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埃及》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
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二、埃及的地理位置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读图]指导学生根据《埃及地图》,说出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特点。
(提问思考):(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
北部和东部分别邻地中海和红海,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30°N之间。
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5)你知道埃及的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吗?——面积约100万千米2,2000年人口6 398万,大部分为阿拉伯人(白色人种),宗教为伊斯兰教,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是开罗。
三、了解苏伊士运河(提问)(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5)展示埃及的交通图看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海线路,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
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2.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2.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及金字塔的关系。
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拥有绮丽的文化,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成绩”。
让我们走进古代埃及,了解这段历史。
【新课讲授】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位置【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并讲述。
材料万岁,尼罗河!你在这大地上出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阿孟神啊,你将黑夜引到白天,你的引导使人高兴!繁殖拉神所创造的花园,给一切动物以生命,不歇地灌溉着大地,从天堂降下的行程,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给予者,普塔神啊!你给家家户户带来光明!【教师活动】提问:尼罗河在哪里?对于古埃及来说有什么意义?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活动】讲述古埃及国家的兴亡。
(1)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发展: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3)强大: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赴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4)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设有延续下去。
初一地理埃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b) 了解埃及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c) 掌握埃及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2. 过程与方法:a) 运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b)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c) 运用示范、讲解和提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与态度:a)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对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尊重;b)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c)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a) 介绍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地理环境;b) 通过地图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c) 讲解埃及的气候特点,并探讨其对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2. 埃及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a)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尼罗河的重要性以及埃及人对尼罗河的依赖;b) 介绍埃及的沙漠地貌和矿产资源,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c) 讨论埃及的农业发展,了解埃及的农业特点和重要农产品。
3. 埃及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a) 通过数据和图表,向学生展示埃及的人口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中的原因;b) 介绍埃及的主要经济活动,如旅游业、农业和制造业,并了解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c) 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埃及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对埃及的兴趣;b) 引导学生思考,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 知识探究a) 分小组,发放地图、图片等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和分析;b) 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埃及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
3. 知识讲解a)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埃及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b) 辅助数据和图表,向学生展示埃及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埃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气候特点、尼罗河对埃及的意义。
2.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3.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埃及发展植棉业和旅游业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埃及概况及其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难点:埃及发展植棉业和旅游业的条件。
课前预习预习任务:阅读教材及插图,完成以下各题1、埃及绝大部分在洲部,此外还包括半岛,其属于洲,故埃及为地跨、两洲的国家2、两运河对比:、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其首都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
4、埃及主要是5、埃及古迹主要分布在气候。
.6、四大文明古国为:、、、(今伊拉克境内)。
7、埃及被称为“河的赠礼”,该河向流入,为世界第长河。
埃及在该河上建有_水坝,用以防洪、发电等。
8、埃及主要矿产为.埃及主要为人(民族)(人种)、多信奉教。
9、埃及传统出口商品(农产品)是,其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预习诊断:1. 埃及是一个地跨、两洲的洲国家。
2. 世界第一长河是,它向流入,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是.3. 埃及主要是气候、人(人种)、居民多信奉教。
4. 埃及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等方面.5. 亚非两洲的界限是运河,其沟通了海(洋)、海(洋)。
预习质疑:课中实施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在哪个国家拍的照片?学生举手回答,并介绍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
二、出示目标师出示下列目标,学生阅读并明确。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气候特点、尼罗河对埃及的意义。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埃及发展植棉业和旅游业的条件。
三、质疑促学(限时5 分钟)1.2.活动方式:【徒弟问师傅】:问不明白的地方、问如何记忆效率高等。
【师傅问徒弟】:师傅抽查提问考考徒弟,看重难点记住没有、要点分清没有、位置记准没有等。
四、展评互学(一)、位置1、学生读右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是关于非洲国家埃及的地理介绍。
本节课通过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非洲大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埃及这一具体国家的研究上,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埃及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埃及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旅游景点,如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埃及的经济发展部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埃及的发展前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地理特点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1-4 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课标解读:通过分析古代埃及等的地理环境特征,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这种地理环境对于早期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产生都深深刻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二、【教材简析】: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
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
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五、【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初中历史古代埃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2. 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3. 了解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
4. 学习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2.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3.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
4. 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
三、教学内容:
1. 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2.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3.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
4. 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了解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
3. 学习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了解古埃及的宗教神话和建筑风格。
4. 练习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体验古埃及文化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了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了解了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学会了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对古埃及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并解释其含义;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埃及的信息。
七、板书设计:
1. 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2.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3.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
4. 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自己的名字。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2)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其流量会如何变化?(3)埃及人为什么叫尼罗河为“生命之河”?(4)结合前面“非洲”内容,了解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及对埃及的影响。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读图P79“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和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看一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2)埃及盛产优质的长绒棉,想一想,埃及适合优质农产品生长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想一想,埃及的农作物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提示:埃及沙漠广布,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想一想,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拓展思考:结合石油资源和和长绒棉的实例,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的。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假如游客要去埃及去旅游,请你作为一名导游为游客介绍一下到埃及能够看到哪些旅游景点景观呢?这些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为什么埃及的旅游业很发达呢?【成果展示】展示你的风采,秀出你的精彩。
【达标检测】1.埃及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作物是()A. 椰枣B. 长绒棉C. 洋葱D. 玉米2.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A. 地中海沿岸B. 红海沿岸C.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D. 西奈半岛3.埃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因其扼守着()A. 马六甲海峡B. 苏伊士运河C. 直布罗陀海峡D. 好望角4.关于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埃及属于非洲国家,领土全部位于非洲境内B.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它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C. 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长绒棉的出口收入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D. 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地中海沿岸5.读埃及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海洋: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初步接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从古埃及文明的起源、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金字塔的建造。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特点,金字塔建造的技术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埃及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古代埃及的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重点介绍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法老的统治、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的《第1课古代埃及》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内容包括:古埃及文明的兴起、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埃及的宗教信仰、埃及的艺术和文字等。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和特点,掌握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认识埃及的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字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图片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文明的兴起、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埃及的宗教信仰、埃及的艺术和文字等。
2.教学难点:金字塔的建筑工艺和象征意义,法老的权利和地位,埃及宗教信仰的内涵和影响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和分析古埃及的历史文化。
3.图片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4.历史情景模拟法:模拟古埃及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埃及的历史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2.图片资料:古埃及的地图、金字塔、法老、宗教信仰、艺术作品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4.教学道具:金字塔模型、法老王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