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保税油品出口量快速增长的拉动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3
未来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态势预测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需高度重视和妥当解决能源问题。
而石油自然气无疑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经济进展、社会稳定、国家平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当实现。
我们必需抓紧制定和实施可持续进展油气资源战略,搞好石油自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节省使用,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进展。
当前中国油气消费进人快速增长时期,油气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石油(1)原油产量有所增长中国主要石油资源可以划分为东北石油区、西部石油区、东部石油区和海上石油区。
东北石油区包括大庆、辽河、吉林油田,2022年原油产量可能保持在6000万吨左右。
西部石油区包括克拉玛依、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一哈地区。
假如加强规划,加大投资力度,2022年原油产量也可能达到600()万吨左右。
东部油田区包括成功、大港、中原、河南、江汉、江苏等全部其他陆上油田,通过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持续应用和其他技术进步,2022年原油产量也有可能保持在5000万吨一6000万吨。
海上石油区包括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
通过鼓舞各大国有石油公司、外国石油公司都乐观投人力气,2022年海上油区的原油产量有可能达到500()万吨一600()万吨。
假如这些目标实现了,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就有可能达到2.2亿吨一2.4亿吨。
“十一五”时期中国原油供应和原油加工将连续增长,特殊是“十一五”前期,即2022-2022年,由于受世界高油价惯性的影响和刺激,国内原油产量在这2年仍将会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估量月均原油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国内原油供应量将持续增长。
(2)石油进口趋于稳定2022年中国石油消费达3.28亿吨,已跻身于世界石油消费大国行列。
中国将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其次大石油消费国,和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今后5一10年间,中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2022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一3.8亿吨,而到2022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2.3倍(约5亿吨)。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张抗;卢雪梅【摘要】本世纪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快速上升,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份额的变化,以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且人均耗油量很低的国情出发,文章认为我国有降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和大幅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空间,但存在着增加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刚性需求.十余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金额的双攀升不但没能制约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其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预测近中期我国油气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仍将持续上升,且在2015-2020年可能成为世界油气第一进口国.为此,应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和使用效率,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以广义多元化的方式保障油气进口.文章还认为,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小与能源安全不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建设足够的储备和参与国际合作是最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12(020)008【总页数】9页(P28-36)【关键词】中国;石油;进出口;石油消费弹性;多元化;发展战略;能源安全【作者】张抗;卢雪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正文语种】中文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石油(包括原油和油品,下同)进口量和价格双双跃升,进口依存度快速增加,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拟就影响石油进口量增加的因素、进口量与价格双增对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迎接未来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更大增长等问题进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海关在进出口统计中将石油分为原油和油品(成品油)两类,其中油品不包括液化石油气(LPG)和固态烃产品(例如石蜡、石油焦、石油沥青);进口的油品中包括了大量燃料油,其中相当部分并不直接作锅炉燃料,而是作为某些炼厂的原料用以生产汽、柴油等轻质油品;此外,当原油进口和原油加工量不足时,就必须加大油品进口以保证国内供应。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成品油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重要。
2024年的全球成品油贸易呈现出若干特点和趋势,这对于了解全球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势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成品油贸易方面,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是中东国家和欧洲。
中东国家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成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地区。
阿拉伯国家利益组织(OPEC)成员国通过调整生产限额来控制全球原油供应量和油价。
而欧洲则是全球最大的成品油进口地区,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亚洲国家也成为了重要的成品油进口地区,其中中国的进口量逐年增加。
其次,在成品油贸易规模上,全球成品油进出口额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4年全球成品油贸易额预计将超过1.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约5%。
这主要归因于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尤其是亚洲市场的增加。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推动了全球成品油贸易的增长。
此外,在成品油贸易的贸易模式上,长距离贸易仍是主要形式。
由于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分布不均,成品油贸易主要以跨国贸易为主。
中东国家通过海运将原油运往欧洲和亚洲,然后在那里进行加工和分销。
欧洲则主要依赖中东地区的原油资源,通过管道和油轮将成品油运送至各个地区。
这种贸易模式使成品油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有效流通。
展望未来,全球成品油贸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崛起将进一步推动成品油需求的增长。
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将继续成为全球成品油进口的重要市场。
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全球能源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可能会对成品油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使用将减少对传统石油能源的依赖,尤其是在交通领域。
这可能导致全球成品油需求的减少,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综上所述,2024年全球成品油贸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中东国家和欧洲继续在成品油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亚洲国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保税船供油作为燃料油的最大消费终端之一,相比其他行业,船供油可谓是最可靠的销售方式:电厂根据市场行情,可将燃料调整为煤炭或LNG(液化天然气)等;地炼因为缺乏原油资源,提炼相比原油成本高而产出低的燃料油,实为无奈之举;目前有些陶瓷和玻璃厂为了提高品质,也考虑逐步用LNG替代燃料油。
尤其是当国家加重了燃料油的税负,燃料油在各行业的消费量受到影响。
只有船供燃料油,不仅短期内不可能受煤炭或LNG之类的其他能源的影响,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船供油将成为燃料油消费唯一的一个持续增长点。
中国船供油市场大体可分为内贸完税船供油市场和免税船供油市场两类。
根据现行政策,航行于境内港口之间的船舶只能加完税油,目的港为境外港口的船舶可以加海关监管下的保税油,视同出口。
目前,给外轮或者国际航线船舶加保税油已占到我国燃料油出口的80%以上。
保税油保税船供油是指是国家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为国际航行的船舶提供免税油品供应。
保税油具有以下特点:(1)保税---保税油经营企业可直接从国际进口燃油,不占国内燃油进口配额,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消费税、增值税。
(2)市场化---由于远洋船舶燃料的特殊性(船东可以哪里的油便宜上哪里加油),保税船供油是国际上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燃料商品。
可在近海或者公海海域。
(4)入行门槛---我国对经营保税油业务企业的要求相当高,比如需要具备保税油库及供油设施,有油品进口渠道和大批客户等,目前我国有资质进行保税油经营的公司有6家,分别是中燃、中石化中海、中石化舟山、中石化长江燃料油、深圳光汇和中油泰富。
(6)功能灵活---保税油可与内贸油资源的相互调剂和转换,经营具有灵活性。
当内贸行情看涨时,可将保税油转销内贸。
(5)船供油种类----远洋船舶的燃油主要分为两大类,轻油和重油,轻油是船用柴油,就是MGO和MDO等,于机动航行时使用的,比如说进出港,进出狭窄航道,大风大浪天气;重油就是我们常说的180和380cSt等,用于海上正常航行。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上海市成品油零售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10.12•【字号】沪经信运[2011]748号•【施行日期】2011.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上海市成品油零售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沪经信运[2011]748号)各区(县)经委、发展改革委:为加强上海市成品油零售体系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保证本市成品油零售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根据《商务部关于印发〈成品油分销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商商贸发〔2009〕393号)的要求,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和区县有关部门编制了《上海市成品油零售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附件:上海市成品油零售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一章“十二五”发展规划概述一、规划背景“十二五”是本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到2015年,上海“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将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按照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为促进本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成品油零售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确保加油站行业规范有序、城市运行安全,特制订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 2020年)》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 2020年)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3、《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 年)5、《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6、商务部关于印发《成品油分销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商商贸发[2009]393号)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56- 2002)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0- 95)9、《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10、《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0 年)三、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上海市行政区域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第二章成品油零售体系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期间发展变化情况(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上海市行政区域面积6340.50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0.07%。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7.15•【字号】舟政办发〔2020〕64号•【施行日期】2020.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快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业务发展,规范经营行为,明确监管责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7月15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16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快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业务发展,规范经营行为,明确监管责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注册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的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是指在杭州海关辖区内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油供应的经营行为(以下简称保税油经营)。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可以延伸到宁波、南京、上海关区开展直供业务。
本办法所指国际航行船舶,是指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在国际航线运营的境内船舶和境外船舶。
本办法所指保税油,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由海关实施保税监管的国际航行船舶用油品,未办理纳税手续是指未缴纳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本办法所指跨关区直供是指供油企业将保税油跨关区直接供应到国际航行船舶上的业务。
一、2024年保税物流发展总体情况
2024年,保税物流发展持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发展势头,推动工业转
型升级,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年,中国保税物流贸
易额不断增长,保税物流量和能力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不
断完善,绿色物流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二、2024年保税物流市场态势
从2024年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看,保税物流市场持续受到政策支持,
经济环境稳定,经济逐步复苏,物流需求加快放量,保税物流活跃度显著
提高。
2024年,中国保税物流贸易额同比增长17.9%,新增保税仓库占比超
过50%,且不断上升。
此外,涉及的货物也有明显增加,由原有的原材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延伸到了数码、汽车、高科技产品等高附加值的商品,保税物流的市场范围也有所扩大。
三、2024年保税物流发展挑战
2024年,保税物流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个是数字化方
面的挑战。
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仍然不足,物流系统架构不完善,物流信息
化整合服务能力也还不够强。
另一个挑战是保税物流配送能力的发展动力
不足。
受保税油品出口量快速增长的拉动
2008年我国成品油出口小幅上升
(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
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后,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2008年我国出口成品油1703万吨,比上年(下同)增长9.8%(图1);价值136.7亿美元,增长49.3%。
2008年我国成品油出口的主要特点有:
一、12月份出口量创年内新高。
2008年前11个月,我国成品油月度出口量基本稳定在120-160万吨之间,其中有6个月同比呈现下降态势,总体保持5.1%的小幅增长。
12月份出口量突然放大,当月出口成品油200.7万吨,同比增长65.4%,创年内出口量新高。
主要是保税仓库进出口境货物方式急剧攀升,当月出口149.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倍,占当月成品油出口总量的74.4%(图2)。
此外,12月份当月加工贸易出口50万吨,同比增长13.9%。
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出口占据主体,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双双大幅下降。
2008年,我国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出口成品油1158万吨,增长63.7%,占当年我国成品油出口总量的68%。
此外,加工贸易出口516万吨,下降33.2%;一般贸易出口16万吨,下降71.6%。
三、以国有企业出口为主。
2008年,我国国有企业出口成品油1147万吨,增长2%,占当年我国成品油出口总量的67.4%。
同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32万吨,增长29.4%;民营企业出口24万吨,大幅增长57.3%。
四、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巴拿马和东盟。
2008年,内地输港成品油388万吨,增长59.3%,占当年我成品油出口总量的22.8%。
同年,对巴拿马和东盟分别出口374万吨和334万吨,分别增长71%和下降41.1%。
上述3市场出口量合计占当年我国成品油出口总量的64.4%。
五、航空煤油和5-7号燃料油为主要出口品种。
2008年,航空煤油出口534万吨,增长19.2%,占当年我国成品油出口总量的31.4%;5-7号燃料油出口477.6万吨,增长52.5%,占28%。
此外,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出口203.4万吨,大幅下降56.2%,占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