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配电网负荷预测的应用需求及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配电网作为输送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配电网负荷预测成为了电力行业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进行准确预测,配电网管理者可以合理安排电力资源,优化电网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配电网负荷预测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各种基于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的预测模型不断涌现,为配电网管理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可靠的负荷预测工具。
深入研究配电网负荷预测的应用需求和方法,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配电网负荷预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分析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通过研究配电网负荷预测的应用需求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负荷变化规律,提高对负荷的准确预测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对配电网负荷预测的研究,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配电网负荷预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智能电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3 研究意义配电网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有效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电力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配电网负荷预测成为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调度管理:通过准确预测配电网负荷,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有效依据,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管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2. 能源节约与环保:配电网负荷预测能够帮助电力系统合理安排用电需求,避免能源过剩或短缺,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配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研究摘要:配电网规划中负荷预测对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满足基本的经济条件的要求,分配所有的电力负荷是目前的继续解决的问题,对非常大的负荷预测会导致配电的预测出现一些误差,也直接影响到质量,为了减小配电网规划中负荷预测实际误差,加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将负荷预测作为基本的前提,因此,本文针对配电网规划中负荷预测实际问题减小了探讨,对配电中的负荷预测存在的关键结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研究;关键问题前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各领域的力量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力部门的电力需求的增加,其精度预测结果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效果,国家电力部门对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充分探讨其存在的实际问题。
1电力负荷预测研究事实上,电力负荷包括两个方面,涉及到安装等内容,政府,企业,居民等都要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输配电线路时应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线故障的能力,特别是多进行访问和观察,并定期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全面检查,对于人流量大的地方要进行检查。
在线路故障后,如果仍要加强检查,可能发现出现的原因,对地点和周围的景观和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及时报告和处理管道和设备缺陷。
如果导体的腐蚀和断裂,在短期内应检查,不影响线路运行,对于一般故障,在一个正常的阶段,如果不能好好的计划和安排,可能会造成重大运营事故,要及时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落实到机构或个人,负责相关的问责措施进行有力和有效的管理。
一些需要特别护理的大间距的包括多发雷击区域的国家,脆弱的地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的区域,加强维修和管理工作。
我们还必须利用红外和紫外辐射成像技术,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水平。
2电力负荷预测实际问题改善的输电线路的电压。
随着现代智能电网线路逐步推进,电力供应在日常的生活的作用不断上升。
越来越多的输电和配电网络的发展,一个严格的输电和配电系统的管理似乎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目录一、摘要 (1)二、内容概要 (1)三、背景及意义 (2)四、相关理论及技术 (3)4.1 配电网全域大数据 (4)4.2 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5)五、模型构建与实现 (6)5.1 数据预处理 (7)5.2 特征工程 (8)5.3 模型训练与验证 (9)5.4 模型优化与调整 (11)六、实证分析 (12)6.1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13)6.2 实验结果展示 (15)6.3 结果分析 (16)七、模型应用与推广 (17)八、结论与展望 (18)一、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负荷预测挑战。
为了实现更精确、更高效的负荷预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整合配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天气数据等多源信息,结合先进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配电网的负荷情况进行预测。
二、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围绕“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进行阐述。
通过综述相关领域的背景与研究现状,为后续模型介绍做好铺垫。
详细描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与验证等关键步骤。
展示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背景与意义: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和负荷预测的重要性,指出了现有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为本模型的提出提供了背景和动机。
相关研究综述:回顾了配电网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模型构建:详细阐述了从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到模型训练与验证的全过程,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模型构建、参数优化等关键步骤。
实证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模型的预测效果,证明了本模型在配电网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结与展望:对本模型的特点、优势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三、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和能源浪费问题。
配电台区中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王翼飞刘博江卓翰何禹清刘成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摘要:配电台区的负荷预测是台区配电扩容规划的基础工作。
但受到配电台区统计数据种类单一、数据质量差甚至无法获取等因素的影响,配电台区的负荷预测存在精度低、预测模型复杂等问题。
根据台区配电负荷日峰值数据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渐变性,建立基于温度-负荷回归模型残差的ARIMA 模型的台区配变负荷峰值预测方法。
建立温度-负荷回归模型,以日最高气温为自变量,对负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将回归分析得到的数值与真实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回归残差,建立回归模型残差序列的ARIMA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计算,即可得到待预测日负荷预测值。
预测误差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本方法的预测结果精度好,准确性高。
该方法克服了台区配电负荷影响因素繁杂、差异性大、难以量化的困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易于推广。
关键词:配电台区;中长期负荷预测;回归;ARIMA模型0引言间序列进行分析,基于计算得到的序列均值、自相关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调度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目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一般根据预测时间尺度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
配电台区的长期负荷预测主要作为供电辖区内配电网规划及运行方式调整的依据,实现配电网内含新能源发电在内的配电网的电源规划、供电模式的选择以及网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但客户端及气象因素变化影响了其准确性,且受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研究意义较低[3]。
相对而言,一年内的几个月、几周、几天的短期预测对配电网的运行及调度等则具有更加实用的意义。
台区负荷的预测结果可为配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及相关配套电网工程的施工提供决策性依据,降低线路过载造成的故障损失,为制定有序用电计划、电力需求响应及电力市场的顺利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准确的台区负荷中短期预测能够提前估计区域内负荷的增长情况,为变压器的增容、线路的增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围绕着配电台区中短期负荷预测,国内外学者自22世纪中叶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其核心是对负荷特性及用户的构成进行解析,构造较为精准的负荷预测模型及相应的负荷预测技术。
工业园电力规划设计中负荷预测方法探讨摘要: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是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的。
因工业园区在规划年限期间的发展程度难以确定,所以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一般按饱和深度开展,预测远景年负荷,根据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结果搭建目标网架,对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进行预控,避免电网工程的无序建设。
电力专项规划既要反映规划区域未来对电力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需求,又要满足当前负荷增长需要,其依据的基础是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电力专项规划的质量。
本文主要分析工业园电力规划设计中负荷预测方法。
关键词:工业园区;负荷预测;需用系数;实用系数引言电力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规划方案的质量。
工业园电力负荷预测应以园区现状实际用电负荷及负荷增长率为起点,本文根据城市和园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展开对工业园区各个时期的负荷空间分布预测,做到负荷预测结果既立足现实又与未来园区发展相一致。
1、负荷预测思路在时间上负荷预测分为近期、中远期负荷预测。
近期负荷预测主要采用报装法、自然增长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我们需要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结果并且研究对应中期过渡电网;远期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数法进行负荷预测,远期负荷预测值对应远期目标网架。
在空间上将负荷预测分为街区负荷、供电中区负荷两个层面,街区对应中低压电网规划,主要确定配变数量和容量、分支线数量和路径;供电中区对应中压电网规划,主要确定开关站布点、馈线数量、路径和配电网结构。
工业区的负荷预测原则和步骤如下:第一步:采用单位建筑密度法预测各街区的远期负荷;第二步:根据远期负荷预测结果将规划区划分若干独立供电中区;第三步:收集各供电中区现状负荷及用户报装意向,采取自然增长率和负荷报装法计算近期负荷。
2、电力规划的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第一,待规划建设城市近十年的电力需求历史资料。
第二,待规划建设城市近五年综合用电量分析数据表格,可以大致分为:市政用电、商业用电、工业用电以及民用用电四类。
浅谈配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电力负荷预测是制定配网规划和运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负荷预测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的焦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浅谈配网规划中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性、方法和发展趋势。
一、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性1.指导电网规划建设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它提供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电需求的预测数据,是新建变电站、输变电设施和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通过电力负荷预测,电网规划者可以明确规划范围内的用电需求规模和增长趋势,合理布局电网设施,预留足够的规划余地,减少后续的改造和扩建成本。
2.优化电网运行电力负荷预测可以指导电网运行管理,合理调度发电机组和变电设施,提高发电、输电和配电效率,实现电能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对电力负荷的预测,可以提前做好电网负载的调度计划,避免过载和短缺的发生,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3.节约能源资源电力负荷预测是合理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它可以指导电力系统优化发电组合和负荷调度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促进清洁能源发展随着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电力负荷预测可以指导清洁能源的合理接入和消纳,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推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力负荷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经济、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电力负荷预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包括:1. 基于统计模型的预测方法统计模型是最常用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历史用电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利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指数平滑等统计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用电需求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中短期负荷预测。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结合气象、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采用复合预测方法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提高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中的负荷预测方法摘要: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中的基础工作,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网规划质量的优劣。
负荷预测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需要大量反映客观规律性的科学数据,采用适应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选用符合实际的科学参数,以现状年负荷水平为基础,预测未来年负荷。
关键词:城市规划;电力;负荷预测1.负荷预测方法负荷预测的方法经多年实践和积累已多达数十种,尽管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但由于所需的数据难以得到或由于预测模型存在不适应性,针对某一具体规划区域而言,可供选择的预测方法并不多。
(1)比例系数增长法假定规划区今后的电力与过去有相同的增长率,用历史数据求出比例系数,按比例预测未来发展。
该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要历史数据、所需的数据量较少。
缺点是:如果负荷出现变动,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2)弹性系数法由规划区以往的用电量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求出它们的平均增长率、,从而求得电力弹性系数E=/,再用某种方法预测未来m年的弹性系数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则可得电力需求增长率,从而可按比例系数增长预测法得出第m年的用电量。
弹性系数法是从宏观角度调控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说明经济发展总趋势的指标,作为衡量电力发展是否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参数。
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弹性系数变化较大,且难以预测,不宜作为预测电力需求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计算公式简单,易于计算。
缺点是: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使得弹性系数法难以确定,预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3)回归模型预测法根据过去负荷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
从数学上看,就是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预测的目的。
该方法的优点是:预测精度较高,适用于在中、短期预测使用。
缺点是:①规划水平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很难详细统计;②用回归分析法只能测算出综合用电负荷的发展水平,无法测算出各供电区的负荷发展水平,也就无法进行具体的电网建设规划。
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的探讨【摘要】笔者阐述了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依据的基本原理,其次探究了负荷预测的两类方法:空间静态类和时间动态类,并对每类中的具体负荷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配网规划;负荷预测;方法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重发电,轻输配”的现象,致使我国的配网规划建设水平严重滞后,远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提高配网规划设计的建设水平,科学合理的负荷预测是决定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配网建设水平的优劣。
合理的负荷预测能够为配网规划设计的电源布点、电网建设、投资时间及企业获得的最大效益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能够为配网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但是,由于负荷预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设计范围广;第二,影响因素多;第三,不确定性强;第四,预测方法和思路没有统一标准等,导致对负荷进行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
笔者探讨了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的原理、方法、特点等,对负荷预测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尤其是预测方法和特点的分析探究。
1 负荷预测的原理负荷预测是依据近些年来配网中负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对未来负荷的发展趋势和状态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要提高负荷预测的精确性,必须依据以下6个原理来进行。
1.1 可知性原理电力负荷作为被预测的对象,过去至目前的发展规律和状况是可以被掌握的,人们根据他的近期发展规律来预测其未来。
1.2 可能性原理电力负荷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对其预测要依据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多种方案的预测。
1.3 连续性原理电力负荷的发展是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未来的发展规律是此过程的延续,这是进行负荷预测的关键依据。
1.4 相似性原理通常情况下,电力负荷的发展过程和状况极可能和另外事物的过程类似,人们可以依据后者的发展过程来预测电力负荷的未来,这就是相似性原理。
1.5 反馈性原理反馈,是指将输出后的信号再次输送到输入端,进而调节输出结果。
配电网负荷预测方法1 全网负荷预测(1)平均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通过计算预测对象历史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平均增长率,假定在规划期的各年中,预测对象仍按该平均增长率向前变化发展,从而得出预测对象各年的预测值。
预测步骤如下:1)使用t 年历史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年均增长率αt 。
()1111t t t Y Y α-=-(1)2)根据历史规律测算规划期各年的预测值。
()01i ni t y y α=⨯+(2)式中:y 0——预测基准值;αt ——根据t 年历史数据计算的年均增长率; y i ——规划期第i 年的预测量; n i ——规划期第i 年对应的预测年限。
平均增长率法计算简单,应用较为广泛,可以用于预测电量、负荷、用电单耗、人均用电量、弹性系数等,主要用于近期预测。
(2)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时间为自变量,以预测对象作为因变量,建立一个相关性较好的数学方程,计算未来的预测量。
回归分析法按照回归方程,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指数回归、幂回归以及多项式回归等方法。
预测时,一般要求使用10年或10年以上的历史数据,选择最接近历史数据的曲线函数,才能建立较好的变化趋势。
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 a + bx 为例,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a 、b 为回归系数,介绍预测步骤如下:1)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a 和b 。
2i i i i i t y y t b t t t a y bt ⎧-=⎪-⎨⎪=-⎩∑∑∑∑(3)式中:t i ——年份计算编号;t ——各t i 之和的平均值;y i ——历史年第i 年因变量的值; y ——历史年因变量的平均数。
2)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判定系数R 2取值在0-1之间,R 2越接近1,表明回归方程对历史数据的拟合效果越好。
()()22121ˆni i n ii yy R yy ==-=-∑∑(4)式中:ˆi y——历史年第i 年的拟合值。
3)将式(2-10)得到的回归系数代入回归方程,预测规划期各年的值。
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的探讨
【摘要】笔者阐述了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依据的基本原理,其次探究了负荷预测的两类方法:空间静态类和时间动态类,并对每类中的具体负荷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配网规划;负荷预测;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重发电,轻输配”的现象,致使我国的配网规划建设水平严重滞后,远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提高配网规划设计的建设水平,科学合理的负荷预测是决定配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配网建设水平的优劣。
合理的负荷预测能够为配网规划设计的电源布点、电网建设、投资时间及企业获得的最大效益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能够为配网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但是,由于负荷预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设计范围广;第二,影响因素多;第三,不确定性强;第四,预测方法和思路没有统一标准等,导致对负荷进行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
笔者探讨了配网规划中负荷预测的原理、方法、特点等,对负荷预测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尤其是预测方法和特点的分析探究。
1 负荷预测的原理
负荷预测是依据近些年来配网中负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对未来负荷的发展趋势和状态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要提高负荷预测的精确性,必须依据以下6个原理来进行。
1.1 可知性原理
电力负荷作为被预测的对象,过去至目前的发展规律和状况是可以被掌握的,人们根据他的近期发展规律来预测其未来。
1.2 可能性原理
电力负荷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对其预测要依据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多种方案的预测。
1.3 连续性原理
电力负荷的发展是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未来的发展规律是此过程的延续,这是进行负荷预测的关键依据。
1.4 相似性原理
通常情况下,电力负荷的发展过程和状况极可能和另外事物的过程类似,人
们可以依据后者的发展过程来预测电力负荷的未来,这就是相似性原理。
1.5 反馈性原理
反馈,是指将输出后的信号再次输送到输入端,进而调节输出结果。
对于负荷预测来说,当预测结果与运行的实际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以依据此差距对负荷的预测模型进行适当的调整,经过实践的检验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
反馈性预测的目的就是将预测结果和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的检验,对预测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改、调整,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1.6 系统性原理
系统性原理,是将负荷预测作为完整的系统,在负荷预测时要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强调对整个系统进行最佳的预测,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前面的6个原理是进行负荷预测的基本依据和基础,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必须遵循这些原理,已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
2 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负荷预测的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预测方法日益完善。
根据负荷预测的技术,将负荷预测方法分为两类:空间静态类和时间动态类,下面对预测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2.1 空间静态类
空间静态类预测,是指根据某个被测量的基本特点,列出待测方程,同时通过计算未来某特定时刻的数值得到预测值。
空间静态类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1 用电单耗法
用电单耗法,是指按照用电单耗和产品数量计算耗电量,是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重要方法,比较适应于近、中期规划。
在具体的计算预测过程中,可根据之前每年的产业产值及用电量得到产值单耗,同时根据产值的发展趋势得到单耗递变率,通常情况下,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机构的调整,产值单耗量有下降的趋势。
例如:若某产业值按照递减率C下降,则计划预测未来m年后的耗电量Am如下所示:
Am=GmQo(1+C)n (1)
上式中,Am是指第m年的需电量,Gm是指第m年的产值;Qo是指基准
年的产值单耗;C是指产业值的递减率。
用电单耗法的特点:全面考虑了各种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如果数据准确,则负荷预测会有较高的精度;由于涉及因素多,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调查和数据统计,工作量巨大。
比较适合近、中期的负荷预测。
2.1.2 人均电量指标换算法
人均电量指标换算法,是指选取与配网区域类似的国外地区为比较对象,将两地区的过去及目前的人均电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推算出本地区的人均电量预测值,在根据本区域的人口预测分析得到总需电量的预测值。
计算公式如下式:
Am=gmKm (2)
上式中,Am是指该区域第m年的预测需电量;gm是指该区域第m年的人居用电值;Km是指该区域第m年的人口数量。
人均电量指标换算法的特点:此种预测方法快捷方便,计算简单。
但是对于人口数量的预测精确度依赖性较高,因而负荷预测精度不高,比较适合于中、长期的预测。
2.1.3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是指预测出某年的需电量后,根据负荷发展的规律,依据惯性趋势变化预测年最大负荷。
具体预测公式如下式所示。
Pn.max=■ (3)
上式中,Pn.max是指某年的最大负荷;An是指某年的需用电量;Tmax是指某年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其值可以根据历年的资料及未来用电结构的变化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Tmax的值逐渐减小。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的特点:此种预测方法快捷方便,计算简单。
但是对于指标值的把握相对困难,对于电量的预测精度有较高的要求。
2.2 时间动态类
时间动态类预测,是指不考虑负荷预测的决定因素和变量结构,仅根据负荷的历史数据及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负荷的状态。
时间动态类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2.2.1 趋势外推法
电力负荷的变化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当满足某种条件时,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四季的变化、意外事故的出现等都会对电力负荷带来一定的随机性干扰。
例如:对于农业用电来说,在冬季,用
电量比较稳定,变化趋势比较平稳;但是在别的时段,变化趋势又会呈现线性和非线性。
通常情况下,为了找到发展变化的规律,采用描散点图的方法确定变化趋势的类型,根据确定的变化趋势就预测未来负荷的情况,这就是趋势外推预测法。
这种方法主要有下述几种特征趋势:水平趋势预测技术、线性趋势预测技术、多项式预测技术、季节性预测技术及增长趋势预测技术等。
趋势外推法的特点:此种预测方法只需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需要数据量少;但是如果电力负荷出现变动,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仅适合用于对短、中期负荷的预测。
2.2.2 回归分析法(下转第324页)
(上接第319页)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两者的关系,推导出回归方程式,通常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对于方程中未知量的确定,常用最小二乘法;对于部分非线性方程函数,可以采用三段和值法、模型参数法等确定参数。
通常常用的回归分析模型有以下几种:
抛物线模型:y=a+bx+cx2
双曲线模型:y=■
非线性指数模型:y=a+becx
时间序列1模型:y=a0+a1xa■■
线性模型:y=a+bx
对数模型:y=a+blnx
幂函数模型:y=axb
回归分析法特点:此种预测方法测过程简单方便,参数估计技术相对成熟,但是预测精度比较低,开销较大。
尤其是非线性回归预测,过程相当复杂。
仅适合中期负荷预测。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负荷预测方法种类多,但是由于各种方法都存在着自身特点和不确定性。
为了保证负荷预测的精确性,可以将多种不同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和补充,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负荷预测的不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辉.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及特点[J].山东电力技术,2008(6):75-77.
[2]史德明.基于灰色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组合的负荷预测[D].天津大学,2007.
[3]虞谊,程浩忠,等.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软件包的开发与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9,16(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