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三首赠汪伦_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3.89 KB
- 文档页数:14
实录《赠汪伦》>实录《赠汪伦》一、为彰显《赠汪伦》的与众不同,回顾读过的同题材唐诗(课文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为讨论做准备。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
对于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言,友情、亲情和爱情,一个都不能少!(笑声)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惧怕孤独的。
离群索居是孤独;抛亲别故,住在陌生人群中间也是一种孤独。
孤独滋味最难熬——所以,自古以来,离愁别恨成了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
这样的作品,唐诗中就有不少,谁能背来听听?学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孟浩然)学生(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学生(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学生有的记得牢些,有的记不清了,于是,当一个人站起来大声背诵时,其他孩子努力回忆着,轻轻跟着念。
是相对低沉的声音使然,更是诗歌不可言传的感染力使然,念着念着,渐渐的——课堂气氛变得有些低回黯然。
二、讨论:两种人之常情师:当我们把这几首送别诗放在一起读时,有什么共同感觉?学生(1):凄凉。
依依不舍。
学生(2):悲壮、苍凉。
还有些伤感。
师:对。
凄凉,辛酸,依依不舍,淡淡忧愁——这是大多数离别文字的基调,也是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
大家知道,刘晓辉同学的父母早就要把她转到上海去了,可是刘晓辉呢,拖了又拖,总也不肯走,为什么?学生(1):我知道,她不愿意离开这儿的老师和同学,她怕上海的新老师、新同学不喜欢她。
学生(2):老师,昨天我和刘晓辉通电话了,她说她在那里过得很好。
师:我也接到她的信了,薛老师很为她高兴!我早就说过:刘晓辉同学勤勉善良,到哪里都不会缺少友谊,到哪里都不会孤独的。
可是,这依然不能减少我们对她的牵挂和思念——为什么?学生(1):因为她是我们的好朋友。
学生(2):因为她宽容大度,从不斤斤计较,和她在一起,我们特别开心。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古诗三首赠汪伦人教版(2019)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
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生:(齐答)会。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
先来猜一猜作者的名字。
请听好:他是唐朝人,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的主人公…【点评:激趣引入】生:(齐答)李白。
(笑)师:李白果真是鼎鼎大名,(板书:李白)老师刚说小朋友就知道了,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李白的哪首诗呢?生:齐背《静夜思》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白写的另外一首诗。
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的第97页,把书按平放好。
小手跟我写课题:赠汪伦(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导识字方法)“赠”,遮掉“贝”就是“曾”,我们班姓曾的小朋友可多呢。
“汪”,三点水加“王”,“水汪汪”就是这个“汪”字,它还是一个姓氏,这里的汪伦就是一个人的名字。
齐读课题。
【点评:联系生活的新颖的识字法】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读好一首古诗有什么要求吗?生:不加字,不少字,不错字。
生:还要读流利。
生:要读得有感情。
师:要求还真高!(笑)看来是训练有素。
不过,面对一首没有预习过的古诗,老师还是有些担心这些要求能不能做到,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好吗?自我感觉读准确、读流利了就举手。
(板书全诗)【点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生读。
指名读。
师:真勇敢!你是第一个接受挑战的人!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生:声音很大,但有时候停下来,有点结巴。
师:哪一句?你试试!生:(大声)李白乘舟将欲行。
师:(指第一个读的学生)你再试试。
生读此句。
师:进步真大!平时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可多读给同桌听听,让他们提提意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还有谁能来试试?指名读。
(读后掌声)师:你们读得这么投入,我也忍不住想一显身手啦!我读之前有个小小的要求:小朋友仔细听、认真看,老师读得怎么样,和刚才的小朋友读的有什么区别。
(用情朗读,读后掌声)师:怎么样?给点意见嘛!生:我没有意见,就想表扬您读得好。
(笑)您读得很有感情,好像比我们读得慢一些。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对课堂内容的完整记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吧!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一、导入、释题。
识记生字“赠、伦”,书写生字“汪”。
师:(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注意认真听,听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古代有个人叫汪伦,很有才学,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
李白这个人一生最喜欢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中,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请您光临,饮酒赏花。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
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
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
”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过了。
”李白有些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去喝酒的那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并没有责怪汪伦,反而被他的风趣和智慧所打动。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两人饮酒作诗,脾气相投,成了好朋友。
转眼李白要离开桃花潭了,继续他的行程,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
情动之下,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
师: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生:这个故事讲了汪伦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诉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可是去了却没有,李白没有恼怒,反而跟汪伦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伦特地踏歌给李白送行。
李白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王伦。
师:故事只听了一遍你就能够说出它的意思来,听得仔细,说得详细。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公园一校汤凌飞课前交流: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
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
(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
)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
号称诗仙。
(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
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
(引导出声读三遍。
)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好理解)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4、学生交流资料。
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1、看老师写课题。
强调:赠板书:赠汪伦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1、课件(3):出示古诗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
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
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
(表演)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
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赠汪伦教案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
(读通)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送给好友汪伦的一篇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仅供参考,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片段):一、激趣引入。
(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人物, 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李白, 理解"赠'的意思。
)二、初读识字。
(读准本课生字, 学生想办法识记生字, 初读古诗。
)三、感知文本。
(多形式读诗:学生齐读、分句开火车读、师生分句读、按节奏练读、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四、走进诗境, 体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汪伦是什么人?师:传说中, 有的说汪伦是位酿酒师, 有的说他是个农民, 还有的说汪伦也曾经当过官。
汪伦很喜欢诗词, 崇拜诗人, 特别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大诗人――李白。
他非常想认识李白, 与他结成朋友。
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 又离那么远, 怎么认识呢?汪伦可聪慧了, 他决定投李白所好(讲"十里桃花, 万里酒家'的故事。
)师:愉快的日子总过得飞快, 李白即将启程回去。
这时, 汪伦前来相送, 李白感动极了, 情不自禁吟出这首诗――赠汪伦(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学生沉醉在诗歌中)。
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沟通沟通, 说说诗意。
(学生小组沟通诗意。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理解?生:李白要走了, 汪伦来送他。
生:李白搭着船要回家了, 突然听到歌声, 原来是汪伦来送他了。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不及汪伦的情。
生:师:这是一首描写告辞场面的诗, 生活中, 你有没有和朋友或亲人告辞过?你是以什么方式来和他们告辞的?生:我过年后送过我的姑姑和表弟, 我送了一把玩具枪给我的表弟。
师:哦, 为什么送玩具枪啊?生:表弟在我家时老是和我抢那把玩具枪, 他要走了我就送给他吧, 让他兴奋兴奋。
师:你可真是个好哥哥, 你表弟明年一定会再来找你的。
生:前几天, 我和爸爸妈妈送我叔叔一家到码头, 我叫他们有空再来。
《赠汪伦》教学实录一、教学分析《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
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
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二、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激发诗情。
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最要好的朋友吗感情怎样谁来说说生:(略)师:是啊,朋友之间的真情值得珍惜!在古代也有两个人,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好。
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32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的一首——《赠汪伦》。
板书课题:《赠汪伦》。
2、释题:师:“赠”会读吗“伦”呢读一读。
“赠”什么意思赠给谁的谁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3、简介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李白。
你了解李白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李白的简介)4、《赠汪伦》诗的由来:师: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吗?请看大屏幕,教师解说。
二、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1、配乐朗诵。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认真听。
)(播放课件)2、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生:(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生:(略)师:齐读一遍。
这句要怎样读?生:(略)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生:(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踏歌”呢生:(略)师:这句诗该怎样读生:(略)师:为什么师:引导学生,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从哪里看得出生: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
从“踏歌”可以看出。
师:是啊,多感人!多意外!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意外,和感激的心情来读。
小学语文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诗,借助注释对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你们说说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李白与汪伦的感情很深。
师:告诉老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看出来的。
师:坐在下面的同学有和他一样感受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近全班学生举起了手。
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深,但还不够。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真深啊!你读得太好了。
同学们一起读读好吗?生齐读。
师: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是细心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有点问题啊。
你们读读看是不是有问题。
生读。
一会儿功夫有几个举起了手,而且脸上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急于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说明:这里原本要引导学生抓住“忽”来体会,从而让学生感悟出问题,不想学生一子就提出来了。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老师要向你学习。
据说李白这次来桃花潭游玩是汪伦请来的。
李白在汪伦家住了好几天,汪伦每天以美酒款待,还送钱财给李白花。
可见汪伦对李白也是一往情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汪伦这么迟才来送行呢?书上没写,资料也查不到。
下面,就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可能有哪些原因?生:我想可能是汪伦去买礼物给李白来迟了。
师:嗯,合情合理,有这个可能。
就这样想。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昨晚和李白饮酒多喝了几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来迟了。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要用这种方法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李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让李白记住他。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舍不得李白走,很伤心才来迟的。
生:我想还有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烦汪伦,就悄悄地走,汪伦才来迟的。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是从汪伦的角度来说的,你能从李白的角度考虑,有创意!生:也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家住得久了,很不过意,想走,可汪伦又拼命挽留他,他没办法就偷偷地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他们陪伴我们度过欢乐的时光,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友情的古诗——《赠汪伦》。
(板书课题:赠汪伦)师:大家先齐声朗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诗句解读师:读完这首诗,谁能来说说诗的题目“赠汪伦”是什么意思?生 1:就是送给汪伦的意思。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 2:李白坐上船准备要走了。
师:很棒!那“将欲行”就是将要走的意思。
接下来,“忽闻岸上踏歌声”,谁知道这是什么情景?生 3: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师:对啦!那大家想一想,李白本来要走了,听到这歌声会是什么心情?生 4:会很惊喜。
师:没错,那我们再看“桃花潭水深千尺”,这里用“千尺”来形容桃花潭的水,是真的有千尺深吗?生 5:不是,是说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对,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突出什么呢?生 6: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很深。
师:真聪明!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生 7: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
师:很好,那从这句诗我们能感受到李白对汪伦的情谊有着怎样的评价?生 8:觉得汪伦对他的情谊特别深厚。
三、情境体验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李白坐在船上,正准备离开,心情可能有些不舍。
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他会是怎样的表情?(学生们纷纷露出惊喜的表情)师:那大家模仿一下李白当时的表情和动作。
(学生们开始模仿,课堂气氛活跃)师:那汪伦踏着歌来送李白,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生 9:很舍不得,很珍惜这份友情。
师:那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下这个场景,谁愿意来扮演李白,谁来扮演汪伦?(几位学生主动举手,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生 10:很生动,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赠汪伦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你们还知道了什么?4、过渡: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指名读,分组读,齐读)(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四、精读诗句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①欲什么意思?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深千尺、不及、送我情)你是怎么体会的?(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案实录《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
在教学过程中,俺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同学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同学的个性。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俺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同学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俺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示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身的学习效果吗?出示[课件一]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泥融飞(燕子)自在(娇莺)恰恰啼一行(白鹭)上青天早有(蜻蜓)立上头柴门闻(犬)吠北风吹(雁)雪纷纷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霜叶(红)于二月花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翠)柳千里(黄)云(白)日曛春来江水(绿)如(蓝)万(紫)千(红)总是春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①(不敢高声语)②青丝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俺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同学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
呢!(众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
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三首赠汪伦人教版一、导入、释题。
识记生字“赠、伦”,书写生字“汪”。
师:(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注意认真听,听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古代有个人叫汪伦,很有才学,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
李白这个人一生最喜欢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中,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请您光临,饮酒赏花。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
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
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
”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过了。
”李白有些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去喝酒的那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并没有责怪汪伦,反而被他的风趣和智慧所打动。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两人饮酒作诗,脾气相投,成了好朋友。
转眼李白要离开桃花潭了,继续他的行程,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
情动之下,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
师: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生:这个故事讲了汪伦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诉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可是去了却没有,李白没有恼怒,反而跟汪伦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伦特地踏歌给李白送行。
李白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王伦。
师:故事只听了一遍你就能够说出它的意思来,听得仔细,说得详细。
好!谁还能再用一两句话简单说一说?生:汪伦请李白来桃花潭做客,李白来了之后虽然没有看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是他们俩仍然成了好朋友,李白要告辞了,汪伦特地踏歌送行,李白很感动,就写下了《赠汪伦》这首古诗。
师:告辞、踏歌送行这两个词用得好!师:同学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么?生:李白是著名的诗人,和杜甫共同称为“李杜”。
生:李白是唐朝诗人,喜欢喝酒和游山玩水。
师:看来你很了解李白,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生:上网查资料。
师:这是学习的好办法。
生:李白字太白,是浪漫什么……师:浪漫主义诗人。
(课件出示,认识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称,存世诗文千余篇。
师:了解汪伦吗?生: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
生:汪伦是泾县县令,卸任后隐居在桃花潭边。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刚才老师讲的古诗里面说到了。
师:你非常善于听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李白送给汪伦的古诗《赠汪伦》。
齐读课题。
师:赠可以怎么记?生:我在超市里看见奶袋子上面写着“买一赠一”就是这个赠字。
师:善于在生活中识记生字,你是个有心人。
生:我买玩具的时候还赠给我一个小礼物,上面写着“赠品”。
生:赠左边是个宝贝的贝,右边是曾经的曾。
师:说得好,我们赠给别人东西的时候一般都把什么样的东西送给他?生:自己的宝贝。
师:所以要记住它是个贝字旁。
师:看这个“汪”字怎么记?生:熟字加偏旁。
王加上三点水。
师:能组词么?生:泪汪汪。
师: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旁。
生:水汪汪,汪汪叫。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跟我一起书空。
请大家打开本子在本上写两个。
师:伦怎么记呢?生:熟字换偏旁。
轮子的轮车子旁换成单人旁就是汪伦的伦了。
生:老师,这个字师语无伦次的伦。
师:你积累的词真多,好!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上课之前听有的同学说这首诗大家很熟悉了,好,先读一遍我听听吧,注意把自此读准了。
生:齐读。
师:同学们能把古诗读通,但是古诗要读出韵味。
怎么才能读出韵味呢?你得了解这首古诗写得是什么,作者写得时候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那么同学们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了吗?好,考考大家。
师:(课件出示问题,生填空。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生:时间是李白乘舟的时候。
师:李白乘舟要怎样的时候?生:李白乘舟将要走的时候师:用诗中原句来说就是~生:李白乘舟将欲行时。
师:非常正确。
生:地点是桃花潭边。
生:人物是李白和汪伦。
师:事件呢?生:李白坐船要走,汪伦来送。
师:汪伦是以什么方式来送他的呢?生:踏歌。
师:好,把这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生:事件是李白坐船要走,汪伦踏歌送行。
师:(板书:踏歌送行。
)对,这样说话才完整。
师: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让我们再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千古不衰的名作。
生:齐读全诗。
三、进入情境,体会感情。
师:古诗大概描述的意思我们明白了,想写好一首诗,还要写出意境。
这首诗里要注意几个意境。
师:(课件出示意境一:“舟”),舟是指什么?生:小船。
师:回答问题要完整。
生:舟指的是小船。
师:古代的交通工具有什么?生:古代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小船或者是步行。
师:对。
舟字在古诗里出现很多,一方面,古代交通工具还不够发达,没有飞机、公交车、地铁、动车等,人们一般靠马车、步行来活动,舟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快捷的交通工具了;另一方面,它轻快敏捷,常常用于表现诗人洒脱的胸怀,想象一下,古人穿着长袍,手持一卷书或者背一把古剑,那多么英姿飒爽。
师:下面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把舟用在诗句中的。
(课件出示句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删除了其它三句难度较大的诗句。
)生:读。
师:给“舟”组词。
生:小舟。
生:乘舟。
师:乘怎么记?在哪里见过它?这个字这么深刻的含义,我们定要写会它。
拿出本子跟老师写乘舟二字。
师示范。
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师:(课件出示第一句),怎么理解这句?生:李白坐着船就要走的时候。
师:将欲行,是什么意思?生:就要走。
师:那就把时候去掉。
生:李白乘舟就要走。
师:说得好,理解诗句的时候,就可以这样,用组词连句的方法。
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课件出示踏歌)踏歌。
认读踏字,跟什么有关?生:足字旁跟脚有关。
师:看几幅图片,结合课文谈谈你所理解的“踏歌”。
(课件出示图片)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
同时此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生:踏歌就是用脚踩地打拍子唱歌。
师:还有补充么?生:踏歌就是用脚踩地打拍子然后手也摇摆唱歌。
师:摇摆可以换成什么词?生:摇摆可以换成舞动。
师:舞动是手的动作,手脚都用的话哪个词更恰当?生:手舞足蹈。
师:是啊,踏歌手脚都要用,那我们用这一个词就能概括了。
谁能再说一说踏歌如何理解?生:踏歌就是手舞足蹈唱歌。
师:是的,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手舞足蹈动作自由、活泼。
《武进旧事·元夕》中有李笃房吟描写踏歌场面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生:读“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
”师:是啊,人渐稀少,到了深夜,踏歌声还穿透云霄。
再读这句。
师:忽闻在这里怎么理解?生:忽然听到。
师:你太厉害了,知道闻就是听到的意思。
生:以前学过《春晓》里面有句处处闻啼鸟,老师就说闻是听到的意思。
师:能够把以前学的知识用到学习中去,这是一样重要的能力。
你是个善于总结和思考的孩子。
师:李白忽然听到什么了?生:李白忽然听到李白踏歌送行的声音。
师: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请同学们开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有可能汪伦因为有事耽误了所以来晚了。
师:想一想汪伦有可能有什么事能够耽误来送李白呢?生:有可能他回家去给李白拿自己酿的酒去了。
师:你如何知道他会酿酒?生:老师开始讲的小故事里说了汪伦用自己酿的酒招待李白。
师:故事听得认真,想象合理。
生:有可能汪伦故意来迟了想让李白先失望后惊喜。
师:对呀,有这个可能。
汪伦有可能事先设计好,故意这个时候出现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有可能李白怕汪伦伤心,就没告诉他,后来汪伦知道了才急忙赶来送他。
师:有道理。
他们俩一起饮酒作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李白要走了,舍不得汪伦也怕汪伦伤心就没有告诉他。
汪伦听别人说的,才匆匆赶来送李白。
生:有可能汪伦叫朋友们一起来送李白所以晚来一会。
师:有这个可能。
汪伦自己踏歌怕李白听不到,叫朋友们一起来踏歌送李白。
生:老师,汪伦有没有可能想让李白永远记住他,所以想了一个特别的方式来送他?师:是呀,汪伦是李白邀请来的,请李白的时候还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引诱李白,送行的时候方式也一定很特别了。
生:老师,可能汪伦在家里已经请李白喝酒吃饭了,李白说不要送了汪伦就答应了,但是汪伦还是没忍住,又来送了。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想到这么多可能,简直就是一个个的汪伦和李白呀。
我没有想到你们送别的方式这么特别,洋溢着热情。
多么感人!多么意外!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意外和感激的心情来读,谁来读这两句?生:读。
师:我听出惊喜来了。
生:读。
师: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读。
师:李白与汪伦在桃花潭边喝酒吟诗,对酒当歌,汪伦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李白,他们在一起相处了一段美好时光,转眼间,到了分别的日子了,李白登上小船,汪伦前来送行,他们依依不舍地分别。
李白对汪伦说_____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不及”什么意思?师:这两句诗怎么理解?(大屏出示)生:读。
1米=3尺,千尺相当于333.3米。
如果一层楼高4米,比83层楼还高。
师:是呀,桃花潭水有这么深,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还是桃花潭水深?生:情深。
师:板书:情比水深。
师:(大屏出示此两句)给这两句诗选择一个正确的关联词。
体会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与汪伦的友谊之深。
生:读。
(课件出示句子:选择哪句最合适。
因为桃花潭有千尺深,所以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
如果桃花潭有千尺深,就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
)师:哪一句解释合理?生: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
师:那我们读一读,体会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之深。
生:读。
师:我们在读这两句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谁能用一个词概括?生:有感情。
师:有感情还不够深。
生:深情。
师:对,“饱含深情”,这就是抒情。
想不想再读读这两句?生:练读。
师:整首诗我们读过了,理解了诗人诗中包含的感情。
整首诗的意思会解释吗?生:李白乘舟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及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