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窄上下宽的字 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5
2.上窄下宽的字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上下结构中上窄下宽类型字的书写特点,把握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2.学会写好上窄下宽类型的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兴趣。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初步感知甲骨文的书写特点,感受甲骨文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上窄下宽类型的字的特点。
2.掌握“晃”“萬”“安”三个字的书写规律。
三、教学准备1.带有“晃”“萬”“安”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毛笔、墨汁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甲骨文。
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这些都是什么字呢?猜一猜。
2.出示答案:水牛女虎。
3.通过这几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字的形状与实物相似)4.出示甲骨文图片及简介。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很丰富,大多是商朝人占卜的记录,还有一些天文、气象、地理、农业、交通、疾病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5.欣赏甲骨文。
出示图片。
欣赏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这些古老的文字笔画较细,以直线居多,大部分呈长方形,一般来说笔画多的字形大,笔画少的字形小。
就整篇文字而言,字间距离有疏有密,布局上讲究对称和平衡,处处表现出原始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规律1.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上窄下宽的字。
2.出示“晃”“盖”“是”“恩”“安”字。
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交流。
(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下部形如底座,托住上部)(三)学写“晃”字1.出示“晃”字。
观察一下,这个字是如何做到上宽下窄的?学生观察,交流。
(“晃”字上部的“日”及“光”的上半部分笔画收紧,形窄;“光”的下半部分横、撇向左伸展,竖弯钩向右伸展,笔画舒展)2.小结:上窄下宽的字,上部收紧,下部舒展。
3.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日”部边竖内收,字形扁;“光”部竖短,点、撇短小紧凑,横画左长右短,长撇伸直向左舒展,竖弯钩先向左下斜,再向右伸。
6.中窄上下宽的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窄上下宽的字的结构特点,初步掌握其书写要领。
2.通过描红、仿影练习,体会中窄上下宽的字的各部件在字中的位置以及收放关系,初步感知这类字的布局美与结体美。
3.了解大篆和小篆的由来及形成和使用年代,初步感知大篆、小篆的笔画特点,受到审美熏陶与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窄上下宽的字的书写要领和书写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毛毡等。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了解结构特点
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宽上下窄的字,这类字的字形有什么特点呢?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字,请大家与上节课学习的字比较一下,想想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2.观察比较,揭示课题。
交流发言,发现特点。
出示课题:中窄上下宽的字。
3.以“意”为例,感受特色。
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意”字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中间“日”笔画紧凑,上边的“立”和下边的“心”相对舒朗,字形整体略长。
4.比较欣赏,深刻感受。
(1)老师找到了柳体和赵体的“意”字,还有欧体中与“意”的结构相似的“虑”字。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与颜体的“意”字细致比较,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种字体的结字规律是相同的,都是中窄上下宽)
(2)有没有发现什么细微的不同之处呢?出示四种字体的中间部分,等量放大比较,引导学生发现:
横势稍扁宽,中心要对正,竖势稍瘦长。
5.指导书写“意”。
下面,我们就来写颜体的“意”字,想想怎样才能写好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概括书写要领。
(1)整体看。
(中间紧凑,上下舒朗,整体略长)
(2)再分步看具体笔画,要注意什么?
①两点居中间位置;(“立”的第一点和“心”的第二点居中间位置,上下基
本对齐)
②横画稍斜朝右上;
③“日”字两竖向内收;
④“心”字平躺双点连。
6.教师范写“意”,学生结合口诀同步书空。
7.学生描红临写两个“意”。
教师巡视指导。
表扬坐姿和执笔姿势好的同学,肯定他们端端正正写字和一丝不苟的书写态度。
8.展评指导。
展示学生习字。
依据口诀进行评价,指出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用红笔圈出,并予以肯定。
(二)同类比较,发现细微差别
1.同学们,在汉字中,中窄上下宽的字还有很多,这节课的开始,老师一共出示了四个字,除了“意”,还记得其他三个吗?
出示课件:慧、衷、筑。
2.仔细观察,想想这三个字在结构上有何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教师分别将三个字的三个部分用红色虚线框标出,引导学生作进一步观察。
4.汇报交流。
5.小结:这类字,中间部分笔画都较紧凑,但是不同的字,上下部分的舒朗是相对的,要因笔画多少和笔画书写规律而定。
(三)练写例字,学习书写规律
1.观察“衷”,了解结构特点。
(1)出示“衷”,指名说书写要点。
(2)用红色虚线标注,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衷”由于下部舒展纵放,整个字还呈现出上窄下略宽的特点。
(3)归纳:点竖在中线,中部内收紧,撇捺要舒展。
2.指导练写“衷”字。
(1)教师示范“衷”字,学生结合要点同步书空。
(2)学生完成练习纸上“衷”字两个描红练习,师巡视指导。
特别提醒:撇捺舒展,锋尖在同一水平线上。
3.自主读帖,临写“慧”,加强巩固。
(1)特别提醒:注意范字下方的提示。
“慧”:上中下结体紧凑。
横画间距均匀。
下部“心”略偏右,三点依次渐高,有顾盼。
(2)欣赏书法家书写“慧”字的视频。
(3)生描红、临写。
(四)指导“宣”字的书写,拓展延伸了解大篆小篆
1.出示《大盂鼎》铭文和邓石如《白氏草堂记》(局部),引导学生欣赏。
指名说感受。
2.揭示大篆和小篆两种书体。
3.指名说说对两种书体的了解和认识。
4.观看视频,对大篆和小篆作进一步了解。
5.指名说观后收获。
6.课堂总结。
俗话说:“书无百日功。
”只要同学们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