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甲烷说课稿(1)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5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第一课时)说课稿后港中学王宗锋一、教材分析关于甲烷,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
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主要的化学性质等。
按照大纲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
但考虑到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而对分子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材中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
逐步给出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利用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空间结构。
使学生对甲烷-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教材在介绍甲烷的性质时,是以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能形成牢固的共价键为依据的。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其它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给出反应的几步方程式,说明甲烷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都可被取代。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简单有机物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初步应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知识,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来全面认识甲烷。
但由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对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空间想象思维较弱,所以在学习中应用辩证的的观点从结构理解性质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制作和媒体模拟演示微观反应历程来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逐渐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2).复习碳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
第二节《甲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及教学目标分析《甲烷》这一节的内容属高二化学(必修本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学生是在理解了上一节《有机物》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学习这一节,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还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本节内容重视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不仅重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以及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
(二)、本节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通过确定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方法;2、在复习碳原子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并了解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3、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受热易分解、取代反应等。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烷的分子结构,难点是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二、教学选择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注意观察,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多媒体演示教学法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故用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分析,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
3、学生互动讨论法学生可根据新知识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互相讨论,生活中常见到甲烷的形式和对甲烷的运用,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本节课要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整堂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自求得之的讨论过程充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显著教学特点。
2024甲烷(说课稿)范文首先,我将介绍《2024甲烷》这个说课稿的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甲烷的说课内容,属于化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甲烷》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单元,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目标如下:①认知目标:理解甲烷的结构、性质和常见应用。
②能力目标:学会写出甲烷的结构式、进行甲烷的常见化学反应。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
通过讲解概念和原理,再结合实验和实际应用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展示材料和多媒体教具等,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甲烷的知识和实验操作。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甲烷的结构式和一瓶装有甲烷气体的实验装置,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他们对甲烷的初步认知。
然后,我将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甲烷的来源、性质和应用。
2、讲解甲烷的基本知识通过投影展示,我会讲解甲烷的化学式、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我会结合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甲烷。
3、进行实验操作我将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甲烷或观察甲烷的一些化学反应,并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讨论。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甲烷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4、展示甲烷的应用我将介绍甲烷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如作为燃料、材料和化工原料等。
通过展示实验或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甲烷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5、课堂讨论和总结在课堂讨论环节,我会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并结合实例进行回答。
最后,我会对本堂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板书上,我会重点呈现甲烷的化学式、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
甲烷第一课时说课稿甲烷第一课时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甲烷第一课时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作为高中有机化学的第一章,其地位和作用与初中绪言部分相当,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上好这一堂课,关系到学生今后对学习有机化学是否感兴趣,以及是否能很好地从无机化学学习转向有机化学学习的问题。
对甲烷的教学,新课标中只要求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而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这在有机教学中尤为突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头脑中建立甲烷等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初步形成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②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③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②让学生体会由结构推性质和由性质推结构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已有知识顺利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自然衔接,消除学生对高中有机化学的不适应心理,并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③渗透实事求是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1)甲烷的结构特点;(2)甲烷的化学性质4.教学难点(1)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2)甲烷的取代反应二、说学情1、学生状况分析和对策从无机到有机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的学习模块上来讲好象是一种跳跃,但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甲烷的分子组成、部分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只是对甲烷的空间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不清楚。
通过模型演示,自主搭建验证,实验探究等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甲烷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节甲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讲能否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将直接影响以后有机化学的学习。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关于甲烷,在上节课中已经介绍了甲烷的空间结构、一些主要的用途及物理性质。
在此基础上,本节的教学内容将进一步介绍甲烷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分解反应)等。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石燃料与有机物的关系。
2、认识综合利用化石燃料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了解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索法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甲烷的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1、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注意观察,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多媒体教学法由于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故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分析,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
3、讲练给合式教学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重点,练则进一步具体理解本节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取代方法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1.观察法:全面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一:甲烷说课稿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和难点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二、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
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甲烷(说课稿)甲烷(说课稿)引言概述: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具有高热值、低污染和广泛应用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燃料、化工和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甲烷的性质、来源、应用、环境影响和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性质1.1 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轻于空气,熔点为-182.5℃,沸点为-161.5℃。
1.2 化学性质: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分子式为CH4,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典型的烃类燃料。
1.3 热值和燃烧特性:甲烷具有高热值,每克甲烷燃烧可释放约55.5千焦的热能,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灰尘和污染物。
二、来源2.1 天然气: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占比约为70-90%,天然气是通过地下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2.2 生物发酵:甲烷也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例如沼气就是由有机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2.3 人工合成:甲烷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获得,例如通过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得到合成气,再通过合成气转化反应制得甲烷。
三、应用3.1 燃料:甲烷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广泛应用于煤气、燃气轮机、燃气发动机等领域,具有高热值、清洁环保的特点。
3.2 化工原料:甲烷是许多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例如乙烯、甲醇等,这些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医药等行业。
3.3 能源转化:甲烷可以通过催化剂转化为合成气,再进一步转化为液体燃料,例如甲醇和二甲醚,用于汽车、船舶等领域。
四、环境影响4.1 温室效应: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大气层起到温室效应的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
4.2 大气污染: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4.3 安全隐患:甲烷是一种易燃气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五、未来展望5.1 清洁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甲烷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甲烷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教材中的“甲烷”这一课题。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甲烷”这一课题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中。
甲烷作为最简单的烃类化合物,是学生接触有机化学的入门物质,对于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不仅涉及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还包括了甲烷的制备方法、存在形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内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甲烷的制备方法和存在形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甲烷性质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教学难点:甲烷的制备实验操作以及甲烷分子结构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题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甲烷的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甲烷这一课题。
2. 讲授新知详细介绍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甲烷的可燃性、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等。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甲烷的制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甲烷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存在形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总结甲烷的性质和用途,强调甲烷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搜集有关甲烷的其他应用,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甲烷(说课稿)引言概述:甲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由碳和氢原子组成。
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本文将从甲烷的来源、性质、应用、环境影响和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甲烷的来源1.1 天然气:天然气是甲烷的主要来源,它通常与其他烃类混合存在于地下沉积物中。
1.2 生物过程:甲烷还可以通过生物过程产生,如湿地、牛羊的消化过程以及有机废物的分解等。
二、甲烷的性质2.1 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具有较低的沸点和密度。
2.2 化学性质:甲烷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易燃烧,但在高温和氧气存在下能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三、甲烷的应用3.1 能源来源: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供暖、燃料和发电等领域。
3.2 化学原料:甲烷可以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如乙烯、甲醇等。
3.3 工业用途:甲烷还可以用于制冷、溶剂和热能储存等方面。
四、甲烷的环境影响4.1 温室气体: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4.2 大气污染:甲烷的排放会导致大气中臭氧和颗粒物的生成,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4.3 水体污染:甲烷的溶解度较低,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五、甲烷的控制5.1 生产控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减少甲烷的泄漏和排放。
5.2 捕集利用:利用甲烷作为能源来源,减少其在大气中的排放。
5.3 环境监测:建立甲烷排放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排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结:综上所述,甲烷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能源、化工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甲烷的排放也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甲烷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讲解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甲烷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
在这里学生将第一次体会有机物与无机物结构和性质上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次接触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还要为第二课时和选修5中烷烃的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
(1).了解甲烷的结构式和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认识取代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本节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我确定这节课能力目标是:
(1).学生通过模型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对演示实验观察和深入分析,提高观察能力.
这样在动手与动脑过程中实现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学习理念。
(3).关注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
3.教学重难点
要达到教学目标就要突破重难点,
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难点:主要是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和烷烃的结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
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
知己知彼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我的了解是:
知识基础: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
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
构的上位概念。
掌握了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能从化学键的角
度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心理特征:甲烷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此比较有兴趣。
这是化学中一个新的开始,对化学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也是一个新的希望.。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实现教学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
(1).构建实物模型克服教学难点,让学生直观感受甲烷的空间分子结构
(2)实验探究克服教学难点,理解取代反应
(3)由分子模型分析取代产物
四.教学过程
首先是新课引入,引课是非常重要的,我用”可燃冰燃烧视频”引课,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习情境.
你知道哪些与甲烷有关知识?由学生总结出甲烷存在,物理性质,燃烧等,再引导学生写出甲烷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但是由于结构式只反映甲烷分子中各原子连接方式而不能反映出甲烷真实空间结构,有的学生可能产生甲烷是平面结构的错误认识,因此再提出问题:甲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
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模型,这样利用模型将抽象变为形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对正四面体有清楚的认识.
然后引领学生在了解甲烷物理性质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化学性质上。
1、由学生板演甲烷的燃烧反应。
2、提出问题:根据甲烷结构与氢化物组成预示有怎样化学性质?
与高锰酸钾是否反应? 学生看视频,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再追问:甲烷是否与氯气反应?
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我对教材实验改进
取圆底烧瓶,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1/5体
积甲烷和4/5体积氯气,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用250瓦高压汞灯照射混合气体。
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3、提出问题:烧瓶内液面为什么会上升?引导学生联想喷泉实验,使前后知识迁移,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分析反应产物。
再深入推理,分析在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每次只能有一个氯原子取代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
根据实物模型,得出一氯代物及其它产物。
由学生板演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精辟分析取代反应概念,并对比置换反应,总结出无机与有机反应区别。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构型
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O
H CO O CH 222422+−−→−+点燃HCl
Cl CH Cl CH +−→−+324光HCl
Cl CH Cl Cl CH +−→−+2223光HCl
CHCl Cl Cl CH +−→−+3222光HCl
CCl Cl CHCl +−→−+423光
说课稿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说课人:周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