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0.32 KB
- 文档页数:6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一盘沙子、一盒印泥、1~2张白纸、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物体娃娃,认识的,就跟它们打个招呼。
好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生:你好,长方体!你好……师:画到纸上的立体图形,你还能认出来吗?淘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愿意来试试吗?生:愿意。
师:你们真棒!立体图形都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与体验。
1、从体上取面,体会“面在体上”。
师: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摸一摸它们的每个面,有什么感觉?生:平平的……师:喜欢这些平平的面吗?生:喜欢。
师:那谁能想办法把你喜欢的这些平平的面从这些立体图形上面取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老师,你看!我是这样把我喜欢的这个面在沙子上一按,就行了。
生2:老师,我是在我喜欢的面上涂了印泥,然后再纸上一按,就行了。
生3:我是把我喜欢的这个面放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它的边滑下来的。
生:……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喜欢的平平的面取下来。
生取面,分类展示较好的作品,提问作品中的各个面是哪个立体图形上面的哪个面,并指给大家看。
《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状认知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并描绘各种平面图形。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用简单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绘制基本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2. 平面图形的种类: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3. 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4. 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面图形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形状的特点,并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逐一介绍各种平面图形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同时通过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各种平面图形,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5.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3. 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物品或图片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
2. 练习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反馈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3.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上就是《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的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优秀10篇平面图形的认识篇一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的联系。
‘教学过程: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笔做)角提问:1)什么叫做角?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大于0°小于90°垂直与平行提问: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三角形。
提问:1)什么叫做三角形?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
(前页一幅图)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图形特征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提问:什么叫四边形?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想一想: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平面图形的认识篇二"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这节课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积木"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认识平面图形》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四、活动准备: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五、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捡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分类练习)(二)幼儿操作——铺"石头"(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2)提出几点要求: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三)开动脑筋——拼"石头"(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篇1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连贯性,深刻体会“面在体上”,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了解了立体图形各面的特征。
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认识的立体图形拓出相应的平面图形,使学生对立体图形各面的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观察、发现与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同时对平面图形特征的了解更为深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直三棱柱圆柱白纸剪刀等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图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都是些什么图案呢?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同学们来认一认、指一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具体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操作实践,学习新知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城关一小周玉娟教学目标:一,通过送平面图形回家、在交通指示牌上找图形的游戏1,体会“面在体上”,面是体上的一部分。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是很常见的。
3,生活中的物体,并不是只有平面,还有曲面。
渗透“无不平则曲”的哲学思想。
二,通过摸图形,画图形,说图形。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适当引入“边、角”概念,让孩子简单地描述出图形的特征。
引入直线和曲线,直角、斜角和周角的概念。
三,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图形有更全面、完整的认识。
世间万物皆有形,有些是规则的,更多的是不规则的。
我们现在所学的只是,规则中的一小部分特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探索欲。
鼓励学生去想象,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几何形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们看看是谁你们认识吗(出示小精灵聪聪教具)2.他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几何形体模型)3.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物体吗说说它们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圆锥)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出示平面图形。
小精灵聪聪太调皮,把它们都撕开来了,成了这样。
居然送说这也是图形,你认识它们吗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分析设计: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精选4篇)《认识平面图形》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征,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看、议、摸、画、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创造情境,认识物体图形,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渗透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入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准备)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外,还有平面图形家族。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鼓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二、合作探究操作交流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师:你能从自己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c.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准备好的立体图形上搬到纸上来吗?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描、印、折、画)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
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城关一小周玉娟教学目标:一,通过送平面图形回家、在交通指示牌上找图形的游戏1,体会“面在体上”,面是体上的一部分。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是很常见的。
3,生活中的物体,并不是只有平面,还有曲面。
渗透“无不平则曲”的哲学思想。
二,通过摸图形,画图形,说图形。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适当引入“边、角”概念,让孩子简单地描述出图形的特征。
引入直线和曲线,直角、斜角和周角的概念。
三,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图形有更全面、完整的认识。
世间万物皆有形,有些是规则的,更多的是不规则的。
我们现在所学的只是,规则中的一小部分特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探索欲。
鼓励学生去想象,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几何形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们看看是谁你们认识吗(出示小精灵聪聪教具)2.他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几何形体模型)3.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物体吗?说说它们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圆锥)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出示平面图形。
小精灵聪聪太调皮,把它们都撕开来了,成了这样。
居然送说这也是图形,你认识它们吗?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分析设计: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认识图形之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常见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3.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表达自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和模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和性质。
二、探究与展示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加以分类和描述。
2. 请学生绘制一幅包含多种平面图形的画作,并简要介绍其中所涉及的图形及特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flags, posters, 书籍封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与展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基于核心素养,重构《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城关一小周玉娟
教学目标:
一,通过送平面图形回家、在交通指示牌上找图形的游戏
1,体会“面在体上”,面是体上的一部分。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是很常见的。
3,生活中的物体,并不是只有平面,还有曲面。
渗透“无不平则
曲”的哲学思想。
二,通过摸图形,画图形,说图形。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适当引入“边、角”概念,让孩子简单地描述出图形的特征。
引入直线和曲线,直角、斜角和周角的概念。
三,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图形有更全面、完整的认识。
世间万物皆有形,有些是规则的,更多的是不规则的。
我们现在所学的只是,规则中的一小部分特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探索欲。
鼓励学生去想象,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几何形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请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们看看是谁?你们认识吗?(出示小精灵聪聪教具)
2. 他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几何形体模型)
3.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物体吗?说说它们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
柱体、圆锥)
4.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5,出示平面图形。
小精灵聪聪太调皮,把它们都撕开来了,成了这样。
居然送说这也是图形,你认识它们吗?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分析设计: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
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
二、教授新知
(一)观察操作。
1,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
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
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些是平面图形,属于平面图形中的哪种具体图形?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也摸摸。
(引导学生说出“平面”的主要特点是平平的、滑滑的,适当引入曲面及边角概念。
)
(分析设计: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有些面是平的。
)3,送平面图形回家
(模型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分析设计: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 4,他送对了吗?你还可以怎样送?(设计分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是生活很常见的,并不仅限于一种立体图形中)
5,出示不规则立体图形,你能找到它的“孩子”吗?(设计分析:平面图形并不仅仅出现在规则的立体图形上,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
(二)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 教师启发:小精灵用撕的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白纸上呢?
(分析: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
2. 小组合作完成。
3. 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
法),给予赞扬。
(分析设计: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
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4•逐个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
长方形
有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有四个角,是平平的面。
正方形
有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有四个角,是平平的面。
圆形
边是弯的,圆形没有角,圆形是一个平平的面。
三角形
有三条直直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角形是一个平平的面。
5•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从球上找不出圆,因为圆是平面,而球的面是曲面。
渗透曲面的概念。
6•游戏:我说你想、你画。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
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 说出新出现图形的名称。
(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
2. 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分析设计: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
3. 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分析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分析设计: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5. 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
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
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作品的展示,意识到平面可以与平面结合,平面也可以与曲面结合。
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
四、全课总结:完成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