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m)是指婴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包括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
1.复苏护理(1)畅通气道:置新生儿于辐射热源保暖区,维持和肛温36.5〜37.5℃。
患儿仰卧、肩部抬高2〜2.5cm,使颈部稍向背后伸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拍打足底、托背促使自主呼吸出现;如无自主呼吸,立即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为5L/分,将面罩密闭患儿口鼻,通气频率40〜60次/分,如仍无自主呼吸则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维持循环:如心率<60次/分,则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为30:2o(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应用,遵医嘱予0.1%肾上腺素行气管内注入或静脉滴注,并行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治疗,观察用药反应。
(5)评价:复苏过程中评价患儿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以便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2.饮食护理适当推迟喂奶时间,必要时可给予胃管喂养或静脉补液。
3、病情观察严重监测患儿呼吸、心率、体温、皮肤颜色、神志、肌张力、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4.预防护理(1)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早产、难产。
(2)加强胎儿监护,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及时处理。
(3)胎儿娩出时正确应用复苏技术,及时救治窒息。
5.健康指导(1)耐心向患儿家长说明病情,减轻患儿家长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定期复诊。
第二节小儿惊厥惊厥(convulsions)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高,为成年人的10〜15倍,尤以婴幼儿多见。
1.急救护理(1)惊厥发作时不要搬动患儿,就地抢救,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衣领,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旋转牙垫,防止咬伤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1.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在采取任何急救护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气胸等。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手法清除呼吸道中的任何阻塞物,如呕吐物或异物。
同时,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
3.提供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或氧气面罩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氧气的浓度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帮助维持氧合作用。
4.帮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完全停止,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面罩呼吸等方法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5.监测呼吸参数: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6.控制呼吸窘迫: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可以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以减轻呼吸肌的紧张状态,并改善呼吸功能。
7.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除了急救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治疗原发病。
8.转运至医院:完成急救护理措施后,需要立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起来,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提供适当的氧气、人工呼吸、监测呼吸参数、控制呼吸窘迫、提供支持治疗等措施。
在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医院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应急预案【救治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环境温度及湿度,痰液黏稠者,可予雾化吸入。
若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应按需吸痰,吸痰前后要加压给氧,避免造成突然缺氧。
吸痰前先滴入0.45%的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抗生素溶液0.5~1ml湿化气道,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新生儿取平卧位,定时翻身,肩下垫软枕,轻拍背部,以利排痰,使分泌物易于排出。
2.合理用氧:以湿化吸入氧气为佳,将氧气装置的湿化瓶盛灭菌注射用水。
一般采用鼻导管、面罩等给氧,通常氧流量为0.5~2L/min,严重缺氧时可用60%~100%纯氧,但持续时间应为4—6h,不得超过6h。
3.应用人工辅助呼吸指征:新生儿经上述治疗无效,精神神经症状加重,甚至昏迷者;吸入高浓度氧,氧分压仍低于60mmHg者;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过慢、频繁呼吸暂停或暂停达10s以上者;呼吸暂停或即将停止者。
4.监测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作为用药、用氧、辅助呼吸等依据:保证营养和液体的供给,新生儿应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5.应急处理流程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应急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儿有无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并存等症状。
2、监测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心率、血压与血气分析的变化。
3、观察患儿全身状况、皮肤颜色、末梢循环及肢体温度变化。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
(1)遵医嘱应用人工辅助呼吸,维持有效通气,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
(2)气道管理: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嗽,对咳嗽无力的患儿定时翻身、叩背、吸痰。
行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的患儿定时给氧吸痰。
吸痰前给氧,必要时雾化后吸痰。
(3)合理用氧:一般主张低流量持续给氧 0.5-1L/min,急性缺氧时吸氧浓度为 40%-60%;慢性缺氧时,吸氧浓度为 30%-40%。
严重缺氧、紧急抢救需要时,可用纯氧,但持续时以不超过 4-6 小时为宜。
2、休息与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必要时去枕。
3、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遵医嘱给于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以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心率、血压与血
气分析的变化;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况、皮肤颜色、末梢循环及肢体温度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5、用药护理:按医嘱及时、准确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兴奋药、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及预后,安慰家长,帮助调整其心理,与患儿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四、注意事项
1、严重缺氧、紧急抢救需要时,可用纯氧,但是持续时以不超过 4-6 小时为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予吸痰。
吸痰前给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