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上用压强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就表示压强越大.但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探究压力、受力面积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实验器材:砝码1个、小桌1个、长方形海绵1块.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实验步骤:1.如图l甲所示,使小桌子四脚朝下压在海绵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即此时桌子四脚陷人海绵里的深度,将观察到的现象填人表1中.2.在桌子上加砝码,如图l乙所示,观察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海绵里的深度,与图1甲的陷入情况对比,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人表1中.3.使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在桌子上加砝码,如图1丙所示,观察此时桌面陷入海绵里的深度,与图1乙所示的小桌的陷人情况对比,将观察到的现象填人表1中.分析与论证:比较图1甲和图1乙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图l乙和图1丙可知,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的作用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若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评估与交流:通过这个实验,你掌握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本实验用到了三种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和转换法.当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与某一个量之间的单一关系,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通过改变一个条件,对比观察两种现象得出是否支持猜想的结论,用的是对比法.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描述压强的大小,使效果更明显,易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实验注意事项: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海绵应选择质地较松软的.2.砝码的质量应比小桌质量大得多,使对比实验效果更明显.3.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软的海绵换成石膏粉.形变效果更明显.。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设计一、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二、实验设计思路:物理教材中涉及了一个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选择了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小桌和泡沫塑料来完成这组实验。
这些器材看似简单,可实验室很难配齐这套实验器材,我找到好几种泡沫塑料来进行实验,尤其在演示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时,木块和铁块分别压在泡沫塑料上两次实验现象差异根本不太,不利于学生观察。
针对这一点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我用一只圆柱形玻璃杯,一块海棉和一些水来完成这个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学生易于观察,又充分体现了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理论源于实践的道理,同时也进一步减弱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有利于探究实验的发展。
三、实验目的:研究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这个实验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常见控制变量法,利用杯子底朝下和倒扣在海棉上来创造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的实验条件,通过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利用空杯子和装满水的杯子压在海棉上创造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的实验条件,通过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操作步骤:1、将海棉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空玻璃杯杯底朝下放在海棉上,让学生观察此时海棉形变程度。
2、将玻璃杯倒扣在海棉上,让学生观察此时海棉形变程度。
3、比较前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4、将玻璃杯中装满水放在海棉上,观察海棉形变程度。
并将这次观察到的现象与第一次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六、实验装置的图片:七、实验所需器材:海棉一块、圆柱形玻璃杯一只、一烧杯水。
八、实验效果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实验效果:在教学中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较好。
实验器材选取方便,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说明:选择器材时,玻璃杯尽量是圆柱形(上下开口一样大)的,玻璃杯的质量大一点为好,海棉尽量选择软一点的,可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文档中,我将详细阐述8.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1节,主要包括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力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
2. 压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压痕和形变两种现象。
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和材料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压力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传感器、实验器材(如海绵、铜片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如踩踏、挤压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讲解压力概念:详细讲解压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分析压力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示例,引导学生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板书设计1. 压力的概念:压力=力/面积。
2.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痕、形变。
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材料性质。
七、作业设计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是否清晰?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些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探究专题【考点方向】:1、装置:如右图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答: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此方法叫转换法。
5、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
【经典例题】: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中:(1)实验器材:压强小桌、海绵、砝码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甲所示,把压强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②如图乙所示,在压强小桌上放上砝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③如图丙所示,把压强小桌反过来,桌面朝下,并放上和图乙相同的砝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3)分析论证①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当_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当_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
(5)评估交流①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显示的。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无关。
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日期:4月6日实验类型:分组
一、实验目的:研究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压力与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海绵、玻璃杯、水、烧杯
四、实验步骤:
1、将海棉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空玻璃杯杯底朝下放在海棉上,让学生观察此时海棉形变程度。
2、将玻璃杯倒扣在海棉上,让学生观察此时海棉形变程度。
3、比较前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4、将玻璃杯中装满水放在海棉上,观察海棉形变程度。
并将这次观察到的现象与第一次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第一次实验中海绵形变程度小,第二次形变程度大,第三次的形变程度也很大
六、实验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附答案)猜想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请问,这两个猜想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请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练1:1.C。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2.略。
3.(1)凹陷程度;控制变量;(2)压力大小;乙、丙;转换。
练2:猜想一正确,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果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比较了不同压力和不同受力面积下的压力作用效果,发现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因此,猜想一和猜想二都是正确的。
猜想二:受力面积的大小可能影响压力作用效果。
1)该同学为了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应保持受力面积的大小相同,使压力的大小不同。
2)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图将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将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他是通过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来显示其效果。
3)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4)此实验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因为硬纸板的强度不足以支撑砝码的重量,会导致实验失效。
5)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练3:XXX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压力作用效果来比较其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丙所示实验。
4)XXX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但是,他可能没有考虑到切割后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导致结论不严谨。
3、压强及其计算知识积累】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压力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4. 压强及其计算公式;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力的作用效果;2. 使学生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压力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难点:压强的计算以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海绵、砝码、直尺、气球等);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压力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力作用效果,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力的大小有关。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作用在同一面积上的效果,以及同一压力作用在不同面积上的效果,引导学生发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力作用效果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4. 压强的计算公式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下列现象:为什么滑雪运动员站在雪地上时,雪会陷下去?2. 计算: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力面积为0.01平方米,求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3. 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自行车的轮胎压强?答案:1. 滑雪运动员站在雪地上时,雪会陷下去,是因为滑雪运动员的重力对雪施加了压力,使雪承受了较大的压强,导致雪发生形变。
实验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器材】小桌子、泡沫塑料、砝码若干。
【实验步骤】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考点方向】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答: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不能说实验剖析压强越明显,因为探究这个实验时还没有提出压强的概念)。
4、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用海绵形变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6、而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具体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7、如果将图乙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相同吗?答:相同,因为压力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有其他因素无关,改成木板后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效果而已。
8、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他发现它们两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不正确,她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小丽做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所用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我将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次探究活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中的实验探究部分,也是《压强》这节课的灵魂。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成功与否,是能否正确理解压力作用效果,建立压强概念的关键,所以上好本节实验探究课可以为压强概念的建立做出很好的铺垫。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如何利用身边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七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并具备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物理时间还短,容易做出错误的理解,认为压力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实验法、归纳法、讲授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演示实验,但是我们发现不管小桌是正放、倒放还是加上砝码,海绵的形变都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因此,我重新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下是我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踩气球实验,(视频)第一个场景,由学生踩气球,气球破了。
第二个场景,用很多个气球,上面放上面积较大的黑板,由两个学生站上去,一开始学生认为气球一定会破,但是结果却出乎了学生的意料,气球并没有破,仅仅是变瘪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提出了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猜想与假设
猜想是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下面两个活动:活动一:让学生用双手手掌挤压气球(轻压和用力压),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形变程度,进而猜想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活动二,引导学生用手指和手掌挤压气球,通过分析猜想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另一个因素是受力面积的大小。
3、设计实验
根据学生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有关,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所以本次探究将分为两部分完成,探究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探究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我将会引导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的变化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我会向同学们提供一些实验器材,例如:面粉、小桌、铅笔、绳子、橡皮泥等等。
由学生自己去选
择应用哪些实验器材并且设计实验。
要让学生明确在探究时,要
控制哪些量不变,哪些量改变。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且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以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展示实验过程
并阐述实验结论。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动手实验,总结归纳,得
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
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视频)这是
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学生选择用面粉代替传统实验中的海绵,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视频)学生用空瓶和装满水的水瓶压在面粉上,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视频)这是学生用
细绳和粗绳分别压在橡皮泥上,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还有一部分学生利用铅
笔的笔尖和笔尾分别压在橡皮泥上,使橡皮泥的形变程度不同,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4、实验效果评价
学生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由于本次实验并不难,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在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时,我选取的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例如:面粉,橡皮泥,绳子等,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反思
最后我说一下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那么在我们这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本人认为在实验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正。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实验器材:面粉、小桌、铅笔、细绳、粗绳、钩码、塑料瓶、橡皮泥
实验改进要点: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演示实验,但是我们发现不管小桌是正放、倒放还是加上砝码,海绵的形变都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因此,我选择了分组实验,并且我会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并且设计实验,同时,学生会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想到利用面粉代替海绵。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