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李煜《临江仙·》
- 格式:docx
- 大小:38.82 KB
- 文档页数:3
临江仙全文及注释注释:临江仙:这是一首古代诗歌,以描写临江之仙境为主题。
临江仙,红绡袖,揽明月,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却道宝娆为谁妃?乳燕子,沾悲花,一径飞,露寒香冷月中归。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临江仙,红绡袖,揽明月,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却道宝娆为谁妃?- 描写仙境之美,红绡袖下揽住了明亮的月光。
但又透露出临江仙的愁云之色。
晓镜反射的画面改变了临江仙的容貌。
夜晚吟唱使得临江仙感受到了月光的寒冷。
临江仙自问,宝娆到底是为了谁而成为太子妃?乳燕子,沾悲花,一径飞,露寒香冷月中归。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 诗中以乳燕子喻临江仙,它停在悲伤的花朵上,然后迅速飞走,消失在寒冷的月光中。
突然听到人间传来曾经伏虎的消息,临江仙的泪水如倾盆大雨一般飞溅。
这首诗通过描绘临江仙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人间生活的感叹和内心的痛苦。
红绡袖下揽住明亮的月光,一方面显示她拥有仙境般的美丽,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她对人间生活的渴望。
夜晚吟唱引起了她对人间生活的思索,月光的寒冷使她感到孤独和失落。
红绡袖、明镜和夜吟等意象的使用,表现了临江仙对美的追求和对人间生活的向往。
她的心情从惬意变为忧愁,从对自身容貌的关注变为对自身身份的思索。
同时,乳燕子、悲花、倾盆雨等形象的运用,更加突出了她内心的煎熬和不安。
整首诗的结构简洁明了,通过反复的提问和巧妙的衬托,表达了临江仙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她被描绘成一位既拥有仙境之美又烦恼于人间生活的女子,既有着神秘的仙境背景,又有着与常人相似的情感体验。
在这首诗中,临江仙的形象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仙女,但她所表达的情感却具有普遍的共鸣。
她渴望人间的美好,但又深感其中的悲凉和苦痛。
这种矛盾与纷扰正是人世间常常存在的情感体验,因此,这首诗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临江仙内心世界的纷乱和摇摆,以及对人间生活的向往和矛盾。
整个诗篇构思巧妙,用词精练,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对人间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抒发。
《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临江仙》原文和翻译原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
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在明朝时期,有三个聪明绝顶的文人才子,被称为明代三才子。
他们分别是唐伯虎,文征明以及杨慎,大家可能对影视作品当中的唐伯虎以及文征明更为熟悉一些,然而在这三者当中,排在第1名的却是最不出名的杨慎。
杨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
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属于顶级官二代。
而作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才华更甚解缙一筹,12岁所作诗文名震天下,24岁状元及第。
凭借父亲的人脉和自己的才名,仕途将会是不可限量。
然而杨慎虽然才华过人,但情商着实不行。
与明朝集团两位大领导明武宗朱厚照及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都意见相左,故一生仕途坎坷。
最终落得被放逐滇南三十多年,整个世宗朝一共有六次大赦,然杨慎都没能回到家乡。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1559年8月8日),在昆明病逝,时年七十二岁。
本期和诗友分享一首他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2)淘尽:荡涤一空。
(3)成败:成功与失败。
《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4)青山: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
也指美好的岁月。
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9)古今:古代和现今。
诗词赏析李煜《临江仙》(最新)
注释篇一
①楚辞:一种文学体裁,也是骚体类文章的总集,这里代指屈原的作品。
②午日:端午节,阴历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③戎葵:蜀葵,花似木槿。
临江仙古诗篇二
《临江仙月洒春庭非我有》
月洒春庭非我有,都言春雨如油。
落花三月不曾收。
流云来楚地,飞蝶抵扬州。
自许王侯骑马去,可怜人满西楼。
君须好景再停留。
人间天上晚,余恨入吴舟。
[注释]篇三
①东坡:地名,在黄州。
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
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
《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
④夜阑:夜深。
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
是一种绉纹的纱。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译文篇四
夜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归来时好像已是三更。
家童的鼾声有如雷鸣,反复敲门也没有回应,只好拄杖听那江水涛声。
长恨这身子不是我自己所有,何时才能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波光粼粼。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临江仙古诗篇五
《临江仙佳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
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南唐后主李煜的许多诗词作品都很有名,以下是一些他最有名的诗词: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描绘了春花秋月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其中的名句。
2.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无言中独上西楼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离别的哀伤和愁绪。
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其中的名句。
3.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雨中听浪淘沙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哀伤。
其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其中的名句。
4.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其中“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是其中的名句。
5. 《清平乐·别来春半》: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其中“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是其中的名句。
6.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故国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哀伤。
其中“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是其中的名句。
7.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其中“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是其中的名句。
8. 《望江南·闲梦远》: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闲暇时对远方的思念和感慨。
其中“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是其中的名句。
9.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秋日黄昏时的感慨和回忆。
其中“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是其中的名句。
10.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深夜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其中“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月凉烟薄”是其中的名句。
这些诗词作品都是李煜的代表作,被广泛传颂和流传,深受读者喜爱。
描写安静的诗词
1、《捣练子令·深院静》
五代·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译文: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2、《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五代·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译文: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
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
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3、《落梅风·人初静》
元代·马致远
人初静,月正明。
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译文:人刚刚静下来,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
白梅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
梅花偏偏弄影戏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一样凄凉孤零的景象。
4、《沧浪静吟》
宋代·苏舜钦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译文:绕过空亭,步上石桥,我独自闲步,觉得这静谧中的情趣举世无双。
山林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空疏的门户;野生的青藤曲屈盘绕,伸入破败的小窗。
【诗歌鉴赏】李煜《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原文及翻译赏析李煜《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原文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刀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李煜《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注释、珠帘:别作"朱帘"。
2、淅淅:风声。
厌厌:漫长的样子。
3、镇在:长在。
镇:长久。
4、金窗:别作“金刀”。
力困:没有力气。
慵:懒。
别版误作“墉”。
5、怡容:喜悦的容颜。
李煜《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翻译待更新李煜《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赏析《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是唐朝诗人李煜的诗词作品,这首词的上阕,从景色描写来看,应是秋景,而下阕是春怨。
而且两片词的韵脚不统一,由此可以推断,是两阕词各失一半,被后人凑在一起的。
虽然如此,可是两片词的意境还是有统一的地方。
都是描写人去楼空,寂寞无聊的心情。
所以才有了合成一首的可能。
此谢新恩按平仄句式来看,应是两首词。
大概是两阕残词,被后人合成一首吧。
两首词应皆属中期作品。
词的上片写人散后的寂寞。
当人全部散去,刚才的热闹却只剩空荡的庭院,珠帘半掩,因为没有人来,所以也静止不动了。
听着风淅淅地吹,觉得夜那样漫长,似乎永远也不会过去一样。
回首看小楼月色,新月依旧那样纤巧。
所有的场景,都给人一种清冷空灵的气氛,格外寂寞。
下片写闺怨。
尽管时间流逝,而春光常在依旧明媚,没有任何改变,而人却一年年的老去。
春光并没有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令新愁旧恨一并袭来,郁积心头。
苦闷之余只好醉倒以求解脱,靠在窗边没有力气,也懒得起来。
可是一声羌笛,还是惊醒了醉酒的人。
于是情绪也就更加低落。
李煜的诗词全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原文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翻译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
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蘋飘散着浓浓的香风。
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注释银蟾:月亮。
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均在湖南境内。
黄陵庙:即湘妃祠,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高唐:楚国台观名。
风飐碎:指风吹渔灯,灯光或明或暗,点点碎碎。
飐,风吹颤动。
白蘋:水中浮草。
灵娥:即湘灵。
湘灵即湘妃。
韵清商:音调哀怨,是清商怨曲。
朱弦:瑟弦的美称。
赏析毛文锡这首《临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但表现的内容实是一种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胧感伤,主题与词题是若即若离,恰好反映了从唐词多缘题而赋到后来去题已远之间的过渡。
“暮蝉声尽落斜阳。
银蟾影挂潇湘”。
起笔词境就颇可玩味。
时当秋夕,地则楚湘。
从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时间绵延,带有一种迷惘的意昧,词一发端,似已暗逗出一点《楚辞》的幽韵。
“黄陵庙侧水茫茫”。
接上来这一句,便点染出幽怨迷离之致。
写黄陵庙,点追求怨慕之意,而黄陵庙侧八百里洞庭烟水茫茫境界的拓开,则是此意的进一步谊染。
“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
词境又从洞庭湖溯长江直推向三峡。
楚江红树,隐然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的意味。
而烟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高唐赋》),襄王梦遇神女,实则“欢情未接”,以至于“惆怅垂涕”(均见《神女赋》)。
这与二妃追舜不及实无二致。
句中下一“隔”字,则词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
《临江仙》赏析《临江仙》赏析1原文: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诗词赏析: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
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
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
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
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临江仙》赏析2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参考译文微风细雨催促着春天,寒食的节日快要来到了。
平原上,桃红柳缘一片春天。
我们散步在原野上。
来到了流水潺潺的溪边,在溪头,叫唤渡船渡我们过溪去玩。
风吹着红花乱飞,蝴蝶狂舞,初生的野蚕,吃着桑树的嫩叶。
我要学习绿野先生,清闲袖手,不管回家的大事,把诗酒当作功名去寻求。
不管明天是阴是晴。
今天晚上就算是我一个人醉了,但是我却看得清楚,可笑的是那些自以为清醒的人,却是糊里糊涂。
赏析:这是一首春游抒怀词。
作者在春游时,看农村的一片大好时光,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平原一片丹青。
”这是说农村的春天,桃红柳绿,麦稻青碧。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在这一派春光如画,生机盎然的平原上,作者却想自己罢职退居,而无法施展才能,为这美好的山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下片里以消极与牢骚来抗议和派对他的迫害。
他要学缘野先生的“闲袖手。
”不问国家事。
这虽然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但它是因南宋王朝的迫害而产生的。
国事的前途如何,这是作者始终最关心的大事,尽管是下决心向诗酒里寻功名,也难免流露出:“未知明日定阴晴。
”《临江仙》赏析3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李煜(五代)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译文宴会结束后,宾客都各自回去了,只留下冷清庭院,画堂中珠帘半掩。
长夜漫漫,听风吹过林梢,更加冷清。
抬头仰望这纤纤的新月,倍感清冷。
春光虽正好,人却无端端老去,新愁往恨什么时候会穷尽啊?只想醉卧不起,但是醉后的欢悦,偏偏被羌笛声惊起。
注释谢新恩:词牌名。
此词调名在《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江仙》。
王国维《南唐二主词》校勘记中云:“此亦临江仙调。
”《词谱》在《临江仙》调名下注曰:“李煜词名《谢新恩》。
”归:离去。
珠帘:以珍珠缀成的帘子。
《全唐诗》中作“朱帘”。
淅(xī)淅:形容风声。
厌厌:安静,静谧。
纤(xiān)纤:小巧、尖细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蛾眉似的新月的纤巧。
镇:正。
何穷:么时候才是尽头,即无穷无尽的意思。
金窗:又称黄金窗,宫廷中装饰华美的窗户。
窗,《词谱》中作“刀”。
力困:力乏。
慵:困倦,懒得动。
《花草粹编》中误作“墉”。
羌(qiāng)笛:又为羌管,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带有悲凉之感。
醉怡(yí)容:酒醉以后脸上泛起红晕的容颜。
怡,舒适愉快,喜悦的样子。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当作于李后主在位的后期。
当时李煜对南唐国事日渐衰微而深感无策,对宋军步步紧逼而无力退敌,国势危急,因此愁怨满怀。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热闹的宴会过后,宾客离席,庭院一片空寂,夜月一片冷清。
主人公应是一个寂寞满怀的人。
每一种景物、每一个场面都蕴含了一种无法言表的落寞之感,尤其“厌厌”和“纤纤”等词,更是烘托了作者无以自遣的怅愁之情。
从词的写法上看,以空起,以静收,虚者多,实者少,情绪气氛浓,直言胸臆淡,有空灵透剔之特色。
下片写主人公早晨睡醒之后感愁伤恨的心情。
春光依旧明媚,人却已空然老去,眼前美景并不能吸引作者、给作者以愉悦,往日今日的新愁旧恨总是郁于心头,只想醉卧不起,情绪愈发低沉,心情更加郁闷。
诗词赏析:李煜《临江仙·》
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
唐代:李煜
秦楼不见*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
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
如梦懒思量。
译文
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
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不过只有它们自
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
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
花开了一半。
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夕阳
已西下。
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
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
看不到了。
我和她相处仅仅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
再想那些事了。
注释
谢新恩:词牌名。
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首实系《临江仙》调。
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
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
萧史善*作凤鸣。
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风楼。
二人*,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
事见汉刘向《列仙传》。
后人遂以
“凤去楼空”指楼中人去、睹物思人。
*女:指秦弄玉。
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粉英金蕊:粉红的鲜花,金嗽,此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
低昂:起伏不定,时高时低。
一衿香:衿,同“襟”。
是以人的感受说明香的水准。
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状的事物,类似的情况有:徐仲雅《赠齐己》:“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
”吕岩《沁园春》:“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
”一说,堂后(北)叫背,堂前(南)叫襟,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琼窗:华美精致的窗子。
梦醒:一本无“醒”字。
碧阑干:绿色栏杆。
垂杨:垂柳。
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创作背景
从词意判断,此词应为悼亡之作。
李煜十八岁娶周宗之女娥皇,即位以后即立为昭惠后。
二人情感甚笃,婚后十年昭惠后因病逝,李煜十分悲伤怀恋,竟是“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并自撰诔文,语极酸楚。
这首词应该不是虚写,当是李煜的悼亡词。
赏析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但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增强思念的感情。
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仅仅徒然。
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仅仅“空”有,仅仅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
“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
“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
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
“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只不
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所以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
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
上阕是
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
“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有着不能
如愿的遗憾,所以说是“当年得恨何长”。
此句可作两解,一者能够
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
在“当年”;一者能够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
无论何解,都仅仅一个“恨”。
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
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
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
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
短暂如梦啊。
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
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
这种心情,也
是李商隐以前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仅仅当时已惘然。
”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
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
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