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赠汪伦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
赠汪伦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大量积累送别诗。
教学重点:学会吟诵古诗,积累送别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1、谈话导入师: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教室里坐的老师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朋友远方来——不亦乐乎,和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师:中华古诗文字字珠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以诗会友,在诗歌的殿堂里尽情遨游,我们诵之、吟之、歌之、舞之。
(师吟诵《望庐山瀑布》)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出示李白图)李白生活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飘逸洒脱,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仙”。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大量积累送别诗。
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师:孩子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6页,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议(1)师:争争就能行,试试就能赢。
谁来试着朗读一遍?(指名读)(2)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字,是什么字?(出示“舟”)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能帮你准确地记住这个字。
(出示象形文字图片,师讲解每一笔像什么)(3)师:中国汉字中很多象形字都能望文生义,以后我们再见到“舟”,你的脑海中一定能出现小船的样子。
下面我们把“舟”字送到田字格中吧!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
第一笔是“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是“竖撇”,要先竖后撇,在“短撇”的下方起笔;第三笔“横折钩”横要上扬,折的时候要注意顿笔;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书写。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赠汪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赠汪伦》教学内容分: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
诗歌前两句叙事,写临别之时,汪伦踏歌相送;后两句抒情,诗人借眼前的桃花潭水作比,表达了朋友之情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这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歌,对已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和理解水平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题,诗中“踏歌”的意思需要老师帮助理解,像“桃花潭、不及”课文中已有注释。
诗作第二句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以及从中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在教学中要加以引导启发。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五、六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标出节奏符号,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品味,熟读成诵,以达到“其言皆出吾之口”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诗人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读诗的乐趣。
教学目标1.学会1个生字,能说出“踏歌、千尺、不及”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2.理解诗作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课前让学生背二至三首古诗)同学们背得真好!不但声音洪亮,而且字正腔圆,情感丰满。
你们这样具有感染力的一背,让老师一颗早已驿动的心更蠢蠢欲动了,能不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来一首?如果老师背得好的话,希望有掌声响起来哟!师:送兄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怎么样,不错吧?[古诗具有言简意赅的特性,它既没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像,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像平时一样平平淡淡地切入新课,一定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课伊始,我重视了情境的渲染,特地用一些动性的`语言来唤起学生学诗的兴趣,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感觉到诗意漫延而来,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诗的氛围中来。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二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李白《赠汪伦》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赏析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人教新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人教版新高一语文课本中包含了许多经典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赤壁》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1.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2.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些古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学生来说,背诵这些诗词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赠汪伦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赠汪伦》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古诗。
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场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教学目标:1、认识能力: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
设计意图: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好,还记得我吗?(生答)说说我姓什么?对,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你想知道我的名字吗?(生:想)好,告诉大家我叫王惠。
师:谁来和我打个招呼?生:王老师好!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谁敢叫我的名字?生:王惠!师:到!(立正)还有谁愿意叫?生:王惠!师抱拳:在下便是!师:叫我王老师是尊敬我,叫我王惠,我们的关系就近了,那就是朋友了。
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愿意)师:我真开心!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认识吧。
来上课!一、导入: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我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1200年前的唐朝去认识这位鼎鼎有名的朋友吧。
(课件出示李白的图像)好了,到了,睁开眼睛吧。
他是谁呀?有了解他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生介绍。
师:哎呀,你们的见识可真广,课前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老师要向你们学习!。
让我们再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简介,师补充。
《赠汪伦》教学设计黄骅市开发区小学张丽娟教材简析《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设计理念一、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识字。
另外,“舟”“闻”字的认识学习注重语言文字文化的渗透。
其中,依然注重正音指导。
二、注重写字指导。
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
“舟”字的笔顺,“乘”的撇捺要舒展。
三、注重朗读指导。
古诗因语言精炼而意蕴深长,但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
我们不必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和赏析,要使学生感悟诗歌情境和画面,合理指导朗读。
四、创新性诗歌理解学习——编故事,学古诗。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古诗编故事并表演,促进对古诗的理解,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懂古诗,同时学会叙事。
设计特色1、围绕主题教学,发散学生思维;2、进入人物心灵,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4、根据古诗还原画面,情景表演,编写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诵读诗句,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2、学习“赠、汪”两个字。
解释“赠”。
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
谁还记得?(生回忆《赠刘景文》)那你觉得“赠”字是什么意思?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你怎样记住这个字?能不能组个词。
你看看,赠的左边是宝贝的贝,意思是把自己最宝贝的东西送给别人了,送给谁呢?(汪伦)注意汪是后鼻音,谁给它组个词,和水有关所以带着三点水。
这也是本课要求写的一个字,咱们一起来写写吧,(老师范写,同学们书空)三点水写得窄,王字可以写大一些。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2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12篇)古诗《赠汪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
《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二、导入新课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
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
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
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
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
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小学古诗词精炼《赠汪伦》基础训练(一)一、给带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汪.洋大海友情.赠.送乘舟.将欲.新闻.二、一字组多词。
李( )( ) 汪( )( )舟( )( ) 情( )( ) 三、填一填。
赠汪伦( )( ) 乘( )将欲行,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 )( ),不( )汪伦送我( )。
四、古诗今译。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乘舟:__________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________踏歌: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品味探究(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接着写“____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____________”,表明是循水道;“_____”,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2)诗的后两句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抒情,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
“___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3)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句,他说:“若说王伦之情比喻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已转换间。
”(《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_____”二字,好就好在采用比喻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
所以,“_____”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4)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一、写.近义词。
欲——()舟——()行——()二、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门( )( ) 忄( )( )木( )( ) 氵( )( )三、按要求填空。
1. “舟”字第五笔是( ),一共有( )笔,它是( )字。
2.“闻”字读音是( ),部首是( ),组词( )。
四、读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达( )。
古诗《赠汪伦》改写仿写500 字600 字作文古诗《赠汪伦》改写仿写500 字600 字作文在古代,有一个称作‘酒仙'的诗人:李白。
李白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名叫:汪伦,他也是个有名的诗人。
有一天,李白收到了汪伦的书信,书信上写着:李白,好几日都没看见你了,今天,我想邀请你到我的家乡。
那里有许多桃花潭,特别美丽,希望你快快来我家。
——汪伦李白看见了字,就乘着舟到了汪伦的家乡。
李白看见了风景,就陶醉住了。
岸边有许许多多像战士一样笔直的桃树,粉嘟嘟的桃花盛开着,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粉色的彩霞。
风娃娃轻轻一吹,好几瓣桃花顺着风飘落了下来,好像数只粉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湖水很清澈,就像一个镜面一样,在草地上有几棵柳树,风娃娃又吹了吹柳树,柳树甩着自己浅绿色的辫子,好像在为李白表演。
李白羡慕极了,羡慕的是汪伦家有许许多多漂漂亮亮的桃花潭。
改写古诗作文600 字一个声音喊着李白,原来是李白最要好的朋友汪伦来迎接他了。
李白下了舟,跟着王伦来到了他的家。
王伦的家离桃花潭不远,他们在一起喝酒,一起做诗,一起到桃花潭的路上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有一天,李白心想:不能再住在汪伦家了,不能让汪伦累着,家里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于是,李白趁汪伦熟睡的时候悄悄地把行李收了回来,上了舟。
李白刚要上舟的时候,他听见岸边有用脚踏地唱歌的声音,就看了看,原来是汪伦给李白送别呢。
李白很感动,他望了望深千尺清澈的湖,心想:深千尺的湖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
他感动地望着汪伦模糊的身影远去了。
李白回到家里,提起笔来写了一首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把诗送给了王伦,汪伦收到了信,打开看了看,王伦看完了信,热泪流了出来。
我的家乡,浅绿色,桃花潭,朋友,作文古诗改写《赠汪伦》都赫在唐朝时代,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因为李白有一个习惯,饮酒之后李白就会作很多很多的好诗,他写的诗是名不虚传,诗写得非常好,写得非常美,所以人们都称李白为“诗仙”有一天,李白收到了他最好的朋友汪伦寄来的书信,上面写着:“我的好朋友李白,好久不见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赠汪伦》的作者是李白,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课文]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用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2、练习感情朗读古诗,并领悟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是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运用夸张、比喻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相关课件,为课堂激趣、创设情境服务。
[教学过程]一、曲中引情,情中创境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李叔同先生早年所写的一首歌词。
(课件演奏《送别》,教师随着乐曲有感情地朗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一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赠汪伦》。
(课件呈现此诗)二、指导学法,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古诗,要求:(1)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诗句中画出节奏记号和重音符号。
(2)学习课文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2、交流:(1)你们是怎样诵读这首古诗的?谁来读一读?(2)幻灯投影,检查整理学生预习情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学习了文中的注释,你读懂了什么?总结学法:阅读注释、发散连词解句法。
用这样的方法再读再悟不懂的地方。
3、读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教师帮助整理,引出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拿桃花潭水与汪伦的送别情比较?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很悲戚的,汪伦为什么这时却“踏歌”而来?三、读中悟情,以悟促读1、补充资料阅读(课件呈现):安徽泾县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送别友人的古诗 1、《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浅千尺,不及汪伦送来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晚播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落花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去从楚国游等。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致意从兹回去,萧萧班马鹤。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为丛藓科扭口藓几日,驻跸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下泗水,海色清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1、《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浅千尺,不及汪伦送来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晚播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落花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去从楚国游等。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致意从兹回去,萧萧班马鹤。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为丛藓科扭口藓几日,驻跸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下泗水,海色清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7、《言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递》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至夜郎西。
8、《灞陵行送别》愁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就是王粲南尼里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抗拒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心听到。
9、《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六年组经典诵读朗诵稿男: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连绵千年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
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起聆听智者的箴言,共赏华夏文明的瑰宝。
女: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江河秀丽。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为之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学生朗诵《浪淘沙》)男:风萧萧,雪纷纷,又逢高适别董大(朗诵《别董大》)女:友情是一首歌,朋友间的真诚友谊情深似海。
朗诵《赠汪伦》男:波澜壮阔的华夏文明史,造就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将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赞赏。
齐:《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李清照的爱国情怀深深融进了诗句中,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更是渗透在字里行间。
(朗诵《示儿》)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听,乡歌在唱,乡曲在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女领:新时代的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男领: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齐: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男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男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男3: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男4: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男1:少年胜于欧洲,(齐)则国胜于欧洲,男2:少年雄于地球,(齐)则国雄于地球。
女领:美哉,我少年中国,齐:与天不老!男领:壮哉,我中国少年,齐:与国无疆!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齐: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男领: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齐: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女领: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男领: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新高中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新高中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供高一学生学习和背诵: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滕王阁序》节选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1.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2.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3.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4. 《离骚》节选 -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九死其犹未悔,吾心之所向兮,终不改。
15.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深刻理解其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