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重点班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2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只需要上交答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摇曳.(yè)舐.犊(shì)憎.厌(zèng)啮.噬(niè)B. 不啻.(chì)倔.强(juè)两靥.(yè)仓颉.(jié)C. 湿黏黏.(nián)蹙.缩(cù)剔.透(tì)裹挟.(xiá)D. 罡.风(ɡānɡ)埋.怨(mán)狙.击(jū) 萌蘖.(ni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字音。
A憎厌(zēng),B倔(jué)强,C剔透(tī)裹挟(xié)。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溶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B.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C. 结婚30年来的风风雨雨,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沟沟坎坎、成败得失,妻子从不抱怨,总是与他相濡以沫,共度难关。
D. 有不少网友质疑女性参与歼击机飞行这样危险的事业,事实上女性所拥有的细心、缜密、敏感等男性不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她们可以更出色地完成该项工作。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字形。
A溶化——融化,B振——震,C度——渡。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何曾..不想解释明白,可是他没有见过鲜荔枝,只好不了了之。
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散文在五四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
五四时期,先驱者面对的是统治清一代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与个性解放可谓迎头相撞,封建道统正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革命对象,这对于强调“人的文学”的五四先驱者来说,理所当然地遭到抛弃。
五四先驱者力主散文应该像公安派“独抒性灵”,以“叙事与抒情”为主的观念就是这样来的。
以个人化的情感解放为目的,成为散文家的共识。
“叙事与抒情”的诗性审美观念,其狭隘性在于窒息了散文的智性生命,束缚了散文的发展。
“叙事与抒情”的“美文”,与鲁迅智性的文化文明批判不能相容,于是鲁迅将自己的散文另立名目曰“杂文”。
这样的文体命名有些随意,以致“杂文”自鲁迅之后无经典。
另外,将智性排斥在散文正宗之外,限制了散文的思想容量,造成散文长期小品化,使其成为鲁迅所担忧的“小摆饰”。
抒情审美,并不能涵盖幽默散文。
抒情审美以追求诗化美化环境和主体心灵为务,其性质乃是情趣。
幽默散文则相反,往往自我调侃、贬抑,以喜剧性的“丑化”为务。
由于对智趣和谐趣的排斥,叙事与抒情封闭越紧密,二者的矛盾就越尖锐,到一定社会条件下朝相反方向转化。
过分强调叙事,就可能压倒抒情。
散文的生命受到窒息,构成了散文作为文体的第一次危机。
叙事走向了极端是必然的。
走向极端的叙事,再度走向反面,也是必然的。
最明显的就是把抒情作为唯一的选择。
把散文的审美价值从实用功利价值中解放出来,从挽救散文的文体危机而言,功不可没。
但是,轻率地把它关到诗的牢笼中,就造成散文的另一次文体危机。
诗与散文,二者都属于审美价值,但是,如人体的两种血型不可混淆,混淆必然导致对散文生命的威胁,扼杀散文文体。
因为有诗的外衣,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多愁善感失去智性的节制,成为感伤,注定导致滥情。
滥情遂成持久的顽症,沦为矫情而不自觉者比比皆是。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I 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3分)1、下列词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惦量欢呼雀跃冠.冕/衣冠.楚楚宿.债/追本溯.源B.坍弛侯门似海清癯./通衢.大道模.范/模.棱两可C.田塍既往不咎摭.拾/蜇.居山村耆.老/歧.黄学堂D.熟稔犄角之势熨.贴/钟灵毓.秀惬.意/意犹未慊.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啧啧称奇出水才看两腿泥B.谨言慎行啧啧称奇锥子没有两头尖C.谨言慎行津津乐道出水才看两腿泥D.不苟言笑津津乐道锥子没有两头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当睁只眼闭只眼的“差不多先生”,还是做敢于亮剑的“啄木鸟先生”,不仅关乎党性原则,更关乎个人作风,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可以休矣。
B.我市挂牌“新三板”的电商企业“温都猫",先后与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企建立战略伙件关系,在产品销售、平台建设、用户开发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
C.谁也无法否认,今天我们人类已经再度处于能源革命的前夜,这将是一场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减量革命,同时,也会是一场化石能源本身的绿色革命。
D.作为一名干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所致,其实质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一种不作为、不担当的言僚主义。
4、下列各句中,名句运用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2分)()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世界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B.面对那些过往,他总是叹息。
酒泉市肃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学科:高二语文命题教师:吕喜悦审题教师:王文华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到达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下)语文期中模块诊断一、现代文阅读(共17分)。
战争美国·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山西省范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和可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
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
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
而从第五十五代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他主张通过祭祀教育人们追念先祖功德,使“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社会风气取决于孝道施行,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孔子说孝的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
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
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醴陵一中、攸县一中2018年上期期中高二联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考试时间:2018年5月4日姓名:考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校际联考期中调研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6页,第Ⅱ卷6页至8页。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 共 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
2.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舷.梯(xuán) 打夯.(hāng) 蜇.人(zhē) 汆.汤(cuān) B. 羁绊.(pàn ) 苣.荬(qǔ) 载.重(zài) 炮.烙(páo) C. 监.生(jiàn) 椽.子(chuán) 贫瘠.(jí) 翘.首(qiáo) D. 窈.陷(ǎo ) 圈.棚(juàn) 忖.度(cǔn) 朱拓.(tà)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雕粱画栋 面黄肌瘦 文采精华 宽洪大量 B. 墨守成规 变本加厉 弱不禁风 大相径庭 C. 白浪如练 举世瞩目 人事不省 轩竣壮丽 D. 貌和神离 惴惴不安 满腹经纶 敛声屏气3.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偃.卧(仰面倒下) 永志.不忘(记住) 趋之若鹜.(野鸭) B. 湔.雪(洗雪) 沸反盈.天(充满) 厥.功甚伟(最终) C. 寒暄.(温暖) 不经.之谈(经常) 天理昭彰..(明显) D. 少不更.事(经历) 面目全非.(相似) 百无聊.赖(寄托)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A.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
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②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
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
在他看来,“五轮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
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③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
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④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重点班)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意境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1. 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原文所论意境的一项是(3分)()A.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诗句表现湘夫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袅袅”既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又表现了湘女情思的婉转波动。
B.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李益《洛桥》)抒发了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舞腰”既写了柳枝迎风飘舞的状态,也使人联想到当年歌女翩翩起舞的情景。
C.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经•卫风•氓》)诗句写氓当年去看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子的状态,“蚩蚩”表现了氓当年忠厚的样子。
D.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向子諲《秦楼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恨和悲凉,“啼血”既写了子规在残月中的悲凉叫声,也表现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托名为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但在目前还没有被学界认可。
B. 意境一词在唐朝出现,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的,这里的“意境”指情意和境界。
C. 刘勰认为诗歌的创作首先要在视听范围中感知景物,然后在景物上附着情感,以此产生诗意,构成创作。
D. 意境指情意同境界结合,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或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主要是说明诗歌要写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这样才是有意境的。
B.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C. 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都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和意的结合。
D. 《诗格》中提到的物境主要指山水诗,写这种诗首先要胸中有山水之美,然后观察山水,最后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
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
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
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
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
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
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
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乃假康生直阁将军。
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
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
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
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
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
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
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
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
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
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
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
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
观者以为绝伦。
弓即表送,置之武库。
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
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
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4.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A.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B.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C.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D.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 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
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D. 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
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 奚康生功勋卓著。
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 奚康生箭法超群。
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 奚康生作战勇敢。
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7. 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
(课外、课内)(15分)(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
(3)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论语》)(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教育应在弟子有所思考,心中郁结时再去开导的句子是,。
(2),,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3)当下正值春季,自然界以美景吸引我们走出室内,欣赏山川天地之美。
可用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写的“,。
”两句来表达。
(4)秦观《江城子》中有“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的句子,以水之滔滔不绝、汹涌澎湃,极言愁绪之多,《虞美人》中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9—10题。
(11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④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积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风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剑歌”:指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见《史记.盂尝君列传》)。
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浩大空洞,苍凉萧索。
这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B. “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他不顺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所致,自己似“浮云”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 “鸳鸯”栖枳棘,“燕雀”巢梧桐,各得其所,诗入用反衬的手法诉说黑暗的现实:君子失意,小人得志。
E. 结尾诗人唱着陶潜《归去来辞》辞官而去,学冯谡,弹剑高歌,感叹世道艰难。
10.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概括。
(6分)三、散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