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一课一练(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1.60 KB
- 文档页数:2
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
姓名日期
一、填空
1、《元日》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诗中写的(春)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
2、《清明》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中写的(清明)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诗中写的(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请问哪里有卖酒的地方,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我独自一人在外地是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9古诗三首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屠.夫(tú)苏.州(shū)灵魂.(hún)B.酒.家(jiǔ) 牧.童(mù) 兄.弟(xōng)C.加倍.(bèi) 孤独.(dú) 异.乡(yì)二、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春节是一个chú jiù yíng xīn()、万家团圆的节日,人们放鞭炮、饮měi jiǔ()欢度jiā jié()。
每当这时,dú zì()漂泊在yì xiāng()的游子就会加倍思念家乡的父母和xiōng dì()。
三、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A.去掉B.不计算在内C.逝去2.路上行人欲.断魂( )。
A.欲望 B.将要 C.想要;希望3.独在异.乡为异客( )。
A.不同的 B.奇异;特别 C.另外的;别的四、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1.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元日》写的是( ),《清明》写的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
①春节②端午节③清明节④重阳节2.我能从诗句里知道节日的习俗。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2)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__________五、赏析古诗。
1.灿烂的阳光照着家家户户,大家都在忙着更换桃符。
这正像《元日》中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此时,身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游子,总是默默吟诵着王维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扫墓的习俗。
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心情愁闷,失魂落魄。
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描写了这样的画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古诗三首2.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3. 《元日》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___(节日)热闹欢快的景象。
《清明》这首诗反映_____(节日)的情景,人们有_____传统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描写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节日)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4.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很多年,每到过年时我就会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八、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答问题。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王维是代著名诗人,他和孟浩然一样,是派代表诗人。
2.解释下列字。
独: 。
倍: 。
3.中秋佳节之时,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这时你可以用此诗中“”一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4.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A.思念家乡B.重阳登高的愉快C.喜爱家乡九、课外阅读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先选择后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词语看出来的。
A.清明B.中秋C.七夕D.元宵2.诗中的()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A.冷B.秋C.夕D.卧3.这首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
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八、 1. 唐2. 独自加倍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A.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8*. 枣核一、为加下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枣核.(hú hé) 勤.快(qín qíng ) 折.腾(zhē zhé) 困.住(kùn kùi)夫妻.(qù qī)官府.(fú fǔ)罢.休(bà qù)牲.口(shēn shēng)二、形近字组词。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9 古诗三首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1.古时候,每到新年,家家都要喝屠苏jiǔ(),还要换下旧táo fú()。
2.每逢jiājié(),dúzì()在yìxiānɡ( )的叔叔都特别思念亲人。
二、选择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正确解释。
(填序号)欲:①想要,希望;②需要;③将要;④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1.文文有很强的求知欲.。
( )2.路上行人欲.断魂。
( )3.奶奶经常告诉我们:做事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
( )三、比一比,选字组词。
[酒洒] 喝( ) ( )脱潇( ) 卖( )[异导] 奇( ) ( )演编( ) 怪(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山东省。
( )3.“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
( )4.《清明》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写了清明节的习俗。
( )句子模块五、根据情境写诗句。
1.灿烂的阳光照着家家户户,大家都在忙着更换桃符。
这正像《元日》中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此时,身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游子,总是默默吟诵着王维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扫墓的习俗。
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心情愁闷,失魂落魄。
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描写了这样的画面。
3.张明在外地工作,重阳节那天想到家乡的兄弟登高,他心里不是滋味,于是给弟弟发了一条微信,里面写了王维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每课⼀练带答案(全册)第⼀课《古诗三⾸》⼀课⼀练第⼀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
(⽤“√”标出)融化(rónɡ róu)燕⼦(yān yàn)鸳(yuān yān)鸯(yānɡiānɡ)2.默写古诗《绝句》。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画⾯。
参考答案1.rónɡ√yàn√ yuān√yānɡ√2.默写《绝句》。
绝句迟⽇江⼭丽,春风花草⾹。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3.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然⼀⽚⽣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变得潮湿⽽松软,引得燕⼦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上还偎依着⼀双双的鸳鸯。
第⼆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把汉字和相关读⾳连起来。
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豚芦芽惠崇2.写出⾃⼰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的话写出《惠崇春江晚景》这⾸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惠崇豚芦芽2.(1)三两只枝:两三枝桃花。
(2)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
(3)芦芽:芦苇的嫩芽。
(4)河豚:⼀种有毒的鱼。
(5)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3.⽵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在⽔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河豚此时正要逆流⽽上,从⼤海回游到江河⾥来了。
第⼆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把汉字和相关读⾳连起来。
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豚芦芽惠崇2.写出⾃⼰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9 古诗三首一、用“√” 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屠苏.(sū shū)魂.(hún hǔn)借.口(jiàn jiè)牧.童(mù mò)二、读拼音,写词语。
jiǔ jiāhéchùmù tóng jiā jié()()()()三、给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千门万户曈曈..日。
()A.天快亮了。
B.太阳快要落山的样子。
C.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2.清明时节雨纷纷..。
()A.(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B.人多的样子。
C.(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3.独在异乡为异客..。
()A.奇怪的客人。
B.特别的客人。
C.在他乡作客的人。
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总把新桃换旧符”是指人们用新的桃树换掉旧的纸张。
B.“元日”的意思是原来的日子,在诗句中指农历春节。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D.《清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愁、惆怅的心情。
五、根据情景,在横线上填写诗句。
1.春节期间,灿烂的阳光照着家家户户,大家都在忙着更换桃符。
这正像《元日》中诗人王安石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这天细雨纷纷,行人心情愁闷、失魂落魄,正如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这天如果身在外地不能和家人团聚,那么在这月圆之夜,思念亲人的游子总会想起王维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1.爆竹声声,思念深深,送来一杯túsūjiǔ(),捎去一份问候。
2.他们xiōng dì()失散多年后又团聚了。
3.借问酒家何处有?mùtóng()遥指杏花村。
4.今后,我要jiābèi()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给下面诗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1.春风送暖入屠苏..( ) A.地名 B.美酒2.千门万户曈曈日...(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傍晚的太阳3.总把新桃.换旧符( ) A.桃花 B.桃符三、按古诗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元日》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元日”指,即农历。
诗中描写了过春节时、、等习俗,表达了人们虔诚的心愿和美好的期盼。
2.《清明》是代诗人写的,描写了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居外地,适逢(节日)时的思想感情。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美丽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
(仿写拟人句)..2.过年了,人们把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
(改为“被”字句)..五、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王维是代著名诗人,他和孟浩然一样,是派代表诗人。
2.解释下列字。
独: 。
倍: 。
3.中秋佳节之时,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这时你可以用此诗中“”一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4.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A.思念家乡B.重阳登高的愉快C.喜爱家乡六、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 ),《除夜雪》描写( )。
A.除夕B.春节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 )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 )的景象。
9古诗三首一、看拼音 , 写词语。
ji ùf újiǔjiāmùtóng xiōng dì yìxiāng jiājié二、选字组词。
[欲浴]淋()随心所() [魂槐]()树灵() [借错]()误( )书[独烛]蜡()孤() [倍陪]加() ( )伴三、给以下加点的词语选择适合的解说。
(填序号)1. 千门万户曈曈日( )..A. 太阳刚出来光阴芒绚烂的样子。
B.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样子。
2. 路上行人欲断魂( )..A. 没有力气B.伤感、悲伤。
3 独在他乡为异客 ( )..A. 他乡、他乡B奇怪的地方。
四、读诗句 , 想象画面 , 连一连。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借问酒家哪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五、填一填。
1、本课所学的三首诗分别写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元日》写的是;《清明》写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 填传统节日名称 )2、我能从诗句里知道节日的风俗(1)爆竹声中一岁除(2)遥知兄弟登高处六、阅读古诗 , 达成练习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元日》的作者是 ( ) 代文学家()。
2. “元日”指的是阴历 ( ) 月初( ) 。
3.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说。
( 填序号 )(1)屠苏( )A. 一种酒。
B. 地名。
(2)新桃( )A. 果树。
指条技、B. 桃符 , 对联的前身。
4.依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 , 用自己的话谈谈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情形。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提示词语 : 喧闹喜庆 )5.这首诗描绘的春节风俗除了放爆竹外 , 还有哪些 ?选一选 , 打上“√”。
①痛饮屠苏( ) ②夜晚观月 ( ) ③开门迎日 ( ) ④改换桃符 ( )答案:一、旧符酒家牧童兄弟他乡佳节二、浴欲槐魂错借烛独倍陪三、五、 1.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2.(1) 放爆竹(2) 登高六、 1. 宋王安石2.正 -3.(1)A(2)B4.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门万户 , 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 各处洋溢着喧闹、喜庆的氛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古诗三首、看拼音写词语兄(xi ōn ɡ x ōn ɡ) 魂(h ún h úi ) 屠(f ú t ú)倍(b èi p èi )x īn ji ùfú h ào du àn h únh é sh ím ùt ón ɡ xi ōng d ì、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jiè sh ū h ē ji ǔ苏(sh ū s ū) 异(y ì y í) 欲(y ù y ǜ)三、比一比,再组词。
酒 ( ) 异( ) 佳( ) 符(洒 ( ) 导( ) 住( ) 附(四、给下面诗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 维(w éi w ěi )) 换( ) )唤()1. 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春风送暖入屠.苏.。
(3. 千门万户曈.曈.日。
(4. 总把新桃.换旧符 ( 五、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 ) A. 加倍 B. 一倍 ) A. 地名 B. 美酒 ) A. 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A. 桃花 B. 桃符 连。
B. 傍晚的太阳路上行人欲断魂 牧童要遥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 《元日》一诗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 2.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 )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山东省。
( ) 4. 本课所选入的三首古诗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 _____________ ,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