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 件
- 格式:pptx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6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为依托,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文化认同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第6课内容,主旨是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关于人类迁徙的内容只是在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里作为背景提及过——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时的北人南迁,而且也是中国史内容。
本课人类迁徙是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于老师和学生应该说都是陌生的。
但作为选择性必修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人类迁徙以及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进行历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又是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选择性必修3是高中二年级的内容。
尽管有必修世界史的铺垫,但这部分内容对没有充分的涉猎和阅读的高中学生相对较远,所以是有难度的。
从兴趣角度看,现在交通的便利、人们位移迅速,高中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人类迁徙应该是保有兴趣的,所以也就有了教学的潜在优势。
四、教学目标梳理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方向和区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左图右史的历史学习方法;引入史料,从不同角度解读和口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一组客家文化的材料和图片,感受文化认同和融合的美妙,从而有利于建立起尊重多元文明、各文明共同发展的观念,也有利于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理解。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以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为载体,探求区域文化的形成,所以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为本节课的重点。
一个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相对复杂缓慢的过程,把它作为难点。
六、教学设计思路:(1)以时空观念为框架,梳理出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路线和区域;(2)以史料实证为手段,分析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区域文化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