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医院环境(1)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95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各部门、各岗位从事卫生环境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等。
第三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综合、持续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目标是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卫生、无异味,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五条医院应建立并维护环境卫生管理档案,包括环境卫生评估记录、清洁操作规程、环境样本检测结果等。
第二章环境清洁管理第六条医院应制定清洁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清洁职责和操作规范。
第七条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评估,做好清洁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第八条医院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清洁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清洁操作技能和意识。
第九条医院应配备必要的清洁设备和物品,保证清洁工作的进行。
第十条医院应制定标准化消毒程序,确保重点区域和设备的定期消毒。
第三章医废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医废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医废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
第十二条医院应设置医废贮存区,确保医废储存安全和造成污染风险的最小化。
第十三条医院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废收集容器,并定期进行更换和消毒。
第十四条医院应与合格医废处置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医废的处置。
第四章环境监测管理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水质、噪音等方面。
第十六条医院应与权威机构合作,开展环境样本检测,确保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环境监测档案,并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五章交叉感染防控第十八条医院应制定交叉感染防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九条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二十条医院应鼓励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和住院环境1.通风应该A.定时通风每次10分钟B.定时通风每次30分钟C.定时通风每次60分钟D.定时通风每次2hE.白天始终开窗答案:B解析: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为30min为宜。
通风能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增加氧含量,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是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患者刘某,因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住院,护士应如何为病人准备床位A.将其安排在观察室B.随意选择床位C.安排在离办公室较近的小病室D.安排在病人多的病室E.将其安排在隔离室答案:C解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病人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增快、烦躁、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的处理,因此最好将病人安排在安排在离办公室较近的小病室3.案例:患者林某,因车祸受伤入院,病人入院后神志不清、各种反射消失,单侧瞳孔扩大、固定。
手术回病房后,发现患者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遵医嘱给予吸痰治疗。
提问:从手术室回病房时,应为病人准备A.备用床B.暂空床C.暂空床加橡皮中单、中单D.备用床加橡皮中单、中单E.麻醉床答案:E解析:因为患者手术回病房后,呼吸道分泌物多,应准备麻醉床,其作用: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保证被褥不被血、分泌物、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4.铺备用床的目的是A.供暂离床活动的病人使用B.便于接受麻醉后尚未清醒的病人C.为方便病人的治疗和护理D.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病人E.防止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答案:D解析:备用床的目的是: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准备接收新病人5.铺麻醉床的目的是A.供暂离床活动的病人使用B.便于接受麻醉后尚未清醒的病人C.为方便病人的治疗和护理D.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病人E.防止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答案:B解析:麻醉床的目的是:便于接受麻醉后尚未清醒的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保证被褥不被血、分泌物、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6.护士对前来门诊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的工作是A.健康教育B.预检分诊C.心理安慰D.卫生指导E.查阅病案答案:B解析:门诊护理工作有:预检分诊、安排候诊与就诊、健康教育工作、治疗工作、消毒隔离、保健门诊。
医院环境与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院环境与设施的安全和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员工,包含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行政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条医院在环境与设施安全管理方面,承袭“防备为主,综合整治”的原则,加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环境安全管理第四条医院环境安全管理重要涉及清洁卫生、噪音掌控、空气质量、水质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第(一)条清洁卫生管理1. 医院要定期订立清洁卫生管理计划,并建立相应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2. 清洁卫生工作要确保各个科室、走廊、楼梯间、洗手间等公共区域的卫生情形符合卫生标准。
3. 医院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清洁卫生工作的连续改进。
第(二)条噪音掌控1. 医院要建立噪音掌控管理制度,订立噪音掌控计划,确保医疗环境的安静。
2. 全部科室应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工作时间和规定的噪音限制标准。
3. 噪音敏感区域应设置噪音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噪音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第(三)条空气质量管理1. 医院要建立空气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掌控。
2. 定期对医疗区域的通风设施、空气净化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发现空气质量异常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四)条水质安全管理1. 医院要建立水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用水符合卫生要求。
2. 定期对医院内部的自来水、供水设备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发现水质异常的情况,要立刻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和员工用水安全。
第三章设施安全管理第五条设施安全管理重要涉及建筑物、电气设备、消防设施、医疗设备等方面的工作。
第(一)条建筑物安全管理1. 医院要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范围包含建筑结构、防水、防火等方面。
2. 发现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刻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不适宜患者休养的环境是A、保持安静,避免噪声B、床上用物保持清洁平整C、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2 – 24 0CD、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 minE、墙壁可用红颜色调节情绪2、对口头医嘱的描述正确的是A、护士向医生复述一遍即可执行B、抢救完毕,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与处方C、任何时候均可执行口头医嘱D、任何时候均不可执行口头医嘱E、医生提出口头医嘱应立即执行3、急诊观察室留观时间一般为A、1 - 3天B、3 - 7天C、7 – 14 天D、14 - 21天E、21 - 30 天4、一般病室冬季温度保持在A、12 – 16 0CB、16 – 18 0CC、18 – 22 0CD、22 – 24 0CE、24 - 26 0C5、一般病室相对湿度保持在A、30 % - 40 %B、40 % - 50 %C、40 % - 60 %D、50 % - 60 %E、50 % - 70 %6、产房室温宜保持在A、1 - 16 0CB、16 - 18 0CC、18 - 22 0CD、22 – 24 0CE、24 – 26 0C7、床间距不应少于A、0.5mB、1mC、1.5mD、2mE、2.5m8、铺备用床的目的是A、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患者B、迎接新患者C、供暂时离床的患者使用D、保证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E、避免被褥被血或呕吐物污染9、麻醉护理盘的无菌盘内所放物品不包括A、吸痰导管B、开口器C、压舌板D、输氧导管E、手电筒10、病床单位的设备不包括A、床旁桌B、床褥C、屏风D、床垫E、床旁椅11、铺床时移开床旁桌离床约A、10 cmB、15 cmC、20 cmD、25 cmE、30 cm12、铺床时移床旁椅至床尾正中,距床尾约A、10 cmB、15 cmC、20 cmD、25 cmE、30 cm13、备用床盖被上端距床头A、5 cmB、10 cmC、15 cmD、20 cmE、与床头平齐14、对枕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枕头四角要充实B、备用床的枕头平放于床头盖被上C、备用床的枕头开口背门D、麻醉床的枕头平放于床头盖上E、暂空床的枕头开口背门15、铺麻醉床中部橡胶单,其上端距床头A、35 - 40 cmB、40 - 45 cmC、45 - 50 cmD、45 - 55 cm e、50 - 60 cm16、不符合铺床节力原则的是A、备齐物品,按顺序放置B、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C、操作过程要平衡连续D、两膝稍弯曲以降低重心E、上身保持直立,身体尽量远离床边17、发现肝炎患者,门诊护士应立即A、问清病史B、安排患者提前就诊C、开展健康教育D、将患者隔离诊治E、转急诊室处理18、避免机械性损伤的措施不包括A、使用床档B、走廊设置扶手C、灭蚊、蝇及蟑螂D、减少障碍物E、病室、浴室、厕所设有呼叫系统19、对前来门诊就诊的患者首先应进行A、预检分诊B、查阅病历资料C、卫生指导D、心理安慰E、用药指导20、急救药品和各种抢救设备,应做到“五定”,其中不包括A、安数量品种B、定点安置C、定期消毒D、定时使用E、定人保管21、抢救时间的记录不包括A、患者到达的时间B、医生到达的时间C、抢救措施的时间D、家属到达的时间E、病情变化的时间22、按国际标准,病区音响强度宜控制在A、25 - 35dBB、35 - 40 dBC、40 - 50 dBD、45 - 55 dBE、50 - 60 dB23、急诊室护理工作的组织技术管理应达到A、经常化、标准化、程序化B、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C、技术化、制度化、科学化D、专业化、制度化、程序化E、标准化、专业化、高效能24、下列哪项不属于急诊留观察的护理工作A、住院登记,建立病历B、填写各种记录单C、及时处理医嘱D、做好心理护理E、做好家属的管理25、为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病室内墙壁的颜色宜用A、淡绿色B、深黄色C、红色D、全白色E、青蓝色(二)A2型题26、患者王某因车祸大出血被送进急诊室,值班护士在医生未到来之前应首先进行A、记录患者到达的时间B、测血压、止血、给氧、建立静脉通道C、立即通知医院的保卫部门D、安慰患者E、向家属或陪送者了解情况27、患者李某,候诊时突然剧烈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候诊室护士应A、让患者平卧休息B、安排患者提前就诊C、给患者测量血压D、安慰患者E、请医生加快诊疗速度28、王护士在候诊室巡视时发现一青年男患者精神不振,问之有肝区隐痛、疲乏、食欲差,双眼巩膜黄染。
基础护理第一章医院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并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患者康复,促进人的健康。
护理工作者应协助人们识别和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消除和改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康复,维护健康,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认为,环境是“影响生命和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能够缓解或加重疾病和死亡的过程”。
环境(environment)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从广义上说,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所有机体内部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人的环境可以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
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外环境包括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认识和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并发挥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使患者在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恢复健康。
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人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且是开放的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人与环境之间保持这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被滥用和消耗,以及人口过快增长,使环境的生态平衡发生紊乱,这种变化导致了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后果,对人类的生存渐渐构成威胁。
因此,改善环境,调控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越来越受到人类重视。
(一)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地形、地质、气候的影响自然界地形地质不同,地壳中各种化学物质含量的多少会对人体健康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骨症等,均与当地某种元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自然界发生的变迁,例如地震、台风、干旱、洪水等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可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风寒、暑湿、燥热等气候变化,常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高寒与热带地区的发病,也常因气候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
2.环境污染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控制自然,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人类活动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部门和员工,是医院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准则。
第三条我院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防治污染为原则,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制度,确保医院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全院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医院环境保护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二)组织制定、修订和实施医院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三)组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院员工的环保意识;(四)监督、检查和评估医院环境保护工作;(五)协调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各科室、部门应设立环保联络员,负责本部门的环保工作。
第七条环保联络员职责:(一)宣传、贯彻和执行医院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二)负责本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定期向环保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三)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四)配合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章环境保护工作内容第八条医院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安全、规范处理。
(二)污水处理: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确保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
(三)废气处理:对医院废气排放进行监测,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四)噪声控制:对医院噪声源进行控制,确保医院环境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五)固体废物管理:对医院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六)绿化美化:加强医院绿化美化工作,提高医院环境质量。
第四章环境保护教育与培训第九条定期组织全院员工参加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第一章医院与医院环境一、选择题A1型题1.一级医院指的是()A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医院B为诊治专科疾病而设置的医院C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D医学院的附属医院E一般市、县医院及市级大医院2.不属于预检分诊的内容是()A观察病情B询问病史C初步判断D科普教育E分诊指导3.抢救患者时不需要记录的时间是()A患者到达的时间B医生到达的时间C家属到达的时间D用药时间E给氧时间4.急救室的一切急救物品做到五定,不包括的项目是()A定数量品种B定地点安置C定人保管和使用D定期消毒灭菌E定期检查维修5.病室通风的目的不包括的是()A调节室内温度、湿度B增加氧含量C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D避免噪声的刺激E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6.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是()A 2小时B 3小时C 4小时D 5小时E 6小时7.下列操作中,违反无菌原则的做法是()A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边缘部分B取,放无菌持物钳,钳端向下C倒取无菌溶液时,手不可触及瓶盖的内面D打开无菌容器盖时,盖内面向上放置E铺好无菌盘,手不可触及治疗巾的内面8.灭菌效果最佳的物理灭菌法是()A燃烧法 B煮沸消毒法 C压力蒸汽灭菌法D日光暴晒法 E紫外线照射法9.无菌持物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A可以夹取任何无菌物品B病区几门诊换药室使用均应每周消毒1次C到远处夹取物品应速去速回D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均需闭合E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A2型题10.患者,许女士,上呼吸道感染,挂号后于诊室外候诊,候诊室护士负责管理和组织患者候诊,其工作范畴不妥的是()A.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B.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记录于候诊卡上C.候诊者多时,协助医生诊治D.收集整理各种检验报告E.按先后顺序叫号就诊11.吴先生,65岁。
在门诊候诊时,突然感到腹痛难忍,出冷汗,四肢冰冷,呼吸急促。
门诊护士应做的是()A.态度和蔼,劝其耐心等候B.让患者平卧候诊C.安排提前就诊D.给予镇痛剂E.请医生加快诊疗12.患者,女,40岁。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各负其责、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内容包括卫生防护、清洁消毒、垃圾处理、病媒控制等方面。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级责任和卫生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第五条医院应当配备足够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医院应当制定与本制度相适应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并将其公告于医院内部。
第二章卫生防护第七条医院应当落实对门诊、住院部和医技科室的区域划分,设立相应的标志和设施。
第八条医院应当制定并完善个人卫生防护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佩戴口罩和穿戴卫生服等方面。
第九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防护制度,不得随意丢弃医疗废弃物。
第三章清洁消毒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并执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计划。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设立清洁消毒人员岗位,确保医院内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消毒设备和器具,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制定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清洁消毒工作的具体要求。
第十五条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章垃圾处理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明确不同类别垃圾的分类要求和处理方式。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配备足够的垃圾箱、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备,确保垃圾的及时清理和处理。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垃圾处理岗位,由专业人员负责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垃圾处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垃圾处理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第五章病媒控制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制定病媒控制的工作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当配备专业的病媒控制人员,负责病媒的监测、防治和消灭工作。
基础护理学要点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1.抢救物品的“五定”: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2.护理工作中的“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3.病室湿度、温度的高低对患者的影响:(温度):①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呼吸和消化功能,不利于体热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②室温过低则使病人畏缩不安、肌肉紧张、缺乏动力、也容易在诊疗护理时受凉(湿度):①湿度过高,蒸发散热作用减弱,抑制汗液排出,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②湿度过低,室内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可引起口干咽痛、烦渴等不适,对气管切开或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尤其不利4.病室适宜温度:普通病房适宜温度18-22℃,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老年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22-24℃5.铺床法的注意事项:①病人进餐或接收治疗时,应暂停铺床②用物准备齐全,折叠正确应按使用先后顺序放置③操作中应用节力原则:减少走动次数,避免无效动作,身体靠近床边,两腿根据情况左右、前后分开,稍屈膝,以扩大支撑面,增加身体稳定④铺麻醉床时应更换干净的被单,保证术后病人安全舒适,预防感染⑤中单要完全遮盖橡胶中单,避免橡胶中单与皮肤直接接触第二章入院和出院护理1.分级护理的使用对象及巡视时间:①特级护理:随时抢救的病人、重症监护病人、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病人、严重创伤或大面积杀伤的病人、肾脏替代治疗(CRRT)。
专人24h护理②一级护理: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衰竭和早产儿等。
(每1h)③二级护理: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病人。
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年老体弱者、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每2h)④三级护理: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病人。
一般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病人和择期手术前的病人等(每3h)第三章舒适与安全1.被迫卧位的概念:指病人意识清楚,也有变换的能力,但由于疾病影响或因治疗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各种环境卫生管理活动,包括建筑物、设施、设备、物品等的卫生保洁、消毒和消杀工作。
第三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员包括院长、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医务人员代表等。
第四条员工应当严格遵守医院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接受环境卫生培训,不得私自调换或更换医院内的设施和设备。
第五条医院应当制定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方案,明确职责和工作流程,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六条医院应当配备足够的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和设备,确保环境卫生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档案,记录环境卫生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归档保存。
第八条医院应当对外界环境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确保医院内的环境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九条医院应当加强与相关卫生监督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接受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环境卫生问题。
第二章环境卫生保洁管理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第十一条医院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应当通过相关培训和考试,具备相应的卫生保洁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医院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工作,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净。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定期对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达标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按照规定对医疗设备、器械和物品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和消杀。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废弃物管理,明确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方式,确保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废水、废气和垃圾进行监测,确保排放符合环境标准。
第三章环境消毒和消杀管理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环境消毒和消杀管理制度,明确消毒和消杀工作的职责和要求。
第十八条医院环境消毒和消杀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应当持有相关的消毒和医疗废物处理证书。
第一章:医院和医疗环境内容:包括医院、门诊部和病区医院包括医院概念、任务、种类和机构。
门诊部包括门诊和急诊。
病区包括病区设置、布局、环境、病床、铺床归纳:医院包括门诊部和病区。
第一节:医院本节内容:包括医院的概念和任务;医院的种类;医院的组织结构。
归纳:医院的概念、任务、种类和机构。
•医院的概念:•医院的定义:是()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三要素:人、器、床。
•医院的任务:一个中心,两个保证和指导。
•医院的种类:三分法:1、级分:医院根据综合水平分为三级十等:一二三级与甲乙丙和特等。
三级一二三,地区市三级医院。
各级甲乙丙,三级有特等。
2、范围分综合与专科。
•医院机构分行政与业务。
第二节:门诊部门诊部分门诊和急诊。
第二节:门诊部门诊部分门诊和急诊。
门诊门诊:包括定义、设置、布局和护理。
(门诊定置布来护理)门诊定义:门诊:诊疗、预防保健服务。
门诊设置和布局:设置齐全,配置合理方便候诊和就诊。
门诊护理6工作:三诊一教,保毒疗。
预检分诊:护士初诊分科。
安排候诊和就诊:准备环境和器械,安排就诊协助医,记录四征察候诊。
开展健康教育:候诊时间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
实施治疗措施:在门诊进行必要的治疗。
加强消毒隔离:门诊区易传播,做好气地物消毒工作。
做好保健门诊的咨询或诊疗工作。
急诊包括定义、急诊科护士的护理工作范畴、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急诊物品及设备、急诊的护理工作。
(急诊定置布和物品、设备来护理)急诊定义:诊治急症患者,要求急快有效。
急诊科的管理应实现“三化”:标准、程序、制度化。
急诊护理工作范畴:随时应诊,现场救护,抢救危重,急救突发,开展科研、培训和宣传。
归纳:急诊护士随时三救,三开展。
急诊设置和布局:方便就诊,便于抢救。
要做到专用、宽敞、醒目。
急救物品和设备:急救物品要五定:定期点人数。
急救物品包括:常规三急和通讯。
急诊的护理工作:预诊(一问二看三查)、抢救和留观。
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
留观做好书写、巡查和管理。
医院环境规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医院环境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确保医院良好形象,本制度制定之目的是规范医院环境管理工作,严格管理医院环境卫生等方面,有效保障医院内部的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部门、人员。
二、责任机构和职责1. 医院环境管理委员会设立医院环境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委员,具体负责医院环境规范管理制度的推动与实施。
2. 环境管理部门医院设立环境管理部门,负责医院环境规范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对各部门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医院环境管理委员会。
三、医院环境规范管理制度内容1.医院环境卫生(1)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医院内部各种场所、设施、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定期进行清扫、消毒等工作,医院环境卫生责任人员应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医院各科室的环境卫生情况。
(2)医疗垃圾处理医院应设立专门医疗垃圾处理区域,规范医疗垃圾的分类、贮存、处理工作,确保医疗垃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医院空气质量医院应进行定期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医院空气清新、无异味,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加强空气净化设备的安装、维护。
2.医院环境安全(1)医院安全通道医院内应设立安全通道,确保各科室之间、楼层之间的紧急通道畅通,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2)医院设施设备安全医院内各种设施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并安全可靠,对于有危险的设施设备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3)医院火灾安全医院应制定并定期组织开展火灾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火灾危机的应急能力,确保医院内部消防设施的齐全性和有效性。
3.医院环境规范(1)医院环境规范标识医院内应设立各种环境规范标识,规范医院内部各种场所、设施的使用和禁止,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对医院环境规范的认识。
(2)医院环境卫生宣传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和患者重视医院环境的整洁,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医院院容环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医院的院容环境,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和患者,包含医院内的各个区域和场合,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章医院院容环境的分类和要求第三条医院院容环境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具体要求如下:1. 室内环境(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包含地面、墙面、天花板、家具和设备的清洁工作。
(3)保持室内温度适合,供应舒适的工作和就诊环境。
(4)定期对室内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禁止在室内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定期检查和消毒室内卫生间,确保其乾净和卫生。
(7)定期对室内的噪音进行掌控,供应安静的工作和就诊环境。
2. 室外环境(1)保持院内道路畅通,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2)定期清理院内的垃圾和杂物,保持院内环境乾净。
(3)定期修剪和养护院内的绿化植物,确保其美观和健康。
(4)保持院内的通风良好,减少环境污染。
(5)禁止在院内乱扔垃圾和烟蒂,保持院内环境卫生。
(6)定期对院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乾净和卫生。
第三章医院院容环境的管理措施第四条医院院容环境的管理由医院管理负责人统一负责,具体措施如下:1. 设立院容环境管理部门,负责院容环境的规划、协调和监督工作。
2. 订立院容环境管理方案,明确责任和任务。
3. 定期召开院容环境管理睬议,研究解决院容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和困难。
4.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院容环境管理的重视和意识。
5. 建立院容环境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相关岗位进行绩效考核。
6. 加大对患者和员工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7. 建立投诉和建议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患者和员工的院容环境问题。
第四章医院院容环境的监督和检查第五条医院院容环境的监督和检查由院容环境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措施如下:1. 定期对医院的院容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