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1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136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工程学实验安全与规范1.1 实验安全教育介绍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的必要性。
讲解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实验操作规范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实验衣着、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遵守实验流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第二章:水环境污染实验2.1 污水水质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践操作污水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2.2 污水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水环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第三章:大气环境污染实验3.1 空气质量监测学习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实践操作大气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3.2 空气质量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探讨空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控制策略。
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4.1 固体废物特性分析学习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特性分析。
实践操作固体废物的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4.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压实、破碎、焚烧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效果。
第五章:噪声环境污染实验5.1 噪声级测量实验学习使用噪声计测量噪声级,并分析不同噪声源的特性。
实践操作噪声采样、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
5.2 噪声控制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噪声控制技术,如隔声、吸声、消声等。
探讨不同控制技术对噪声环境污染的减轻效果。
第六章:土壤环境污染实验6.1 土壤采样与预处理学习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实践操作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
6.2 土壤污染物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7.1 环境监测方法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点:①大小在0.2um以下。
②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③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在宿主体外是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
2.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3.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答:毒性噬菌体:就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就是指侵入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4.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答:溶原细胞就是指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
原噬菌体就是指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又称为前噬菌体。
5.动物病毒以痘病毒最大,口蹄疫病毒最小。
植物病毒中马铃薯Y病毒最大,南瓜花病毒最小。
6.酚和醛的杀毒机制:酚破坏病毒的蛋白质,而醛破坏病毒的核酸。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
(1)细胞壁生理功能a、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b、维持细菌形态c 、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d 、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2)细胞质膜生理功能a、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b、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c、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环境工程学与环境工程原理(一)环境工程学与环境工程1. 简介•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并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环境工程是应用环境工程学知识和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工程实践。
2.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学原理:考察环境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对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生态学原理: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化学原理:研究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变化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物理学原理:研究环境中的能量传递、传导和转化等物理现象,如温度、压力、流体力学等。
3. 环境工程学的应用领域•水污染控制:研究和应用技术,以减轻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
•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和应用技术,以减少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固体废物管理:研究和应用技术,以降低固体废物产生量、提高处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风险评估: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与评估:使用环境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环境工程设计:设计、建设和管理与环境保护和改善有关的工程项目。
4. 环境工程的成果与挑战•成果:–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发展了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使得很多水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
–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标准,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探索了各种处理技术,如分类回收、焚烧和填埋等,大大减少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挑战:–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使得环境工程面临更多的挑战。
–新兴的环境污染物、气候变化等问题对环境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工程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 结语环境工程学与环境工程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科学和工程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环境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化学原理和物理学原理,可以开展各种环境工程实践,解决环境问题。
第一章水循环与水污染控制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2.水的自然循环3.水的社会循环4.水体污染5.生活污水6.城市污水7.BOD5 、COD8.水体自净二、问答题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2.水体污染的危害有哪些?3.水体污染的类型有哪些?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包括哪些指标?5.城市污水的来源主要有哪些?6.测定污水的BOD、COD有和意义?怎样测定?对工程设计有何指导意义?7.试述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及方法。
8.描述城市污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
第二章水的物理处理思考练习一、填空题1.按主要调节功能来分,调节池可分为、两类。
2.沉淀的类型有、、、。
3.废水中的油类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
4.实现气浮必须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5.过滤的机理可归纳为、、等三个作用。
6.常用的格栅形式有、两类。
二、判断题1.格栅与筛网的工作原理一致的,处理对象也相同。
()2.隔油池主要除去水中溶解的油类污染物。
()2.充气气浮是利用溶气罐往水中充气。
()4.过滤是通过具有孔隙的粉状滤料截留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的过程。
()5.较细的滤料可以防止杂质颗粒穿透滤料层,因此滤料颗粒越细,过滤效果越好。
三、问答题1.平面格栅、回转式格栅、回转式格栅各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斜板(管)沉淀池的沉淀效率较高?4.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那些情况?5.试述曝气沉沙池的构造,它有什么优点?6.为什么气浮处理一般都加浮选剂?四、计算题1.已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污水量为0.2m3/s,总变化系数为1.50,设计格栅各部分尺寸。
五、综合题到洋里污水处理厂参观或现场教学,针对其物理处理单元所采用的工艺和运行操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第三章水的化学处理一、名词解释:1.消毒2.凝聚3.絮凝4.折点氯化法二、简答题1.酸碱废水中和处理的基本原则?2.常用的无机盐混凝剂有哪些?3.澄清池分为哪几类?4.影响混凝的因素有哪些?5.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三、问答题:1.试述胶体颗粒在水中稳定的原因。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工程学概述1.1 实验目的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目标。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1.2 实验原理环境工程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1.3 实验内容介绍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等。
分析环境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1.4 实验方法与步骤讲解环境工程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示范环境工程学实验的操作技巧。
第二章:水处理技术实验2.1 实验目的学习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2.2 实验原理过滤、沉淀、吸附等水处理技术的原理。
水质指标和水质评价方法。
过滤实验:使用砂滤池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实验:利用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吸附实验:使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
2.4 实验方法与步骤讲解每个水处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示范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操作方法。
第三章:大气污染控制实验3.1 实验目的学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2 实验原理燃烧控制、过滤、静电除尘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3.3 实验内容燃烧控制实验:通过调整燃烧条件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过滤实验:使用袋式过滤器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
静电除尘实验:利用静电原理去除废气中的粉尘。
3.4 实验方法与步骤讲解每个大气污染控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示范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操作方法。
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学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4.2 实验原理固废分类、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技术原理。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4.3 实验内容固废分类实验:对不同类型的固废进行分类和识别。
固废处理实验:如压实、破碎、生物降解等。
固废资源化实验:如废纸回收、塑料再生、废电池处理等。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
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0-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主编第3 版普通专升本考试绪论与第一章水质标准和水体净化1、水质是指水和其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主要分为化学性指标、物理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2、C OD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如K2Cr2O7、KMmO 4)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3、常用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饮用水净水标准》CJ94-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水体自净:污染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作用,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净化机理:1)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第二章(1-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格栅: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分类:按格栅形状分: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e=50-100mm、中格栅e=10-40mm、细格栅e=3-10mm ;按清除方式分: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水力清除格栅。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习题解前言《第一章 概论1.1 计算干洁空气中N 2、O 2、A r 和CO 2气体质量百分数。
解:由表1-1查得干洁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百分数如下: N 2 O 2 A r CO 2 78.08 20.95 0.93 0.03 以N 2为以例,计算其质量百分数已知N 2分子量为28.016,干洁空气平均分子量为28.966,N 2的质量百分数:N 2%=%52.75%100966.28%08.78016.28=⨯⨯同理得:N 2 O 2 A r CO 2 体积百分数(%) 78.08 20.95 0.93 0.03 质量百分数(%) 75.52 23.14 1.28 0.0456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求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表1—6查得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质量浓度)为: SO 2 NO 2 CO Cm(mg/m 3) 0.15 0.08(2012) 4.00 以SO 2为例计算体积分数C v =3104.222-⨯⨯SO m M C=0.053×10-6=0.053×10-4 %同理得:SO 2 NO 2 CO体积百分数(%) 0.053×10-4 % 0.0389×10-4 % 3.20×10-4 %1.3 CCl 4气体和空气混合成体积百分数为1.5×10-2%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量为10m 3/s ,试确定。
(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C m (单位g/m 3)和浓度C m ′(单位mg/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kg解:已知 1544=CCl M 1.5×10-2%=1.5×10-4(1)C m ′=334/03.1154104.22105.1m g =⨯⨯⨯-- C m =1.5×10-4×154×10-3=2.31×10-5kg/mol(2)已知:1d=86400s 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 1.03×10×10-3×86400=889.92kg/d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如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 3。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 . 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环境工程学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
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0-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