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0页)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1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要点(全文)前言高血压常常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常常合并高血压,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是一组坏伙伴,互相影响,促进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血管事件,导致预后不良。
高血压和糖尿病涉及两个专业,因此,不管患者到那个专业就诊,对患者的关注常常都不全面,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又有其自身特点,需要特殊管理,因此,不管是心血管内科专业还是内分泌专业的医生,都必须重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关注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生活方式病,其管理的根本也在于对生活方式的管理,包括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和适当运动,在饮食管理方面内分泌专业医生做的更好,心内科医生应当向内分泌专业医生学习。
生活方式管理的关键在于患者教育,其前提又是医生的重视程度。
印刷科普刊物,给予患者指导,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选择患者能够坚持的运动,使之培养成为习惯,才能持之以恒,达到满意效果。
运动不仅有利于降低血糖,还可以降低血压,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从根本上改善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再之,我国吸烟仍是一个大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认真的宣教和长期的跟踪是其关键。
2、关注患者心理很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是中青年患者,他们很难接受这种现实,其中有两种思想状态,一是不疼不痒不在乎,照样吃喝,一是害怕紧张不知所措。
针对两者都要进行心理关注,要对第一种人进行疾病危害教育,使其重视疾病管理,配合医生控制血压与血糖,最后做到血压与血脂达标,当然,这部分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对于第二种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正确认识这是一种慢性病,只要很好管理就可以有更好的预后。
因为心理紧张既可以影响血压也可以影响血糖,特别是血压影响更大,并且已经证明抑郁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此外,正确认识服用药物对预后影响,很多人不愿意服用药物,是认为一旦服用就会产生依赖作用,最后终生服用。
所以尽量的往后拖,而实际上是该服用药物必须要教育患者服用,终生服用药物可以做到生存很长,终生不服药的结果是生命很短和很痛苦。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范本1. 简介1.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定义及概述2. 合并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原因与机制2. 流行情况调查分析1.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流行趋势统计数据分析a)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该问题存在程度比较b) 性别差异对于此类健康问题影响评估3.临床表现特点描述a)单纯性高血压试验结果正常,但是在空腹状态下出现了异常。
i-轻型:仪器检测到收缩期或舒张期有一次以上超过140/90mmHg,而无其他相关危险因素;ii-重型: 在没有用药干预之前就达到了160/100 mm Hg 或更多。
这种类型通常会导致心肌供氧减少以及靶器官损坏。
4.诊断标准说明- 标志物测试(如C反应蛋白)- 生化指标检测(例如胰岛素、血糖)- 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波)5.治疗方法介绍a)非药物干预措施:i-饮食调整:低盐,低脂肪和高纤维的健康饮食;ii-体重管理: 通过减轻体重来降低血压及改善胰岛功能。
iii-锻炼计划:适度有氧运动以提高身体代谢率。
6. 药物治疗方案详解a) 抗高血压药物种类与作用机制b) 糖尿病相关药物使用指南7. 高危人群防范策略a)早期识别标志性特征分析i-家族史记录评估ii-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程度测定8.并发症监护要点a)心血管并发情况监测b ) 器官功能及结果分析9.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遵守医疗行为规范,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条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指导全省(区市)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本辖内所有县(含旗)、乡镇及村居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按照“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落实责任。
”10. 附件a) 相关文献资料b) 治疗方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