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故障分级分类列表0703
- 格式:xls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0
1.3.3 SO CF,内部错误映射级别1A表 3 SO CF I1A故障编号------------------------ SO CF I1A: 1故障名称 重启,加电具体描述 关闭电源后,DXU 已经重新恢复。
注重: 只是提示信息,不是故障。
故障编号------------------------ SO CF I1A:2故障名称 重启,切换具体描述 已经使用DXU 重启按钮或OMT,重启DXU。
注重: 只是提示信息,不是故障。
11表 3 SO CF I1A故障编号------------------------ SO CF I1A:3故障名称 看门狗(Watchdog)重启具体描述 DXU已经发生重启。
可能原因 也许是软件出错。
操作 根据以下说明排除故障:􀁺 使用OMT 读取RBS 日志,并向爱立信发送故障报告,以进行修改;􀁺 假如故障频繁发生,则替换RBS 软件。
故障编号------------------------ SO CF I1A:4故障名称 软件故障重启具体描述 DXU已经进行重启。
可能原因 软件出现故障操作 根据以下说明排除故障:􀁺 使用OMT 读取RBS 日志,并向爱立信发送故障报告,以进行修改;􀁺 假如故障频繁发生,则替换RBS 软件。
故障编号------------------------ SO CF I1A:5故障名称 RAM故障重启具体描述 RDXU 已经进行重启。
操作 根据以下说明排除故障:􀁺 假如故障频繁发生,则替换RBS 软件,参见《维修手册》“RBS 现场维修”章节的“RBS 软件升级部分”;􀁺 替换DXU,参见《维修手册》“RBS 现场维修”章节的“DXU 替换”部分。
故障编号------------------------ SO CF I1A:6故障名称 重启,内部功能修改具体描述 DXU已经进行重启注重: 只是提示信息,不是故障。
设备故障处理手册1、设备简介目前我公司使用的爱立信基站产品属于RBS2000(RadioBaseStation)系列。
从基站类型上分,RBS2000系列基站分宏蜂窝、微蜂窝、射频拉远基站三大类型;而从不同的频段分,则有GSM900,DCS1800和PCS1900等三种系列。
1.1、主要设备类型介绍宏蜂窝基站:RBS2202、RBS2207、RBS2206微蜂窝基站:RBS2302、RBS2309、RBS2308射频拉远基站:RBS2111、RBS21011.1.1、RBS2202介绍RBS2202设备是爱立信早期基站设备,广泛应用于容量站和覆盖站。
RBS2202单机架最大配置为6个载波,单小区最大配置为12个载波,2个机架分主辅架连接。
常用载波槽位配置有2+2+2,4+4+4,6+6+6,12+12+12。
插图(设备图示)●机柜尺寸:400mm×600mm×1900mm●重量:226kg●工作环境温度:+5℃—+40℃●最大功耗2400W●每个机柜最多能放6块载频。
●机柜既可以配置成EGSM900M的BTS,也可以配置成DCS1800M的BTS。
1.1.2、RBS2207介绍RBS2207设备适用DTRU,集成度较高,机架高度只有2206的一半,所占空间较小,但是每机架只有3个槽位,容量小,适用于郊区覆盖。
常用配置有2+2+2、4+2。
插图(设备图示)1.1.3、RBS2206介绍RBS2206设备适用DTRU,集成度较高,配置方式灵活,广泛应用于容量站和覆盖站。
每个机架有6个槽位,最大配置为12个载波。
常用槽位配置有4+4+4,6+6,8+4,12+12+12。
插图(设备图示)●机柜尺寸:400mm×600mm×1900mm●重量:230kg●工作环境温度:+5℃—+40℃●最大功耗4800W●每个机柜最多能放6块载频(dTRU)。
●机柜既可以配置成EGSM900M的BTS,也可以配置成DCS1800M的BTS。
移动通信维护手册爱立信交换设备维护分册-故障处理版本号:1.0.02007-6-30发布2007-6-3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分公司发布目录1 APZ部分: (1)1.1 故障描述:告警BACKUP INFORMA TION FAULT (1)1.2 故障描述:告警SIZE ALTERATION OF DATA FILES SIZE CHANGEREQUIRED (1)1.3 故障描述:告警AUDIT FUNCTION THRESHOLD SUPERVISION (2)1.4 故障描述:告警CP FAULT (2)1.5 故障描述:告警SOFTWARE ERROR (3)1.6 故障描述:告警SYSTEM RESTART (3)2 APT部分: (3)2.1 故障描述:告警ANAL YSIS DATA FAULT (3)2.2 故障描述:告警BLOCKING SUPERVISION (4)2.3 故障描述:告警CCITT7 DESTINATION INACCESSIBLE (5)2.4 故障描述:告警CCITT7 SIGNALLING LINK FAILURE (5)2.5 故障描述:告警CCITT7 LINK SET SUPERVISION (6)2.6 故障描述:告警DIGITAL PATH FAULT SUPERVISION (6)2.7 故障描述:告警DISTURBANCE SUPERVISION OF TRUNK ROUTES (7)2.8 故障描述:告警GROUP SWITCH FAULT (7)2.9 故障描述:告警SEMIPERMANENT CONNECTION FAULT (8)2.10 故障描述:告警SWITCHING NETWORK TERMINAL FAULT (9)2.11 故障描述:告警NM ROUTE LOAD STATE CHANGE (10)2.12 故障描述:告警RP FAULT (10)2.13 故障描述:告警SIGNALLING FAULT SUPERVISION (11)2.14 故障描述:告警SYNCHRONOUS DIGITAL PATH FAULT SUPERVISION (11)2.15 故障描述:告警NETWORK SYNCHRONIZATION FAULT (12)2.16 故障描述:告警EVENT REPORTING THRESHOLD REACHED,门限已达到80% (12)2.17 故障描述:告警M3UA DESTINA TION INACCESSIBLE (12)3 IOG部分: (13)3.1 故障描述:告警ALI FAULT MAG PCB ADDINFO ALI-0 - NO CONTACT (13)3.2 故障描述:告警PORT BLOCKED (14)3.3 故障描述:告警PVC SET-UP FAILURE (14)3.4 故障描述:告警LINE UNIT BLOCKED (15)3.5 故障描述:告警SP NODE AUTOMA TICALL Y BLOCKED (16)3.6、故障描述:告警SP TRANSIENT FAULT SUPERVISION (16)4 APG部分 (17)4.1 故障描述:告警AP LOG STATISTICS (17)4.2 故障描述:告警AP ANTIVIRUS FUNCTION FAULT (17)4.3 故障描述:告警AP FAULT (18)4.3.1 MIRRORED DISKS NOT REDUNDANT:磁盘镜像有问题引起。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分公司 发布2007-6-30发布 2007-6-30实施 移动通信维护手册爱立信交换设备维护分册-故障处理版本号:1.0.0目录1 APZ部分: (1)1.1 故障描述:告警BACKUP INFORMATION FAULT (1)1.2 故障描述:告警SIZE ALTERATION OF DATA FILES SIZE CHANGE REQUIRED (1)1.3 故障描述:告警AUDIT FUNCTION THRESHOLD SUPERVISION (2)1.4 故障描述:告警CP FAULT (2)1.5 故障描述:告警SOFTWARE ERROR (3)1.6 故障描述:告警SYSTEM RESTART (3)2 APT部分: (3)2.1 故障描述:告警ANALYSIS DATA FAULT (3)2.2 故障描述:告警BLOCKING SUPERVISION (4)2.3 故障描述:告警CCITT7 DESTINATION INACCESSIBLE (5)2.4 故障描述:告警CCITT7 SIGNALLING LINK FAILURE (5)2.5 故障描述:告警CCITT7 LINK SET SUPERVISION (6)2.6 故障描述:告警DIGITAL PATH FAULT SUPERVISION (6)2.7 故障描述:告警DISTURBANCE SUPERVISION OF TRUNK ROUTES (7)2.8 故障描述:告警GROUP SWITCH FAULT (7)2.9 故障描述:告警SEMIPERMANENT CONNECTION FAULT (8)2.10 故障描述:告警SWITCHING NETWORK TERMINAL FAULT (9)2.11 故障描述:告警NM ROUTE LOAD STATE CHANGE (10)2.12 故障描述:告警RP FAULT (10)2.13 故障描述:告警SIGNALLING FAULT SUPERVISION (11)2.14 故障描述:告警SYNCHRONOUS DIGITAL PATH FAULT SUPERVISION (11)2.15 故障描述:告警NETWORK SYNCHRONIZATION FAULT (12)2.16 故障描述:告警EVENT REPORTING THRESHOLD REACHED,门限已达到80% (12)2.17 故障描述:告警M3UA DESTINATION INACCESSIBLE (12)3 IOG部分: (13)3.1 故障描述:告警ALI FAULT MAG PCB ADDINFO ALI-0 - NO CONTACT (13)3.2 故障描述:告警PORT BLOCKED (14)3.3 故障描述:告警PVC SET-UP FAILURE (14)3.4 故障描述:告警LINE UNIT BLOCKED (15)3.5 故障描述:告警SP NODE AUTOMATICALLY BLOCKED (16)3.6、故障描述:告警SP TRANSIENT FAULT SUPERVISION (16)4 APG部分 (17)4.1 故障描述:告警AP LOG STATISTICS (17)4.2 故障描述:告警AP ANTIVIRUS FUNCTION FAULT (17)4.3 故障描述:告警AP FAULT (18)4.3.1 MIRRORED DISKS NOT REDUNDANT:磁盘镜像有问题引起。
1.3.4 SO CF,内部错误映射级别2A表4 SO CF I2A故障编号------------------------ SO CF I2A:7故障名称 RX 内部放大器错误相关故障 AO RX I1B:0 – RX 内部放大器错误具体描述 CDU 中的RXDA/LNA 故障。
使用OMT 读取BTS 日志,找出哪一端(A 或B)发生故障。
假如故障端没有与RX 天线连接,则不会发生性能降低的问题。
假如故障端与RX 天线连接,则RX 不再具有差异性,且灵敏度下降3.5 dB。
假如其他RX 端也出现故障,则会导致相关故障AO RX I1B:0。
可能原因 CDU上可能出现硬件错误。
操作 根据以下说明排除故障:􀁺 用IDM 上的断路器关闭和打开CDU;􀁺 按DXU 上的CPU 重启按钮;􀁺 替换CDU。
16故障编号------------------------ SO CF I2A:8故障名称 超过VSWR 限制相关故障 SO CF RU:5 – CDUSO CF RU: 24 – CUSO CF RU:40 –天线AO TX I1B:1 – 超过CDU/并合器 VSWR 的限制AO TX I1B:4 – 超过TX 天线 VSWR 限制AO TX I2A:0 – TX 差异性故障具体描述 位于TRU 或CDU 输出的VSWR 已经超出第2 级别限制(假如发生故障AO TXI1B:1 或 AO TX I1B:4,则可能是超出第1 级别限制)􀁺 假如RU 映射显示CDU,则位于TRU 输出的VSWR 超出限制;􀁺 假如RU 映射显示“天线”,则位于CDU 输出的VSWR 超出限制。
操作 请参见相关故障。
表4 SO CF I2A故障编号------------------------ SO CF I2A:9故障名称 超过电源限制相关故障 SO CF RU:5 – CDUSO CF RU: 24 – CUSO CF RU: 26 – FUAO TX I1B:2 – 超过CDU 输出功率限制AO TX I2A:0 – TX 差异性故障AO TX I1B:20 – CU/CDU 输入电源故障具体描述 位于CDU 输出的TX 电源至少比预期值低7 dB。
CF 2A 33:RX分级接受丢失产生条件为:基站的一个或若干载频的2路接收信号A、B的强度相差至少为12dB(即≥12 dB),并且持续50分钟以上,基站就会产生分集接收告警。
产生分集接收告警的TRU的接收机灵敏度会因此降低大约3.5dB。
处理方法:此故障对DXU进行复位,BS FAULT会消除,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不久后会再出现此故障。
这可能是小区间天线调乱,需对天线进行对线处理,把天线调整好。
这也可能是HL-out和HL-in之间的连线有问题。
如果CDU为D型,可能是DU的故障,可用万用表测量其上的接收输入口的电压,正常为5~6V之间,若不对,更换DU。
在移动通信的无线环境中,信号衰落将会产生严重问题,分集接收技术通过在若干支路上接收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从而可在接收端大大降低信号衰弱的影响。
频率分集是一种典型的分集技术,当一个基站的某个扇区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频率工作时,就能得到较好的分集效果,但这时分发现有三阶交调干扰问题,这需要在网络规划中仔细地分配频率资源。
另一种是使用(无源)接收分集技术,因为是无源的,所以不会产生任何干扰,同时设备也较为简单,所以被广泛地应用。
最常用的分集接收技术有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两种。
当然在使用分集接收时,还必须考虑如何合成分集接收到的两个信号,合适的合成技术会产生较好的结果。
1 空间分集接收技术M S C BSC移动通信论坛通信工程师的首选技术论坛*u*e`4G~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基站,在每一个扇需放置二面单极化(垂直极化)天线。
如果一个基站是分成三个扇区,则一个基站需6面天线。
需要据天线的架设高度来确定两面天线的最佳水平间距,以使两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相关性最小。
w A D{v-2 极化分集接收技术/d)h w W%N9_P如果用两个极化方向相互垂直的天线来实现分集接收,就称为极化分集技术。
通常是将这两付天线制作在一起,从外表上看像一面天线,故称为双极化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