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总结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5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满足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
下面是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总结。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是进行机械设计的基础,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艺学、机械制图等知识。
力学是研究物体静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的科学,它是机械设计的基石,能够帮助设计师分析和计算力学问题。
材料力学则是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的学科,通过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设计机械零件。
机械工艺学是研究制造和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和过程,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加工工艺的优缺点,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工艺来制造零件。
机械制图则是机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绘制各种工程图纸,设计师能够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为制造提供准确的图纸依据。
机械零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零件来组成机械系统。
机械零件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机械零件的功能、强度和刚度、制造工艺和成本等。
在机械零件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要求和负荷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参数,并通过力学分析,确定零件的尺寸和形状。
在考虑到制造工艺和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师还需要对零件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该零件的质量和效率。
机械系统设计是将机械零件组装为完整的机械系统的过程。
机械系统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传动和控制等。
在机械系统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功能要求,确定机械系统的结构,包括选择合适的零件和组装方式。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运动传动方式,包括传动比、速度比和转矩比等,以满足机械设备的运动需求。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以便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是进行机械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设计和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可以帮助设计师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满足各种机械设备的功能需求。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1.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 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二机架(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称为机械2.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3.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 )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4.自由度( F )=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F 3n (n为活动构件数目)2P L(P L为低副数目)P H(P H为高副数目)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3)虚约束5.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冬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转副)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I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构II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构IV)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6.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式输送机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K表示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的夹角)7.压力角:作用力F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v c方向的夹角a8.从动件压力角a =90° (传动角丫=0°)时产生死点,可用飞轮或者构件本身惯性消除9.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I)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圆柱凸轮(端面)II )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一一构造简单,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2)滚子一一磨损小,应用广3)平底一一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速转动,效率高,但是无法进入凹面III )按推杆运动分:直动(对心、偏置)、摆动IV)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凸轮)10.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a(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的法线方向)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a越大(当压力角过大时可以考虑增大基圆的半径)11.凸轮给从动件的力F可以如图分解为沿从动件的有用分力紧导路的有害分力F''(F'' =F' tan a)12.凸轮机构的自锁现象:在a角增大的同时,F''增大,大于有用分力F',系统无法运动,当压力角超过许用值【生自锁,【a】在摆动凸轮机构中建议35° -45 °,【a】在直动凸轮F'和使从动件压F使导路摩擦力a】即发机构中建议30°,【a】在回程凸轮机构中建议70° -8013.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与冲击的关系:I )多项式运动规律:1)等速运动(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一一刚性冲击2)等加等减速(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柔性冲击3)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适用于高速凸轮机构)II)三角函数运动规律:1)余弦加速度(简谐)运动规律一一柔性冲击2)正弦加速度(摆线)运动规律一一无冲击III )改进型运动规律:将集中运动规律组合,以改善运动特性14.凸轮滚子机构半径的确定:I)轮廓内凹时: a r T II )轮廓外凸时:a r T (当a 斤0时, 轮廓变尖,出现失真现象,所以要使机构正常工作,对于外凸轮廓要使min r T )注:平底推杆凸轮机构也会出现失真现象,可以增大凸轮的基圆半径来解决问题15.齿轮啮合基本定律:设P为两啮合齿轮的相对瞬心(啮合齿轮公法线与齿轮连心线O1O2交点),応」空(传动比需要恒定,即需要空为常2 O1P r b1 O1P数)16.齿轮渐幵线(口诀):弧长等于发生线,基圆切线是法线,曲线形状随基圆,基圆内无渐幵线啮合线:两啮合齿轮基圆的内公切线啮合角:节圆公切线与啮合线之间的夹角a'(即节圆的压力角)17.齿轮的基本参数:分度圆:人为规定(标准齿轮中分度圆与节圆重合),分度圆参数用r、d、e、s、p=e+s表示(无下标)全齿高h h a h f齿宽(轮齿轴向的厚度)B 轮齿的齿数为z模数m:分度圆的周长 d zp d zp/,人为规定p/只能取某些简单的值,1故定义m p/ ,有d m乙r - mz2齿轮各项参数的计算公式:d mz18.分度圆压力角a =arcos (rjr)( g为基圆半径,r为分度圆半径)所以d b d cos mzcos所以P n P b旦』?£蓉mcos pcosz z19.齿轮重合度:表示同时参加啮合的轮齿的对数,用(》1才能连续传动)表示,越大,轮齿平均受力越小,传动越平稳标准安装时的中心距a r a1 c r2f r1 r220.渐幵线齿轮的加工方法:1)成形法(用渐幵线齿形的成形刀具直接切出齿形,例如盘铣刀和指状铣刀),成形法的优点:方法简单,不需要专用机床;缺点:生产效率低,精度差,仅适用于单件生产及精度要求不高的齿轮加工2)范成法(利用一对齿轮(或者齿轮与齿条)互相啮合时,其共轭齿阔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切齿的),常见的刀具例如齿轮插刀(刀具顶部比正常齿高出c*m,以便切出顶隙部分,刀具模拟啮合旋转并轴向运动,缺点:只能间断地切削、生产效率低)、齿条插刀(顶部比传动用的齿条高出c*m,刀具进行轴向运动,切出的齿轮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相等,缺点:只能间断地切削、生产效率低)、齿轮滚刀(其在工作面上的投影为一齿条,能够进行连续切削)21.最少齿数和根切(根切会削弱齿轮的抗弯强度、使重合度下降):对于a=20°和h ;=1的正常齿制标准渐幵线齿轮,当用齿条加工时,其最小齿数为17 (若允许略有根切,正常齿标准齿轮的实际最小齿数可取14)如何解决根切?变位齿轮可以制成齿数少于最少齿数而无根切的齿轮,可以实现非标准中心距的无侧隙传动,可以使大小齿轮的抗弯能力比较接近,还可以增大齿厚,提高轮齿的抗弯强度(以切削标准齿轮时的位置为基准,刀具移动的距离xm 称为变位量,x 称为变为系数,并规定远离轮坯中心时x 为正值,称为正变位,反之为负值,称为负变位)者混合).1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m :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齿轮系中齿轮转向判断(用箭头表示):两齿轮外啮合时,箭头方向相反, 时指向或者背离啮合点,即头头相对或者尾尾相对;两齿轮内啮合时,箭头方向相同蜗轮蜗杆判断涡轮的转动方向:判断蜗杆的螺纹是左旋还是右旋,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用手顺着蜗杆的旋转方向把握蜗杆,拇指指向即为涡轮的旋转方向周转轮系(包括只需要一个原动件的行星轮系和需要两个原动件的差动轮系)的传动比:22.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轴线固定)、周转轮系(轴有公转)、复合轮系(两一对定轴齿轮的传动比公式:i ab an a b n b Z b Z a对于(定轴)齿轮系,设输入轴的角速度为1,输出轴的角速度为注:不能忘记减去行星架的转速,此外,判断 G 与K 两轮的转向是否相同, 如果转向相同,则最后的结果符号取“ +”,如果转向相反,则结果的符号取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关键在于找出周转轮系,剩下的均为定轴轮系,计算时要先名明确传递的路线是从哪一个轮传向下一个轮23. (周期性)速度波动:当外力作用(周期性)变化时,机械主轴的角速度也作(周期性的)变化,机械的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速度变化称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在一个整周期中,驱动力所做的输入功和阻力所作的输出功是相等的,这是周期性速度波动的重要特征)24. 调节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常用方法是在机械中加上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回转件一一飞轮(选择飞轮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避免机械运转速度发生过大的波动,而且可以选择功率较小的原动机)对于非周期性的速度波动,我们可以采用调速器进行调节(机械式离心调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它的体积庞大,灵敏度低,近代机器多采用电子调速装置)26. 飞轮转动惯量的选择:j ■Amax m 的动能极限差值,A max 的确定方法可以参照书本 99页)2 ) m 亠皿(m 为主轴转动角速度的算数平均值)2 3 )亠一血(为不均匀系数)m27.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目的是使回转件工作时离心力达到平衡,以消除附加动压力,尽可能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平面)平衡的方法:安装平衡质量,使得配重对轴的离心力(或质径积)注:1) A maxE max E min1 2 —J ( max 2 min ) J m ( A max 为最大功亏,即飞轮的矢量和与要平衡的重量的离心力(或质径积)矢量和为0注:对于一些轴向尺寸较小的回转件,如叶轮,飞轮,砂轮等,可近似地认为其质量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但是对于一些轴向尺寸较大的回转件,如多缸发动机曲柄,电动机转子,汽轮机转子和机床主轴等,其质量分布于多个平面内,不可以看作在同一平面内进行质量平衡的计算28.螺纹的用途:1)链接2)传动螺纹参数:S=nP(S为导程,P为螺距,n为螺旋线数,注:P为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S为同一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的轴向距离)关于螺纹升角:tan -nP,d2为中径d2螺纹的类型:1)矩形螺纹(牙侧角B =0°)2)非矩形螺纹(牙侧角0°): 三角形螺纹(牙型角a =60 °为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牙型角a =55 °为管螺纹)、梯形螺纹(牙型角a =75 °,牙侧角B =15°)、锯齿形螺纹(牙型角a =33°,牙侧角B =3°)螺纹的效率(有效功与输入功的比):螺旋副的效率仅与螺纹升角有关,锯齿形螺纹的牙侧角比梯形螺纹的牙侧角小,所以锯齿形螺纹的效率比梯形螺纹的效率高,但是只适用于承受单方向的轴向载荷自锁条件:1)矩形螺纹当斜面倾角小于摩擦角时,发生自锁2)非矩形螺纹,当螺纹升角小于等于当量摩擦角时发生自锁。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参与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文献阅读等方式,深入学习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设计背景和目标机械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机械设计的基础是结构设计,包括零件的设计、组织的设计以及系统的优化。
机械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机械的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目标。
为了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一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二、设计过程1.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等。
2. 设计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文献阅读、案例教学等。
其中,课堂讨论是课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实验操作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文献阅读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阅读,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视野。
案例教学是课程设计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篇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学习机械设计和提高设计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机械设计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机械元件的构造特点、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要求,以及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此外,还需要了解机械设计涉及的一些基本的力学知识,如静力学、动力学等等。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石,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机械设计基础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机械元件的手工制作和装配实验,这些实验能够锻炼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元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运用到设计中。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因为我们往往需要和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此外,机械设计基础强调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机械元件的基本知识,还需要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设计问题。
这些设计问题往往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思考和合理的方案选择,从而提高我们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且,机械设计基础也要求我们进行一些设计项目,并且需要我们编制设计报告和进行设计方案的评审和演示,这些都对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此外,机械设计基础还加强了对工程伦理和知识产权的培养。
在课程中,我们要求严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的作品。
同时,在设计时我们也要考虑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这些伦理和知识产权的培养对于我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机械设计基础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题和设计项目,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和装配实验,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 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仍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连接。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机器——由零件组成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组成的。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和力,而机器除传递运动和力之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1.2运动副——接触组成的仍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联接。
运动副元素——直接接触的部分(点、线、面)运动副的分类:1)按引入的约束数分有:I级副(F=5)、II级副(F=4)、III级副(F=3)、IV级副(F=2)、V级副(F=1)。
2)按相对运动范围分有:平面运动副——平面运动空间运动副——空间运动平面机构——全部由平面运动副组成的机构。
空间机构——至少含有一个空间运动副的机构3)按运动副元素分有:高副()——点、线接触,应力高;低副()——面接触,应力低1.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称为机构机构的组成:机构=机架+原动件+从动件保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称为机构的自由度。
24y原动件<自由度数目: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原动件>自由度数目:机构中最弱的构件将损坏。
1.5局部自由度:构件局部运动所产生的自由度。
出现在加装滚子的场合,计算时应去掉Fp。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
m个构件, 有m-1转动副虚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实际不起作用的约束。
计算自由度时应去掉虚约束。
出现场合:1两构件联接前后,联接点的轨迹重合,2.两构件构成多个移动副,且导路平行。
3.两构件构成多个转动副,且同轴。
4运动时,两构件上的两点距离始终不变。
5.对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
如多个行星轮。
6.两构件构成高副,两处接触,且法线重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小结(三篇)【一】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二】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
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设计小结机械课程设计设计小结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了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自己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
而这份艰难又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和背负恶劣的天气所付出的决心与毅力!开始的时候感觉设计对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人来说,无非就是按照条条框框依葫芦画瓢的过程,有的时候感觉挺无聊的,反正按照步骤一定可以完成设计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归纳总结 -回复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是机械工程学科中教学研究的热门课程之一。
机械设计基础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构与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轴承和基础理论等,是建立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体系。
在这份归纳总结中,笔者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基础的一些核心内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一、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是机械设计过程中最基础的科学原理,它是机械制造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材料力学、热学、动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配合原理等,这些基本原理都与机械设计环节的问题密不可分,都是机械设计所必需的。
材料力学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热学包括热力学、热传导、热辐射、热动力学等;动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振动学等,流体力学包括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机械设计及配合原理则包括机械设计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及设计逻辑等等。
学习这些原理将有助于提高机械设计师的概括能力。
二、机构与传动机构与传动是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机械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及其控制。
机构是由若干相互连接的零部件组成的,通常包括连杆机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等;而传动则是把动力从高速运动的轴传到低速运动的轴的过程。
机构与传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机械的优化,机械运动的轨迹、维度、好多话,机械传动的选型、变速、减速、移动等等。
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机械设计师的机械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对机械运动的模拟和仿真。
三、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非常普遍的机械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领域。
齿轮传动具有传递稳定、可靠、精度高等特点,能够转换转速和扭矩。
齿轮传动有很多种形式和结构,包括外齿轮、内齿轮、斜齿轮、正齿轮、蜗轮蜗杆等。
在齿轮传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齿轮的齿数、齿轮的啮合、齿轮的材料和加工精度等,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齿轮传动布置方式,如挂置、直接传动、斜齿传动等。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总结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方法以及机械传动系统设计的学科。
它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一、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运动副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
根据接触形式的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低副包括转动副和移动副,高副则包括齿轮副、凸轮副等。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的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要准确表示出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和运动副的类型。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自由度是指机构具有独立运动的数目。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F = 3n 2PL PH,其中 n 为活动构件的数目,PL 为低副的数目,PH 为高副的数目。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自由度等于原动件的数目。
二、平面连杆机构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包括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其类型取决于各杆的长度关系和机架的选择。
2、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通过改变构件的形状、相对长度以及运动副的尺寸等,可以将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成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摇块机构和定块机构等。
3、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包括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等。
急回特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压力角越小、传动角越大,机构的传动性能越好。
三、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类型按凸轮的形状可分为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和圆柱凸轮;按从动件的端部形状可分为尖顶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和平底从动件。
2、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常用的运动规律有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等。
不同的运动规律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合。
3、凸轮机构的设计设计凸轮机构时,需要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从动件的行程和运动规律等参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作为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对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选择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首先,我对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学习和理解。
了解了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然后,我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适合的传动方式并进行了具体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综合考虑了传动效率、传动比、传动可靠性和传动装置的紧凑性等因素,确保了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传动比、如何确定传动装置的尺寸和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传动系统的优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查阅课本、参考资料和与同学的讨论等方式进行了解决。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复调整,我最终得到了一个满意的传动系统设计。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不仅学到了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不仅熟悉了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还学会了如何合理规划设计流程、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并且在团队合作中增强了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也意识到了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机械设计是一门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学科,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机械设计还需要设计师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的设计任务时迎难而上、化解困难。
总之,通过这个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我不仅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涉及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以及机械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机械设计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等。
其中,机构的组成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常见的构件,如连杆、凸轮、齿轮等,以及它们在机构中的作用。
而运动副的类型,如转动副、移动副、高副等,决定了机构的运动方式和自由度。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需要准确判断活动构件的数量、运动副的类型以及是否存在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这需要我们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
接着,我们深入学习了机械零件的设计。
齿轮传动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齿轮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模数、齿数、压力角、齿宽等。
模数和齿数决定了齿轮的尺寸和传动比,压力角影响着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而齿宽则需要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以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
轴的设计也是关键内容,轴的类型有转轴、传动轴和心轴,其设计需要考虑轴的受力情况、轴径的计算、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的强度和刚度校核。
此外,还有带传动、链传动、螺纹连接、键连接等零件的设计,每种零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在机械系统设计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将各种机械零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零件的性能、相互之间的配合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减速器时,需要合理选择齿轮的参数、轴的结构、轴承的类型以及箱体的形状和尺寸等,以确保减速器能够平稳、高效地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程中安排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机构的运动情况,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而课程设计则是对我们综合设计能力的一次考验,从方案的选择、参数的计算到图纸的绘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谨细致地完成。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五篇范文)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总结平面机构的自由度F=3n-2PL-PH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原动件数>F,机构破坏)平面四杆机构在此机构中,AD固定不动,称为机架;AB、CD两构件与机架组成转动副,称为连架杆;BC称为连杆。
在连架杆中,能作整周回转的构件称为曲柄,而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称为摇杆。
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称为杆长条件)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当主动件曲柄等速转动时,从动件摇杆摆回的平均速度大于摆出的平均速度,摇杆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极位夹角θ:曲柄整周运动时,连杆的两个极限位置的夹角当机构存在极位夹角θ 时,机构便具有急回运动特性。
且θ角越大,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性质也越显著压力角与传动角连杆BC与从动件CD之间所夹的锐角γ 称为四杆机构在此位置的传动角。
显然γ越大,有效分力Pt越大,Pn越小,对机构的传动就越有利。
所以,在连杆机构中也常用传动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来描述机构传动性能的优劣。
为了保证机构传力性能良好,应使γmin≥40 ~50°最小传动角的确定:对于曲柄摇杆机构,γmin出现在主动件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
死点(传动角为0)当以摇杆CD为主动件,则当连杆与从动件曲柄共线时,机构的传动角γ=0°,这时主动件CD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AB上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出现了不能使构件AB转动的“顶死”现象,机构的这种位置称为“死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反转法.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1)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取为半径作圆;(2)先作相应于推程的一段凸轮廓线。
为此,根据反转法原理,将凸轮机构按进行反转此时凸轮静止不动,而推杆绕凸轮顺时针转动。
按顺时针方向先量出推程运动角,再按一定的分度值(凸轮精度要求高时,分度值取小些,反之可以取小些)将此运动角分成若干等份,并依据推杆的运动规律算出各分点时推杆的位移值S。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总结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套电路原理和pcb连接图,和芯片上的选择。
这个方案总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两个,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时器各一个。
2、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3、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经过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
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
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
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
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
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适用标准机械设计根基知识点详解绪论、机器的特色:〔1〕它是人为的实物组合;〔2〕各实物间拥有确立的相对运动;〔3〕能取代或减少人类的劳动去达成有效的机械功或变换机械能。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剖析要求:握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理解的根基上掌握机构确立性运动的条件,娴熟掌握机构速度瞬心数的求法。
、根本观点运动副:凡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必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低副:两构件经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高副:两构件经过点或线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同时在一处用展转副相联构成的展转副。
局部自由度:机构中常出现的一种与输出构件运动没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或剩余自由度。
虚拘束:对机构运动不起限制作用的重复拘束称为虚拘束或称悲观拘束。
瞬心:任一刚体相对另一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其相对运动可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刹时展转中心或速度瞬心,简称瞬心。
假如两个刚体都是运动的,那么其瞬心称为相对速度瞬心;假如两个刚体之一是静止的,那么其瞬心文档适用标准称为绝对速度瞬心。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拥有三个自由度,每个低副引入两个拘束,即便构件失掉两个自由度;每个高副引入一个拘束,使构件失掉一个自由度。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F=3n-2PL-PH机构要拥有确立的运动,那么机构自由度数一定与机构的原动件数量相等。
即,机构拥有确立运动的条件是F>0,且F等于原动件个数。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拘束(a)K个构件汇交而成的复合铰链应拥有(K-1)个展转副。
局部自由度固然不影响整个机构的运动,但滚子可使高副接触处的滑动摩擦变为转动摩擦,减少磨损,所以实质机械中常有局部自由度出现。
虚拘束对机构运动虽不起作用,可是能够增添构件的刚性和使构件受力均衡,所以实质机械中虚拘束随地可见。
、速度瞬心假如一个机构由K个构件构成,那么瞬心数量为N=K(K-1)/2瞬心地点的确定:双重合点相对速度方向,那么该两相对速度向量垂线的交点即是两构件的瞬心。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各种机械的设计原理、结构、工艺和制造方法,对于提高工程师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机械设计基础的总结。
首先,机械设计基础包括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这些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学、热学、流体力学等等。
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它研究物体受力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
材料学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对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起到指导作用。
热学和流体力学研究了热量和流体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对于热机、传热、液力传动等方面的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机械设计基础还包括机械构件的设计原理和结构设计。
机械构件的设计原理研究了各种机械构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例如齿轮传动的设计、轴承的选择和安装等。
结构设计则包括机械构件的强度计算和失效分析,对于确保机械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机械设计基础还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和制造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研究了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例如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
制造方法研究了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路线和装配方法,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机械设计基础还包括机械设计中的计算和模拟方法。
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力学计算、热学计算、数值计算等,通过计算模型对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结果对设计进行验证和优化。
模拟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可以对机械系统在实际工况下的运行进行模拟和评估,对于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和原理。
通过系统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高设计师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不断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绪论1、机械的组成:完整的机械系统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和控制系统四大基本组成部分2、机械结构组成层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3、机械零件:加工的单元体4、机械构件:运动的单元体5、机械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体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功能、工艺性、经济性、其他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是齿轮的一个基本参数,用m来表示。
模数反映了齿轮的轮齿及各部分尺寸的大小,模数越大,其齿距、齿厚、齿高和分度圆直径都将相应增大。
为减少标准刀具数量,模数已经标准化。
齿数:在齿轮的整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用z来表示,齿数z 应为整数。
分度圆压力角:α=arccos(rb/ r),分度圆上压力角为标准值:α=20°(3)齿轮各部分名称:见下图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1)正确啮合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必须分别相等,即(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标准安装:两轮的分度圆相切作纯滚动,分度圆与节圆相重合,标准中心距。
(3)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重合度ε大于1。
重合度越大,表示同时啮合的轮齿对数越多。
4 齿轮加工的基本原理(1) 加工方法:成形法和范成法(2) 轮齿的根切现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过程中,有时刀具齿顶会把被加工齿轮根部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3) 改变根切的办法:设计齿轮的齿数大于不根切的最小齿数17;设计成变位齿轮。
5 齿轮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1)齿轮的失效形式: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胶合、齿面磨损和齿面塑性变形。
(2)齿轮材料:锻钢、铸钢以及铸铁。
6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啮合特点及基本参数:斜齿轮的法面模数参数为标准值。
(2)斜齿轮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第七章蜗杆传动1 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模数m和压力角α2 正确啮合条件;——蜗杆的导程角β2——蜗杆螺旋角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齿面胶合、点蚀、磨损、轮齿的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