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 第一章 系统生物学概况
- 格式:pptx
- 大小:14.38 MB
- 文档页数:120
生命科学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导语:生命科学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迅速发展,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含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等不同层次。
其在生物学、医学、能源、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也是十分广泛的。
一、什么是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一种将生物学、数学、工程学、计算机学以及统计学的方法和知识相结合的学科,旨在整体性而不仅仅单独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不同部分,也就是说,它不仅关注生物分子,还关注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成的网络。
通过对生命的抽象与建模,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等手段,对基因组、蛋白质组及其相互作用的现象进行全面的研究,尤其是研究生命系统中的全局性与整体性的行为。
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重点1. 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生命系统中,基因与蛋白质等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庞大的调控网络,在研究过程中,系统生物学主要通过互作网络的拓扑特征、节点功能及信号转导动态等方式,逐步理解基因调控的复杂性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2. 蛋白质结构与作用的研究系统生物学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是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3. 代谢组学研究代谢组学是指对生物体中代谢产物(如小分子代谢产物、酵素和代谢途径等)的全面分析、比较、统计和模拟,以了解生物体代谢调控的复杂性。
4. 系统发育与演化研究系统发育与演化研究,是为了揭示各种生命形式的远缘联系,以及从一个生命形态到另一个生命形态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演化的规律,以此为生物分类和多样性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三、系统生物学应用的领域1.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中,系统生物学可用于药物研发、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癌症治疗研究、健康管理与医学诊断等方面。
通过对大规模生物学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系统生物学可发现病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并优化药物设计。
2. 环境领域在环境领域中,系统生物学可应用于环境污染的监测、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新型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
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通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方法,研究生物学系统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动力学特征、稳态行为等,目的是构建生物系统的定量模型,揭示生物系统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行为。
系统生物学涉及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生物细胞、器官、组织、器官系统和生态系统等。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实验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实验生物学方法,例如蛋白质组学、基因表达谱分析、药物筛选和功能分析等,利用高通量和高精度技术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
计算方法主要是数学建模和仿真方法,通过构建生物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分子、细胞和组织内部的各种生物反应过程,分析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机制,揭示生物系统稳态和失衡状态下的特征和规律性行为。
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模和仿真阶段,主要是以细胞自动机模型为代表的仿真方法,建立了生物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细胞自然演化、细胞生长、分化和死亡等生命过程进行了模拟。
第二个阶段是定量数据分析阶段,以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高通量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生物系统中的分子、基因和生物反应可以被量化,并根据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筛选和分析。
第三个阶段是生物网络建模和仿真阶段,主要是基于生物网络理论,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建立了复杂的生物系统网络模型,并开展了多层次、多尺度的生物系统仿真,揭示了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
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将决定系统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如网络分析、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药物研发等。
系统生物学已在生命科学、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发现了许多基因调控网络和信号转导通路,这些成果为开发新型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此外,系统生物学还广泛应用于个体健康和药物研发领域,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总之,系统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前沿的交叉学科,有望成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能。
系统生物学讲解在当今科学领域,系统生物学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学科。
那么,什么是系统生物学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系统生物学并非是对传统生物学的简单补充或改进,而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理念和方法。
它旨在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生物系统,而非仅仅关注单个生物分子或细胞的行为。
传统的生物学研究通常是将生物系统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研究。
比如,研究某个基因的功能,或者某种蛋白质的结构。
这种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它无法全面地解释生物系统的复杂行为,因为生物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系统生物学则将生物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细胞、组织、器官等不同层次结构之间的联系。
通过整合大量的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来预测和解释生物系统的动态变化和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生物学,我们可以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研究人体的血糖调节机制。
传统的研究方法可能会集中在胰岛素这种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上。
而系统生物学的视角则会更加全面,它不仅要考虑胰岛素,还要考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其他激素的作用,以及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器官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情况。
同时,还要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反馈和调节机制。
通过建立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系统生物学可以模拟出不同情况下血糖水平的变化,从而为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数据收集。
这包括从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个层面获取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实验室实验、临床样本、生物信息数据库等。
然后是数据整合和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去除噪声和错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运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找出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接下来是模型构建。
生物工程的系统生物学生物工程的系统生物学是一个融合了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领域。
它以研究生物系统的整体特性和运作机制为基础,旨在揭示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利用系统思维和工程方法来解决生物领域的问题。
一、系统生物学的定义和概念系统生物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生物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与工程学的系统化思维结合起来,致力于理解和控制生物系统的运作。
与传统的基因层面研究不同,系统生物学强调生物系统的整体特性和相互作用,并以网络和模型为工具来描述和预测生物系统的行为。
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动力学和调控机制等方面。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技术、数学建模和计算模拟等多种手段。
通过对生物系统的多层次观测和建模,系统生物学可以揭示生物系统的调控网络、信号传递路径和代谢途径等关键特性,并从中提取出重要的生物信息。
三、系统生物学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系统生物学在生物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生物合成途径、代谢网络和基因调控机制等生物工程过程。
通过建立生物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模拟,研究人员可以预测和优化生物过程的产物产量、废弃物排放和能量利用效率等关键参数,从而提高生物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四、系统生物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系统生物学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
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潜在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并预测药物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此外,系统生物学还可以帮助解析药物对生物系统的作用机制,并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五、系统生物学的挑战与前景虽然系统生物学在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但该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限制了我们对其全面理解的能力。
其次,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计算资源,这对研究人员提出了高要求。
验、计算 (computational)、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分析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同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和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国际科学家广泛通讯,倡导分子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研究生物系统,唤起了一大批生物学研究领域以外的专家的关注。
正如1994年曾杰(曾邦哲)“论系统生物工程范畴”等[3]表述的21世纪将进入“系统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的时代”,1999-2000年系统生物学与工程(合成生物学)领域论文大量涌现。
也如胡德所说,“系统生物学将是21 世纪医学和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基于这一信念,在系统生物学已经就要成为新的学术潮流时,1992年建立华盛顿大学分子生物技术系的胡德,在1999 年年底辞去了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教职,与另外两名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一起2000 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
与此同时或1999年更早的中期不少科学家开始了论述,2000 年日本举办了国际系统生物学会议,2000 年美国 E. Kool 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 -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基因工程。
随后,系统生物学便逐渐重新得到了生物科学界的认同。
2002 年03 月,美国《科学》周刊登载了系统生物学专集,该专集导论中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如果对当前流行的、时髦的关键词进行一番分析,那么人们会发现,‘系统’高居在排行榜上。
”系统生物学的基本工作流程有这样四个阶段。
首先是对选定的某一生物系统的所有组分进行了解和确定,描绘出该系统的结构,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以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构造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
第二步是系统地改变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如基因突变)或外部生长条件,然后观测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组分或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和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等的变化,并把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
第三步是把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与根据模型预测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初始模型进行修订。
第一章系统生物学概况1 系统生物学产生的背景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传统生物学研究转变为现代实验科学。
1953年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是生物学进人分子生物学时代的标志,生物学由宏观生物学进入微观生物学,生物学研究由形态、表型的描述逐步分解、细化到生物体的各种分子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入了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阶段能的研究,进入了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阶段。
1993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史上第1个大科学工程,开始了对生物全面、系统研究的探索。
2003年完成了人和各种模式生物体基因组的测序,第1次揭示了人类的生命密码。
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使我们了解了包括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和人类的所有遗传信息组成、大规模的基因和这些基因产物的功能、基因表达图谱等。
1994年蛋白质组学概念提出及发展使对生物系统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高通量实验方法为系统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计算生物学的兴起。
计算生物学通过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理论分析,成为系统生物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缺、强有力的工具。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的进展,生命科学步入了功能基因组时代。
生物学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信息科学和系统学等新型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了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发展史(Koide et al., 2009)2 系统生物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特点系统生物学的发展都是随着人类认知需要、生产需要和生命科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是生物信息、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等集聚到一定的阶段而产生的。
发展的主要特点:1953-2000左右:基因认知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和调控;基因和产物的对应关系;基因扩增;序列测定;体外编辑;转基因技术;基因体外产物的表达和获取;体外基因重组产物的功能验证;大规模基因组测序;1988-2000左右:蛋白的认知和蛋白组的发展蛋白检测技术发展蛋白杂交技术蛋白组的获得定量蛋白组分析蛋白检蛋白检测技术发展;蛋白双杂交技术;蛋白组的获得;定量蛋白组分析;蛋白检测微型化技术等;1999以后:代谢和其它组学的认知和发展等代谢物标记技术;代谢网络重构技术;体外基因和小型基因组合成和拼接技术;蛋白-DNA互作和检测技术;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技术(NGS);代谢组检测技术;大规模基因调控网络检测技术等;3 系统生物学的定义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DNA、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建立一个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建立个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的功能、表型和行为的学科。
系统生物学概述北野宏明著 吕吉尔译 要在系统水平上理解生物学,就得考查细胞和有机体功能的构成及原动力,而不能只考查细胞或有机体各部分各自的特征。
因此,诸如稳健性之类的系统特性就成了中心议题,而对这些特性的理解则将对医学的未来带来冲击。
然而,系统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要能真正发挥其潜在的巨大作用则要求在实验装置、先进软件和分析方法等众多方面取得突破。
自诺贝尔特・维纳(N orbert Weiner)的时代起,系统水平上的理解就一直是生物科学领域里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
人们今天重又对它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进步,尤其是在基因组排序和大批量检测方面的进步,使我们能够采集到有关系统性能的全面数据并获得基本分子的有关信息,这在维纳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当时,分子生物学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而现在,对于在分子水平的理解基础之上建立系统分析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它必将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系统水平上的理解,即系统生物学所提倡的方法,要求我们转变生物学中“寻求什么”的观念。
尽管对基因和蛋白质的理解仍不失其重要性,但焦点集中在理解一个系统的构成和原动力上。
因为一个系统不只是一个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集合,它的种种特性无法仅仅通过描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的图表而得以完全理解。
虽然这样的一张图表代表着重要的第一步,但它类似于一个静态的“路标”,而我们真正想要寻求的是“交通线路图”、出现这些线路图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它们的方法。
鉴别一个有机体全部基因和蛋白质类似于列出一架飞机全部零件的清单。
尽管这样的清单提供各个组成部分的目录,但就其本身而言,要理解所涉对象包含的复杂性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知道这些零件是如何被装配在一起从而构成一架完整的飞机。
这类似于给受基因调节的网络及其生化相互作用描绘一幅详尽的图表。
这些图表所提供的关于系统某一部分的改变如何影响其他部分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要理解一个特定系统发挥作用的方式,我们就必须首先考查各个组成部分在系统运转过程中是如何动态地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