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内支撑基坑开挖顺序图
- 格式:doc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9
基坑(槽)土方开挖方式基槽放线:根据房屋主轴线控制点,首先将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设在地面上,并在桩顶钉上铁钉作为标志。
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
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撒出基槽开挖边线。
同时在房屋四周设置龙门板(图 1.27)或者在轴线延长线上设置轴线控制桩(又称引桩,见图1.28),以便于基础施工时复核轴线位置。
附近若有已建的建筑物,也可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在建筑物的墙上。
恢复轴线时,只要将经纬仪安置在某轴线一端的控制桩上,瞄准另一端的控制桩,该轴线即可恢复。
图1.27 龙门板的设置1—龙门板;2—龙门桩;3—轴线钉;4—角桩;5—灰线钉;6—轴线控制桩(引桩)图1.28 轴线控制桩(引桩)平面布置图为了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当快挖到槽底设计标高时,可用水准仪根据地面±0.00 水准点,在基槽壁上每隔2~4 m 及拐角处打一水平桩,如图1.29 所示。
测设时应使桩的上表面离槽底设计标高为整分米数,作为清理槽底和打基础垫层控制高程的依据,如图1.30 所示。
图1.29 基槽底抄平水准测量示意图图1.30 基坑定位高程测设示意图基坑开挖分两种情况:一是无支护结构基坑的放坡开挖,二是有支护结构基坑的开挖。
1.无支护结构基坑放坡开挖工艺采用放坡开挖时,一般基坑深度较浅,挖土机可以一次开挖至设计标高,所以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软土基坑采用反铲挖土机配合运土汽车在地面作业。
如果地下水位较低,坑底坚硬,也可以让运土汽车下坑,配合正铲挖土机在坑底作业。
当开挖基坑深度超过 4 m 时,若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场地允许,有条件放坡时,边坡宜设置阶梯平台,分阶段、分层开挖,每级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 m。
在采用放坡开挖时,要求基坑边坡在施工期间保持稳定。
基坑边坡坡度应根据土质、基坑深度、开挖方法、留置时间、边坡荷载、排水情况及场地大小确定。
放坡开挖应有降低坑内水位和防止坑外水倒灌的措施。
深基坑土方开挖、内支撑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一、工程概况 (1)二、周边概况及地质、水文情况 (1)三、支护设计概况 (2)四、降排水设计概况 (2)第二章、编制依据 (7)一、编制依据 (7)二、编制说明 (8)第四章、施工准备 (9)一、生产准备 (9)二、技术准备 (9)三、主要材料计划 (10)四、劳动力计划 (10)五、施工机械计划安排 (11)第四章、施工部署 (12)一、基坑总体施工流程: (12)二、详细施工顺序与安排 (12)第五章、SMW工法桩施工方案 (14)一、基本概况: (14)二、施工工艺流程 (14)三、施工顺序 (15)四、施工技术参数 (15)五、施工工艺概述 (15)第六章、立柱桩格构柱施工方案 (20)一、施工工艺 (22)二、立柱桩施工 (22)三、格构柱制作与安装 (23)四、混凝土浇筑 (24)五、空孔回填 (24)六、施工保证措施 (25)第七章、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 (27)第八章冠梁、支撑梁施工 (28)一、冠梁施工方案 (28)二、混凝土内支撑梁施工方案 (30)第九章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34)一、施工分段与施工组织 (34)三、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34)四、土方开挖方法: (34)五、土方开挖要求 (36)六、对工程桩及支护结构的保护措施 (36)七、基坑土方开挖安全措施 (37)八、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38)第十章基坑监测方案 (39)第十一章施工进度计划 (43)第十二章、施工进度的保证措施 (43)第十三章、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5)第十四章基坑施工应急预案 (46)一、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46)二、应急措施 (48)第十五章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分析 (50)第十六章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51)第十七章台风暴雨等季节施工应急预案 (52)一、雨季施工措施 (52)二、台风应急措施 (52)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马尾区亭江镇境内,本次施工项目为亭江鑫区三期工程12#~17#楼(6栋18层住宅楼、1栋2层商业中心),12#~17#楼设有一连体地下室,地下一层,地下室高度4.75m,地下室顶板标高+0.000m,底板面标高-4.75,底板厚300mm,底板底设100mm厚垫层。
深基坑内支撑基坑开挖施工(精彩图集)一、基坑开挖施工准备①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已经过复核。
②决定挖土方案,包括开挖方法、挖土顺序、堆土弃土位置、运土方法及路线等。
③障碍物和地下管道已进行处理或迁移。
④排水或降水的设施准备就绪。
1 工艺流程放线挖土、挖基坑周边地面截(排)水沟修边坡维护坡面挖土至坑底面设计标高挖基底周边排水沟、基底找平。
2 施工注意事项①基坑开挖,在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离3m,以防基底超挖。
②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措施、有方案。
③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
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
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④为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机械挖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200~300mm左右,以后用人工挖平清底。
所有预留厚度应在基础施工前用人工挖除。
二、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开挖总体方案①考虑场区外周边施工环境因素,合理确定基坑开挖时间。
②确定季节性变化对地下水位影响,为优化基坑土方开挖方案创造条件。
施工期间场地的地下水位变化范围的准确测定,为进一步优化本工程深基坑开挖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③本工程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开挖方案的优化原则。
通过上述对本工程场内外施工技术条件及对施工期间场地内地下水位实际变化论证,从有利于连续作业、便于施工、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等方面出发,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地下水位以上基础土方采用正常大开挖方案;地下水位以下深基坑集群的土方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开挖方案。
④通过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将地下水抽至专用水箱后,采用离心泵将专用水箱内的井水排至自然地坪以上。
1 基坑开挖施工采取分步开挖、分步支护的方法,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
开挖完毕后,采用小型机具或铲等进行切削清坡,以保证坡面平整并达到设计坡度。
2 基坑降水①根据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均属于含水率在32~49%之间的饱和淤泥质土。
从渗透系数看,含水率较大的土层水平方向渗透系数要比铅直方向渗透系数大得多,若按常规施工方法即仅在井管末端设置滤管,则仅能抽取局部土层内水平向渗透水。
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法1. 引言1.1 基坑工程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基坑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
深基坑工程,特别是大深度、大面积的基坑,其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因此,研究深基坑施工技术,确保工程安全、高效、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法的优势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有效承受土压力和水压力,保证基坑稳定。
2.空间利用:内支撑结构位于基坑内部,不影响地面空间的利用,有利于施工现场的布置和施工效率的提高。
3.环境保护:内支撑结构减少了围护结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振动和地面沉降。
4.经济性:与传统的围护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法在材料、施工设备和人工等方面的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对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法的背景和优势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章节的具体分析奠定了基础。
2. 深基坑工程概述2.1 深基坑的定义与分类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等工程中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围绕建筑物或结构物所开挖的超过5米的基坑。
深基坑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见且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类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深基坑按照其用途和施工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支护基坑:此类基坑主要用于保护周围环境,防止因土体开挖导致的地面沉降或邻近建筑物的破坏。
2. 基础基坑:为基础施工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常见于高层建筑或大型结构物的基础施工。
3. 混合基坑:结合了支护和基础功能,既要保证施工安全,又要满足基础建设的需要。
深基坑临时内支撑支护施工工法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商场的建设和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如地下停车场、大型地铁站、地下变电站、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等的施工都面临深基坑工程。
近年来,我国的深基坑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基坑的规模越来越大,主楼与裙楼连成一片,大面积的地下车库、地下休闲中心一体化开发的模式频频出现使得面积较大的深基坑越来越多;基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大;而城市开发逐具规模化,基坑场地越递紧凑,有些建筑紧贴红线,使得建筑基坑周边几无施工场地;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敏感,邻近大量管线、建筑及地铁构筑物。
由于功能要求日益复杂、支护体系种类繁多,各种施工工艺的联合使用,其复杂程度对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提出诸多挑战性问题。
某工程建筑面积130672m2,地上23层,地下2层,基坑南北长约173.6m,东西长约114.9m,基坑开挖深度8.1~9.5m。
本工程现场施工场地极其狭窄,现场东南西侧不到5米紧邻圈地围墙,北侧开挖边线到银行大楼不到16m,距离周边多层砌体结构建筑最近处约8.70m,基坑无法自然放坡,因此为保证基坑安全,经过研究并通过XXX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核算,决定采用深基坑临时内支撑体系。
2、工法特点2.1占用场地很小,适用于毗邻建筑多而近,且周围施工地界极其狭窄的工程。
2.2水平支撑结构在支护作用完成后可以拆除,不影响地下结构的布局,可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
2.3水平结构由上向下逆向施工,且基坑中央预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使主要竖向工程结构可以正向施工,保证工程整体的内在质量。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大面积地下工程、大深度的地下工程、复杂形状的地下工程、周边状况苛刻,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地下工程、作业空间较小和上部结构要求紧迫的地下工程。
4、工艺原理4.1概述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为32692.3m2,规划建筑面积130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7734m2,地下建筑面积32938m2。
11种深基坑支护方式一、基坑的分级一级基坑:重要工程,支护结构与基础结构合一工程,开挖深度>10m,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在开挖深度以内;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历史或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需严加保护;三级基坑:开挖深度<7m,且无特别要求的基坑;二级基坑:不属于一级或三级的其它基坑。
二、一般基坑的支护方式深度不大的三级基坑,当放坡开挖有困难时,可采用短柱横隔板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斜柱支撑、锚拉支撑等支护方法。
1、基槽支护基(沟)槽开挖一般采用横撑式土壁支撑。
可分为水平挡土板及垂直挡土板两大类。
前者挡土板的布置又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两种。
湿度小的粘性土挖土深度<3m时,可用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对松散、湿度大的土可用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挖土深度可达5m。
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其挖土深度不限。
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垂直挡土板式支撑2、简易支护放坡开挖的基坑,当部份地段放坡宽度不够时,可采用短柱横隔板支撑、临时挡土墙支撑等简易支护方法进行基础施工。
短柱横隔板支撑仅适用于部分地段放坡不够、宽度较大的基坑使用。
临时挡土墙支撑仅适用于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宽度较大的基坑使用。
3、斜柱支撑先沿基坑边沿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
适用于深度不大的大型基坑使用。
施工现场,基坑打设柱桩斜柱支撑4、锚拉支撑先沿基坑边沿打设柱桩,在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柱桩上端用拉杆拉紧,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
适用于深度不大、不能安设横(斜)撑的大型基坑使用。
锚拉支撑三、深基坑的支护方式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a、确保支护结构能起挡土作用,基坑边坡保持稳定;b、确保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c、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遭到风险;d、通过排降水,确保根蒂根基施工在地下水位以长进行。
1、排桩支护开挖前在基坑周围设置砼灌注桩,桩的排列有间隔式、双排式和连续式,桩顶设置砼连系梁或锚桩、拉杆。
深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5.2.1深基坑土方开挖5。
1.1。
1 施工工艺流程地下室土方分四次开挖,第一道支撑施工期间穿插进行地表土方开挖,挖至第一道支撑下口标高处。
其它各层土方开挖须严格遵照设计施工参数和时空效应要求以及开挖顺序进行施工。
原则上每层土方开挖一至二天后插入支撑施工,每道支撑形成整体养护五天后开始下一层土方开挖,以此循环直至挖土到基坑底.具体分层、养护要求须与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协调计算后确定。
土方施工流程图如下:ﻬ编制施工管理计划绘制施工图 选择专业施工队现场放线 平整场地 临近建筑物保护土方开挖 井点设置降水排水坑设置 排水弃土处理分层开挖内支撑立桩打设栈桥桩打设水平支撑施工周边及基坑监测5.1.1.2施工方法基坑开挖采用三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土方分四次开挖,遵循“分层、分块、对称、限时、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总原则,利用时空效应原理,严格控制基坑变形。
在各层土方开挖前,坑内降水深度必须达到开挖面以下1。
5~2m 。
地表土方开挖配合第一道支撑施工即可,不受分块的限制.第一道支撑以下土方开挖分块见“基坑土方开挖平面布置示意图",其中Ⅰ块时间不作限制。
其余土体按编号顺序依次开挖,编号相同者,须同时开挖,Ⅰ-1至Ⅰ-9各块土体必须在24小时内挖完,并及时插入支撑施工,尽快形成整体支撑。
STRQPNMLKJ HGF E D C B A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Ⅰ-9Ⅰ-8Ⅰ-7Ⅰ-6Ⅰ-5Ⅰ-3Ⅰ-4Ⅰ-3Ⅰ-2Ⅰ-1Ⅰ-2Ⅰ-3Ⅰ-5Ⅰ-6Ⅰ-7Ⅰ-8ⅠⅠⅠ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化,取土方式和出土方向均各不相同,现分述如下:(1)地表土方开挖-—硬化场地的破除和表层土开挖首先采用三台镐头机破除场地硬化部分的混凝土,与表层土一同外运.表层土自西向东一次开挖至第一道支撑底,运土车直接下基坑,为第一道支撑尽快形成创造条件。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年月目录1工程概况01。
1工程概况01。
2工程地质条件01.3工程特点12编制依据13施工计划及布署23.1施工计划23.2施工准备33。
3施工布署44安全技术措施174。
1安全管理体系174。
2安全技术措施174。
3危险源辨别表185验收计划及标准195。
1阶段验收计划195。
2阶段验收标准196检查监控要求206.1监测目的206.2监测项目206。
3监测内容及报警值206。
4监测方法216.5检测周期227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227.1危险源识别227。
2防控措施227。
3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体系277.4应急救援资源277.5应急准备287。
6应急响应287。
7应急准备措施29 8相关图纸319附件31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某连铸机设备基础主要位于主厂房轴线方向A~E跨内、列线方向位于8~9线之间。
连铸机设备基础主要包括:连铸机基础,中间罐维修平台基础,扇形段维修倾翻台基础,结晶器倾翻台基础,中间罐过跨车轨道基础,烘烤器基础,冲渣沟等。
其中冲渣沟接旋流井段,最深底板标高为—8.9m,因土方开挖放坡较大,影响周围主厂房柱基础,故冲渣沟基础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支护,中间采用型钢对撑。
本基坑大体呈矩形(8m×18m),基坑周长32m,面积78 平米。
基坑支护采用2。
0m 自然放坡与15m 长Ⅳ型拉森钢板桩设两道钢支撑相结合,自然放坡部分边坡采用喷射砼护坡,支撑围檩采用对撑采用ø609×16 圆管支撑(第二道双拼),支撑中心标高分别为—1.200m、—5.200m;立柱采用 H400×400 型钢立柱,长度15m。
基坑降水采用井点降水与深井降水相结合.1。
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自上而下的土层依次为:①杂填土;②粉土;③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粉土夹粉砂。
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受季节性变化而变动,年变化幅度在1。
第一节深基坑施工一、施工流程挖土总体方案按照“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作业。
测量放线→基坑降水→第一步土方开挖→支撑体系施工→第二步土方开挖→垫层及桩头处理→垫层→局部深基础→底板→换撑→拆支撑→侧墙顶板结构→回填土方二、开挖前的准备土方开挖施工前完成以下工作:(1)“四通一平”(通水、通电、通信、通路、场地平整)现场硬化道路:围护结构施工前为满足大型机械设备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同时满足雨季施工要求,将整体施工场区道路进行硬化,硬化标准为:底层双向Φ12@200钢筋、C25混凝土,20cm厚,满足土方施工机械设备对地面强度的要求。
场地内设置3‰排水坡,控制好标高,做到场内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
并根据场地所处地段,在场内设置沉淀池,沉淀池与洗车槽相连,场内施工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入邻近市政污水管道。
(2)基坑定位放线、保护测量基准桩点1)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交桩资料,组织测量班组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对施工区段内有关水准点和控制桩点等基本数据进行复测,并及时将复测结果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结果获批准后在施工中采用。
地面控制网复测无误后,利用地上施工控制网对施工区段进行平面定位控制和高程控制,将地面施工控制点引入基坑内,整个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地上施工控制网及内测量基准网进行检验复核。
2)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①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基本数据测量资料精确地测定建筑物的位置,进行放样和全部测量数据的计算工作。
②要保护和保存好本现场内全部水准点和控制点,防止移动和损坏。
3)土方施工测量工作地面施工高程测量以二级水准点为基准点,采用常规方法控制标高。
土方开挖施工主要包括控制导线测量、水准控制测量等,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纠正土方开挖偏差。
的(3)技术交底项目部技术人员在土方开挖施工前,对该分项工程施工要点、注意事项、检验批划分和质量预控目标向施工人员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不少于3份,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施工队负责人各一份,存档一份。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基坑开挖施工准备①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已经过复核。
②决定挖土方案,包括开挖方法、挖土顺序、堆土弃土位置、运土方法及路线等。
③障碍物和地下管道已进行处理或迁移。
④排水或降水的设施准备就绪。
2.1 工艺流程放线→挖土、挖基坑周边地面截(排)水沟→修边坡→维护坡面→挖土至坑底面设计标高→挖基底周边排水沟、基底找平。
2.2 施工注意事项①基坑开挖,在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离≤3m,以防基底超挖。
②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措施、有方案。
③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
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
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④为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机械挖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200~300mm左右,以后用人工挖平清底。
所有预留厚度应在基础施工前用人工挖除。
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开挖总体方案①考虑场区外周边施工环境因素,合理确定基坑开挖时间。
②确定季节性变化对地下水位影响,为优化基坑土方开挖方案创造条件。
施工期间场地的地下水位变化范围的准确测定,为进一步优化本工程深基坑开挖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③本工程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开挖方案的优化原则。
通过上述对本工程场内外施工技术条件及对施工期间场地内地下水位实际变化论证,从有利于连续作业、便于施工、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等方面出发,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地下水位以上基础土方采用正常大开挖方案;地下水位以下深基坑集群的土方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开挖方案。
④通过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将地下水抽至专用水箱后,采用离心泵将专用水箱内的井水排至自然地坪以上。
3.1 基坑开挖施工采取分步开挖、分步支护的方法,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
开挖完毕后,采用小型机具或铲等进行切削清坡,以保证坡面平整并达到设计坡度。
3.2 基坑降水①根据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均属于含水率在32~49%之间的饱和淤泥质土。
深基坑内支撑梁施工工艺一、支撑施工总体原则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水平支撑,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先撑后挖、限时支撑、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施工,尽量减小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和空间.同时应根据基坑工程等级、支撑形式、场内条件等因素,确定基坑开挖的分区及其顺序。
宜先开挖周边环境要求较低的一侧土方,并及时设置支撑。
环境要求较高一侧的土方开挖,宜采用抽条对称开挖、限时完成支撑或垫层的方式。
基坑开挖应按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等确定开挖方案,开挖过程中应分段、分层、随挖随撑、按规定时限完成支撑的施工,作好基坑排水,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原状土。
支撑的拆除过程时,必须遵循“先换撑、后拆除"的原则进行施工。
二、技术参数该项目基坑面积约33000㎡,周长810m,深度23~25m,基坑围护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体,基坑竖向设置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采用圆环支撑平面布置形式,支撑信息图表所示:表一支撑信息一览表合对称和角撑,截面尺寸详见支撑平面布置图;(2)、支撑梁混凝土强度等级(除第二~四道环撑为C40外)为C35,主筋保护层:30mm;(3)、支撑梁采用两侧支模浇筑,并在支撑梁底设置隔离膜,混凝土应整体浇筑,在冠梁、支撑腰梁施工前需将支护桩表面附着物完全清除;、(4)、主筋连接采用搭接焊接,单面焊10d,接头在同一截面处数量应不超过50%;三、施工流程四、施工方法混凝土支撑首先进行施工分区和流程的划分,支撑的分区一般结合土方开挖方案,按照盆式开挖、“分区、分块、对称”的原则确定,随着土方开挖的进度及时跟进支撑的施工,尽可能减少围护体侧开挖段无支撑暴露的时间,以控制基坑工程的变形和稳定性。
混凝土支撑的施工有多项分部工程组成,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一般可分为施工测量、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
以下对这些分部工程逐一进行说明1.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工作主要有平面坐标系内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和场区高程控制网的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