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之都维也纳》习题精选

《音乐之都维也纳》习题精选

《音乐之都维也纳》习题精选
《音乐之都维也纳》习题精选

《音乐之都维也纳》习题精选

一、根据拼音写一写。

1.爸爸去了ōu zhōu ,晚上家里没有了他,显得有些沉寂。

2.海南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tiān yáhǎi jiǎo 。

3.如果说这块草地像一张大地毯,那么cǎo pínɡ上的花儿就是地毯上的zhuānɡ shì物。

二、这里是音乐的天堂。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音乐乐章乐曲乐坛乐谱

谱写()()大师

演奏()陈列()()回荡古典()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乐章()的设计()的乐声()的圆舞曲()的表演()的艺术品

三、联系上下文,选择带横线词的意思。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

A.婴儿睡觉用的睡具。

B.发源地、诞生地。

2.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

A.搅在一起,分辨不开。

B.乐声与花香混合,使音乐令人神迷。

四、读下面句子,带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五、句句有关维也纳,说法变变意不变。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缩句:

2.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反问句:

3.人们把维也纳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被”字句:

六、“音乐之都”,果真名副其实。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曾有许多音乐家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如:、、、

……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两句话中的“装饰”一词意思不同。第一个指:

;第二个指

3.在维也纳,最著名的歌剧院是

,它被称为。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则被称为

。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形容这里,是、。

七、音乐家的雅号,你知道吗?

贝多芬歌曲之父

莫扎特乐圣

舒伯特圆舞曲之父

海顿音乐神童

老施特劳斯交响乐之父

参考答案:

一、欧洲天涯海角装饰草坪

二、1.乐章乐坛乐曲乐谱乐声音乐

2.略

三、B B

四、不能,说明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五、1.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维也纳难道不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吗?

3.维也纳被人们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六、1.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

2.略

3.略

七、略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以此为主线,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

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2)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材料如何呈现,是教师直接提供,还是让学生自我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念。 因此在学习资源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课堂学习的需要,《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资源分为两个部分——创设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和以《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主题的页。 1、多媒体课件演示:提供大量图片和音乐,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 2、《音乐之都维也纳》主题页。分为五个部分。 (1)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个别词语及维也纳的地理位置。 (2)音乐家的摇篮:提供世界着名音乐家在维也纳成名的足迹。 (3)音乐的城市:提供大量的音乐雕塑图片及文字资料。 (4)音乐的传统:提供维也纳悠久的音乐历史及演出资料。 (5)音乐的殿堂:详尽介绍“金色大厅”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比例尺与图形的缩放 小题训练 带答案

比例尺与图形的缩放小题训练 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根据图上距离是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比例尺又可以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两种。 3、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图纸上,应该画(12 )厘米。 4、在一幅地图上面,10cm的线段表示5000km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0 ) 5、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大约有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之间得距离是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 ) 6、设计一座厂房,图纸上用10厘米得距离表示底面上1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100 )。 7、一个精密零件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实际长度只有5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0:1 ) 8、在比例尺为5:1的图纸上,某零件的图上长度是2cm,那么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为( 4 )mm. 9、一种精密零件放大后绘制在图纸上,比例尺看不清了,王师傅只记得这幅图纸的比例尺不是1:20,就是20:1,这幅图纸的比例尺应该是(20:1 ) 10、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2mm,画在图纸上长4cm,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20:1)。

11、在比例尺是14000000 1的地图上量得长江全长是45厘米,长江实际上全长大约是( 6300 )千米。 12、武汉有轨电车T1线是华中地区首条现代化的有轨电车,从得胜港站开往车轮广场,线路全长16.8千米,如果把运营路线画在比例尺上是1:6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 28 )厘米。 13、下面是一幅线段比例尺: 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1:4000000) 14、判断题。 1、图上距离一定小于实际距离。( × ) 2、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成正比例。( √ ) 3、比例尺的前项一定小于后项。( × ) 4、一个精密的零件,长7毫米,画在图纸上长5.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8:1.( √ )。 5、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米。( × ) 6、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是4.5厘米,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9000000千米。( × ) 15、从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全长是1068.8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条铁路线长是16.7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6400000 )。 16、在一幅零件图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6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4m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1). 1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0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为 的地图上距离是( 12 )厘米。 18、一所大学的一座教学楼长150米,宽90米,在一张平面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教学楼的长,该图的比例尺是( 1:5000 ),在图上的宽应该画(1.8厘

仿写句子练习题

仿写句子练习题 一、仿写句子。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 2.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 声、声、声充满了 3.湖面像一面银白色的镜子。 像 4.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为了不再失去____,为了不再失去,为了不再失去, ,,! 5.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时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1:满池的荷花在尽情地舞蹈。 例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例3: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三、请你续写语段。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1、套用式仿写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1: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做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三个特点;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其句式只需直接套用例句。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景,可以是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续写式仿写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例2、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句子。首先分析例句,例句采用了“读……读出了……”的句式,内容上以拟人的手法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 参考示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 3、命题式仿写给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 例3、仿下面例句,以“校园”二字开头写一句话。 例: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抽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校园: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题目没有前后文,不需要考虑意义内容上的前后关联,只考虑句子本身的句式和意义关系。例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表达了家园对于流浪者的重要意义。 参考示例:校园是一畦充满希望的苗圃,让无数学子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参天的大树,校园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船里总装着老师对学生的情和爱。 4、嵌入式仿写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前后要一致。 例4、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第1课时) 前门小学谢红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 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播放《蓝色多瑙河》) 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生词 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 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 掺和镂花梁柱 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 (指名读,齐读。) 2、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 过渡: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从课本上获取这么多资料。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要求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1)中心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本来指什么?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发源地)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 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 过渡: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2)看,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呢! 出示“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舒伯特”相关资料。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第二课时 执教者:张莉(泰山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3、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初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2、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初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随着这优美的音乐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配乐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呢?这节课 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课 件出示) 4、再次默读课文,考以下问题。可以在书本上勾画出相关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 话概括一下。 (出示问题:1、维也纳为什么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维也纳如何用音乐装饰城市的?3、从哪些地方你看出维也纳人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谈一谈维也纳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交流讨论,学习课文。 1、你最想回答哪个问题? 2、学生回答。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理解:摇篮。原来指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3、学生回答。 4、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读资料)。 5、老师补充资料。 6、看了资料,了解了维也纳的音乐史,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第二自然段。 7、总结:一座城市哺育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也孕育出许多优美的乐章,正可谓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板书:音乐摇篮)维也纳也不愧是“音乐之都”。(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比例尺练习题精选

比例尺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三、解答题 5、画一画 (1)将下面的梯形按3:1放大 (2)将下面的三角形按1:2缩小

7、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8、在比例尺是1: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9、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12、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15、一种机械手表上的螺丝直径是4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厘米,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19、一个长方形机件长毫米,宽毫米,按8:1的比例尽画在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 16、在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3厘米,这个圆形花坛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取) 27、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 对开出。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5千米,几小时后两车才能相遇 28、新立屯计划挖一条排水渠,在比例尺是 1 100 的设计图上,水渠长80厘米,宽3厘米,深厘米。按 图施工,这条水渠共挖土多少立方米 29、在一幅比例尺是六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 乙地行了6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0、有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慢车每小时行70千米,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10千米,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知 识点梳理 考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

边形共有 2)3 ( 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仿写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仿写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八年级仿写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1.【原句】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 【仿写】未经历艰难困苦的阻挡,哪会体会到功成名就的喜悦! 未经历黑暗寂寞的洗礼,哪会体会到破茧成蝶的美丽! 2.【原句】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仿写】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漫长的生活是一座花园。亲爱的朋友,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耀眼的星光,最灿烂的花朵! 3.【原句】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 【仿写】宽容是人生中的清泉一泓,温柔是岁月中的花香一缕。 4.【原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一棵白杨,让你的心灵即使在炎热的沙漠也能感到阵阵清凉; 父爱是一座高山,让你的情感即使经受旅途的风雪依然历久弥新。 5.【原句】诚信是人生路上的一张通行证。 【仿写】声誉是岁月途中的一位过路者。 6.【原句】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 【仿写】金色推开秋天的门,风雪推开冬天的门。 7.【原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仿写】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那么别砍伐森林,因为森林是构成生命的骨架。】 8.【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轻风,我将【吹散所有的阴霾】。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浇灌所有的土地】。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涯、装饰、金碧辉煌”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简洁、明快、优美,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展示维也纳风光图片。 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沐浴着美好的春光,欣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多瑙河畔。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流经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就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有人说,音乐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这座城市。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2、揭示课文题目: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想一想:“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字词,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1)读准字音:坪、巷、馆、饰。

(2)指导识字:注意区分“坪”与“评”,“巷”与“港”,“馆”与“绾”。 (3)指导写字:强调“巷、卑、雅”的结构和笔画。 3、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 摇篮阿尔卑斯山欧洲生涯博物馆装饰草坪优雅街头巷尾金碧辉煌 (2)理解词语:摇篮飘逸星罗棋布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出示)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2)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分段,简练概括段意。 3、汇报交流。 教师指导分段:(出示) 第一部分(1段):交待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部分(2~4段):从三个方面说明维也纳的确是一座音乐之都。 第三部分(5~7段):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的宏伟壮观以及它们在世界上的影响。 四、初识维也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2、同桌探究、汇报,教师归纳总结: (1)维也纳在哪个国家:奥地利的首都。 (2)维也纳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里。 (3)维也纳的环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依山傍水,人杰地灵)

(完整版)比例尺练习题精选

比例尺 一、填空题: 1、( )和( )的比叫做比例尺。 比例尺=( ):( ),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 (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一幅图的比例尺 是 ,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6、如果将一个长3cm,宽2cm 的长方形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长( ) cm, 宽( ) cm ,面积( ) cm 2 ;如果要缩小到原来的12 ,缩小后的长方形长( ) cm, 宽( ) cm ,面积( ) cm 2.. 二、填写下表。 三、解答题 1、 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千米? 5 0 15 km 10

2、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 :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 应画多少厘米? 3、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4、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 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5、画一画 (1)将下面的梯形按3:1放大 (2)将下面的三角形按1:2缩小

6、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0 40 80 120 160千米,甲乙两城在 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 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7、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 3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8、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 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9、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10、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3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80千米。(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 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延长AD 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DGE=∠2又∵CD=DE∴⊿ADC≌⊿GDE (AAS )∴EG=AC∵EF//AB∴∠DFE=∠1∵∠1=∠2∴∠DFE=∠DGE∴EF=E G ∴EF=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EAD=∠BAD 又∵AE=AB ,AD=AD ∴⊿AED≌⊿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C=∠EDC∵∠AED=∠C+∠EDC=2∠C∴∠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AB 所以∠CEB=∠CEF=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CFA=180° 所以∠D=∠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ADC≌△AFC(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证明:在BC 上截取BF=BA,连接EF.∠ABE=∠FBE,BE=BE,则⊿ABE≌ΔFBE(SAS),∠EFB=∠A;AB 平行于CD, 则:∠A+∠D=180°;又∠EFB+∠EFC=180°,则∠EFC=∠D;又∠FCE=∠DCE,CE=CE,故⊿FCE≌ΔDCE(AAS),FC=CD.所以,BC=BF+FC=AB+CD.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 C D B D E A B A C D F 2 1 E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导学案(教 学设计)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维也纳,听说过吗?它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城市。美丽、蓝色的多瑙河穿市而过,给这座城市增添另一番雅致。维也纳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音乐。难怪人们称它为音乐之都。想去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吗?读一读《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定会让你有不小的收获。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现在你能给课文

划分段落了吗?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段欣赏 维也纳是美的。它的音乐氛围、底蕴,更让人惊叹,让我们走近它,细细地去领略、品味。 课文精彩片段(一)

比例尺专项练习题

比例尺专项练习题 【基础练习】 1、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51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 一个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3、 一种精密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实际长零件长5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4、 线段比例尺 ,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 5、 在一幅比例尺是2500000 1的地图上,量得天津到北京的距离是厘米。天津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6、 把一个零件画在比例尺是50:1的图纸上长15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厘米。 ] 【例题讲解】 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段公路长厘米。把修筑这段公路任务按3:5分配给甲、乙两个修路队,这两个队各要修多少米 2、一个圆画在1:100的图纸上,直径是2厘米,求这个圆实际面积是多少 3、¥ 4、在 1000 1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长方形操场的长是24厘米,宽是18厘米,这块长方形操场的实际周长是多少千米面积呢 练习: 1、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的设计图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园的边长是4厘米,这个花园的实际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长4cm,宽6cm ,现把这个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长方形0 30 60 90km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用比例解决问题 1、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392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6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共需要几小时 2、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392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6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还需要几小时 3、: 4、某工程队修一条路,12天共修780米,还剩下325米没有修。照这样速度,修完这条公路,共需要多少天 【易错辨析】 1、用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138块正好铺完,如果改用边长是3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2、用面积是900cm2 的方砖铺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3、· 4、一间教室,用边长是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75块,如果用边长是米的方砖铺地,需要方砖

初中三角形总复习专题典型例题经典测试题2套

三角形资料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 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 (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四)三角形的内角 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 (1)构造平角 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 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 (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 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训练(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训练(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综合题 1.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后半句: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背影》《孔乙己》《一厘米》《巨人和孩子》《心声》 示例:两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 庄重仪表,尽显国在心中。(《最后一课》) 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仓皇逃避,尽现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 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 (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答案】(1)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说一说同窗趣事;抒一抒师生真情;唱一唱校园民谣 (3)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两过铁道,尽显爱子情深。(《背影》) 四处泪光,终悟深沉父爱。(《背影》)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4)探究结果: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篇一: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注意了以下几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一幅幅展现维也纳美丽、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给了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他们能真切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金色大 厅”里举行新春音乐会的视频,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这些感性的东西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效果不错。 3、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在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抓住关键的语言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如,我指导学生抓住“到处”、“许多”、“就连??也??”来体会维也纳这座城市到处都是音乐。再提出:“假如我们漫步在维也纳,我们会看到什么?除了课文描写的,你还看到些什么?”等。我们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使学生将已经内化的语言再外化,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篇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学期-比例尺 考点总结+题型训练

比例尺 【基础知识回顾】 1、比例尺的定义: 1、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或者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如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00,这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写成100000000 1 (2)线段比例尺:比如,一副背景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样的,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在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3)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如:将这样的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手机距离 =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 3、注意的点: (1)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者后项为1的形式 (2)比例尺不仅有缩小比例尺,还有放大比例尺,如在制作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如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表示实际距离的1厘米图上距离就2厘米,把零件放大了画在图上。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知二求一 (1)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2)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练习五】 一、填空题 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与()的比。 2、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可以分为()和()两种。根

据图上距离是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比例尺又可以分为( )和( )两种。 3、A 城到B 城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图纸上,应该画( )厘米。 4、在一幅地图上面,10cm 的线段表示5000km 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5、在比例尺为5:1的图纸上,某零件的图上长度是2cm,那么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为( )mm. 6、一种精密零件放大后绘制在图纸上,比例尺看不清了,王师傅只记得这幅图纸的比例尺不是1:20,就是20:1,这幅图纸的比例尺应该是( )。 7、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2mm ,画在图纸上长4cm ,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8、在比例尺是14000000 1的地图上量得长江全长是45厘米,长江实际上全长大约是( )千米。 9、武汉有轨电车T1线是华中地区首条现代化的有轨电车,从得胜港站开往车轮广场,线路全长16.8千米,如果把运营路线画在比例尺上是1:6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 )厘米。 10、下面是一幅线段比例尺: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图上距离一定小于实际距离。( ) 2、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成正比例。( ) 3、比例尺的前项一定小于后项。( ) 4、一个精密的零件,长7毫米,画在图纸上长5.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8:1.( )。 5、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米。( ) 6、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是4.5厘米,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9000000千米。( ) 三、解决问题 1、从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全长是1068.8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条铁路线长是16.7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一幅零件图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6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4m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下面是一幅线段比例尺,请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