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24
思想近代化──西学东渐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热点背景思想文化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考查中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加强了对文明史观的考查。
中国近现代西学东渐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的理论探索过程和理论成果。
认识中国近代前期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果,对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非常重要借鉴的意义。
时政聚焦材料1: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材料2: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材料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知识链接一、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专题四近代中国精神文明【时空坐标】【专题线索】 内容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年代洋务思潮兴起,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资产阶级改良和共和国道路的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兴起。
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复习指导】1.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注意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从现(近)代化史观看: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