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藏砗磲小知识:关于砗磲的民间传说
- 格式:docx
- 大小:244.55 KB
- 文档页数:3
海中珍宝说砗磲文/杨忠明 图/李恒砗磲,是佛门高僧供佛的重要法器,能消灾解厄、降恶聚灵、降临福祉、庇佑子孙,镇宅辟邪,为佛学上之秘宝。
——《金刚经》龙凤戏珠古玩收藏人士把砗磲、珍珠、琥珀、珊瑚称为四大有机宝石,说是宝石,其实这四样东西都不是石头。
砗磲分布在印尼、菲律宾、澳洲等国,以及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印度洋,我国南海也可以找到砗磲的踪迹。
我们现在制作砗磲雕刻艺术品的砗磲玉采集于我国南海诸岛海底为佳,尤其是中国中沙据说砗磲最大个体壳长达2米,体重500公斤,贝龄则要在200年以上。
一个小孩可以在砗磲壳内洗澡。
大砗磲的闭壳肌可达1.5公斤,砗磲干贝在我国台湾和香港是一种极品美食,味道鲜得不得了!沪上印石鉴赏家袁慧敏先生说:“旧印中看见清代印章有用砗磲玉解为印材的,从前是印人偶然玩玩,因为稀有,作为印材中的奇品来把玩。
砗磲玉的硬度与我们篆刻的印石差不多,刻印时进刀感觉很脆,容易剥落,不像叶蜡石那样游刃有余,真要有点水平才能够刻出好的篆刻作品。
”曾有消息说一只大砗磲将人的腿夹住,这不可能,其实砗磲上生长着无数藻类,关闭的速度很慢,也无法完全关闭。
被夹住的人腿肯定有时间抽出来。
有渔民曾试着把脚快速轻踩活砗磲,再把脚快速收回,没有被砗磲夹住,但千万不要去冒险,活砗磲有时是会夹人脚的!说到砗磲,想起许多年前我的同事沪上印石玩家谢家麟兄某日在江阴路重庆路口一堆建筑垃圾上捡回一只脏兮兮的灰白色大贝壳约有30厘米长,洗净一看,嘿!里面雪白好像白玉一样,这只大概是老上海人家遗留曾经陈设在红木家具上的砗磲摆件,外壳包浆很好,不知为什么被人扔出来。
谢兄过年放在案头蓄养水仙花,饶有古意,这是街头捡宝得福的旧事了。
上海武康路近湖南路口略南面人行道笑佛群岛所产砗磲贝壳厚实,色润、韧度、硬度等指标最适宜作为砗磲艺术品雕刻。
大砗磲,又称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 )和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砗磲是大型海产双壳贝类,壳大且厚,壳如土箕,其背纹如瓦屋之沟,它的闭壳肌粗大,将它取下晒干后可制成味道鲜美的干贝,贝肉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的功效。
砗磲(chequ)丨一篇文章,读懂你!••有一种奢望,能否将海带在身边,时刻聆听海的声音,感受海的呼唤?•砗磲,海洋的眼泪,蕴藏于深海之中,历经千百年吸收宇宙精华。
•每一个砗磲里,都有一片海。
它无从仿制、默然于世、因贝化石而弥足珍贵!•纳于身边,时刻拥吻海的气息,吸收海的能量!一、中国砗磲文化砗磲,尤其是白砗磲,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的、最珍贵的。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远古先民便开始制作砗磲器(贝币),与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同步,并息息相关。
砗磲器贯穿于全部砗磲文化史的始终,源于中国本土,历史悠久,根植于佛。
砗磲,生于南海,水族中最美丽的老寿星,七彩斑斓却又清静无为!海中千年吸收日月之精华,洁白如雪、纯净如莲、谦韧如梅,兼五德之上关,超众宝而绝伦。
透如冰洲,色如流云,肌如玉液,音韵悠长。
温润凝嫩若白田黄,细腻柔和赛羊脂白玉。
生机盎然似蓝莲花般灵动,与尘世无染如天山雪莲般圣洁。
龙宫御用之珍,人类货币之祖,世界珠王之母。
藏密圣器,佛门至宝。
威仪朝堂,名流竞逐。
佛学密宝,祥瑞吉祥、驱邪避凶、消灾解厄、除恶聚灵,拥之增智慧修德行!二、走进砗磲世界砗磲简介从概念上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生物砗磲(活体砗磲)砗磲是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一类大型海产双壳贝,栖息在热带海洋中珊瑚礁间的浅水环境里,以坚硬的足丝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带进体内作为食料消化吸收。
同时,砗磲与虫黄藻有共生关系,它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特殊的叫玻璃体的结构,能够聚合光线,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虫黄藻则可为砗磲提供一部分养料。
活体砗磲的外壳很普通,但是在海里张开贝壳时,就会展现出绚烂多姿的色彩,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令人眼花缭乱。
汶川古砗(高古砗磲)是指大约从商周到汉代期间,存在于四川西部以汶川,理县、茂县为主要分布区的珠子总体。
作为2500---3000年前的珠宝,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是古羌原始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本土宗教文化的珠子,也是今天仍可把玩配戴,实用性强的珍稀高古珠宝,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佛门七宝之砗磲砗磲,也叫车渠,梵名 MUSARAGALVA ,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钻石的硬度是10,砗磲的洁白度是10),亦是佛门圣物。
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8m。
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
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
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被尊为七宝之一。
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常把砗磲穿成念珠加以诵念。
砗磲外表颜色分为牙白与棕黄两种,而棕色带中有强烈之金色丝光,整体外表就像车与沟渠所构成之图案,亦颇似太极之形,因而称之为「金丝砗磲」。
砗磲的原材料取得不易,所以异常珍贵,难怪古代能拥有砗磲的人,不是位居高官要职,就是西藏密教高僧,故一般民间很少看得到。
砗磲的保养砗磲的成分与珍珠,珊瑚大致相同,是碳酸钙所组成的有机宝石,故不可强酸强碱强压,人体在配戴或手持过程中,会吸收砗磲的自然宝气,然而要保持其纯白洁净光泽,平时可以清水冲洗干净后,用细软布擦干,再上婴儿油让砗磲吸收后即可。
平时无佩戴时建议供俸于神桌上,以保持其洁白庄严的灵气。
砗磲的功能古人认为「砗磲」具有很强的法力,可消灾解厄、避邪镇煞、保平安,长期配戴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及感应。
密教中许多修行之人,将之视为供佛灵修,祥瑞吉祥之物;他们相信,持砗磲修炼护法者,能净化贪、嗔、痴,消除业障,增加智慧与修行德性。
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砗磲有镇心、安神等功效,长期配戴传说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及感应,如改善失眠、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化、稳定心律等药效。
可随时随地配戴,效果更能发挥。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
人体在佩戴过程中会吸收砗磲的自然宝气。
真言:唵-啊日罗-驮罗嘛-纥哩库-娑婆诃砗磲不攀不附,不媚不俗,不同凡响,此八大守护神吊坠精雕细琢,形同金刚护身,助你修行,养生,练气,护身,平安,是福慧双修,接近自然,通向永生的法门。
神秘海洋的瑰宝——砗磲,号称“贝王”砗磲(chē qú),俗称五爪贝,是地球上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
砗磲是一类热带亚热带海洋珊瑚礁底栖贝类,一直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珊瑚礁海域。
那么为什么叫砗磲呢,传说中,因为砗磲壳的轮廓特别像古时候车轮碾压过的碾痕,所以人们就在“车渠”两字上给加了个石字旁,叫砗磲。
砗磲共有两大家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属,分别为砗磲属(Tridacna)和砗蚝属(Hippopus)。
砗磲属又分成8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8种,分别为大砗磲(Tridacna gigas,又名库氏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又名扇砗磲)、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长砗磲(Tridacna maxima)、诺瓦砗磲(Tridacna nova)、罗氏砗磲(Tridacna rosewateri)、魔鬼砗磲(Tridacna tevoroa);砗蚝属只有砗蚝(Hippopus hippopus)和瓷口砗磲(Hippopus porcellanus)这两户。
砗磲不仅由于外套膜内共生了大量虫黄藻而色彩缤纷、艳丽如花、变化多端;而且更加独特的是,共生的虫黄藻使它可仅仅依靠虫黄藻的光合作用提供的营养和能量生活,而不用人工投喂任何饵料食物,是可以仅仅依靠阳光就能够生活的“光合动物”。
砗磲在中国佛教它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被尊为七宝之一,和珊瑚,珍珠,琥珀并列西方四大有机宝石。
砗磲在许多太平洋国家不但是热带海洋潜水爱好者的最爱,更是热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标志。
另外,砗磲不仅是水簇观赏和经济贝类,更是热带珊瑚岛礁重要的造礁、护礁生物,在维护热带珊瑚岛礁生物多样性、岛礁稳固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佛家七珍之一--砗磲简介砗磲原贝砗磲材质的佛珠挂件砗磲:大型贝类,其壳自古为宝砗磲(chēqú)也叫车渠,民间也有写做“蛼蟝”,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重可达250千克甚至以上,肉可食,贝壳自砗磲:大型贝类,其壳自古为宝砗磲(chēqú)也叫车渠,民间也有写做“蛼蟝”,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重可达250千克甚至以上,肉可食,贝壳自古代便被作为宝石,类似于玉。
砗磲的贝壳很厚,略呈三角形,两壳相同。
壳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条粗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贝壳表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
贝壳内面也为白色,但富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应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都有主齿和后齿各一个。
主齿短,后侧齿弱。
大砗磲的外貌并不漂亮,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
砗磲:佛家七宝之首,皇家珍重物砗磲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圣物。
在佛经中提到佛国的众多宝物,素有“七宝”之称。
七宝指的即是砗磲、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等七种珍稀宝器。
在不同的经书中,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但所有版本中明确包括“砗磲”在内。
清代《会典》曾规定:二品官员上朝时佩戴的朝珠为砗磲;六品官的顶子也为砗磲。
在中国古代,拥有砗磲的人,不是王公大臣,就是大德高僧,一般百姓很少能得到。
中医也认为砗磲有奇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凉血降压的功效,长期佩戴对人体有益,可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化,稳定心律,改善失眠。
砗磲同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凉血,降血压,安神定惊,特别是对咽喉肿痛、小孩生疱更有疗效。
砗磲可护身健体,延年益寿。
金丝砗磲介绍
金丝砗磲是古代经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海螺化石,只取尾端较厚部位切磨成珠,仅可切磨一颗砗磲,因产量稀少,故异常珍贵,属于最顶极之砗磲,其价值犹如缅甸玉中最顶极之翡翠一样。
先说说砗磲的历史:
砗磲在我国古代已被认为是一种宝物。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其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这地方,散宜生用砗磲敬献纣王交换回文王的故事。
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时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砗磲所串成的。
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也把砗磲穿成念珠加以诵念。
再说说砗磲的功能:
砗磲是佛教七宝之一,又名车渠、紫色宝、绀色宝。
古人认为砗磲具有很强的磁场,可消灾解厄、避邪镇煞、保平安,长期配戴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及感应。
据《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作用,可稳定心律血压、改善失眠、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达养生健体之功效。
经过科学仪器分析,砗磲含有碳酸钙、壳角蛋白、氨基酸与许多微量要素等成份,人体在配戴过程中会吸收砗磲自然的宝气,能稳定情绪、去除杂念、增加智慧、消除烦恼业障、调养身心平衡。
此外,体质较弱、运势较差、血液循环不佳、工作压力过大、患有忧郁症、精神官能症、头痛、失眠、大病初愈的人,应随时随地配戴砗磲,会对身体的恢复有很大的好处:。
大话血砗磲之二:血砗磲的来历更不简单上次简单介绍了一下血砗磲的颜色和寓意,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对血砗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血砗磲的来历,也就是血砗磲的原料是什么。
对于血砗磲原料的传说还是很有说道的!是不是有一种好神(ce)秘(dan)的感觉啊!首先,要介绍的这种说法在网上是经常看到的。
但是,同时也是给很多新手玩家造成误区的说法。
血砗磲的原料是万宝螺。
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
那么既然是错误的说法为什么网上还有这么多人在传。
这里除了一些奸商想要骗取钱财以外还有一些历史原因。
古代人曾将海里的螺或贝都统称砗磲,这个说法可以在几本古代文献中发现,当时说的砗磲未必都是我们的现在所说的砗磲,这其中也包含的其他海螺海贝,毕竟古代可没有海洋生物学,不可能将各种贝类区分的那么细致,因此古代人可能也把万宝螺叫做砗磲。
这种叫法以讹传讹一直流传至今。
万宝螺然而,就是因为这种流传至今的说法给了一些奸商钻空子的机会。
一些商家将万宝螺当做血砗磲来卖。
而且,说的有凭有据、头头是道。
虽然万宝螺本身也是很漂亮,很有价值的东西,还是世界四大名螺之一,不过在市场上还没有砗磲那么有知名度。
其价值和真正的血砗磲更是相差甚远。
其实,商家卖万宝螺本身没什么不对。
但是,把万宝螺当成砗磲去卖就是赤裸裸的欺骗行为了。
万宝螺的质地和纹路与真正的血砗磲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
各位玩友只要仔细区分,别被商家洗脑就不会上当受骗。
真正的血砗磲说完了万宝螺冒充血砗磲。
那么真正的血砗磲原料又是什么呢?当然是真正的砗磲贝。
正宗的血砗磲,牙边是红色的,白色部分是玉化。
由于这种砗磲贝本身就十分稀少。
再加上即使是血砗磲贝料,红色的部分所占整个砗磲贝的面积也是极少的。
所以,纯红色的血砗磲基本上都是以珠串、小挂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
纯红色的血砗磲大雕件是基本不存在的。
血砗磲内部的玉化是所有砗磲玉化最好的玉化料,不过没有人会切了优质的血砗磲贝料,取了白色部分去做水透佛珠。
贝叶藏砗磲小知识:关于砗磲的民间传说
海中有一种可以当作小孩洗澡浴盆一样大小的贝壳---砗磲。
作为大海的馈赠,它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海中玉石了。
厚重的磲壳,洁白如玉的内壳,在大自然的雕琢和精心的打磨下耀眼夺目。
种类多样的砗磲,除了可做装饰品、工艺品外,配戴避邪保平安。
除了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今天,贝叶藏就告诉您有关砗磲的民间故事:中国民间一直将砗磲看作是降妖伏魔的法器之一,因此有很多关于砗磲驱魔辟邪的故事。
据说,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秀才准备去参加乡试,临走前他特意去庙里向菩萨许愿,希望菩萨能够保佑他能够得到有识之士的赏识。
拜完菩萨后,刚要起身离开时,就被庙里的住持叫住,并告诉他说:“你可能招惹上了什么邪物,这几天恐怕不适宜出门。
”可是,乡试的机会三年才有一次,寒窗苦读十年也只是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自己绝对不能错过这次乡试的机会。
而住持也看出来秀才并不打算听从自己的劝告,还是想去参加乡试,也自知自己
已经劝不住他了,于是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佛教宝物赠与了秀才,并对他说“此物也许可以保佑你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秀才接过宝物后拜谢住持就匆匆离开了。
因此并不打算听从庙里主持的劝告。
而秀才也在这宝物的护佑下,一路上处处逢凶化吉,最终安全的到达乡试地点,并顺利通过了考试。
人们一定会有疑问,这件宝物究竟是什么,答案就是“砗磲”,因为砗磲是佛教“七宝之首”人们都认为砗磲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
虽然我们无法证实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但通过这则故事我们能够了解古人对砗磲具有驱邪避凶的功能是认可的,也表现了古人对这一佛门法器的敬畏之心。
此外,另一则关于砗磲珍贵价值的传说,相传,周文王任西伯侯期间,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诸侯都向往他,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纣王的不安。
于是,纣王将姬昌拘于羑里,羑里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汤阴县。
囚禁期间,周文王精心致力于易经六十四卦,《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
周易",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周文王被商王囚禁,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
汉朝伏胜写的《尚书大传》中记载,“蜀石、碝、玫、砗磲……石之次玉。
”说的便是周文王的大臣散宜生为了营救他,用砗磲等珠宝作为宝物敬献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
链接:
鼓浪屿贝叶藏砗磲品牌于2014年创立,经过两年时间的磨砺与成长,2016年正式面向市场。
主要以砗磲制品、天然海贝及其手工艺品销售为主,其中,砗磲品种均来自黄岩岛,选材优质原料,通过精雕细作,所有产品均为上等精品。
成立至今,贝叶藏坚持以“贝叶千帆,瀚海宝藏”为价值核心,以“以诚为本,精益求精”为服务理念,将传统砗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系列自然、健康、个性化的砗磲饰品及收藏品,吸引了众多人士的喜爱,品牌信赖度与知名度在不断地提升,并不断地扩大中,发展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