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谜在量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秘方千年之谜解开中医秘方凭借其绵延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宝贵的中医瑰宝。
然而,这些秘方背后的秘密至今仍未完全揭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解开中医秘方的谜团,逐渐揭示出其中的奥秘。
一、中医秘方的起源中医秘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医疗技术,人们只能依靠草药和其他自然物质来治疗疾病。
这些经验被一代代的中医医师传承下来,并逐渐形成了中医秘方。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期的中医秘方记录在古代医书中,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这些秘方通过复杂的组方和特定的煎煮方法,有效治疗了各种疾病,为古代人民带来了福音。
二、科学揭开中医秘方的奥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中医秘方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分析其中的草药组分和作用机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出中医秘方的奥秘,并验证了其疗效。
例如,一些已经得到科学验证的中医秘方,如四物汤、逍遥散等,通过分析其草药成分,发现其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另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家们还研究发现,中医秘方中的一些草药具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药效且减少毒副作用。
通过这些科学研究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秘方的治疗作用,并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它们,为病患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秘方的解开谜团也使得中医与现代医学得以结合。
传统中医学虽然在经验和理论上有其独特之处,但在现代医学的标准化和证据化要求下,中医秘方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
然而,随着对中医秘方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中医秘方在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这也为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
通过结合中医秘方和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传承古人的智慧,还可以借助现代医学科技的力量,提升中医秘方的疗效。
这也给了无数的患者希望,让传统中医秘方再次焕发出绚丽的光芒。
趣味中医药猜谜全集(含解答)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文化。
为了增加大家对中医药的了解,我整理了一份趣味中医药猜谜全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乐趣。
以下是猜谜题目及其解答:
1. 谜题:寒热不均,气血运行。
猜一中药名。
解答:参苓白术散
2. 谜题:天上飞,地上走,猜一中草药。
解答:蜈蚣
3. 谜题:白头发,黑脚丫,猜一中医调理方法。
解答:针灸
4. 谜题:一生有,一生无,猜一中医概念。
解答:气
5. 谜题:东方红,西方白,猜一中药名。
解答:当归
6. 谜题:四季皆生,阴阳和合,猜一中医理论。
解答:五行学说
7. 谜题:金银铜铁,猜一中医四诊方法。
解答:望闻问切
8. 谜题:一点红,满地金,猜一中医疗法。
解答:艾灸
9. 谜题:一口气,三世代,猜一中医疗法。
解答:推拿
10. 谜题:背上生花,猜一中药名。
解答:川芎
希望这些猜谜题目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医药,并对中医药产
生兴趣。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谢谢大家的参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未解之谜的中国十大神秘事件至今仍有1件未解
导语:1 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四川南充百年清朝古尸 2005年9月20日,18点17分。
四川省南充市,S05号山区,东经105 3,北纬30 6。
这是在四川
1.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四川南充百年清朝古尸
2005年9月20日,18点17分。
四川省南充市,S05号山区,东经105.3,北纬30.6。
这是在四川南充地区发现的百年老尸(清朝古尸),肉身僵而不腐,浑身缠绕“裹僵布”,与尸体同时发现的还有与僵尸传说有关的糯米与符纸(都在棺内)……
南充发现僵尸后,文物局的人都赶到了现场,但是文物局的人“毫不犹豫”的就烧了尸体。
古尸虽非价值连城,但其文物价值和医学价值非凡,国外对古尸惜若珍宝,文物局的人会不知道?就算在我国,古尸也是弥足珍贵的文物,说烧就烧?
其中的猫腻,明眼人一看便知,无需多说……
2.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中国禅师六祖慧能肉身千年不腐
唐朝的慧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化寺。
文革时期,偏激的红卫兵为了破除迷信,打倒所谓的牛鬼蛇神,为验证慧能大师是否为人工伪造的,曾经用钉锤在大师的胸口处,硬是挖一个小洞,结果赫然发现大师体内器官皆完好无缺,当场吓得纷纷跪地叩拜。
3.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成吉思汗墓诅咒显现
相传近800年来一直保护成吉思汗墓陵不被人发现的一个诅咒,2002年声称找到成吉思汗墓的美国考古队,放弃挖掘行动撤出外蒙古。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药名人的灯谜1. 世纪文豪,医道高手,著有《黄帝内经》,医术传承不绝,谁是他?答案:扁鹊2. 治病救人,擅长针灸,三位一体,奠定医药基础,谁是他?答案:华佗3. 五味调和,药食同源,神农本是,中医奠基,传世千年,谁是他?答案:神农4. 风寒湿痹,腰腿疼痛,一针能治,名动中原,谁是他?答案:针灸5. 神秘莫测,口传心授,医术精湛,谁是他?答案:传承6. 草木石骨,皆有治疗,医道至上,赢得掌声,谁是他?答案:药材7. 化痰清热,滋阴养血,祛风利水,谁是他?答案:中药8. 医者仁心,慈悲为怀,救死扶伤,谁是他?答案:和蔼9. 六经辨证,切不可误,医者遵循,绝艺高手,谁是他?答案:辨证10. 四气调和,五行平衡,中医要义,谁是他?答案:平衡11. 鬼斧神工,匠心独运,养生养生,传世至今,谁是他?答案:匠心12. 养生之道,千古传承,中医名家,谁是他?答案:养生13. 瓦医药术,传世千年,神奇疗效,谁是他?答案:神奇14. 针灸推拿,气功疗法,中医学精,谁是他?答案:气功15. 龙虎风云,中医旗帜,传承千年,谁是他?答案:旗帜16. 医圣王著,医术高明,守正求新,传世千年,谁是他?答案:王叔明17. 草药药材,五味调和,传世千年,祛病延年,谁是他?答案:延年18. 中医药宝,临证治病,传承千年,谁是他?答案:药宝19. 中医大家,名声远扬,医术高超,谁是他?答案:中医20. 百家争鸣,医道精深,传承千年,谁是他?答案:传承21.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名家辈出,谁是他?答案:名家22. 医道宝典,修身养生,传世之藏,谁是他?答案:医道23. 中医明家,医道高明,传承千年,谁是他?答案:明家24. 养生之道,中医宝典,传承千年,谁是他?答案:养生25. 医者仁心,慈悲为怀,救死扶伤,谁是他?答案:医者。
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由实践可验证的观念、体系和方法组成,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药物资源、多样的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中医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辉煌的发展,但由于若干原因,导致了中医药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药材供应不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药物的供应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药材的价格也变得更高,使得中医药发展受到了限制。
2、科学研究缺乏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繁杂、庞大,还存在许多科学上未解开的谜团,需要经过多年研究才能真正洞悉。
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学研究还缺乏,把中医药纳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工作未能取得较好的进展。
3、现代化诊疗体系缺乏
中医药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它的信誉在某种程度上低于西医。
这是因为中医药的诊疗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现代化的诊疗技术,无法与西医相媲美。
4、人才缺乏
中医药需要高级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学术素养,这对中医药人员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优秀的中医药人员依然不够,难以满足国家和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总结
以上就是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正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挑战,应当深入研究中医药药材、中医药理论体系和技术模式,加大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力度,加强现代化诊疗设备的研制,以促进中医药发展。
韦刃:中医脉诊之谜中医脉诊之谜原载《中国人体科学》1993年第三期pll9韦刃中国石化总公司洛阳石化总厂医院关键词:脉·证·气·环·S【摘要】对古典中医来说,脉诊是它的命脉、它的象征。
《内经》时代的名医歧伯“言不离脉色”,“环”派的针灸随机治疗完全依据脉诊。
仓公、扁鹊重脉,众所周知。
《伤寒杂病论》欲以六经统百病,特别重视“平脉辨证”,诊虚实辨表里一决于脉。
晋唐以后,以“气”为中心的整体理论渐趋离散,脉诊的临床价值随之贬值。
王叔和的《脉经》已不具有整体诊断的功能。
李时珍著《濒湖脉学》竟将脉诊贬为四诊的末流。
当今的中医,脉诊已近乎摆设。
脉以诊“气”。
人体系统S的“气”,对外通应天地,对内通应身心,将机体所有部分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机体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并以此控制一切局部的功能过程。
气理与脉理、生理、病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后世中医的衰落,不只是脉诊的贬值而已,而主要是系统整体观的遗失。
整体观是传统中医的灵魂,是它的优势所在。
当代的中医只有在历史的反思中重新找回“自我”,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真正进入现代化的进程。
S中医的创立就是要为传统中医“招魂”,将一个滥觞于远古时代的系统医学挖掘出来并加以深化,在现代条件下向前延伸。
我们将这中华文明的瑰宝奉献给即将跨入21世纪的人类,并衷心祝愿中华民族与全人类共处和谐世界,永享健康,同登寿域。
脉妖人们将一些神奇莫测、难以捉摸的东西称作“妖”。
科学发展到近代以来,就曾经出现过“拉普拉斯妖”“麦克斯韦妖”“兰茨伯格妖”…以上这些都是西方世界的“妖”。
我们今天所要展示给人们的,则是从中国的黄土地上生出来的“妖”--“脉妖”。
在整个中医学术园地里,最充满神秘色彩、最令人难以窥测的东西,莫过于“经络”和“脉诊”了,可以称其为千古之谜。
上古名医歧伯,言不离阴阳离合,言不离经气营卫运行,言不离脉色。
古人认为,由于经络的虚实瘀阻,使营卫逆行,才导致了百病的发生。
趣味性的中医药谜语精选集(含答案)趣味性的中医药谜语精选集(含答案)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为了增加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精选了一组趣味性中医药谜语,希望大家在猜谜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谜语1:绿叶子,红杆子,里面藏着白花花。
(打一中药)答案:黄连解析: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外观为绿叶子,红杆子,内部含有白色结晶,故符合谜语描述。
谜语2:身披白纱,头戴红冠,不是鸭子是何物?(打一中药)答案:甘草解析:甘草的外观呈圆柱形,表面白色,有淡黄色毛,形似穿着白纱,而其顶部有红色的茎痕,形似戴红冠,因此符合谜语描述。
谜语3:空中飞舞的蝴蝶。
(打一中药)答案:僵蚕解析:僵蚕是一种中药材,来源于家蚕的第四代幼虫。
其外形似蝴蝶,在加工过程中会呈现空中飞舞的形态,故符合谜语描述。
谜语4:穿白裙子的姑娘。
(打一中药)答案:茯苓解析:茯苓是一种真菌类中药材,其切片呈白色,表面光滑,形状薄片状,宛如穿着白裙子的姑娘,因此符合谜语描述。
谜语5:红梗绿叶水中漂。
(打一中药)答案:荷叶解析:荷叶的外观为绿色,梗呈红色,且常生长在水中,符合谜语描述。
谜语6:荷叶下面的小宝贝。
(打一中药)答案:莲子解析:莲子生长在荷叶下面,是荷花的种子,故符合谜语描述。
谜语7:身披绿衣,头戴红帽,里面藏着白花花。
(打一中药)答案:紫苏解析:紫苏的外表为绿色,顶部有红色茎痕,内部含有白色结晶,故符合谜语描述。
通过以上趣味性中医药谜语的学习,希望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挖掘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中药谜语大全默认分类2007-11-01 09:43:14 阅读1503 评论1字号:大中小谜语均为一中草药名低头思故乡——怀熟地故乡——熟地异国——生地九死一生——独活昭君出塞——王不留行天女散花——降香病入膏肓——没药自卫还击——防己他乡遇故知——一见喜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春眠不觉晓——安息香春常在——四季青一年十二月——四季青东坡先生浑不知——狼毒黑色丸子——乌药演讲技巧——白术机构繁多——百部户——芦根葬花——安息香武松杀嫂——穿心莲土皇帝——地龙世上只有妈妈好——光知母举头望明月——怀熟地天天向上——连翘言语肤浅——陈皮摸用小人——使君子孩儿拜见父王——太子参谜面1.早。
2.梅。
3.蔗。
4.古。
5.户。
6.王。
7.倮。
8.川。
9.霰。
10.矢。
谜底1.省头草2.冬花3.甘草4.前胡5.芦根6.全须人参7.人参果8.三颗针9.天花粉10.天针谜面谜底 1、赤也为之小一点红 2、乐观一见喜 3、输了就不要回来一克当归 4、本(谜底2)一舍木耳 5、爱国华侨远志 6、一言堂云母7、一表堂堂云母 8、飞泉直自天际来泽泻、凌霄 9、甲申、古田竹叶 10、雪浪拍长空冲天白11、赤日炎炎似火烧苦地丁 12、1274÷2 商陆、三七13、脱贫全在春秋冬夏天无、人发 14、往往取酒还独倾不二饮 15、举杯邀明月成品参 16、九死一生独活 17、故乡熟地 18、异国生地19、不生第二胎肚仲 20、牧童牵牛子 21、三九时节天冬子22、包龙图首乌23、司机车前子 24、昭君出塞王不留行25、御马监正堂管事猴儿掌 26、天女散花——降香 27、长生不老——万年青 28、绿林好汉——草寇 29、病入膏肓——没药 30、自卫还击——防己 31、他乡遇故知——一见喜 32、33、春眠不觉晓——安息香 34、春常在——四季青 35、一年十二月——四季青 36、37、东坡先生浑不知——狼毒 38、有言在先——白前 39、老实忠厚——厚朴 40、黑色丸子——乌药 41、演讲技巧——白术 42、机构繁多——百部 43、雪——夏天无44、葬花——安息香 45、武松杀嫂——穿心莲 46、土皇帝——地龙 47、世上只有妈妈好——光知母48、举头望明月——怀熟地 49、天天向上——连翘 50、偷梁换柱——木贼谜面1.孩儿拜见父王2.寒冰彻骨3.垄上一片秋色4.条条大道无阻拦5.满面尘灰烟火色6.仙乐风飘处处闻7.莫用小人8.静静的顿河9.洪灾消失航运开10.万物齐眠梦中幽谜底1.太子参2.天冬3.田黄4.路路通5.全首乌6.神曲满天飞7.使君子8.水安息9.水安息脉通10.全蝎1. 2.睛空夜珠(满天星) 3.初入其境(生地)4.永远康宁(千年健) 5.老娘获利(益母草) 6.假期休完(当归) 7.浪费钱财(金银花) 8.土皇帝(地龙) 9.秋尽江南草未凋(冬青) 10.鸳鸯不独宿(合欢) 11.赤字消费(红花) 12.山中无老虎(猴魁) 13.举头望明月(怀熟地) 14.不教污淖陷沟渠(净当归身) 15.天天向上(连翘) 16.冒雨进攻(落得打) 17.睡醒秋声无觅处(明天冬)18.芭蕉垂泪悼长眠(叶下珠水安息) 19.飞泉直自天际来(泽泻凌霄) 20.往往取酒还独倾(不二饮)谜面谜底金田遍地地黄难以称呼无名子妇女节前夕三七爸爸已到四十岁,养了儿子才八岁五倍子四月将尽五月初,刮破窗纸再重糊,半夏、防风丈夫进京三年整,捎封信来半字无。
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陈景河先生大剂量用药之特点1、川芎,35---40克,治疗头痛。
2、萹蓄,50克。
治疗尿道炎。
3、生椿根皮,60克。
治疗崩漏。
4、猫爪草100克,治疗结核。
5、柴胡50克,黄芩50克,板蓝根30克。
治疗外感高热。
6、百合40,石斛30克,鱼腥草5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治疗肺热咳嗽。
7、知母4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
治疗肺虚咳嗽。
8、天冬30克,淫羊藿30克,补骨脂30克,黄精50克。
治疗寒饮咳嗽。
9、沙参50克,玉竹30克。
治疗肺燥咳嗽。
10、黄芪80克,白芍50克,龟板30克,丹参30克。
治疗虚劳咳嗽。
11、侧柏叶50克,化痰止咳。
12、天花粉50克,治疗咽喉干燥。
13、生石膏30克,治疗口腔溃疡。
14、黄芪40克,党参40克,连翘50克,防风30克。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15、菟丝子30克,用于心动过速。
16、磁石30---50克,用于心悸。
17、鸡血藤50克,何首乌50克,玉竹50克,千年健35克,菟丝子30克,威灵仙30克。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18、珍珠母40克,用于冠心病。
19、小茴香100克,外敷治疗腹痛。
20、葛根40克,泽泻30克,牛膝303克,代赭石30克,川芎40克。
治疗高血压。
21、益母草80克,何首乌70克,葛根50克。
治疗中风。
22、柿蒂75克,治疗顽固性呃逆。
23、茯苓50克,白术40克。
治疗胃脘痛。
25、桑葚50克,生地30克。
治疗便秘。
26、白头翁50克,黄芪50克,蚤休30克,石斛30克,白芍30克,黄柏30克,白及30克,山药30克。
治疗脓血便。
27、板蓝根50克,茵陈50克,败酱草35克,山豆根35克。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降低谷丙转氨酶。
28、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板蓝根50克,败酱草30克,连翘30克、石斛30克,蚕砂20克,柴胡40克。
治疗慢性肝炎。
29、鳖甲50克,沙参5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败酱草50克,连翘40克。
字谜谜语大全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打一个字【谜底:日】圆心着力猜一字【谜底:勋】而立之年,独居川中少笔字【谜底:卅】看上去有两头牛,其实一头也没有打一字【谜底:年】话别之后弃前嫌打一字【谜底:谦】座中无人打字一【谜底:庄】作品别具一格打字一【谜底:吕】左右乱看打字一【谜底:分目盼】左右夹攻,纵横结合、打字一【谜底:政】左不出头,右不出头、打字一【谜底:林】左边一千不足,右边一万有余、打字一【谜底:仿】左边三,右边三,十一立在正中间、打字一【谜底:非】左边来、少两人,右边往、少两人、打字一【谜底:柱】左边看是权,右边看是对,正面看一看,仅对两相连、打字一【谜底:树】左边不出头,右边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打字一【谜底:林】昨晚、今晚、明晚、后晚、打字一【谜底:罗】昨日不可留打字一【谜底:乍】罪该斩首打字一【谜底:非】最后重逢打字一【谜底:双】最后一点记心中打字一【谜底:叉】嘴下留着八字胡打字一【谜底:只】嘴打字一【谜底:唧】足有一半打字一【谜底:右】足须一月打字一【谜底:却】足下不死,我不得安、打字一【谜底:哦】足球、手球、排球打字一【谜底:捉】足赤打字一【谜底:镇】走麦城打字一【谜底:翠】走到村前星已斜打字一【谜底:述】纵横谈打字一【谜底:计】纵横开合在人间打字一【谜底:奔】总有一天出头日打字一【谜底:春】总是玉关情打字一【谜底:国】综合门市部打字一【谜底:闹】自助餐打离合字一【谜底:包食饱】自已多心不发火,刚一发火火气无、打字一【谜底:熄】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打字一【谜底:省】自我批评打字一【谜底:记】自我当头不足取打字一【谜底:叙】自述打字一【谜底:语】自家的照片打字一【谜底:豫】自古有聚必有别打字一【谜底:憩】自大一点人讨厌打字一【谜底:臭】自传打字一【谜底:记】字到前头却普通打字一【谜底:晋】着眼不到,功绩半失掉、打字一【谜底:差】啄木鸟打字一【谜底:蚀】庄稼一片黄打字一【谜底:锈】庄稼欠收打字一【谜底:秒】转业到田间打字一【谜底:赤】专与人作对打字一【谜底:传】专人负责打字一【谜底:债】祝福打字一【谜底:诘】种田大有可为打字一【谜底:畸】钟馗赴任打字一【谜底:魏】终其天年打字一【谜底:踌】终年四十打字一【谜底:葬】中医配方打字一【谜底:知】中旬考上北大打字一【谜底:奢】中心一点口不见打字一【谜底:卜】中午多云有雨打字一【谜底:浒】中外合资打字一【谜底:钟】中外服装打字一【谜底:衷】中日合作前景美好打字一【谜底:晔】中间一长一短,上下大小各别、打字一【谜底:奈】中国在改革中打字一【谜底:虹】中国腾飞,再谱新曲、打字一【谜底:曼】中国打字一【谜底:玉】治愈痱疹,消虫灭蚊、打字一【谜底:斐】治疗将近两个月打字一【谜底:谬】指示未到打字一【谜底:羚】指东道西打字一【谜底:诣】只只球儿落点刁打字一【谜底:羽】有姐妹与弟弟打字一【谜底:歌】只有姐姐妹妹和弟弟打字一【谜底:歌】只说一句打字一【谜底:询】只可我负天下人打字一【谜底:何】只差两点打字一【谜底:口】只取一半打字一【谜底:楫】植树种草不落后打字一【谜底:苯】植树造林打字一【谜底:堡】单字成语谜单字成语谜(一)补充式:谜面给出一个字,需要添加偏旁或者部首使字完整,并通过字意想出成语、通常谜底是拼字形式的成语、谜面谜底竺——助人为乐者——有目共睹则——旁若无人原——开源节流禺——与人作对音——心满意足业——一举两得亚——有口难言吴——言多必失若——一言为定龙——充耳不闻亏——同流合污斤——别具匠心焦——侧目而视火——灭顶之灾乖——乘人不备丁——不翼而飞个——一口否定单字成语谜(二)分离式:谜面给出一个字,需要拆解偏旁部首或者笔划,根据拆出的零件想出成语、有时候会用到各种字谜技巧、星——草间求活清——似水流年什——推心置腹舌——白头谐老哲——曲不离口造——奔走相告枫——有机可乘二——始终如一咄——脱口而出扰——半推半就去——青云直上卢——一无所有吝——出口成章戾——丧家之犬呆——上下交困吃——降格以求诧——一家之言泵——水落石出板——残茶剩饭什——下车伊始黯——有声有色训——口若悬河单字成语谜(三)扩展式:谜面给出一个字,需要根据字形或字意,发挥联想扩展出成语、瞪——大开眼界妙——一字千金骡——非驴非马井——纵横交错筋——骨肉相连晖——晕头转向灰——混淆黑白十——三三两两一——接二连三趣味语文知识谜语一、古今中外作家谜:①药丸(辛弃疾) ②山东特快(鲁迅)③喝杯冷饮(冰心) ④电话来了(丁玲)⑤古代攻守兵器(茅盾) ⑥春天来了(柳青)⑦故居(老舍) ⑧怎能虚度年华(安徒生)⑨一块元宝(巴金) ⑩植树之法(培根)二、古今文学名著谜:①逆时针运动(《左传》) ②先民歌唱(《诗经》)③聚精会神(《西游记》) ④逼上梁山(《水浒传》)⑤书生尽相(《儒林外史》) ⑥中原逐鹿(《三国演义》)⑦历史长城(《史记》) ⑧群芳争艳(《红楼梦》)⑨鬼话连篇(《聊斋志异》) ⑩大声疾呼(《呐喊》)三、各种文学体裁谜:①轻声细语(小说) ②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散文)③自编曲(诗歌) ④大家意见一致(合同)⑤玩笑话(戏剧) ⑥大家都晓得(通知)⑦下笔如有神(随笔) ⑧一张写下谎言的字据(假条)⑨呀呀学语(童话) ⑩慈善家发出的信(汇款单)四、写作技法名称谜:①愚公之家(开门见山) ②妙不可言(幽默)③重新再写(伏笔) ④冬天的棉被(含蓄)⑤粉笔画(白描) ⑥三九天(动人)⑦赊帐买东西(虚构) ⑧到了国外(意境)⑨细嚼橄榄(回味无穷) ⑩突发奇想(灵感)五、根据数字猜成语:①0+0=?(一无所获)②7086(七零八落)③1,2,5,6,7,8,9(丢三落四)④1,1,1,1(说一不二)⑤35,35,35(三五成群)⑥1,2,3,4,5,6,7(乐在其中)⑦2,4,6,8,10(无独有偶)⑧1,3,5,7(无奇不有)⑨15,10(一五一十)⑩3,4,5,6(一干二净)六、根据成语猜汉字:①争先恐后(急) ②异口同声(谐)③颠三倒四(泪)④弹丸之地(尘)⑤熙熙攘攘(侈) ⑥唇齿相依(呀)⑦灭顶之灾(火)⑧玩火自焚(林)⑨百里挑一(白)⑩言多必失(误)七、根据一字猜成语:①龙(充耳不闻)②一(接二连三)③咄(脱口而出)④亚(有口难言)⑤判(一刀两断)⑥者(有目共睹)⑦泵(水落石出)⑧扰(半推半就)⑨黯(有声有色)⑩田(挖空心思)八、根据二字猜成语:①会计(足智多谋)②相声(装腔作势)③伞兵(从天而降)④胜境(不败之地)⑤氙氚(气吞山河)⑥假眼(目不转睛)⑦雨披(一衣带水)⑧武断(不容分说)⑨初一(日新月异⑩仙乐(不同凡响)九、根据三字猜成语:①感冒通(有伤风化)②太阳灶(热火朝天)③显微镜(一孔之见)④无底洞(深不可测)⑤望江亭(近水楼台)⑥脱粒机(吞吞吐吐)⑦黑板报(白字连篇)⑧翘翘板(此起彼伏)⑨婚丧事(悲喜交加)⑩飞行员(有机可乘)十、根据四字猜成语:①鹊巢鸦占(化为乌有)②尽收眼底(一览无遗)③逆水划船(力争上游)④石榴成熟(皮开肉绽)⑤举重比赛(斤斤计较)⑥枪弹上膛(一触即发)⑦盲人摸象(不识大体)⑧四通八达(头头是道)⑨双手赞成(多此一举)⑩爱好旅游(喜出望外)十一、根据五字猜成语:①武大郎设宴(高朋满座)②遇事不求人(自力更生)③千里通电话(遥相呼应)④多看无滋味(屡见不鲜)⑤不考虑中间(瞻前顾后)⑥没关水龙头(放任自流)⑦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⑧给家捎个话(言而无信)⑨鲁达当和尚(半路出家)⑩哑巴打手势(不言而喻)十二、猜《水浒传》人名谜:①济人急难(施恩)②众芳竞艳(花荣)③绿化北京(燕青)④过分要求(索超)⑤艳冠群芳(王英) ⑥木材遭水劫(林冲)⑦禾薪入门(柴进) ⑧哥哥相亲(顾大嫂)⑨元前明后(宋清) ⑩社会在发展(史进)十三、猜《西游记》人名谜:①我有心得(悟能) ②古咸阳(秦琼) ③醒后得知一场梦(悟空) ④为官清廉两袖空(清风)⑤岳父称霸(泰山王) ⑥个个好样的(普贤)⑦全面救助(普济) ⑧七步成诗(高才)⑨陈桥兵变令人疑(黄袍怪) ⑩七色光下无假象(紫阳真人) 十四、猜《红楼梦》人名谜:①三八多面手(巧姐) ②春草碧如丝(翠缕)③寒从夜半起(冷子兴) ④父故兄为长(赖大)⑤天寒音讯稀(雪雁)⑥数说湖南掌故(史湘云)⑦少年不识愁滋味(焦大)⑧女孩男孩一个样(平儿)⑨借问酒家何处有(探春)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惜春)十五、《三国演义》人名谜:①四面屯粮(周仓)②天不绝曹(魏延)③参观航空(张飞)④汉朝文书(刘表)⑤一望无际(张辽) ⑥海空优势(陆逊)⑦轻骑飞跃(马超)⑧章句不佳(文丑)⑨孔雀收屏(关羽) ⑩逐渐繁荣(徐盛)关于水浒传人名的谜语大全黑棋来了——李逵冬去春来——时迁古往今来——史进宋朝大将军——宋江春秋半部,日月同辉——秦明替爷爷站岗——孙立闯王旗――李立僧穿彩衣――鲁智深吹火筒——呼延灼正是寒风凛冽时——方腊桂林山水甲天下——石秀五颜六色红为尊——朱贵陈玉成、(秋千格)——王英孩儿兵驰聘沙场、(人名二)——童威、童猛放荡男儿——浪子微型电扇——小旋风普降甘霖——及时雨环城路——周通吹火筒——呼延灼钢琴伴奏——乐和召之即来——闻达左右开弓——张横绿化北京——燕青五官端正——颜良赫赫小英雄——童威替爷爷站岗——孙立越来越安定——徐宁单刀赴会——关胜供不应求——索超冬去春来——时迁古往今来——史进三代两传捷报——公孙胜缓和——徐宁不负先皇——白胜千锤百炼——金大坚一生离乱——牛二左右开弓——张衡步履蹒跚——武松蜂狂蝶痴——花荣步步领先——武都头环城路——周通刀枪入库——武松招之即来——闻达元明前后——宋清黑棋输了——白胜独步天下——武大古往今来——史进三代两传捷报——公孙胜报捷——白胜花岗岩——石秀渐渐入定——徐宁正是寒风凛冽时——方腊臣密言——李云莫愁貌美心更贞——卢俊义思越人——索超土木之变——杜迁洞察一切——孔明姓随汉高祖,名列太宗朝——刘唐钢琴伴奏——乐和单刀赴会——关胜儿子继母——孙二娘红军——朱武战斗不紧张——武松五颜六色红为尊——朱贵言犹在耳——李云一言难尽——安道全风正一帆悬——张顺勇冠三军——武都头不知其所至——鲁达东西南北不限——周通曹丕继位——魏定国红军长征——程万里牡丹富贵——花荣君如伴虎——王寅《太真外传》——杨志一品红——朱贵木兰凯旋——花荣春回大地——时迁、花荣唐军教头——李师师战斗里成长——武大如虎添翼堪庆贺——祝彪天各一方月影重——吴用禁止搬家——杜迁春风又绿北京城——时迁、燕青长兄相亲——顾大嫂朱买臣负薪入宅——柴进《三国演义》人名谜语凿壁偷光——孔明大地主——田丰桃李逢春——张苞相貌堂堂——颜良赏罚分明——法正不准干涉——杜预慢慢做——徐干四面屯粮——周仓嘴里进蚊子——张飞汉朝文书——刘表中国崛起世界间——华雄一模一样——雷铜更上一层楼——高览祖令不行——孙权旧屋(陈宫)镀金(黄盖)面秀(颜良)正色(严颜)鸟笼(关羽) 拙作(文丑)鸟瞰(张辽)千里驹(马良)鸟不飞(关羽)蜘蛛网(张角)蓓蕾初放(张苞)见钱眼开(张宝)击鼓骂曹(凌操)天不绝曹(魏延)逐渐繁荣(徐盛)一望无际(张辽)轻骑飞跃(马腾)古代文化(史迹)依卿所奏(王允)山东宁静(鲁肃)五官端正(严颜)铁面无私(法正)扩大视野(张辽)唐朝故事(李典)雨露滋润(苗泽)凿壁偷光(孔明)海空优势(陆逊)文帝登基(魏续)郊区写生(郭图)骑兵部队(司马师)昔日紫禁城(陈宫)欢笑奔前程(乐进)替爷爷献计(孙策)司局级人员(高干)更上一层楼(高升)八骏日行三万里(马良)秋收在望(张辽,田丰)太真含笑入帘来(乐进)包公办案(审配,法正)光武中兴(刘恢,王业)天空任鸟飞(张翼,高翔)坐山观虎斗(高定,张角)坐车不如航空(陆逊,张飞)高高兴兴去务农(乐就,土安)绣花枕头秀才(颜良,文丑)刘项原来不读书(武安国)遥望大地好收成(张辽,田丰)兴汉灭楚大元帅(韩当)一骑红尘妃子笑(王谋,杨欣)打破玉笼飞彩凤(关羽,张飞)闯王喜得金星佐(李乐牛辅)废魏主司马篡位——曹休滑滑梯——高顺马上治天下——武安国全面大扫除——普净孔明出世——诸葛诞长相好——颜良山东宁静——鲁肃汉皇赐爵——刘封扩大视野——张辽孔雀收屏——关羽赤兔殉主——马忠汉代奏疏——刘表指鹿为马——高干南京市长——管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陈登语文谜语龙(打一成语)。
【1】治疗电焊打眼的绝招:20%利多卡因注射液2毫升加入氯霉素滴眼液润舒中,点眼,一般一次见效,点后即不适感消失。
也有人加地塞米松注射液的。
【2】中耳炎流脓流水者,适用,可先用双氧水清洗消毒后上此药,疗效很好。
枯矾3G 冰片0.3G 陈皮0.6,共研细末,备用。
用时用少量吹耳内,特点,好得快。
我用好多年了。
实习时,学老师的方。
【3】专治水火烫伤方寒水石,赤石脂,生大黄各等份,猪油共捣如泥贴之立效。
【4】治疗螨虫叮咬包:被螨虫叮咬后,总有一个硬硬的包,又痛又痒,取浓盐水抹在患处,一般第二天即好。
【5】烫伤立即止疼,治疗用时短,愈后不留疤痕药物组成:地榆21克,大黄10克,刘寄奴10克,苦楝皮10克。
将以上四味药共研成(或打成)极细粉末,用香油调敷,一天3次,一般3~7天可痊愈。
大泡要先挑破,后再涂药膏。
此方药简力专,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适于推广,可造福一方。
【6】活血散瘀汤:主治:宫颈癌。
药方:当归五钱,白芍八钱,茯苓一两,白术五钱,柴胡二钱,丹皮三钱,栀子三钱,首乌五钱,海螵蛸一两,刺蒺藜八钱,香附四钱,甘草三钱。
用法:水3碗煮取1碗,一日分二次服。
病例:陈XX,女30岁,曾人工流产一次,后每次月经量多,不久下腹疼痛,按之有凝结物,后逐渐显著而成硬块,经某医院诊为子宫颈肿瘤,服药无效,因害怕不敢开刀特来就诊:肝郁血凝,子宫症瘕病。
以本方服3剂疼痛减轻,5剂硬块略消,共服药35天,硬块消失,后再服药一个月巩固,经复查认为子宫癌肿全部消失,痊愈。
疗效:对子宫癌肿有很好疗效,有的病例可根治,另对子宫肌瘤有奇高的治愈率。
来源:广西中医院老中医张汉符经验良方。
【7】火烫伤方黄连,黄芩,黄柏,地榆各等份捻粉麻油调付【8】生地榆一味,研末,外敷,治疗各种伤口,有很好的效果,对久治不愈的各种疮疡、臁疮等,配合内服药,可以缩短疗程。
【9】活血散瘀汤:主治:宫颈癌。
药方:当归五钱,白芍八钱,茯苓一两,白术五钱,柴胡二钱,丹皮三钱,栀子三钱,首乌五钱,海螵蛸一两,刺蒺藜八钱,香附四钱,甘草三钱。
医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未解之谜医学研究作为一门复杂且广泛的学科,常常涉及到大量的关键问题和仍未解决的谜团。
这些问题和谜团不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也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医学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未解之谜,并分析其对医学社会的影响和前景。
1. 癌症的起源和治疗癌症是一个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疾病,它的起源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致癌机制和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诸如细胞突变、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等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这使得癌症的治疗和预防依然艰巨。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能力改变自身的基因组。
然而,这种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带来预测性遗传疾病的根除,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未知的风险和后果。
因此,当使用这种技术进行人类基因改变时,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并解决相关的伦理问题是医学界亟需关注的问题。
3. 中医药的疗效和机制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和作用机制一直备受争议。
尽管有许多人声称中医药对某些疾病有显著疗效,但很少有大型临床试验能够证实其有效性。
此外,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也远未完全理解。
研究中医药的疗效和机制,将为有效利用和发展中医药提供科学依据。
4.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然而,目前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仍然非常有限。
许多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根治疾病。
因此,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新型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世界上不断出现新型传染病,如SARS、禽流感、新冠病毒等,这些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疫苗和预防手段,但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对这些疾病的研究,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其传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神医华佗之谜或为后人虚构并不存在?导语:华佗是东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神医,传说他发明了麻沸散,懂得开颅手术。
此外他首创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关于他的一切只能用离奇来形容。
那华佗是东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神医,传说他发明了麻沸散,懂得开颅手术。
此外他首创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关于他的一切只能用离奇来形容。
那么他真实存在吗?他的医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其实这类争论不难理出一个头绪,中国的神仙大多有过凡人身份,比如钟馗、张果老、吕洞宾……那些曾经存在于某朝代的神仙“肉身”,其实只不过是个载体,很少有后人去研究“肉身”的情况,大多只会给成为神仙的他们烧香磕头。
同理,神医华佗已经成为了中医领域的神,那个曾经存在于东汉末年的“肉身”华佗也就不再重要了。
历史上大约确实存在过一个叫作“华佗”的人,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他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
据说华家原本是当地望族,到华佗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不过依然看得出是有学问的人家,要不名字怎么起得那么怪。
“佗”,曾有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乃负载之意,表明父亲期望他长大后能担当重任。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活跃,这使得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资料远远多于其他文明古国。
不过文人随意越界到历史、医学领域,常常帮了倒忙。
对于华佗的过度炒作,就让他最后变成了让人怀疑的人。
《后汉书·华佗传》描述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更有一些史料记载华佗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岁的容貌,这些神奇的文字显然连累了其他有关华佗记载的真实性。
除了超长寿命,华佗出神入化的外科手术也让人生疑。
按照现有常识,东汉末年能进行内脏手术已经让人匪夷所思,用利斧做开颅更是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中医中药的谜语大全及答案
中药渊源流长,古代医师李时珍、华佗、扁鹊等等都足以证明自古中医中药的历史悠久。
在此小编找到一些关于中医中药的谜语来供大家参考。
相思病——(没药)
梁上君子——(木贼)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芦)
三九时节——(天冬)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天女散花——(降香)
枯木逢春——(苏木)
四通八达——(路路通)
寿比南山不老松——(千年健)
读罢群书增见识——(益智)
赵云的故乡——(常山)
人人都说家乡好——(熟地)
飞行员关机仓盖——(防风)
西厢的传柬人——(红娘子)
浪子回头——(金不换)
仙人之歌——(神曲)。
中药药效物质新假说诠释中药未解之谜中药药效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血药浓度很低,能发挥药理作用吗?药效物质究竟是以什么形式发挥药效的?中药的毒副作用为什么相对较小?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药学院蔡少青教授课题组经过10余年的研究,提出的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新概念及“叠加作用”、“毒性分散效应”理论新假说,有助于上述中药领域未解难题的阐明。
提出新假说因缺乏对中药体内代谢的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前就某一味中药的整体而言,其大多数药效物质以什么形式发挥药效(显示药效)并不清楚。
蔡少青告诉记者,他们提出的新假说涉及三个主要内容: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的集合或叠加是药效的核心物质基础;中药各个药效物质“显效形式”的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是中药药效的作用机制之一;中药药效物质具有“毒性分散效应”。
蔡少青介绍,中药药效物质是指某种中药(已知或未知的)与该中药的药效有关的单一化学成分,一种中药可以有很多种药效物质。
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是指中药药效物质实际起药效的物质形式,是能直接与药效靶点相结合的物质形式。
它可以是中药的化学成分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而中药药效物质的各种显效形式的“叠加作用”指的是多种(甚至是众多种类)化学成分或/和代谢产物在同一个靶点上的叠加作用,是其各个化合物浓度的叠加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和药效。
蔡少青强调,这一叠加作用是多成分(多化合物)的单靶点作用,不同于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它可以是中药不同成分之间的叠加(浓度叠加)、一种成分的不同种代谢产物之间的叠加、一种成分与其代谢产物之间的叠加、不同成分所产生的相同结构的代谢产物之间的叠加,以及代谢产物的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叠加、同系物之间的叠加、其他结构类似物之间的叠加或者上述各项之间的叠加。
蔡少青表示,“中药各个药效物质‘显效形式’的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是中药药效的作用机制之一”的假说,就是指众多药效物质在同一靶点上的相加作用,这种厚厚的叠加使原来血药浓度很低的各个“显效形式”的浓度加和达到必要的血药浓度或靶浓度,从而发挥药效作用。
中医药遭遇三大瓶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本报记者陶海青编者按:中国一直在力促中医药“走出去”。
两年前,中国14部门联合制定颁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中国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起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
但现在看来,这一目标依然遥远。
目前,韩国和日本占据世界中草药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他们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另外,中国还没有一种中药进入欧美国家临床。
种种迹象折射出中医药“走出去”举步维艰,其国际化之路漫长而曲折。
据资料显示,中医针灸曾在全球掀起几次热潮。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针对中医针灸立法,从法律上确认中医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些国家把针灸列入大学教育课程,保险机构和基金会也开始为针灸提供临床研究基金。
“针灸是中医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是敲门砖,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良好开始。
但针灸仅仅只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医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如何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依然是一个难题。
当今世界是大数据时代,医生要认真参与研究和临床试验,把大数据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传统的中医药领域,实现中医药走出国门的突破性发展。
”这是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童培建在11月21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六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九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上说的一番话。
瓶颈之一:难以量化自古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可见药的剂量对于中药临床疗效是何其重要。
众所周知,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也就没有一定的效。
对量的运控能力,是衡量一个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尺度。
可见,“量化”对于一套思维体系、一门学科的应用与发展至关重要。
和西药相比,中医药量化研究一直是一个巨大难题。
河南省中医院博士生导师孙永强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西医的结论是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出的。
本文由angelwaitt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二)2009-02-25 22:20 从李时珍一直错到中国药典2007-11-26 15:17 来源: 南风窗作者:陈长青
在用药剂量与药方配伍方面长期鲜有作为的药典,与实践脱节,自身前后矛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尽管现在的《中华本草》收载中药8980 味,但一个中医师在临床处方中常用到的药物,一般不会超过两三百味;而所治疗的范围,却几乎囊括内,外,妇, 儿,皮肤等各科疾病.为什么?其秘密一个就是中药的剂量不同,第+就是组方的配伍变化. 所谓古中医的复兴,题中应有之义就包括厘清金元以来,中医在用药上积累的问题,重新认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中国药典》虽几经修订,其中的部分内容却因为与实践脱离,而被中医界视为掣肘,330 多位全国中医名家最常用的12 种药材的剂量,均高出药典规定数倍. 《本草纲目》的一语之失说到中医药,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李时珍. 《本草纲目》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并有许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正是由于《本草纲目》的巨大成就,使其观点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时珍在书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中医院校的中药,方剂教科书也认为:自明清以来,我国普遍采取16 进位制的"市制"计量方法, 1 市斤=16 两=160 钱. 1979 年起, 即从我国对中药计量统一采取"公制" , 即 1 公斤=2 市斤=1000 克.为了处方和配药计算方便,又规定按照以下的近似值换算:1 市两(16 进制)=30 克;1 钱=3 克;1 分
=0.3 克;1 厘=0.03 克. 经过以上的演变,我们现在便把古代处方中的一两,统统当作一钱,也就是3 克. 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李时珍这句被后世至今奉为圭臬的话.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被称为中医治疗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的典范. , 书中所载的113 个处方,都是具有奇效的经典配方,被后世称为"经方",其用药量绝大多数都是按两计算的. 可惜的是,由于《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210 年),此后战乱频繁,该书流失民间800 余年,其间各个朝代度量衡制迭经变化,使得这一极为宝贵的药物剂量经验未能流传下来. 但1981 年的考古发现却揭了谜底.当时考古出土的东汉大司农铜权,是汉代国家铸造的法定衡器,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司农铜权重2996 克, 按照当时一个铜权重为十二斤计算,每斤是2996÷12≈249.7(克).按照这个重量来折合,一两应该是249.7÷16≈15.6(克)! 山西李可老中医认为:这个换算标准经临床验证,真实可信.凡用经方治大症,一定要掌握好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对付急危重症,低于此量则无效,或缓不济急,贻误病机, 误人性命.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
既然是东汉著作,那么它的用量理所当然地应该按东汉时的重量来折合.可是一折合,问题就弄大了.因为按《伤寒论》中炙甘草汤生地黄用 1 斤来折合生地黄可用约250 克,这就大大超过了《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按东汉的剂量治好1000 个人没事,但只要有一个人出了问题,就吃不了兜着走,卫生局就会处理.为什么呢?因为药典不支持,没有法律依据.许多中医几乎每天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煎熬:到底采用对病人有效有
益的剂量,还是遵守药典的规定明哲保身? 所以,上海的柯雪帆老中医尽管也"知道"《伤寒论》的剂量就应该是东汉时的那个剂量. 这个"知道" 不但有前述考古的依据, 而且还有临床实际的依据. 因为炙甘草汤按照现在1 两等于3 克的常规用量来治疗心脏病的房颤, 房颤就是无法扭转. 而一旦用回东汉时的剂量, 生地用到250 克, 剂量一变, 火候就不同, 房颤很快就转复成正常的心律.可是,柯老还是要强调一句:"应以中国药典所规定的用量与中药学教科书所规定的常用量为依据."不强调这一句,出问题打官司,10 个柯老也不济事. 难怪过去日本学者要感叹:"汉方之不传之秘,在剂量上!" 自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古之 1 两,今用 1 钱可也"之说后, 便把张仲景的 1 两等于15.6 克变成了 1 两等于 3 克,缩小了 5 倍之多!并且数百年来,已成定律. 不管你是有考古实物的证实,还是有临床实践的证明,我们的教科书和国家药典虽然一版再版,直至2005 年的最新版,就是不改,仍然顽固坚持"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 这就造成如李可老中医所说的结局: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沿袭至今,遂使中医优势变为劣势,只能"调理"身体,丢掉了危急重症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