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病人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66.00 KB
- 文档页数:10
1.听诊时为清楚地听到急性心包炎患者的心包摩擦音,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A.端坐位B.坐位且身体后仰C.坐位且身体前倾D.右侧卧位E.左侧卧位[答案] C[解析] 心包摩擦音于坐位前倾体位、深吸气最为明显,屏住呼吸不会消失。
2.患者,女,30岁。
4个月前出现胸闷,2个月前有低热、盗汗,近3周劳累后自觉促入院治疗。
体格检查: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音低钝,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
肝肋下2.5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诊断为右心衰竭,行超声心动图示心包大量积液。
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A.给予利尿剂B.心包穿刺抽液C.口服地高辛制剂D.胸部X线检查E.血清病毒抗体测定[答案] B[解析] 患者出现右心衰竭,表明积液对心脏产生了重度压塞,治疗措施为心包穿刺抽液,从而解除心脏压塞和减轻大量渗出液引起的压迫症状。
3.心包炎患者做出下列表述时,护士还需进行健康教育的是A.“医院的饭太淡,我自己带了几个咸鸭蛋”B.“我的身体正在恢复,要每天吃点肉和鱼”C.“每天饭菜量必须足够,不能饿着”D.“我每天都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E.“要多吃蔬菜,不然会便秘”[答案] A[解析] 心包疾病患者的健康指导:①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②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限制钠盐摄入;③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④坚持足够疗程的药物治疗,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肝、肾功能。
4.患者,男,60岁。
因“发热1周,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入院,B超提示心包积液,医师给予心包穿刺。
术中护理不正确的是A.嘱患者勿剧烈咳嗽B.抽液过程中随时夹闭胶管C.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100mlD.抽出鲜血时立即停止抽液E.记录抽出液体量、性质[答案] C[解析] 心包穿刺术的术中护理措施:①嘱患者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②抽液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③抽液要缓慢,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200ml,若抽出液为鲜血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有无心脏压塞征象,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④记录抽出液体量、性质,按要求送化验;⑤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有异常应及时协助医师处理。
急性心包炎护理常规一.定义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最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
二.症状、体征(一)症状心前区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尖锐,与呼吸运动有关,部分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水肿。
(二)体征心包摩擦音是最具诊断价值的典型体征,以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最为明显。
三.护理问题(一)气体交换障碍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心包炎症有关。
(三)体温过高与心包炎症有关。
(四)体液过多与心包积液有关。
(五)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与体位取舒适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衣着应宽松,以免妨碍胸廓运动。
勿用力咳嗽、深呼吸或突然改变体位。
(二)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观察疼痛、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体温变化。
(四)胸闷气急者给予氧气吸入。
(五)协助医生给予心包穿刺术。
术前护理:备齐用物;保护病人隐私;开放静脉通路;心电、血压监测;行超声检查。
术中配合勿剧烈咳嗽及深呼吸,抽液要缓慢;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记录抽液量、颜色、性质,并及时送检。
(六)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控制输液速度,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药。
(七)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消除思想顾虑。
五.健康教育(一)日常生活指导注意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用药与治疗指导坚持足够疗程药物治疗,防止复发,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定期随访检查肝肾功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包炎怎么护理?
导语:很多人询问心包炎的护理方法,其实当你发现自己患有心包炎时,就应该及时的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给你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法,当然在治疗的过
很多人询问心包炎的护理方法,其实当你发现自己患有心包炎时,就应该及时的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给你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法,当然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护理,那么医生会告诉你怎样去护理?而我们也需要有这方面的常识,一起去看一看心包炎应该怎么护理,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常识?
1.心包积液时,做好心包穿刺术准备并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协助医师进行心包穿刺及术后护理。
2.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半卧位或前倾卧位,以及氧气吸人。
3.手术治疗护士应积极做好病人术前的准备工作及术前指导工作。
4.合并水肿时要做到:
(1)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强心药等治疗,并观察疗效、准确记录24小时出人量。
(2)指导病人饮食,以低钠食物为主。
(3)抬高水肿的下肢,穿宽松的衣服,保持床单位的整洁
(4)病情允许,适当进行活动,经常变换体位。
【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胸痛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镇静剂。
3.及时做好降温护理,更换病人衣裤,定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4.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护理心包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心包炎和非感染性心包炎。
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心包炎、亚急性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积液、粘连性心包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
临床上以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为最常见。
一、急性心包炎(一)定义:是指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引起。
(二)病理改变是在急性期心包壁层、脏层上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少量内皮细胞的渗出,无明显液体积聚,此时称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如果液体增加,则为渗出性心包炎,液体多为黄而清的,偶可混浊不清、化胺性或呈血性,量可由100ml至2~3L不等,一般积液在数周至数月内吸收,可伴随发生壁层与脏层的粘连、增厚、缩窄。
液体也可较短时间内大量积聚引起心脏压塞。
(三)病因1.原因不明者,称为急性非特异性。
2.感染3.自身免疫反应4.肿瘤性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6.物理因素常见病因为风湿热、结核、细菌感染,近年来病毒感染、肿瘤、尿毒症性和心肌梗死性心包炎发病率显著增多。
(二)临床表现1.症状(1)胸痛:心前区疼痛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主要症状(2)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
(3)全身症状(4)心包压塞:心包积液快速增加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出现气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冰凉,严重者可意识恍惚,发生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
如积液积聚较慢,可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表现为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奇脉。
注意是血压的下降而不是上升。
2.体征(1)心包摩擦音: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坐位时身体前倾、深吸气最为明显。
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就可作出心包炎的诊断。
(2)心包积液: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心尖搏动弱;心音低钝、遥远;积液大量时可出现心包积液征(Ewart征)(3)心包压塞,按心脏压塞程度,脉搏可表现为正常、减弱或出现奇脉。
奇脉是大量心包积液病人触诊时,挠动脉搏动呈吸气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复原的现象。
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心包疾病通常指心包炎和心包积液,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下面是一份针对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旨在帮助护士更好地照顾这类患者。
第一部分:背景信息1.心包炎和心包积液是指心包(心脏外部的薄膜)的炎症和液体积聚。
2.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和心脏手术。
3.主要症状有胸痛、气短、心慌和乏力。
第二部分:护理宗旨1.提供全面的医学护理,缓解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2.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3.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部分: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和血压。
2.监测心脏电图,以及心脏酶和炎症指标的变化。
3.留意患者的疼痛,并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4.协助医生进行心包穿刺,及时排除积液。
5.掌握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密切监测尿量和体重的变化。
6.帮助患者保持适度的休息,鼓励轻度活动以增强体力。
7.提供适宜的饮食,控制盐和液体的摄入。
8.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心包疾病的知识,包括常见症状和并发症。
9.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和掌握合理的饮食和活动。
10.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避免情绪波动。
第四部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感染: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观察患者的发热和局部红肿情况,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血栓栓塞: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早期起床和下床活动。
按时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
3.注意心电图异常和心脏酶的变化,及时监测和处理心律失常。
第五部分:汇报和记录1.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疼痛评估和药物使用情况。
2.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给医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酶检查结果,对比观察其变化。
以上是一份关于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旨在为护士提供指导,以提供全面的医学护理和心理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心电图和心脏酶检查结果,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心包疾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心包疾病常见护理问题有:①心输出量减少;②疼痛/不适;③气体交换受损;④潜在并发症--休克。
心输出量减少[相关因素]心包渗液增加。
心包缩窄。
[主要表现]血压(尤其是收缩压)下降,脉搏细数或奇脉,肢端皮肤苍白或紫绀、湿冷。
[护理目标]保持足够心输出量,表现为血压正常,外周脉搏有力,皮肤温暖。
[护理措施]1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先兆。
2遵医嘱给药,观察药效及副作用。
3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4控制输液速度。
5给予病人适当体位,减轻心脏负荷。
6吸氧。
7减少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重点评价]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肢端皮肤的温度、颜色。
疼痛/不适[相关因素]炎症。
心包穿刺检查。
肝脏瘀血。
[主要表现]感染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心包穿刺处疼痛)。
缩窄性心包炎:肝区疼痛。
[护理目标]心包穿刺处无感染。
病人主诉疼痛缓解或次数减少。
[护理措施]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及持续时间,区分心包炎疼痛与心肌缺血性疼痛。
2维持病人舒适体位,鼓励卧床休息,抬高床头,这样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减轻疼痛及促进穿刺伤口愈合。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评价疗效。
4病人咳嗽时,保护心包穿刺处,减轻咳嗽导致心前区疼痛。
5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转移注意力、作深呼吸。
6疼痛剧烈时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心包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炎性反应。
[重点评价]疼痛的性质、程度,有无缓解或改变。
气体交换受损[相关因素]心脏压塞。
肺瘀血或肺、支气管受压。
[主要表现]端坐呼吸,呼吸浅快伴紫绀。
[护理目标]保持理想的气体交换。
[护理措施]1吸氧,鼻导管保持通畅。
2给予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半坐位。
3遵医嘱给予利尿、扩血管等药物。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注意保暖。
5加强巡视,安慰病人,以缓解病人紧张、恐惧的情绪。
6指导病人有效呼吸技巧,学会腹式深呼吸。
[重点评价]呼吸节律、频率,紫绀是否减退。
潜在并发症--休克[相关因素]心脏压塞。
[主要表现]动脉收缩压下降,脉压减小,脉搏细数或奇脉,病人情绪紧张,躁动,皮肤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