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43 KB
- 文档页数:2
2017山东大学各院系专业考研专业课资料汇总_研途宝考研
山大2017考研复习也慢慢步入正轨,而市面上很多关于山大考研各专业复习资料参差不齐,考研备考的成果则是我们选择了使用什么样的复习资料,选对了复习资料无疑能让我们的备考工作事半功倍,因此,研途宝乐学山大考研网整理了山东大学各院系专业的考研资料,给大家考研专业课真题资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山大专业课考研辅导推荐:
对于考研辅导班,人云亦云。
但复习进度慢、基础比较低的同学,选择报考辅导班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针对山东大学最实效的四大考研辅导班主要有:
2017山东大学考研VIP高辅班
2017山东大学考研专业课无忧通关班
2017山东大学考研专业课VIP全科班
2017山东大学考研专业课一对一全程班
更多山东大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考研报录比、考研大纲、考研录取分数线、考研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等考研信息,请直接去研途宝乐学山大考研官网查看。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 4 卷。
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真题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以说出故
3、六相圆融
4、太素者,质之始也
5、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
6、外籀
二、简述题
1、简述庄子的齐物论
2、简评僧肇的物不迁论
3、简评谭嗣同的仁学观
三、论述题
1、试论先秦儒家人性论之演变
2、试论宋明时期天理人欲之争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已
2、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3、得意忘象
4、德性之知,不萌于见闻
5、天演者,翕以聚质,辟以散力
二、简述题
1、简评荀子的自然观
2、简评慧能“凡夫即佛”说
3、简评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
三、论述题
1、稷下道家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王阳明对陆九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999年
一、名词解释
1、物生有两
2、三玄
3、形质神用
4、理一分殊
5、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二、简析老子“道”的思想
三、简析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四、简评李贽的“童心说”
五、选作题
1、试论朱(熹)陆(九渊)之争
2、试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1998年
一、名词解释
1、言有三表
2、执两用中
3、元气自动
4、童心即真心
5、俱分进化
二、简答题
1、试析荀子“天官薄类”与“心有征知”的关系
2、稷下道家(《管子》书中《心术》四篇)的“精气”说
3、陆九渊的“发明本心”说
三、论述题
1、试论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2、试论郭象“万物独化”的本体论思想。
山东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科目名称:802西方哲学史
一、概念与命题解释
1.原子论
2.唯实论
3.四假象说
4.真观念
5.扬弃(黑格尔)
二、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
2.简述中世纪科学、哲学、神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斯宾诺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三、论述题
1.从柏拉图对巴门尼德的批判出发结合哲学史讨论真理与非真理之间的关系。
2.以实体发展为主线讨论从笛卡尔到康德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科目名称:612中国古代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三表
2.劳心劳力
3.人副天数
4.太极图说
5.理一分殊
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之“仁”展示的特征及意义
2.简述韩非的“循名责实”说
三、论述
1.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及其意义。
2.陆王的心性论、修养论、境界追求,及其重要影响。
科目名称:633宗教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1.绝地天通
2.佛性
3.全真教
4.东西教大分裂
5.安拉
6.逾越节
7.白莲教
8.顺世论
二、简答题
1简述不真空论。
2.简述保罗在基督教中的作用。
3.简述弥赛亚信仰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儒释道三教交互的模式是什么?
2.论述宗教的起源。
1990评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争论朱陆的“无极太极”之争化性起伪形质起伪一物两体天人相分越明教而任自然评荀子的认识论论王阳明的历史观1991荀子对先秦思想的批判总结评王充的社会历史观忠恕之道不真空反者道之动心有征知天人同类童心析评墨子三表法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朱陆之争1992孔孟荀思想的发展看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评董子“物必有合”的天道不变的思维方式评王廷相的理气观析严复经验主义认识论评科学玄学之争言必立仪太虚即气五德终始发明本心离坚白理一分殊比较老子与易传辩证法论王充历史进化论析戴震气化即道1993评庄子的认识论荀子对先秦之总结评张载太虚即气反者道之动理事无碍童心明分使群得意忘象理势合一形质神用发明本心论孟子仁政哲学基础论柳宗元历史发展观论张载辩证法1994评孔孟儒学及现代意义王充的真理观严复的进化论述评王夫之思想克己复礼反者道之动合同异明分使群以无为本形质神用童心俱分进化1995老子之道名教与自然之争颜渊实学及意义天行有常殊气相革得意忘象元气自动,理一分殊,王夫之即民见天1996孟荀之异郭象独化论阳明知行合一宋明理学逻辑进程得意忘象元气自动形神相即俱分进化一物两体发明本心精气说王充论形神关系道统说王夫之知行观朱子理气说致良知1997易传易经佛学对宋明理学影响百代同道越明教任自然天人交相胜韩非对老子道的改进陈亮功利主义熊十力性智与量智异同性善情惑说朱子理本气末心外无物荀子虚一而静王充元气自然观1998三表法董子的天人关系说王夫之的历史观朱陆之争物生有两三玄形质神用理一分殊师夷长技以治夷执两用中天官薄类发明本心以无为本独化论1999尽心知性知天名教与自然之争太虚即气老子易传之异同老子之道王充元气自然论童心说朱陆之争康有为大同思想2000白马非马独化五行有藕通几人之相竞也器孟子仁政说以无为本阳明知行合一颜元对理学的批判孙中山知行说2001为仁由己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得意忘象德行所知不萌于见闻天演荀子自然观慧能凡夫即佛俱分进化论稽下道家对老子的继承发展阳明对陆子的继承发展朱陆之争康有为大同2002形而上者谓之道…以说出故六相圆融齐物论物不迁论先秦儒家人性论演变宋明理学人欲之争礼记谶纬崇本息末习与性成体用一郭象与支遁逍遥义比较四法界戴震的理欲关系郭店楚简发现及意义易传关于道的看法阳明与朱子格物说比较2004心斋人副天数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庄对老的继承与发挥法界缘起朱陆之争论述天人合一2005三理三张伪法圆实成性质测即藏通几老庄道论异同韩愈对仁义道德新解自然与名教之争程颐对道与阴阳的论述王夫之朱子阳明知行观比较20062007修齐治平理一分殊明分使群一阐提人皆有佛性葛洪丹道理论太虚即气墨子哲学思想朱陆之争2008合同异道通为一民胞物与独化习行刘禹锡的天人关系阐宗顿悟成佛荀子对先秦批判和总结朱子的理气(关系)说2009白马非马民贵君轻元气自动一物两体天下惟器简述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2014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哲学史(不含近现代)考研真题及详解一、解释下列范畴或命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答:“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出自战国孟轲的《孟子·公孙丑上》,是指耻己之不善和憎人之不善的心,即羞耻心是义的开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被视为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
孟子认为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
义是人本来就所具有的。
2.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答:“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出自庄子的《庄子·天下篇》,这是庄子对自己评价。
庄子之“道”讲齐同万物,齐一是非,不仅消解了物与物、人与物的对待关系,也消解了世间与出世间、闹市与山林的分割对待关系。
在“道”的层面上,世间的一切区分对待,都是极其相对、极其不确定的,都不具本真的意义。
因而,在庄子看来,人不可以不在世,不可以不与世俗处,从而对世俗的种种是非、善恶分辨又不可以当真,这是荒诞的。
3.有之所始,以无为本答:“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出自王弼的《老子》是老子关于“有”、“无”的基本论点,即“以无为本”。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形有名的具体存在物产生于“无”。
万物要保全自身,就必须保持其本体“无”。
万有是无的外部表现和作用,所以要“崇本举末”或“崇本息末”。
王弼关于“有”、“无”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为现象的本质是无形无象的。
4.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答:“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出自陆九渊的《与李宰书》,是陆九渊的重要哲学命题。
“理”是指超乎自然和社会之上,而又为自然和社会必须遵循的抽象原则;“心”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认识能力。
陆九渊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之“理”,和人心之“理”是完全相同的。
这一命题虽然没有否认“心”外还有“理”,也没有直接肯定“心”是世界的本源,但它认为人心之理是宇宙之理最完满的表现。
2017年山大山东大学考研真题、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及考试大纲汇总山东大学考研真题、考研答案及考研资料,由布丁考研网山大在读学长收集整理,真题都是来自官方原版,权威可靠,内部资料都是我们当年考山大时用的,考上后针对新的大纲重新进行了整理,参考价值极高。
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备考山大的经验,学弟学妹们有任何报考的疑问均可以咨询我们。
我们还提供一对一VIP辅导,除了传授报考山东大学的内部信息、备考方法及经验外,把专业课的所有重点、难点、考点全部道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成绩,特别适合二战、在职、本科不是985和211、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山东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一)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山东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第三位为“5”的专业为专业学位专业(领域),第五位为“Z”的专业为我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第五位为“J”的专业为交叉学科专业。
三、招生计划(一)除各类专项计划外, 我校2016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400人,其中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接收比例约占总招生人数的40%,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二)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均为一志愿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及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我校各招生单位均留有部分招生计划用于接收优秀二志愿调剂考生,二志愿招生计划约600人。
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真题及复习笔记2021年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全套目录•山东大学《612中国古代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全国名校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
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一、名词解释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
“本始”是指原始,本初。
“材朴”是指资质朴素。
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
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
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
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正确答案: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
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
“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
所以它在(江南博哥)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
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
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
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
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
这一点双方一致。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
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
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
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
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
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
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2、名词解释万法唯识正确答案:亦称一切唯识。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
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识”变现出来。
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
《成唯识论》卷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宇宙间一切万物。
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3、名词解释志功正确答案:志即动机,功指效果。
《墨子•鲁问》:“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
孟子虽辨名利,但也兼重志功:“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孟子•滕文公下》后朱熹与陈亮之争,朱尚志,陈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