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2
IBM X346 X336服务器深入评测优点:∙优秀的系统设计,功能丰富∙在同类产品中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人性化,易于维护∙出色的服务器维护和管理软件∙齐全的随机文档,丰富的在线资源,多种技术方式【评测中心】IBM eServer X系列服务器是基于Intel Xeon处理器的系列产品,根据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入门级产品、部门级产品和企业级产品。
每种不同定位的产品又包括分布式塔式服务器、扩展机柜优化服务器和企业扩展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包括X255、X260、X226、X236、X206和X100等机型,它们都配置了Intel Xeon处理器,可以利用Intel EM64T技术支持64bit内存扩展,它们主要特点是价格相对较低,主要提供小企业或者分布式计算应用。
X306、X336、X346、X355和X366属于机架优化系列服务器,它们同样基于Intel Xeon 处理器,支持64bit内存扩展。
这类产品体积紧凑,可以进行更高密度的部署,但它们依然提供了优秀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企业扩展服务器则主要采用Intel Xeon MP处理器,目前包括X445、X460和X455等型号,它们能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及事物处理功能。
单纯的从硬件来看,不同厂商的之间的服务器的差别不算太大。
IBM则不断的投资创新,试图通过技术差分来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
比如,x336和x346支持提供校准矢量冷却,这项创新可帮助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存、I/O 和存储容量,以便获得最高性能,同时提供更高的可用性。
此外,这些系统还配备了集成管理控制器和下拉式光路诊断面板,以便提供可靠的管理。
对于分布式应用,全新的x226和x236 塔式服务器提供了冗余/热插拔电源和风扇,还通过RAS II支持大大量的I/O、存储和远程管理容量,从而提供合理的性能及高可用性。
X系列产品对于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和Red Hat Linux以及SUSE Linux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系统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
系统性能测试是指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以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
本报告旨在对某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为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二、测试环境。
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的环境如下:硬件环境,Intel Core i7处理器,16GB内存,1TB固态硬盘。
软件环境,Windows 10操作系统,JMeter性能测试工具。
网络环境,100Mbps局域网。
三、测试目标。
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1. 测试系统在正常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2. 测试系统在峰值负载下的性能表现;3. 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测试方案。
1. 基准测试,在正常负载下,模拟用户对系统进行常规操作,记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2. 峰值测试,通过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达到系统的最大负载能力,记录系统在峰值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3. 稳定性测试,持续运行系统,观察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测试结果。
1. 基准测试结果,系统在正常负载下,平均响应时间为500ms,吞吐量为1000个请求/秒。
2. 峰值测试结果,系统在1000个并发用户下,响应时间上升至1000ms,吞吐量下降至800个请求/秒。
3. 稳定性测试结果,系统在连续运行24小时后,未出现任何性能异常或故障。
六、测试分析。
1. 响应时间分析,系统在正常负载下,响应时间较短,但在峰值负载下有所增加,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性能。
2. 吞吐量分析,系统在峰值负载下,吞吐量有所下降,可能会导致系统的性能瓶颈。
3. 稳定性分析,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表现稳定可靠,未出现性能异常或故障。
七、优化建议。
1. 系统性能优化,通过对系统的代码、数据库、网络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2. 负载均衡,考虑引入负载均衡技术,分散用户请求,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 容量规划,根据峰值负载测试结果,合理规划系统的容量,确保系统在高负载下仍能正常运行。
性能测试报告范文一、引言性能测试是对系统的负载能力,响应时间以及吞吐量的测试。
它旨在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所测试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和相关分析。
二、测试环境1.硬件配置:- CPU:Intel Core i7-7700HQ-内存:16GB-硬盘:512GBSSD- 网络:1Gbps以太网2.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浏览器:Chrome 78.0.3904.97- 测试工具:JMeter 5.2三、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评估系统在1000个并发用户下的性能表现,并分析系统是否能够在此负载下保持稳定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四、测试过程与结果1.测试步骤:a.配置测试计划:设置线程组数量为1000,设置每个线程的启动时间间隔为1秒。
b.添加HTTP请求:模拟用户在系统中执行常见业务操作的HTTP请求,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和断言。
c.配置结果分析器:选择合适的结果分析器,以便能够监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2.测试结果:a.响应时间: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5秒,最大响应时间为5秒。
大多数请求的响应时间在1-2秒之间,只有少数请求的响应时间超过了3秒。
b.吞吐量:系统的吞吐量为2000个请求/分钟,平均每秒处理33个请求。
系统对于每个请求的平均处理时间为0.5秒。
c.错误率:在1000个并发用户下,系统处理的请求中有2%的请求发生了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系统负载过高或者部分功能出现了异常。
五、结果分析1.响应时间分析: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较低且稳定,在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有少部分请求的响应时间超过了3秒,可能会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
可以尝试优化系统的代码和数据库查询等操作,以减少这部分请求的响应时间。
2.吞吐量分析:系统的吞吐量为每分钟2000个请求,可以满足当前系统的需求。
然而,在预期未来的用户增长中,系统应该考虑水平扩展和优化以支持更高的吞吐量。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张俊阳班级:计科1302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 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
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1.我的电脑:2.机房电脑: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 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
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
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一、按照题目要求编写了如下程序:}二、以下是运行结果:三、结果分析根据加权算数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A* A(权值)+B* B(权值),分别计算三种频率不同情况下的加权算数平均值得到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单位均为秒)1. 在频率为(,)的情况下,加权平均运行时间为*+*=2. 在频率为(,)的情况下,加权平均运行时间为*+*=3. 在频率为(,)的情况下,加权平均运行时间为*+*=分析:浮点数运算耗费的时间更多,同时可以得出:时间较长的操作所占权重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加权平均运行时间会偏大。
性能测试报告性能(压力)测试报告一、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旨在评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本次测试以一个具体的软件系统为例,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本报告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测试目标本次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系统在正常负载和峰值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测试找出系统在高并发访问、大数据量负载和长时间运行等情况下的性能问题,并确定系统所能处理的最大访问量。
三、测试环境1.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24-数据库:MySQL8.0- Web服务器:Apache Tomcat 9.0- 浏览器:Chrome 87.02.硬件环境:-内存:16GB-硬盘:SSD256GB四、测试方法1. 负载生成:使用性能测试工具Apache JMeter对系统进行高并发操作模拟。
2.测试场景:-登录场景:模拟1000个用户同时登录系统并进行操作。
-数据查询场景: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查询操作。
-数据插入场景: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进行大数据量插入操作。
-长时间运行场景:模拟持续高并发操作,持续时间为1小时。
五、测试结果1.登录场景:系统对1000个用户同时登录的响应时间平均为2秒,无明显延迟,登录成功率达到100%。
2.数据查询场景:系统对100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查询的响应时间平均为3秒,查询完成率达到99%。
3.数据插入场景:系统对100个用户同时进行大数据量插入的响应时间平均为5秒,插入成功率达到98%。
4.长时间运行场景:系统在持续高并发操作下表现稳定,无明显内存泄漏或性能下降的情况。
六、问题分析1.登录响应时间略高:系统登录场景下的响应时间为2秒,稍稍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经过分析,发现登录操作时有大量的数据库查询和权限验证,可以优化查询和权限验证的算法以提升登录的响应速度。
2.数据查询完成率不达标:数据查询场景下完成率为99%,仍有1%的查询未能成功。
蓝色基因 IBM X3650 机架式服务器评测IBM 服务器以 System i 、 P、 X、 Z 四大系列服务器产品线为主,在x86 市场中 System x 系列服务器则是最受用户关注的产品,System x 服务器系列产品鉴于英特尔至强办理器及AMD皓龙办理器产品,面向单路、双路和多路产品等服务器,能够知足中小型公司用户的需求。
本次评测我们收到的服务器是 IBM System x3650 服务器,这是一款鉴于英特尔 45 纳米至强办理器的 2U 服务器,在 x86 市场中是绝对主力机型,依靠优秀的售后服务和软件支持获取了广大用户的认同。
IBM X3650 服务器外观介绍:IBM X3650 服务器外观作为一款 2U 经典的双路服务器,IBM X3650 持续了 System x 系列的经典外观设计,黑色的前方板给人一种沉着、大气的感觉,彰显IBM 不俗的产品气质。
我们本次收到的IBM X3650 服务器标配了两颗45 纳米 Xeon 5405 办理器,拥有 12MB二级缓存,前端总线达到了 1333MHz。
4 根 1GBDRRIISDRAM(Chipkill) 内存,两块 15K 146GB 硬盘构成 RAID 0 模式。
六个 3.5 英寸热插拔硬盘位IBM X3650 服务器供给了六块 3.5 英寸热插拔硬盘位,最大储存容量能够支持 1.8TB SAS或 6.0TB SATA即牢固又为硬盘协助散热。
热插拔硬盘。
在上边的图中我们能够看到热插拔硬盘支架采纳了铝合金制作,在硬盘架的面板上还有 EMI 弹片,增强了服务器的障蔽能力。
前方板独到的蜂窝式散热风格,为服务器带来了更大的进风量,“System x3650”的字样标明在面板中间偏左的地点,特别醒目。
在左边的面板上我们挨次看到信息面板,包含(由左到右)电源开关、供电指USB 示灯、硬盘活动指示灯、系统定位指示灯、信息指示灯和系统错误指示灯。
测试验证报告测试日期:2021年5月10日测试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验证系统在不同环境、不同负载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性能表现,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
二、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服务器:DELL PowerEdge R740CPU:Intel(R)Xeon(R)*********************核内存:256GB硬盘:SSD 1TB x 2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CentOS 7.6数据库:MySQL 5.7Web服务器:Nginx 1.14.1开发语言:Java 1.8三、测试内容1. 功能测试测试项目:登录功能测试步骤:1)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2)输入错误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测试结果:登录功能正常,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能够成功登录系统,输入错误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失败。
2. 压力测试测试项目:系统并发模拟测试步骤:1)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访问系统首页。
2)模拟1000个用户同时访问系统首页。
3)模拟5000个用户同时访问系统首页。
测试结果:系统性能表现良好,能够同时处理100个及以上的并发请求,且页面响应时间稳定。
3. 安全测试测试项目:SQL注入攻击测试步骤:1)在登录页面输入SQL注入攻击语句。
测试结果:系统的安全性能优秀,未出现SQL注入漏洞。
四、测试结论经过本次测试,我们发现系统表现良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及客户需求。
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等考验下表现出色,用户登录安全性能优秀。
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处理和改进,确保系统不断提升性能和品质。
xxxxxxxxxx 性能测试报告2022年4月26日目录1 前言 (3)1第一章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3)1.1 被测系统定义 (3)1.1.1 功能简介 (4)1.1.2 性能测试指标 (4)1.2 系统结构及流程 (4)1.2.1 系统总体结构 (5)1.2.2 功能模块描述 (5)1.2.3 业务流程 (6)1.2.4 系统的关键点描述(KP) (7)1.3 性能测试环境 (7)1.3.1 硬件及网络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系统装配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系统启动和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第二章性能测试 (8)2.1 压力测试 (8)2.1.1 压力测试概述 (9)2.1.2 测试目的 (9)2.1.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9)2.1.4 测试指标及期望 (11)2.1.5 测试数据准备 (13)2.1.6 运行状况记录 (13)3第三章测试计划及方案 (14)2.2 测试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被测系统调研.....................................................................................错误!未定义书签。
IBM x3550 M3服务器评测从进行大规模的计算,体现极强数学计算能力的“深蓝”,到“沃森”利用机器学习、大规模并行计算、语义处理,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并作答问题,IBM以身体力行的实践推动并引领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沃森”在几乎涵盖人类文明所有领域的问题面前能显得如此从容,是与它身后90台IBM小型机的高效数据处理分不开的。
其实IBM也并非只是在大型机和小型机领域表现光鲜,对于通用的X86服务器,它也拥有极高的市场口碑。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的这款IBM System x3550 M3,就是IBM推出的一款基于英特尔架构服务器。
▲IBM System x3550 M3整体图IBM System X3550 M3采用了机架式设计,在为高密度布署设计高度只有1U的机箱中,配备了两个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并且提供了多达18个内存插槽及最多8个3.5英寸硬盘,为企业的关键应用提供充足的内存和存储空间,可以用作Web 服务、电子商务、协作、分布式数据库、ERP 部署和虚拟化等应用的承载平台。
其实之前英特尔在发布至强5500系列处理器时,IBM就已相应推出了System x3550M2,而在时隔一年之后,当可与Nehalem-EP共用平台的Westmere-EP发布时,IBM却并未直接沿用System x3550 M2作为IBM的Westmere-EP主力平台,而是推出了全新的IBM System x3550 M3,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而从二者的简单对比不难发现,IBM System x3550 M3与它的前一代相比,在全面继承了System x3550 M2的10大技术创新设计之外,它在所支持的处理器,以及在内存、硬盘及RAID等方面都做了比较大的改变,下边我们就一起来由外到内,看看这款产品的详细设计。
外部设计对于整天和服务器打交道的运维人员来说,只要打量一眼便能轻易分辨出眼前这款产品来自IBM,尽管高度只有1U,除硬盘位以外空间几乎所剩无几,但还是能从它面板棱角、机架卡扣,甚至是散热孔等点滴之处,感觉出IBM产品外观平整、简练的设计特点。
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表现,发现系统的瓶颈,并为系统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本报告旨在对某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测试服务器配置为Intel Xeon E5-2620 v4处理器,32GB内存,1TB SSD硬盘。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CentOS 7.5,Web服务器为Nginx,数据库为MySQL 5.7,应用框架为Spring Boot。
三、测试目标1. 测试系统的并发用户量下的响应时间。
2. 测试系统的吞吐量。
3. 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内存占用、CPU占用等指标。
4. 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包括低负载、中负载和高负载。
四、测试方案1. 使用JMeter工具模拟不同数量的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
2. 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内存占用、CPU占用等。
3. 在不同负载条件下进行测试,记录系统的性能数据。
五、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测试:在100个并发用户下,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500ms;在500个并发用户下,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800ms;在1000个并发用户下,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200ms。
响应时间随着并发用户数量的增加而略微增加,但整体表现良好。
2. 吞吐量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吞吐量分别为1000req/s、1500req/s和2000req/s,吞吐量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
3. 稳定性测试:系统在高负载下的内存占用率为70%,CPU占用率为80%,系统稳定性良好。
4. 不同负载下的表现:系统在低负载下运行稳定,响应时间较短;在高负载下,系统的响应时间略有增加,但整体表现良好。
六、测试分析1. 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良好,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均符合预期。
2. 系统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较好,内存和CPU占用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进程,线程:#vmstat要显示2 秒时间间隔的 5 个摘要,请输入:vmstat 2 5Kthr:r:当前在队列中等待执行的线程数。
b: 当前队列中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
(i/o引起)memory:avm: active memory,等于当前使用的物理内存和使用的交换区的总数减去作为文件系统缓存的物理内存,单位为4KB,即一个内存页。
fre:空闲的物理内存,单位为4KB。
page:re: pi/po,数值长期趋于1,并且pi,po都很大,说明系统有可能有抖动(thrash)的现象,内存可能严重不足。
pi: 在vmstat两次检查间隔期间,系统将磁盘交换区读回物理内存页的数量.通常是内存不够的表现.po: 在vmstat两次检查间隔期间,系统将物理内存页交换到磁盘的数量。
fr: 间隔期间内,有多少不使用的物理内存被释放,也可能被交换到磁盘sr:间隔时间内,由于有内存使用申请,而物理内存不足,进行内存页搜索的页数。
cy: 进行内存搜索,清理消耗的时钟周期。
faults:in:中断次数.sy:间隔期间内,系统调用次数.cs:上下文切换.cup:us: 系统中用户操作所占CPU时间百分比。
sy: 系统中系统调用所占CPU时间百分比。
id:系统中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wa:系统中等待磁盘IO所占时间百分比。
(此时CPU闲置)监视系统重要活动#topas如果topas 命令调用时没有标志,则运行时正如用以下命令行来调用:topas -d20 —i2 -n20 —p20 -w20 -c20—d指定要受监视的磁盘数目。
-i以秒为单位设置监视时间间隔.缺省值为2 秒。
—n指定要受监视的热网络接口的数目.-p指定要受监视的热进程数目。
—w指定要受监视的热工作负载管理(WLM)类的数目.-c指定要受监视的热CPU 的数目。
缺省输出如下所示,包含两个固定部分和一个可变部分。
显示器左边的最上方两行显示了topas 命令运行所在的系统的名称、上次查看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监视时间间隔。
性能测试实验报告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对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性能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为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背景本次性能测试针对的是一款多人在线游戏,该游戏的核心功能包括用户登录、角色创建、场景加载、战斗等。
为了保证游戏在大量用户同时在线时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性能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测试服务器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主机,配备多核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Linux,数据库为MySQL,Web服务器为Nginx。
四、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有:1. 测试游戏服务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响应时间。
2. 测试游戏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3. 测试游戏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测试方法1. 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大量用户同时登录、创建角色、进行战斗等操作,测试服务器的负载能力。
2. 并发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进行相同操作,测试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3. 稳定性测试: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观察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测试过程与结果1. 压力测试在压力测试中,我们模拟了1000个用户同时登录游戏,并进行了一系列操作。
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器的平均响应时间为300毫秒,最长响应时间为800毫秒。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1000个用户同时在线的情况下,服务器的性能表现良好,用户可以获得较好的游戏体验。
2. 并发测试在并发测试中,我们模拟了100个用户同时进行相同操作,如创建角色、进行战斗等。
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器能够稳定处理100个用户的请求,并且响应时间基本保持在200毫秒左右。
这表明服务器具备较强的并发处理能力,可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在线的需求。
3. 稳定性测试在稳定性测试中,我们将服务器长时间运行,并观察其表现。
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器在运行24小时后,仍然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崩溃或性能下降的情况。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实验项目:IBM 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应用班级:软件测试121
姓名:温鹏辉
学号:1224111
指导老师:樊中奎
时间:2014.05.07
一、实验名称
使用IBM 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进行yinshi网站的性能测试。
二、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IBM 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熟悉IBM 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的有关操作和使用方法,学会对 yinshi网站进行简单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内容
对yinshi网站进行简单的性能测试。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
1、打开软件
2、设置工作空间
3、
4、在IIS服务器下发布网站yinshi
5、创建性能测试项目test,并录制测试脚本test,代表普通用户基本操作。
6、在测试项目test中,录制并添加测试脚本test2,,代表管理员的基本操作
(1)在“测试导航”面板中,右键点击测试项目,选择新建-->从记录测试,录制新测
试test2输入项目名test2,点击完成,弹出从记录新建测试对话框,如图
——从记录新建测试——
(2)选择“从新记录创建测试”,在“测试性质”中选择“HTTP Test”。
点击下一步,选
择测试的位置和名称,如图
——选择测试位置和名称——
(3)输入测试名称test2,点击下一步,选择客户机应用程序,如图
-
——选择客户机应用程序——
(4)选择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点击下一步,对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 记录器设置,
如图
——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记录器设置——
(5)点击完成,自动启动录制会话。
此时将自动弹出IE浏览器,如图
——浏览器的状态——
(6)在地址栏输入地址,例如http://219.226.116.251:8080/admin/ ,进入yinshi
网后台页面,模拟普通用户的操作。
注意:ip地址不能输入localhost或127.0.0.1,这可能会导致会话录制失败7)在网站上进行操作,例如登录,浏览各网页,退出登录等
(8)操作完成后关闭IE浏览器,录制结束,RPT自动生成测试脚本,如图
——测试录制结束——
(9)点击打开测试,如图
——测试脚本生成——
7、为test测试脚本添加验证点
8、创建数据池info,并将数据池与test测试脚本相关联
9、创建性能调度Scheduling,并添加两个用户组,为每个用户组分别添加测试test和test2,并进行相应配置
10、运行调度,分析测试结果。
五、实验总结
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不会创建数据池,一开始怎么找都找不到数据池的创建方法(2)对于运行调度之后的结果不善于分析,很多术语不懂,应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强自己的操作能力
2、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试验更加深刻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为软件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
性能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一种。
每一种测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性能测试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及异常负载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一般来说,性能测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在客户端性能的测试、在网络上性能的测试和在服务器端性能的测试。
通常情况下,三方面有效的结合可以达到对系统性能全面的分析和瓶颈的预测。
性能测试的基本策略是自动负载和压力测试。
通过在一台或几台PC机上模拟成百上千的虚拟用户同时执行业务的情景,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同时记录下每一事务处理的时间、服务器峰值数据、数据库状态等。
它主要包括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和速度测试等,其中并发性能测试是重点。
这次实验初步掌握了使用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进行软件性能测试的初步流程,加强了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实验的能力,通过精确分工,组员之间积极配合这次实验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