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成分分级及边坡坡率表
- 格式:xls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3.1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边坡工程平安等级3.2.1边坡工程平安等级〔表〕3.2.2平安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设计原那么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那么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防止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以下边坡工程专门论证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3.5.2截水沟〔地表水〕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3.5.4~3.5.6泄水孔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3.6.1设计规定〔与根底相邻作用〕3.6.2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根底〕3.6.3新建重要建筑规定3.6.5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3.6.6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挡墙和根底四、边坡工程勘察4.1一般规定4.1.1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
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4.1.2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4.1.3勘察报告内容4.1.4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4.2边坡勘察4.2.1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4.2.2分阶段勘察4.2.3勘察应查明的内容4.2.4勘探的方法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坡走向,数量≧2〕4.2.6三轴试验,试样数量4.2.7特殊要求、流变试验4.2.8及时封填密实4.2.9可选局部钻孔埋设检测设备4.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4.3.1三样地质勘察,满足要求4.3.2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压水试验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4.3.3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4.4危岩崩塌勘察4.4.2比例尺4.4.3勘察要求〔崩塌史、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4.4.4危岩破坏形式评定4.4.5危岩稳定性判定4.5边坡力学参数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表〕〔Ç∫〕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值4.5.6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五,边坡稳定性评价5.1一般规定5.1.1需稳定性评价的边坡5.1.2稳定性评价的过程5.1.3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的适用对象5.2边坡稳定性分析5.2.25类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5.2.3图例滑动法5.2.4平面滑动法5.2.5折线滑动法5.2.6渗流边坡考虑地下水作用的事项5.3边坡稳定性评价5.3.1边坡稳定性安丘系数〔表〕六、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6.2侧向土压力6.2.1静止土压力标准值eoik6.2.2静止土压力系数koi6.2.3平面滑裂面假定,土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6.2.4当墙背直丽光滑、土体外表水平时,主动土压力标准值6.2.5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外表水平时,被动土压力标准值6.2.6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侧压力的计算规定6.2.7形成渗流时,尚应计算〔有较陡的稳定岩石坡面〕6.2.9坡顶有线性分布荷载、均载和坡顶填土不规那么时6.3侧向岩石压力6.3.1静止岩石压力指标值6.3.2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可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岩质边坡四边形滑裂时侧向压力计算〕6.3.3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6.3.4侧向岩石压力和破裂角计算规定6.3.5根底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时6.4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6.4.1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表〕6.4.2岩质边坡静止侧压力折减系数七、锚杆.7.1一般规定7.1.3永久性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土地层〔三类〕7.1.4不宜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情况〔两种〕7.1.5锚杆应进行根本试验的情况〔三种〕7.1.6锚固型式的根据7.2设计计算7.2.1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7.2.2锚杆钢筋截面面积7.2.3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要求〔岩石与锚固体、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表7.2.4锚杆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长度要求〔钢筋、钢绞线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7.2.5水平刚度系数Kn7.2.6预应力岩石锚杆和全粘结岩石锚杆可按刚性拉杆考虑7.3原材料7.3.2灌浆材料性能规定〔6点〕7.3.3锚杆杆体材料选用应符合附录E要求,不宜采用镀锌钢材7.3.4锚具及其使用要求〔3点〕7.3.5套管材料要求〔3点〕7.3.6防腐材料要求〔3点〕7.3.7隔离架、导向帽和架线材料7.4构造设计7.4.1锚杆总长度的组成,并应满足的要求〔2点〕7.4.2隔离架〔方向、倒距、取值〕7.4.4锚固段〔围结灌浆〕7.4.5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5点〕7.4.6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3点〕7.5施工7.5.1锚杆施工前应做好的准备〔5点〕7.5.2锚杆施工规点〔3点〕7.5.3钻孔机械选择考虑因素7.5.4预应力锚杆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要求〔2点〕7.5.5锚杆灌浆要求〔4点〕7.5.6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规定〔4点〕八、锚杆〔索〕挡墙支护8.1一般规定8.1.1锚杆挡墙形式分类8.1.2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的边坡〔4种〕8.1.3可采用板助式或格构式的边坡〔1种〕8.1.4填方边坡8.2设计计算8.2.1锚杆挡墙设计内容〔8点〕8.2.2侧向岩土压力计算〔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β2〕表8.2.3挡墙侧压力分布简化图形考虑因素8.2.4填方式锚杆挡墙〔三角形侧压力分布〕8.2.5递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计算enk〕8.2.6立柱荷载设计值8.2.7立柱和锚杆的水平分力计算〔规定〕8.2.8结构内力计算方法8.2.9挡板简化+考虑卸载拱效应8.2.10格构式锚杆挡墙简化8.3构造设计8.3.1立柱间距8.3.2锚杆布置的规定(7点,立柱底部设置锚杆)8.3.3立柱、挡板和格构粱≥C208.3.4立柱截面尺寸,助柱截面高度、宽度、钻孔挖孔柱直径8.3.5立柱根底8.3.6挡板和拱板厚度≥200mm8.3.7立柱配筋8.3.8格构粱尺寸8.3.9温度伸缩缝8.3.10连梁〔立格顶部〕8.3.11锚固区有建筑物根底荷载较大时8.4施工8.4.1逆作法〔可能失稳时〕8.4.2临时性结构验算〔不利工况〕九. 岩石锚喷支护9.1.1三类边坡对应的锚喷类型9.1.2不应采用锚喷的边坡〔2类〕9.2设计计算9.2.1整体稳定性计算规定〔2点〕、〔岩石水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ehk计算,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计算〕9.2.2锚喷时锚杆尚应符合7.2.1~7.2.4规定9.2.3加固局部不稳定块体时,锚杆抗力规定〔加固受拉破坏;抗拉承载力;加固受剪,受剪承载力;〕9.2.4喷层对局部不稳定块体的抗拉承载力验算9.3构造设计9.3.1岩面护层形式9.3.2系统锚杆的设置要求〔4点〕、〔倾角、间距、类型、排列〕9.3.3局部锚杆的布置要求〔受拉,受剪块体〕9.3.4喷射混凝土≧C20. ≧5mpa9.3.5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表〕9.3.6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9.3.7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钢筋网9.3.8永久性边坡的现浇板:厚度、钢筋、面板9.3.9面板竖向伸缩缝9.4施工Ⅱ递作法Ⅱ类局部递作法十、重力式挡墙10.1一般规定10.1.1重力式挡墙分类10.1.2适用边坡高度±≤δ岩≤1010.1.3不采用重力式挡墙的边坡10.1.4仰斜式、解重式适用的边坡10.2设计计算10.2.1三角形分布〔坡顶无载〕10.2.2~10.2.4尚应抗滑移,抗倾覆,地基三个稳定性验算10.3构造设计10.3.1重力式挡墙材料及材料强度等级10.3.2逆坡〔坡度〕10.3.3墙顶宽度10.3.4挡墙根底埋深〔及考虑的因素〕10.3.5伸缩缝、沉降缝10.3.6填料.10.3.7基地做成台阶形〔坡度>5%〕10.4施工10.4.1座浆法10.4.2块石厚度、外露面、错缝砌筑、不留垂直通缝10.4.3分层夯实墙后填土10.4.4填方挡墙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一、扶壁式挡墙11.1.1适用范围11.1.2根底埋深11.2设计计算11.2.1除10.2.2条计算外,不需内力和配筋计算11.2.2第二破裂法11.2.3侧向压力分布〔立板〕11.2.4受力简化模型〔立板,墙踵板,墙趾板,扶壁〕11.2.5底板以上土体考虑与否11.2.6裂缝宽度〔迎≤0.2mm 背0.3mm〕11.3构造设计11.3.1砼等级,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间距11.3.2挡墙尺寸规定〔扶壁距高,厚度,外伸,立板〕4点11.3.3配筋率,搭接,锚固11.3.4防滑键11.3.5基底做成台阶形〔坡度大于5%〕11.3.6软弱地基成填方地基11.3.7伸缩缝11.3.8沉降缝11.3.9填料和回填质量11.4施工11.4.1施工时应做好排水,防止水软化地基11.4.2清楚杂物,砼70%后填土夯实11.4.3扶壁间回填宜对称实施11.4.4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二、坡率法12.1一般规定12.1.1优先采用坡率法12.1.2不应采用坡率法边坡12.1.3坡率法可与锚杆〔索〕,喷锚联合应用12.1.5高度较大边坡应分级放坡12.2设计计算12.2.1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15〕〔碎石土粘土〕12.2.2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无外倾软弱结构面〕12.2.3坡率允许值应稳定性计算边坡〔4类〕12.2.4填土边坡坡率允许值12.2.5稳定性计算考虑因素12.3构造设计12.3.1可同一坡率或者不同坡率放坡12.3.2人工压实填土〔边坡修成假设干台阶〕12.3.4排水12.3.5局部不稳定块体12.3.6永久性和临时性边坡护面措施12.4施工12.4.1开挖自上而下12.4.2雨季水的排导和防护十三、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13.1滑坡防治13.1.1滑坡类型〔表〕〔诱发因素,滑体特征,滑动特征〕13.1.2滑坡防治规定〔5点〕13.1.3滑坡后缘〔地表和地下排水〕13.1.4滑坡前缘〔被动区〕13.1.5减载〔主滑段〕13.1.6注浆法〔滑带〕13.1.7根据3.4.4选择抗滑结构13.1.8滑坡稳定性平安系数13.1.9载效果不利结合〔设计控数值及考虑因素〕13.1.10滑面〔带〕的强度指标13.1.11支挡设计规定〔推力分布形式,防止情形〕13.1.12滑动推力设计值计算〔设计控制值,主滑断面,滑坡推力平安系数〕13.1.13信息施工法〔分段跳槽,不宜雨季爆破〕13.2危岩和崩塌防治13.2.1危岩类型13.2.2危岩类型不同,计算模型不同〔条文说明〕13.2.3危岩治理措施〔6点〕十四、边坡变形控制14.1.1一级边坡〔需要变形控制〕14.1.2变形控制要求〔变量变形,地基变形,附加应力〕14.2.1预应力锚杆〔索〕14.2.2卸载,被动土加固〔软弱土质〕14.2.3根底在软弱面下稳定层〔临空外倾较弱〕14.2.4竖向支撑体系〔垂直变形大〕14.2.5注浆〔张开型裂隙和软弱层面〕14.2.6顶加固〔相邻建筑〕14.2.7按不利工况验算〔稳定性差边坡〕14.2.8无木成孔法〔木粘成孔法〕十五、边坡工程施工15.1.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15.1.3不应超载15.1.4临水排水,永久性排水15.1.5及时封闭,及时支护15.1.6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15.2施工组织设计15.3信息施工法15.4爆破施工15.4.1防止爆破对边坡和坡边建筑物的震害15.4.2局部或全部人工开挖15.4.3边坡爆破施工要求〔5点〕15.4.4地面质点震动速度15.4.5爆破震动效应15.5施工险情应急措施〔临时压重,排水,加固,排水,加强监测〕十六,边坡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及验收16.1质量检验16.1.1原材料质量检验16.1.2锚杆质量验收16.1.3管住排桩检验16.1.4钢筋16.1.5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检验16.1.6质量检测报告16.2监测16.2.1边坡工程监测工程表〔监测工程,测点位置,应测,造测,不测〕16.2.2监测方案.16.2.3监测规定〔数量,因素,时间〕16.2.4监测报告16.3验收〔资料〕附录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A—1边坡岩体类型〔I~Iv〕表注:4种特殊情况A—2岩体完整程度〔表〕完整性系数Kv附录 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B.0.1 最大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线荷载)B.0.2 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均布荷载〕B.0.3 主动土压力(坡顶地面非水平时〕〔3种〕附录C 锚杆试验C.1 一般规定C.1.1 适用范围C.1.2 加载装置C.1.3 可进行试验的强度要求C.1.4 反力装置C.1.5 记录内容C.2 根本试验C.2.1 与工程锚杆一致C.2.2 最大试验荷载C.2.3 主要目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3条〕C.2.4 循环加.卸荷载法规定(3条〕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表〕C.2.5 应终止加载〔3条〕视为破坏C.2.6 试验结果〔3条曲线〕C.2.7 锚杆弹性变形C.2.8 锚杆极限承载力根本值C.2.9 极差,粘结强度特征值C.2.10 钻取芯样C.3 验收试验C.3.1 目的C.3.2 锚杆数量C.3.3 质量有疑问的也抽样C3.4 试验荷载值C.3.5 加卸载等级.测读时间C.3.6 试验结果〔一条曲线〕C.3.7 合格条件〔2条〕C.3.8 重新抽检和全数抽检情况C.3.9 锚杆总变形量要求附录D 锚杆选型〔表〕〔类别,材料,长度,应力状况,承载设计值〕附录E 锚杆材料E.0.1 材料选择考虑因素E.0.2 物理力学性能〔钢丝.钢绞线.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附录 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F.0.1应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情况;应按等值梁法计算的情况F.0.2 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计算假定〔3条〕F.0.3 静力平衡法〔锚杆水平分力,最小入土深度:入土深度).。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摘自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网协会副理事长周家汉的(《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岩体类别在编写原则中,关于岩土爆破工程的土壤及岩石分类仍按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执行。
在露天、地下、硐室、水下等石方爆破工程中,都有岩体分类问题。
在过去的爆破定额中,均采用前苏联的土壤及岩石分类表(普氏岩石强度系数)把土壤和岩石共划分为五级:Ⅰ-Ⅳ为土壤类;Ⅴ为松石(软石);Ⅵ-Ⅷ为次坚石;Ⅸ- X为普坚石;Ⅺ-ⅩⅥ为特坚石,每一级都有土壤岩石名称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在爆破工程的预算定额中过去均采用后四段,即松石、次坚石、普坚石和特坚石,而且已往已有较多的定额参考资料。
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规定采用的就是上述《土壤及岩石分类表》,1988年《全国统一城镇控制爆破工程、硐宝大爆破工程预算定额》也是采用此分类表。
因此,编制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也决定采用该分类表。
该表已为国内建筑工程与爆破界所公认,不仅可以确定工程所在岩石的开挖方法、判断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计算承包工程单价、编制招投标的依据。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在分类分级进行过大量工作。
如东北工学院,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等。
东北大学进行了岩石可爆性与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分级方法。
其中岩石的可爆性分级是以能量平衡为准则,根据标准条件下爆破漏中体积、大块率、小块率、平均合格率试验数据以及岩石波阻抗,计算出岩石可爆性指数,提出分级表。
共分为:易爆、中等可爆、难爆、很难爆、极端难爆五个等级。
虽经过冶金部组织通过技术鉴定,但未成为全国公认的分级表,未能推广纳入爆破定额。
但可供研究参考。
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科学院地质所等)为了建立统一评价工程岩爆稳定性的分级标准,为岩土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经过多年研究并制定颁布了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其目的在于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断面尺寸(即边坡容许坡度和高度),或验算拟定的断面尺寸是否稳定、合理。
稳定分析的方法如下:一、查表法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编制了各类岩、土的边坡容许值表。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参照下列各表确定边坡的容许坡度值:(一)岩、土(包括黄土、填土)边坡容许值可按表1、表2、表3确定。
但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采用表中数值:1.开挖土质边坡高度大于10m,岩石、黄土或填土边坡高度大于15m时;2.坡体中地下水比较发育或有软弱结构面的倾斜地层时;3.岩层层面或主要结构面的倾向与边坡开挖的倾向一致或二者走向的交角小于45°时。
表1 岩石边坡容许坡度值岩石类别风化程度边坡高度8m以下8~15m硬质岩石微风化1∶0.1~1∶0.20 1∶0.2~1∶0.35 中等风化1∶0.2~1∶0.35 1∶0.35~1∶0.50 强风化1∶0.35~1∶0.50 1∶0.50~1∶0.75软质岩石微风化1∶0.35~1∶0.50 1∶0.50~1∶0.75 中等风化1∶0.5~1∶0.75 1∶0.75~1∶1.00 强风化1∶0.75~1∶1.00 1∶1.00~1∶1.25注:代表性的硬质、软质岩石如表1-1;表1-1 岩石坚固性分类岩石类别R b(kg/cm2)代表性岩石硬质岩石极硬岩>6001.流纹岩、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辉长岩、辉绿岩等2.硅质、钙质胶结的砾岩、砂岩、灰岩、白云岩等3.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等硬质岩300~600软质岩石软质岩50~3001.凝灰岩等喷出岩2.泥质的砾岩、砂岩、页岩和碳质页岩、泥灰岩、泥岩、粘土岩等3.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千枚岩、板岩等极软岩≤50表2 土质边坡容许坡度值土的类别密实度或粘性土的状态边坡高度5m以下5~10m碎石土密实1∶0.35~1∶0.501∶0.50~1∶0.75中密1∶0.50~1∶0.751∶0.75~1∶1.00稍密1∶0.75~1∶1.001∶1.00~1∶1.25老粘性土坚硬1∶0.35~1∶0.501∶0.50~1∶0.75硬塑1∶0.50~1∶0.751∶0.75~1∶1.00一般粘性土坚硬1∶0.75~1∶1.001∶1.00~1∶1.25硬塑1∶1.00~1∶1.251∶1.25~1∶1.50注:1.表中的碎石土,其充填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粘性土。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g/cm 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度风蚀强度分级表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 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 pH 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 为影响因子i 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 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 Xi 为1;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 为3;当因子i 对土 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 Xi 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第四节讲义1
掌握土石方工程施工的土石分级
1F414001 掌握土石方工程施工的土石分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土石分级,依开挖方法、开挖难易、坚固系数等,共划分为16级,其中土分4级,岩石分12级。
(一)土的分级
土分为4级,详见表1F414001—1。
(二)岩石的分级 岩石分为l2级。
(三)洞室开挖的围岩分类
地下洞室的围岩可以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和主要结构面产状等五项因素之和的总评分为基本依据。
以围岩强度应力比为参考依据,进行工程地质分类。
见表lF414001—3。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 表1F414001—3。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