信息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等的记忆,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的。
情绪记忆:是指个体对自身情感体验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某件事情的反应、某个情境下的心情等,都会成为情绪记忆的一部分。
情绪记忆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
运动记忆:是指个体对自己动作、行为的记忆。
例如,我们学习某种技能、习惯某种动作等,都需要依靠运动记忆来实现。
运动记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1.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1)概念: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基本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①识记:同学们可以把识记理解为“学会了”,“记住了”。
比如今天学会了一个单词,记住了一句话,这个就是识记的过程。
一个反复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
②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
③再认和回忆:是过去经验恢复的两种形式。
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认出来就是再认。
所以再认和回忆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再认需要有刺激的出现,回忆不需要。
举个例子,一个小学同学出现在面前才能记起来是再认,回忆是不需要小学同学出现在面前也能回想起来。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即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
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关于记忆的研究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
现代人类对记忆的研究仍在继续,运用那些经过实践后能有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技巧,可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中。
心理学知识-记忆1.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
记忆●记忆的定义记忆(memory) 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识记:记忆的开初阶段,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保持: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系统记忆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也称“感觉登记”,指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保持感觉刺激(光、声、气味和触压等)的瞬时映像,保持时间不超过1秒或2秒钟;✓图像记忆也称“映像记忆”(iconic memory),指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持续大约半秒钟;✓音响记忆也称“回声记忆”(echoic memory),指听觉系统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持续5~10秒钟。
感觉记忆的特征:1.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4.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也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指个人当时注意着的信息,为现实进行加工、操作服务的记忆过程。
✓首位效应:先学习的材料回忆率较高的现象。
✓近因效应:材料末尾部分的回忆率较高的现象。
短时记忆的特征: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2.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储存约20秒;3.短时记忆的编码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5.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组块化(chunking):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单元的过程。
记忆首先讨论什么事记忆,记忆有什么作用;接着记忆有哪些分类,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然后从记忆系统到记忆的过程,最后讨论记忆构建的本质。
一、记忆的概念(一)记忆的定义广义记忆泛指大自然的记忆和生命体力活动的记忆,狭义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
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狭义记忆简称为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过程来讲,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和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而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例如,分别几年的老朋友,不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仍然能想起他的音容相貌、举止言谈,当再次见到他时还能认得出来。
记忆的关键: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二)记忆的作用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
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的研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也在这里。
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
人们要发展动作机能,如行走、奔跑和各种劳动机能,就是必须保存动作的经验。
人们要发展语言和思维,也必须保存词和概念。
可见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累积,也就没有心理的发展。
另外,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出现,一种好的或坏的习惯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培养,也都是以记忆活动为前提。
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学生凭借记忆,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演员凭借记忆,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各种感情、语言和动作,完成艺术表演。
离开了记忆,个体就什么也学不会,他们的行为只能由本能来决定。
所以,记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记忆和学习,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类文明。
记忆知识点提纲总结
一、记忆的类型
1. 按被记忆对象分为:事实记忆、过程记忆、情感记忆
2. 按时间范围分为: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3. 按信息来源分为:感觉记忆、意识记忆
4. 按存储介质分为:生物记忆、外部记忆
二、记忆的过程
1. 认知过程:感知、注意、记忆、思维
2. 记忆的编码阶段:感知编码、意义编码
3. 记忆的存储阶段:短期存储、长期存储
4. 记忆的提取阶段
三、记忆的形成机制
1. 突触可塑性理论
2. 记忆的强化与消除
3. 记忆的实质基础
四、记忆的影响因素
1. 年龄影响
2. 情绪因素
3. 健康状况
4. 学习方法
五、记忆的训练方法
1. 记忆技巧:联想法、串联法、故事法
2. 记忆训练的体育活动
3. 专注力训练
4. 记忆训练游戏
六、记忆的临床意义
1. 记忆与疾病
2. 记忆与老年痴呆
3. 记忆与学习能力
4. 记忆与心理健康
七、记忆与学习
1. 记忆与学习成绩
2. 记忆与学习动机
3. 记忆与学习方法
4. 记忆与课外补充
八、记忆的发展及应用
1. 记忆的发展规律
2. 记忆的开发与应用
3. 记忆与职业发展
4. 记忆与生活质量
在生活中,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的学业、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记忆的训练与发展,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增强自己的学习力和生活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