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1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浙教版)第六章数据与图表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调查表、统计表的结构与设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了解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统计图的基本步骤。
参与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获取数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章是小学统计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初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点。
本章中关于统计的数学思想对进一步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统计活动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适当的方法(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必需的生活经验,是本章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课时6.2 统计表 1课时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课时6.4 扇形统计图 1课时课题学习 1课时复习、评估2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合计8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直接途径:数数、观察、测量、实验并记录等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类、排制作数据统计表序、分组、编码等)间接途径:查询、查阅文件、报刊、上网及计算等制作统计图(2)本章教学目标如下:(3)本章教学要求①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方法,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践活动。
②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和统计表。
③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作用,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④能从各种媒体中,有意识地去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2.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重点)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 从折线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阅读教材第145-146页,回答问题.现实生活中,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常常绘制成适当的图表.在计算时,别忘了从图表中读取这些数据哟,这可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当然,有时也可以从这些直观的图表中直接估计出相应的数据代表.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图1.(1)10次射击成绩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2)估计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 .学习任务二 从条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图2.图2(1)观察三幅图,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2)根据图表,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大、 小.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 , . 学习任务三 从扇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小明调查了班级里20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3所示的统计图.(1)在这20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是 . (2)计算这20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是 .图3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你还能求平均数吗?例某地连续统计了10天日最高气温,并绘制成如图4所示的扇形统计图.(1)这10天中,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多少?(2)计算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数.图4当堂达标1.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某志愿者对居住在该小区的50名成年人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5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这50人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6小时、6小时B.6小时、4小时C.4图52.在一次爱心捐款中,某班有40名学生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5元、10元、20元、50元的,如图6反映了不同捐款的人数比例,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元,中位数是元,众数是元.3.如图7是某中学男子田径队队员年龄结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田径队共有人.(2)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中位数是.(3)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图74.某中学八年级(1)班在一次测试中,某题(满分为5分)的得分情况如图8所示.(1)得分的众数是.(2)得分的中位数是.(3)得分的平均数是.1.某题(满分为5分)的得分情况如图9,计算此题得分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2.图10反映了九年级(1)班、(2)班的体育成绩.(1)不用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吗?(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的众数吗?(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65,75,85,95分,分别估算一下,两个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算一算,看看你估计的结果怎么样.(4)根据(3)中的数据,九年级(1)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关系?图10反思感悟我的收获:我的易错点:当堂达标1.A2.16,5,53.(1)10(2)17岁,17岁(3)16.9岁4.(1)5分(2)4分(3)3.9分课后提升1.解:众数是3分;中位数是3分;平均数是6%×0+8%×1+16%×2+40%×3+24%×4+6%×5=2.86(分).2.解:(1)不用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判断九年级(1)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2)九年级(1)班的众数是“中”;九年级(2)班的众数是“中”.(3)九年级(1)班体育成绩的平均数:(55×5+65×10+75×20+85×10+95×5)÷(5+10+20+10+5)=75(分),九年级(2)班体育成绩的平均数:(55×1+65×10+75×20+85×11+95×8)÷(1+10+20+11+8)=78(分).和估计的结果不一致.(4) 九年级(1)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都是75分.。
扇形、条形、折线3种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的表示出部分量与总量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特点是可以清楚的看出各部分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特点是不但可以看出各部分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各部分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可以让学生了解饼形统计图等。
统计图表现统计数字大小和变动的各种图形总称。
其中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象形图等。
在统计学中把利用统计图形表现统计资料的方法叫做统计图示法。
其特点是:形象具体、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其主要用途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揭露总体结构;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说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用来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纵坐标常用来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y;或采用角度坐标(如圆形图)、地理坐标(如地形图)等。
按图尺的数字性质分类,有实数图、累积数图、百分数图、对数图、指数图等;其结构包括图名、图目(图中的标题)、图尺(坐标单位)、各种图线(基线、轮廓线、指导线等)、图注(图例说明、资料来源等)等。
[ 详细]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
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
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统计图一般由图形、图号、图目、图注等组成。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一、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
条形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一、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特点:
1、体现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2、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
3、条形统计图中间有间隔
制作: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2、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并标上标题。
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
单线式条形统计图
复线式条形统计图
二、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制作: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2、先画纵轴,后画横轴,纵、横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