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道、花道、书道
- 格式:docx
- 大小:13.89 KB
- 文档页数:2
茶道用语的日语怎么说•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用语的日语,一起来看看。
茶道用语的日语茶道:ちゃどう茶道ちゃどう一型表演茶道:茶道を表现する书道书道しょどう花道生花いけばな茶道茶は日本人にとってもっとも親しみ深い飲み物ですが、客を招き伝統的な礼法にそってを茶をもてなすこと、またその作法を茶道といいます。
別名「茶の湯」とも呼ばれ、16世紀、千利休は簡素をよしとする「わびさび」や、一生に一度の貴重な出会いを意味する「一期一会」の精神を取り入れ、茶道を大成しました。
茶の湯の席では日常的に飲む煎茶ではなく、抹茶を使うのが特徴です。
对日本人来说,茶是最让他们觉得有亲切感的饮料。
按照传统礼法用茶来招待客人,还有在那时候茶的泡法,统称为茶道。
又名为“茶水〞。
16世纪,千利休吸收了崇尚简朴的“朴实寂静〞精神、以及含有珍惜一生中只有一次相逢时机之意的“一期一会〞精神,正式成立了茶道。
其特征是:在茶水席上,不是用日常饮用的煎茶,而是用抹茶。
書道「書道」とは、毛筆と墨で文字を書く芸術です。
文字と同じ時期に中国から伝わりましたが、日本には表意文字である「漢字」と、漢字から発生した表音文字の「仮名」がありますので、中国の「書道」とは異なった文字芸術が生まれています。
柔らかな筆で書かれた文字は、単に見た目が美しいだけでなく、書き手の心情や精神を味わうこともできます。
書道は「習字」として学校の授業に取り上げられています。
また、子供たちは習字教室に通って、書道の心得を学んでいます。
书法是用毛笔和墨书写文字的艺术。
它与文字一起同时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语里有表意文字的汉字和表音文字的“假名〞,所以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书法的文字艺术。
用柔软的毛笔写出来的文字不光是形状优美,而且可以从中领会到书写者的心情和精神。
岛国文化——大国文化的传承与演化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岛国——日本,是我们曾今的“小弟”以及今天的强大对手。
今天的我们无法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去了解他。
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独特的文化。
他的传统文化以及其间所包含的精神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日本。
要了解他就必须首先了解他的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丰富多彩,而每种文化都蕴涵有“道”。
著名的三道:茶道、花道、书道,以及神道、剑道、柔道、空手道、合气道、武士道等等名字里直接含“道”的,还有樱花、和服、清酒、相扑等也同样含着各自不尽相同的道。
而这些“道”往往与我国的传统之道有相通之处。
花道日本花道世界闻名,它的艺术之美为多数人所赞叹,而它最早的起源却是中国佛教的供花。
奈良时代佛教传到日本,佛前供花的习惯也随之传到日本。
其间有这么个故事: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
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
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
回到日本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并逐渐演变成供人们欣赏的插花艺术,直到十五世纪末才出现花道的专门艺术家,花道艺术开始形成。
所以说,花道之道比有和我国文化相通之处。
日本花道门派众多,号称有三千流之多。
而形式主要有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和自由花等,以立花和生花最富有日本花道的特色。
立花是日本花道最早的插花形式。
“立花”的字面意思为“站立的花”,这种细腻的艺术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术技巧,并在高高的铜花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代表着“天”或是“真理”的主干通常先是非对称的伸向左或右方,然后弯曲着回到中心对称轴上;具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和装饰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干则从中心(整个花束的虚拟球心)伸出。
作为一个整体,立花作品的整体造型即为整个宇宙的缩影。
立花的重要特征 - 非对称性、象征性和空间深度。
家元制度
在⽇本传统的古典艺能⽅⾯,继承并传授其流派正统技艺的最⾼权威(有时也指其家族)被称为“家元(iemoto)”。
在⽇本的花道、茶道、书道、能乐、邦乐、⽇本舞以及武术、武道中,都有“家元”的存在。
据说“家元”⼀词最初出现在18世纪,但其起源则可追溯到平安时代的雅乐之家。
以“家元”为中⼼统领其流派的制度被称作“家元制度”,它以“家元”为最⾼权威,旗下拥有众多弟⼦,因⽽它是⼀种等级制度。
同时,它也是世袭制,如果“家元”故去,则由其男性后代(或其养⼦)来承袭。
江户时代的“町⼈⽂化”以平民⽂化为特征,在这⼀时期,武⼠中习武盛⾏,开始出现了“家元制度”的雏形。
之后,随着茶道、花道等的兴盛,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家元制度。
”
“家元制度”所含括的内容很多,如:要求保持其流派的规范性、正统性以及同⼀性;以“家元”为统领,在流派范围内,采⽤上意下达的⽅式;由“家元”掌控资⾦并进⾏再分配;由“家元”颁发各种证书,弟⼦们必须通过其认可才能袭⽤艺名等等。
现在在⽇本,茶道、花道、⽇本舞、能、狂⾔等诸多领域⾥依然采⽤“家元制度”。
日本的花道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我就简单地说下日本的花道。
一、日本花道简介“花道”又称“华道”,“华”乃“莲华”之简称。
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莲华”,称“供华”,“花道”就是从"供华"演变而成。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唐朝的佛堂供花,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
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仪式及装饰美术,也同时传入日本。
将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装饰,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爱好。
人工制"供华"缺乏生气,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
插花技术大约始于奈良时代(公元8世纪)。
但真正发展,应该是在平安时代(公元12世纪)。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
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历经数百年,普通的插花行为形成了一种“道”,“花道”像“剑道”、“空手道”、“茶道”、“书道”、“香道”、“陶艺道”等日本其他“道艺”一样,学习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养。
二、日本花道类型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变化明显,为花草生长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春、夏、秋、冬都有大量应季的鲜花开放,为美丽的大自然增辉。
对于日本人来说,在用鲜花装饰室内的习惯养成之前,他们就已同鲜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历史发展下来总体可以划为以下几类:立花、茶花、投入花、生花和文人花。
立花:在六世纪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灵供花的风俗,它对日本花道的发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供花由三支花干以一种简单,对称的方式排列。
但是,到了十七世纪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创造了一种复杂的供花造型“立花”。
立花的重要特征- 非对称性、象征性和空间深度。
“茶花”(chabana)则与“立花”截然不同,它起源于十六世纪茶道(chanoyu)的一部分。
“茶花”只需要一个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
日本文化摘要: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
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以及剑道,歌舞伎都是日本著名的文化。
关键词:日本文化,茶道,剑道,花道。
前言: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在日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3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中国儒家典籍《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传至日本。
5世纪,日本贵族已经能够较好的运用汉字了,继体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济定期向日本派遣谙熟儒家典籍的汉学家,以后又增加医博士、历博士、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
到飞鸟时代,圣德太子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全面摄取中国文明制度,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1.简介: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内容摘要“道,所行道也。
”这是《说文》里的解释。
其实道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也就是有物质和精神之分。
日本在把中国的一些术、技、艺等技艺引进之后,觉得每种技艺都博大精深,可通神明,因而便给予“道”称。
日本人将道教的道和佛教的禅一并应用到这个道字里。
日本的三道包括茶道、花道和书道。
茶道包括和、敬、清、寂四部分;花道的精神是以禁锢去获取自由,以死亡来延续生命;而书道以明智、守信、知耻为准则。
此三道不仅是他们风俗习惯的体现,更是道德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总汇,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的着眼点。
关键词:茶道花道书道中日交往日本三道及其对中日交往的影响日本三道,即茶道、花道和书道,是日本民间普遍的传统生活习俗,闻名遐迩。
此三道融合了最特殊的大和民族特征,它不仅对我们了解日本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中日的交往也有深远的影响。
一、茶道及其对中日经济交往的影响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茶道有“四规”和“七则”。
“四规”即“和、敬、清、寂”。
“和”,是指形式上的和谐以及感情上的和悦。
茶事中的茶室茶具都要求达到和谐之意。
茶室的布局装饰是视觉上的和,甚至包括茶室外精心修剪和布局的树木。
茶具是触觉上的和,不能过轻、不能过重。
日本的文化传统与风俗民情文化传统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
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
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
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但日本的茶道最终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
在古代,日本与中国造有往来。
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
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
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
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
书道也称日本书法,是日本人的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之一。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
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
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
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
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
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
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
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
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
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
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
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
日本的茶道、花道、书道
日本民间普遍有茶道、花道、书道的传统生活习俗,举世闻名。
茶道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接待客人的礼仪活动。
它是从中国传去的,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这时日本派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较有名的是最澄、空海、荣西等僧人,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烹茶技术带回日本,使日本饮茶习惯推广到民间,后来形成“茶道”。
茶道有“四规”和“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即平安和协的气氛;“敬”是尊敬长者、友人;“清”是环境清静;“寂”是达到幽闲境界。
“七则”包括:茶的浓淡、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炉式和方法、煮茶的燃料和茶室的布置、插花等。
日本的茶道有各种流派,其中最大流派是“三千家”,此外,薮内派、有乐派、宗和派、三齐派、远州派、久田派也很有名。
茶道一般在茶室进行,宾客入座后,主人按一定规程用竹制小匙将茶放入碗中,用沸水冲沏后依次递给宾客品茗,宾客接茶也有一定格式。
在日本,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花道日本人爱花,一般家庭的客厅都置有一瓶精心设计的鲜花,给人以清新别致的美感,这就是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花道,亦称插花。
花道起源于中国佛教的供花,宋元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到东山时代(15世纪)发展成花道,并成为日本妇女品德、技艺修养的一项内容。
日本人在瓶中插花很有讲究,花道早先的插花方式,目的在于使人们注意欣赏瓶、强调瓶的美;后来茶室中也插花,要求避免以美炫人,须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示出纯洁和简朴,可以说,花道是
属于美育范畴的。
日本插花艺术曾受中国花草园艺和阴阳学的影响,并创造出2000个———3000个流派,各流派人数不一,人数最多的“池坊派”,约有100万人;“小原流”,“草月会”等则分别拥有50万—60万人。
目前,日本学过插花的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菊卫”的“新兴插花派”,他们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从而为日本的插花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
书道在日本,书法艺术被称为书道。
书法艺术自古盛行中国,后来普及到朝鲜、越南和日本。
奈良时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书道也不例外,在大学寮里设有书法博士,教学生学中国书法。
公元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带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使“二王”书法在日本流传,并产生空海,嵯峨天皇,桔逸势等著名书法家。
17世纪中叶,中国黄檗宗名僧隐元等赴日,带去了中国造诣很深的书法,使日本书道得到了极大转折,出现北岛雪山、细井广泽等隐元流派书法家。
到了清末,从中国来日本的清朝公使馆官员杨守敬,带来13000件拓本碑帖,给日本书法带来划时代变化,被尊为日本书道的现代化之父。
如今,日本书道极为普及,有3000万人学书道,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书法课,有4所大学本科四年学制。
日本书道繁花似锦、流派繁多,书道组织远超过中国,最大组织是全国书道联盟,其次是关西的日本书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