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 校园里的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929.50 KB
- 文档页数:15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校园里的植物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要想仔细地观察一棵树,就应该通过看、听、摸、闻,全身心地去体验。
(√)
2.树的皮都是很粗糙的。
……………………………………………(×)
3.各种树的叶子都是一样的。
………………………………………(×)
4.各种植物到了冬季都会掉光叶子。
………………………………(×)
5.植物的叶柄有的长,有的短。
……………………………………(√)
6.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子。
…………………………………(√)
7.有的植物的枝干坚硬,有的植物的枝干特别柔软。
……………(√)
8.花开五颜六色,它的形状也各式各样。
…………………………(√)
9.荷花.睡莲属于水生植物。
………………………………………(√)
10.丝瓜.菊花.水稻都是草本植物。
……………………………(√)
11.桃树和向日葵都是多年生植物。
………………………………(×)。
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个植物吗;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梳理各部分特征及生存环境,形成初步的“班级记录表”,激发学生到校园中探究植物的兴趣。
探索板块: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去观察和认识植物前应该做的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
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时,对事先确定的一株植物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安全,并答疑解惑。
研讨板块: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观察及记录的结果,通过研讨活动,了解相关植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
此时需要教师辅以追问和引导。
拓展板块:教师设疑,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中已经学习过观察和记录方法,本课再次走出教室进行活动,学生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及特征,学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但是,记录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特征认识的不足,让学生会有无从下手的情况。
所以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讲解名称和特征,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画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名称和特征。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校园里的植物苏教版本学期,我开了一节探究课——《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自己备课,与许静老师一起磨课,试教,点评,改进,正式上课,集体评课等一系列流程。
对于第一次向区级层面开设这类课程我,即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又是一次很好的向同行们学习的机会。
回顾整个过程,感觉要精心准备一节课是很花时间、很花精力的,不管成功与失败,总得来说收获还是颇多的。
以下是我针对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亮点和不足之处。
探究课有别于基础性实践课程,其目的不光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1.以课题为载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本学年,我申报的课题是《在探究型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在课堂中,围绕课题展开,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
而且小组的合作不光是课堂上,还渗透到课前、课后。
如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里熟悉的1-2种植物,描述它的形态特征。
课中学生分组进行资料阅读,了解植物功能;学习专家对植物的描述,完成活动纸;当场进行叶片和盆栽植物的识别,归纳识别植物的方法等,都需要小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课后让学生进行《倡议书》案例学习,分析和讨论如何进行设计,了解倡议书的基本结构。
每一个活动的实施都强调小组的合作精神,因此,课前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安排了小组长,课上对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了要求,并时时指出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课前调查个别同学不愿去时,说服他们一定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轻时,马上指出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如发现个别小组在讨论中无人记录时,提醒小组长一定要进行组员分工。
2.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教学。
我的课题是《校园里的植物》。
在选题时,我考虑到课题切入点要小、取材方便、而且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但不是很清楚的领域展开探究,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整个课堂环节从先观察,用自己话描述植物的特征――学习专家对植物特征的描述――根据专家给予的特征来识别植物等,多个探究活动串联起来,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认识校园里植物的基本方法(本节课主要从叶这个器官着手),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学三年级科学校园⾥的植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标: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法: 1、能够运⽤多种感官去观察、去⽐较,掌握对⽐的⽅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命的物体进⾏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个观察地点,供学⽣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对⽣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的信息,渗透了绿⾊开花植物的六⼤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的已有经验⼊⼿,利⽤“说说认识的校园⾥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 师⽣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我们要到校园⾥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的植物名称⽣长环境⽣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矮排队 (按由矮到⾼顺序排出) …… 3、学⽣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个节上看叶⼦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校园里的植物朋友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运用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并描述一种植物四季的变化;2、能够将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类型进行整理。
(二)能力目标:能够将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类型进行整理。
教学重难点:培养热爰大自然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方法引导: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1、导入:我想跟植物交朋友师:植物是大自然中最容易亲近,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群好朋友。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植物吧!(课件)同学们知道植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校园里,除了整洁的宿舍楼,宽敞的操场,生机勃勃可爱的你们,还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植物朋友。
任何一所校园,如果只有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没有绿树的私语,青草的低吟,将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关于校园里的植物朋友,你想了解什么呢?(如:校园里有哪些植物朋友?这些植物朋友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2、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课前,老师让大家走进我们的校园,了解校园里的植物,并完成预习案。
大家完成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1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观察了哪种植物?2.交流搜集资料,填的表格:.小组关于植物的观察记录观察时间:观察地点:我观察到的现象:(生长环境,生长特点,植株构成等方面来写一写)记录人:3.说说你的感受:通过走进校园,观察植物,搜集资料,记录观察到的数据。
在校园中,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说一说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三、深入探究:1.你也许喜欢丁香,你也许喜欢玉兰,也许喜欢 ... .....但是你真正了解他们吗?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大树的结构;不同植物的枝干是否一样;植物叶子的生长形式;植物花的特点)进一步走进这些校园里的植物。
2.先来看从图片上的大树,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是由构成的,他们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老师搜集了部分资料,找同学分别读一读吧。
概括一下,就是——3.我们再来看看植物叶子的生长形式(对生,互生,轮生)。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目标: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够使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实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实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相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实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从整体理解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能够写也能够画)高矮排队(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理解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实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理解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理解这些植物吗?还理解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校园里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对对多种植物的观察,比较它们的生活环境。
2、亲身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3、意识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对比这一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2、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3、会用微信小程序《识花君》认识不同的植物。
(交给学生一种认识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听歌《校园的早晨》导入新课师: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今天我们就沿着学校的小路,认识我们的校园。
(看课件)崇真之门和三条小路二、说出你认识的植物1、启智路玉兰、龙爪槐、海桐等。
2、好学路日本晚樱、桂花、香樟、银杏、槭树。
3、贵州石楠、栾树、香樟。
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查字典、收百度。
)在校园里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怎办介绍识花君(看课件)举例。
提问:1、校园的植物多吗(你能说出你认识的植物吗)2、不认识的植物有办法吗小结:植物的种类很多。
例如:银杏、海桐、栾树、香樟等。
微信里的小程序识花君。
3、这种植物你们认识吗(巩固识花君的使用方法)紫围凤梨三、观察校园里植物的生长环境,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棕榈2、橡皮树3、爬山虎4、池塘(浮萍、睡莲)5、仙人掌小结:棕榈喜欢生活中陆地上。
橡皮树生活在陆地上,需要水。
爬山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怕水。
浮萍和睡莲喜欢生活在水中。
仙人掌喜欢干燥的环境。
沙漠你会填吗校园里的植物有的生活在()上,有的生活在()里,有的生活在()的环境里。
说明植物生活的环境()。
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特征有的茎直立向上生长,有的茎柔软,不能直立生长。
三、给下列植物从矮到高排排队。
(看课件)四、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植物它们生活的环境怎样)植物的种类很多。
生活环境多样化。
茎的类型也很多。
植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不同的植物高矮也不同。
五、科学素养训练1、调查活动:你生活的社区栽种哪些植物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怎样并对这些植物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排队2、用铅笔和纸拓三张不同的树皮画,下节课带到课堂上来交流。
小学科学——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喜树:别名旱莲、水栗、水桐树、天梓树、旱莲子、千丈树、野芭蕉、水漠子,是蓝果树科、喜树属植物。
喜树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高大落叶乔木,是一种速生丰产的优良树种。
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
树皮灰色或浅灰色,纵裂成浅沟状。
法国梧桐: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 Linn.),又叫裂叶悬铃木、鸠摩罗什树,悬铃木属落叶大乔木,是二球悬铃木的亲本,高可达30米,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其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
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
花序头状,黄绿色。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
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
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
10-11月开花。
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
产于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只有一种喜玛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
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带,中国多地有栽培。
绣球: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
灌木,高1-4米;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形成一圆形灌丛;枝圆柱形。
叶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阔椭圆形。
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直径8-20厘米,具短的总花梗,花密集,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花瓣长圆形,长3-3.5毫米。
蒴果未成熟,长陀螺状;种子未熟。
花期6-8月。
绣球花花型丰满,大而美丽,其花色能红能蓝,令人悦目怡神,是常见的盆栽观赏花木。
中国栽培绣球的时间较早,在明、清时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中都栽有绣球。
20世纪初建设的公园也离不开绣球的配植。
现代公园和风景区都以成片栽植,形成景观。
海棠:海棠是苹果属(Malus)多种植物和木瓜属(Chaenomeles)几种植物的通称与俗称。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植物展开研究,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的主题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课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并能说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行寻找一个“增长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科学知识: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师:(出示学校植物的照片PPT)这些图片漂亮吗?在哪里?2.师:这些图片显示的就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是多的,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好吗?(板书:校园里的植物)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1.参观校园,整体认识植物,学生画图记录:(1)师带领学生排队走进校园里植物较多的地方。
提问: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记录的多。
(2)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及高矮。
①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再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②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③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2.学生观察后交流。
(交流时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实物投影展示植物记录并及时鼓励) 3.比较植物的相同之处。
(1)师提问:它们有很多不同,那它们为什么都叫做植物呢?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2)交流讨论:有根、茎、叶等组成部分,位置相对固定等。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资料
自花传粉植物
世界上大多数有花植物是异花授粉,自然界少数植物是自花传粉的,如大麦、小麦、大豆、豆角、稻子、指甲花等。
自花传粉植物的花必然是两性花,雌、雄蕊挨得很近,花粉易于落到本花的柱头上,例如柳树、大麻等,就完全没有自花授粉的可能性;雌、雄蕊应是同时成熟。
但具两性花的植物不一定都是自花传粉。
闭花受精是典型的自花传粉,即在未开花时已完成受精作用。
这类植物的花粉常在花粉囊里萌发,花粉管穿过花粉囊壁伸向柱头完成受精作用。
自花传粉植物因花粉与雌蕊在遗传性上差别小,所以栽培植物经过长期自花传粉,就会退化成毫无栽培价值的植物。
可见,自花传粉对植物有害。
为什么自花传粉能在自然选择中被保留?这是因为自花传粉是植物对缺乏异花传粉条件时的一种适应。
自花传粉植物中总有少数进行异花传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