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统计指数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章 统计指数(3)由于每种商品和全部商品价格变动试该试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
解:(1)各商品零售物价的个体指数见下表:(2)四种商品物价总指数%2.111598.55840.611011===∑∑qp q p四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8.116595.47598.55001===∑∑pq p q(3)由于全部商品价格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为61.840-55.598=6.242(万元) 其中蔬菜价格的变动占4.680-4160=0.520万元; 猪肉价格的变动占38.640-35.328=3.312万元; 蛋价格的变动占5.520-5.060=0.460万元;水产品价格的变动占13.000-11.050=1.950万元。
通过分析可看出,猪肉价格变动影响最大,占居民增加支出金额的53.1%,其次是水产品,占居民增加支出金额的31.2%。
例2、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和出厂价格资试计算:(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3)单位成本总指数 (4)出厂价格总指数(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7.1193100037100001===∑∑zq z q(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6.115550006360001===∑∑pq p q(3)单位成本总指数%2.14837100550001011===∑∑qz q z(4)出厂价格总指数%8.9963600635001011===∑∑qp q p例3、试根据例2的资料,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方面分析: (1)总成本变动受产量和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 (2)销售额变动受产量和出厂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解:(1)总成本变动:总成本指数%4.1773100055000011===∑∑qz q z增加总成本∑∑=-=-2400031000550000011qz q z (元)其中由于产量变动的影响:产量指数%7.1193100037100001===∑∑zq z q由于产量增长而引起总成本增加:∑∑=-=-610031000371000001zq z q (元)由于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单位成本指数%2.1483710055000111===∑∑zq z q由于单位成本增长而引起总成本增加:∑∑=-=-1790037100550000111zq z q (元)177.4%=119.7%×148.2% 24000元=6100元+17900元计算表明,该厂两种产品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77.4%,是由于产品产量增加19.7%和单位成本提高48.2%两因素造成的。
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指数习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1. 平均数习题a) 某班级有1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60、165、170、155、175、180、170、165、160、175(单位:厘米),求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答案:将所有身高相加得到:160+165+170+155+175+180+170+165+160+175=1695,然后除以学生人数10,得到平均身高为169.5厘米。
b) 一家电商公司在过去一周的每天销售额分别为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11000元,求这一周的平均销售额。
答案:将每天销售额相加得到: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11000=57000,然后除以7天,得到平均销售额为8142.86元。
2. 中位数习题a) 某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从低到高排列如下: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
求班级学生的中位数。
答案:由于学生人数为偶数,中位数为第15和第16个成绩的平均值,即(135+140)/2=137.5。
b) 一家公司的员工薪资从低到高排列如下: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元。
求公司员工的中位数。
答案:由于员工人数为奇数,中位数为第8个薪资,即6000元。
3. 众数习题a) 某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如下:60、70、80、80、90、90、90、100、100、100、100、110、110、110、110、120、120、120、120、120、130、130、130、130、130、130、140、140、14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60、160。
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A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亩产量与施肥量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A -∞< r <+∞B -1≤r≤+1C -1< r < +1D 0≤r≤+13.年劳动生产率x(干元)和工人工资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A +1B -1C 0.5D 1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ŷ=a+bx。
经计算,方程为ŷ=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B b值是明显不对的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D 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均方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A 8B 0.32C 2D 12.5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0.相关分析是研究(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1.在回归直线y c=a+bx,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0B r=lC 0< r<1D -1<r <012.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3.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14.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相关关系的指标C回归直线方程的代表性指标 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 B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D商品价格一定,商品销售与额商品销售量关系2.相关系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 )A因果关系 C变异程度 D相关方向 E相关的密切程度3.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说( )A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回归方程是据以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可能值C可能存在着y依x和x依y的两个回归方程D回归系数只有正号4.可用来判断现象线性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回归方程参数a D估计标准误5.单位成本(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 c=78- 2x,这表示( ) A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6元B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8元C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2元D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78元6.估计标准误的作用是表明( )A样本的变异程度 B回归方程的代表性C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 D样本指标的代表性7.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 A完全相关 B单相关 C负相关 D复相关8.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9.相关系数r的数值( )A可为正值 B可为负值 C可大于1 D可等于-110.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1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B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1C y与x必须同方向变化D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12.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下列统计指标值可能为( )A r=1B r=0C r=-1D S y=01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A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均为随机变量C对等关系 D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14.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 )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D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15.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C要求自变量是给定的,而因变量是随机的。
统计指数01 统计指数概述目录CONTENTS 02 综合指数03 平均指数04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05 几种常见的价格指数01统计指数概述指数起源于人们对价格动态的关注。
今天的面包价格昨天的面包价格个体价格指数今天的面包、鸡蛋、香肠等等价格昨天的面包、鸡蛋、香肠等等价格综合价格指数指数是解决多种不能直接相加的事物动态对比的有效方法1.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反映现象变动和进行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
统计指数已成为社会经济统计中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同社会经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组成部分。
统计指数(Index ):反映变量在时间上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统计指数的概念最狭义的解释广义些的解释指数是动态相对数最广义的解释所有的相对数都是指数),,( R T P Q K数量指数质量指数按内容分个体指数总指数按项目多少分简单指数加权指数按计算形式分动态指数静态指数按对比场合分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具有广泛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1)能够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综合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分析多项事物复杂现象的总变动中,各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和绝对效果。
(3)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3.统计指数的作用就总体而言,统计指数的作用表现在如下三方面:•反映现象综合的动态;•对现象动态进行因素分析;•对现象动态作关联分析。
02综合指数总指数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式的指数,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称综合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是说明总体规模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指数。
例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业产品生产量指数、农业产品生产量指数、货物运输量指数等。
1.个体指数的计算个体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2.总指数的计算在计算商品销售量总指数时,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怎么样把各种商品的销售量进行综合的问题。
第一章数据的采集课后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7.(√) 8.(√) 9.(×)二、单选题1.(B)2.(C)3.(A)4.(D)5.(C)6.(D)7.(B)8.(A)9.(B) 10.(C)11.(C)三、多选题1.(ABCDE)2.(ABCD)3.(CE)4.(CDE)5.(ABCD)第二章数据的整理与展示课后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二、单项选择题1.(C)2.(D)3.(A)4.(A)5.(D)三、多项选择题1.(A)(D)2.(C)(D)3.(B)(C)(E)4.(A)(B)(C)(D)(E)5.(A)(B) (C)(D)第三章数据分布的测度课后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5 ×√××× 6-8 ×√×二、单项选择题1. C2.B3.B4. A5. C三、多项选择题1.AB2.DE3.CE五、计算题1、75%3400085%7000095%3600085.14%140000x⨯+⨯+⨯==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85.14%。
2、11920085.14%25500595003420075%85%95%x==++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85.14%。
3、105700+120900+1371100==123.042700317900==117.74126009600095900105120137x x ⨯⨯⨯++甲乙元()件元()件 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123.04 元件,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117.74元件。
4、332200==123.04735001080001507001051201371051200+120800+137700==117.742700x x ++⨯⨯⨯甲乙元()件元()件 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123.04 元件,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为117.74元件。
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第六章统计指数(2)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第六章统计指数二、多项选择题1.指数体系的作用有()。
A.可以进行指数间的互相推算B.可以进行因素分析C.是选择指数基期的基本依据D.是选择指数公式的基本依据E.可以固定一个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答案】AB【解析】指数体系的作用:①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根据指数体系,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的综合变动中,可以分析各个因素变动对其影响的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②可以进行指数间的互相推算,即根据已知的指数推算未知的指数。
2.北京现代汽车公司2003年生产轿车5.5万辆,预计2009年生产60万辆,则()。
A.产量指数为10.91或1091%B.这个指数是个体指数C.1091%是总指数D.1091%是平均指数E.这个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答案】ABE【解析】题中,轿车产量指数=q1q0=60/5.5=10.91或1091%;仅仅轿车一种产品,表明指数属于个体指数;产量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3.在下列的统计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工资总额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成本指数D.价格指数E.农副产品收购额指数【答案】AE【解析】数量指标指数是指用于测定数量指标的变动,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工资总额”、“农副产品收购额”属于数量指标,因此A、E项属于数量指标指数;B、C、D项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4.在下列的统计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批发价格指数B.产品单位成本指数C.原材料单耗指数D.劳动生产率指数E.平均工资指数【答案】ABCDE【解析】质量指标指数是指用来测定质量指标的变动,是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或工作质量变动程度的指数。
“批发价格”、“产品单位成本”、“单原材料单耗”、“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均属于质量指标,因此它们对应的指数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5.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注:原题目中红色字是我做题时加上的,你做题时也应该这样。
1.某厂产品产量和成本资料要求:分析该该厂总成本的变动情况,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分析该厂产量及单位成本对总成本变动的影响。
注:单位成本是质量指标,可以用p 表示,也可以用z 表示(1)总成本指数:%76.84820/6950011===∑∑qz q z K zq总成本减少的绝对额:(万元)1258206950011-=-=-∑∑qz qz(2)总成本变动因素分析:①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指数:%9.93820/7700001===∑∑zq z q K q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数额:(万元)508207700001-=-=-∑∑zq zq②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单位成本指数:%26.90770/6950111===∑∑zq z q K z价格变动影响总成本额:(万元)757706950111-=-=-∑∑zq zq③三者的关系 (2分) %76.84%26.909.93=⨯=⨯=z K K K q pq()()万元)75(50125001010110011-+-=--+-=-∑∑∑∑∑∑q z qz q z qz qz q z2.三种食品的销售量和价格资料如下所示:要求:运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
(计算结果保留百分号后2位小数)(1)%26.122265000/3240000011===∑∑qp q p K pq(元)590002650003240000011=-=-∑∑qp q p (2)销售量指数:%11026500029150001===∑∑pq p q K q(元)26500265000291500001=-=-∑∑p qp q(3) 价格指数:%15.111291500324000111===∑∑pq p q K p(元)325002915003240000111=-=-∑∑pq p q(4)三者的关系%26.122%15.111%110=⨯=⨯=p q pq K K K ()()2650032500590000101011011+=-+-=-∑∑∑∑∑∑q p q p q p q p q p q p动的影响。
第六章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C.所有通过比较计算的相对数D.综合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相对数[答案] C[解析] 广义指数是指一切通过比较计算的相对数,均可称为指数。
例如,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发展速度等等,前两种属于静态指数,后一种属于动态指数。
D项是狭义指数的概念。
2.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答案] B[解析] 统计指数的分类:①按所编制总指数的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②按所考查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与总指数;③按所反映现象的特征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3.某地区某年多种工业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是一种( )。
A.个体指数 B.静态指数 C.动态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答案] B[解析] 静态指数是指反映同类现象的数量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空间的差异程度的指数。
题中,某地区某年多种工业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是一种静态指数,也是一种总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某商店2009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 97.71%,该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总指数 D.个体指数[答案] D[解析] 个体指数是指反映单个事物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题中指数97.71%仅仅反映微波炉价格降低了,故属于个体指数。
5.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答案] D[解析] 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数量指标指数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同度量(加权);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同度量(加权),所以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基期的单位商品销售价格、报告期的职工人数。
统计基础知识测试题第六章统计指数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3.指数体系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
√4.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反映现象变动和进行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化,如物价变动、产量变动、劳动生产率变动、股价变动、成本变动等。
√5.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6.综合法总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对起综合作用的同度量因素的资料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采用与指数化有明确经济联系的指标,且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实际资料。
而平均法总指数则既适用于全面的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资料。
√7.如果零售物价上升2%,商品销售量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增长10%。
×8.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4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4年的产量是1990年的1.348倍。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10.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1.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12.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13.物价综合指数的分子减去分母后的差额综合反映由于物价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14.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15.狭义的指数是指反映总体现象中不能直接加总与不能直接对比的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数量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16.总指数最主要的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第五章 统计指数分析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指数: 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对数,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化程度特殊相对数。
2. 总指数: 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
3. 综合指数:通过综合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的相对数,它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4. 同度量因素:计算总指数时起媒介作用和权数作用的因素。
5. 平均指数:由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总指数。
6. 指数体系: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组成的整体。
二、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广义指数。
( √ )2. 总指数的平均性是以综合性为基础的,没有综合性就没有平均性。
( √ )3. 01q q K q =是总指数。
( × ) 个体指数4. 影响因素指数是有两个因素同时变动,并从属于某一现象总体指数的相对数,属于广义指数。
( ×)两个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变动,狭义指数 5. 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平均指数。
( × ) 综合指数6. 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指数是质量指标指数。
(√ )7.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虽然形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 ) 8. 在单位成本指数∑∑1011qz qz 中,1011q z q z ∑∑-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 × ) 表示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减的绝对额9.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独立的应用意义。
(√)10.加权平均总指数的编制,实质就是计算个体指数(或类指数)的平均数。
(√)11. 算术平均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
(√)12. 在建立指数体系时,首先要分析研究对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
第六章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是( C )A、总量指标B、平均指标C、一类特殊的比较相对数D、百分数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5. 以个体指数与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D )。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C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B.确定对比基期C.确定同度量因素D.确定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7、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了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该为( C )% % % %8.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C )。
A.单位产品成本B.单位产品价格C.销售量D.销售额9.若物价上涨20%,则现在100元()。
A.只值原来的元B.只值原来的元C.与原来的1元等值D.无法与过去比较10.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1.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格(C)。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2.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3种产品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3%、6%、%,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甲产品20400元、乙产品35000元、丙产品20500元,则3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 C )。
A.103%106%107.5%3pI++=B.103%20400106%35000107.5%20500204003500020500pI⨯+⨯+⨯=++C.204003500020500204003500020500103%106%107.5% pI++=++D.3103%106%107.5%pI=⨯⨯二、多项目选择题1、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B )。
第六章 统 计 指 数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指数是指( )。
① 总指数 ② 广义的指数 ③ 狭义的指数 ④ 广义和狭义指数2、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把它分为( )。
①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②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④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3、编制综合指数时对资料的要求是须掌握( )。
① 总体的全面调查资料 ② 总体的非全面调查资料 ③ 代表产品的资料 ④ 同度量因素的资料 4、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1011qp q p 说明了( )。
①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②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③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④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5、根据指数所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可把它分为( )。
① 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②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④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6、拉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① 报告期 ② 基期 ③ 假定期 ④ 任意时期7、帕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① 报告期 ② 基期 ③ 假定期 ④ 任意时期8、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帕氏价格指数的公式是( )。
①∑∑1011qp qp ②∑∑001qp q p ③∑∑0111qp q p ④∑∑010qp q p9、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拉氏销售量指数的公式是( )。
①∑∑1011qp q p ②∑∑001qp q p ③∑∑0111qp q p ④∑∑010qp q p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 报告期数量指标 ② 基期数量指标 ③ 报告期质量指标 ④ 基期质量指标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 报告期数量指标 ② 基期数量指标 ③ 报告期质量指标 ④ 基期质量指标 12、某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
第六章统计指数分析习题一、填空题1.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
2.狭义指数是指反映由不能同度量的事物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二是。
4.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数。
5.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
6.在含有两个因素的综合指数中,为了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则另一个因素必须固定起来。
被固定的因素通常称为,而被研究的因素则称为指标。
7.平均数的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
8.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
9.已知某厂工人数本月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2%,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10.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相对数,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事物的动态。
二、单项选择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综合指数是一种( )。
A简单指数B加权指数C个体指数D平均指数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B 85%C 115%D 117.6%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综合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增长13%B增长6.5%C增长1%D不增不减8.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 )。
A增加B减少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9.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
A 5.0%B 6.5%C22.7% D 33.3%10.某商店2001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97.71%,该指数是( )。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11。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B 报告期质量指标C 基期数量指标D 报告期数量指标 12.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B 报告期质量指标C 基期数量指标D 报告期数量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1.指数的作用包括( )A 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B 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程度C 利用指数可以进行因素分析D 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E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2.拉斯贝尔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有( )A∑∑1011qp q p B∑∑0001p qp q C∑∑001qp q p D∑∑1011p qp q E∑∑011qp q p3.派许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 )A∑∑1011qp q p B∑∑001qp q p C∑∑011qp q p D∑∑010qp q p E∑∑0111qp q p4.某企业为了分析本厂生产的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已计算出产量指数为112.5%,这一指数是( )A 综合指数B 总指数C 个体指数D 数量指标指数E 质量指标指数 5.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中包括的指数有( )A 可变组成指数B 固定构成指数C 结构影响D 算术平均指数E 调和平均指数 6.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平衡作用B 权数作用C 稳定作用D 同度量作用E 调和作用 7.若p 表示商品价格,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1011q p q p 表示的意义是( )A 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C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D 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E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8.指数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 )A 简单指数B 总指数C 数量指标指数D 质量指标指数E 加权指数 9.当权数为p 0q 0时,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可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可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C 质量指标指数可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 质量指标指数可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E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没有变形关系 10.指数体系中( )A 一个总值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代数和B 一个总值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C 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D 存在绝对变动额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E 各指数都是综合指数四、判断题1.指数的实质是相对数,它能反映现象的变动和差异程度。
( )2.只有总指数可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不能作这种划分。
( ) 3.质量指标指数是固定质量指标因素,只观察数量指标因素的综合变动。
( )4.算术平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 )5.从狭义上说,指数体系的若干指数在数量上不一定存在推算关系。
( )6.拉氏价格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计算结果不同,是因为拉氏价格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结构的影响,而派氏价格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结构的影响。
( )7.在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组成指数是用以专门反映总体构成变化这一因素影响的指数。
( )8.本年与上年相比,若物价上涨10%,则本年的1元只值上年的0.9元。
( )。
五、计算题1.某市1999年第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额为36200万元,第四季度为35650万元,零售物价下跌0.5%,试计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指数、零售价格指数和零售量指数,以及由于零售物价下跌居民少支出的金额。
试计算该地区三种水果的价格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对居民开支的影响。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可变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分析单位成本水平和产量结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
6.2009年我国商业部门的商品收购额为19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剔除价格提高因素,实际增长了4.5%。
试计算价格水平提高的幅度,并计算由于价格上调商业部门多支付的货币额。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2.相对数3.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4.个体指数 5.指数体系6.同度量因素、指数化 7.总体结构 8.基期质量指标、报告期数量指标 9.5.57% 10.相对数、绝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D 5.C 6.C 7.D 8.B 9.B 10.D 11.A 12.D 三、多项选择1.ABCD 2.BC 3.AE 4.ABD 5.ABC 6.BD 7.CD 8.AE 9.AD 10.BCD 四、判断题1.√ 2. X 3.X 4.X 5.X 6.X 7.X 8.X 五、计算题 1.社会商品零售额指数=35650/36200=98.48% 零售物价指数=99.5%零售量指数=98.48%/99.5%=98.97%总产值指数=%97.10824200026370011==∑∑qp q p元21700011=-∑∑qp q p产量指数=%65.10324200025080010==∑∑qp qp元8800010=-∑∑qp q p出厂价格指数=%14.1052508002637001011==∑∑qp q p元129001011=-∑∑qp q p3.计算结果如下表:价格指数=%09.9629.13513011111==∑∑qp k q p p价格变动使居民减少的开支: 130—135.29=—5.29万元产量总指数=%01.969405.9020==∑∑qp q p k q因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902.5—940=—37.5万元可变组成指数=%98.14738.100776.149010130/1020480076.1490//110111====∑∑∑∑f f xf f x1490.76—1400.52=486.24 元 固定组成指数=%41.14852.100476.14909300/934200010130/15101360//000111===∑∑∑∑ff x ff x1490.76—1007.38=483.38元结构影响指数=%28.10052.100438.1007//000110==∑∑∑∑f f xf f x1007.38—1004.52=2.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