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13
三、填空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
(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倾斜,直立,倒转)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小于;)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大于)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
(相反)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岩层产状,地形)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厚度,产状,地面产状)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是:A. 岩石的变质作用B. 地震的发生C. 地壳的厚度变化D. 地壳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A. 板块边界的类型B. 板块的移动方向C. 板块的厚度D. 板块的相互作用3. 地壳运动中,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通常会导致: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抬升D. 所有以上4.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砂岩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形成山脉B. 形成平原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二、填空题1. 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之一是______,它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数个______,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3. 地壳运动中,板块的边界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1.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解释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1. 地震2. 板块3. 俯冲带、发散带、转换带4. 地壳运动三、简答题1.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影响着地球的表面。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海沟和裂谷。
同时,地壳运动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板块的相互作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这些自然灾害。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割成数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半固态的地幔上层上。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碰撞、分离和滑移,这些作用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板块的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降,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球表面许多地质现象,如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发育和地震带的分布。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习麵集/试麵及家考备案构造地质学集题集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7)三、填空 (9)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13)五、图解 (16)参考答案 (23)一、名词解释 (24)三、填空 (32)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34)五、图解...........................................................................................构造地质学集题集一、名词解释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构.岩层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视倾向.视倾角.真倾角.真厚度.视厚度.“ V ”字形法则.露头宽度.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应力•主应力.应力状态•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变形•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应变•主应变•线应变•剪裂角•共轨剪切破裂角•单剪应变•纯剪应变•递进变形.蠕变•松弛.背斜・向斜•背形•向形•枢纽.轴面轴迹•槽线•脊线•倾伏角•侧伏角•等倾斜线.同沉积褶皱•底辟构造・穹窿.构造盆地.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滑脱构造.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弯滑作用・弯流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膝折作用•节理.剪节理・张节理.节理组•节理系•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纵张节理.横张世理•断层.滑距.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地堑.地垒.枢纽断层•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裂谷.断层效应•深大断裂•同沉积断层擦痕阶步韧性断层B型俯冲A型俯冲•薄皮构造•劈理•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轴面劈理•线理•拉伸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根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流线・流面•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构造置换・叠加褶皱构造解析119.构造样式12 0.表生构造12 1.蠕动构造1 2 2 .滑坡12 3.上薄褶皱12 4.鱼尾状褶皱12 5.撞击构造12 6.撞击熔岩12 7.撞击玻璃12 8.撞击角砾岩二、判断题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2.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3.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4.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5.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很多网上的试题集是没有答案的,此份文档不同之处就是上面的网站,公布了所有答案,构造地质,考试专用在线答题网站,并附录下面选择题的答案,,赶紧下载吧!!.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A.由细变粗B. 由粗变细C. 没有明显变化10. 滑塌构造是A. 次生变形B. 成岩后变形C. 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 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 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 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 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 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应力一、选择题1. 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27°”中的°代表(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A.倾伏角B.倾伏向C.和5.地层的面向()向下表明地层(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A.体力,面力B.面力,体力C.作用力,重力2.如下图中所示,其中σ、τ和分别表示A.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B.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C.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3.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1印支运动发生于_C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 C三叠纪D白垩纪2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A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3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C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4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D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5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B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6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D___。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7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A____。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8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D____。
A早奥陶世B第三纪C白垩纪D早寒武世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C___。
A复理石沉积B浊流沉积C磨拉石沉积D火山碎屑沉积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哪一部分?A. 大气层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什么?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页岩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A. 地球表面由若干刚性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D. 所有板块都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答案:D4. 岩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岩石,这个过程被称为什么?A. 变质作用B. 沉积作用C. 岩浆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A5. 以下哪种力是构造地质学中最为重要的力?A. 重力B. 磁力C. 张力D. 摩擦力答案:C二、填空题6. 构造地质学中的三大类岩石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7.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质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______。
答案:构造运动8.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主要边界类型包括发散边界、______和______。
答案:收敛边界、走滑边界9.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______带。
答案:活动10.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塑性流动的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塑性变形三、简答题11. 简要说明什么是走滑断层,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答案:走滑断层是一种断层类型,其中岩石沿着断层面平行移动,不涉及岩石的上抬或下降。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
12. 解释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并说明每层的特点。
答案:岩石圈主要由两层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地幔)。
地壳由较轻的硅酸盐岩石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上地幔顶部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更重的镁铁质岩石组成,通常在板块构造中与地壳一起移动。
四、论述题13.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动力学的理解,它解释了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现象的机制。
高中地质构造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力量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以下哪项不是地质构造的类型?A. 断层B. 褶皱C. 岩浆岩D. 地层2.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地壳内部的岩石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A. 断层B. 褶皱C. 节理D. 地堑3.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断裂并错位的现象称为:A. 地壳运动B. 地壳抬升C. 断层D. 地壳下沉4. 地壳中的岩层在受力后,形成的一种弯曲形态,其弯曲的中心部分称为:A. 背斜B. 向斜C. 地堑D. 地垒5. 地壳运动中,岩层发生断裂,但未发生明显错位,这种现象称为:A. 隐伏断层B. 正断层C. 逆断层D. 地堑二、填空题1. 地壳中的岩层在受到挤压力作用时,可能会形成________,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中称为褶皱。
2. 当岩层受到拉伸力作用时,可能会形成________,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中称为断层。
3. 地壳中的岩层在受到垂直力作用时,可能会形成________,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中称为地堑或地垒。
4. 地壳中的岩层在受到水平力作用时,可能会形成________,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中称为节理。
三、简答题1. 描述褶皱和断层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区别。
2. 解释为什么在某些地区,地壳的褶皱构造可以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的指示。
3. 描述断层在地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四、计算题1. 假设某地区发生了一次地震,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5 km/s,地震波从震源到观测点的时间为20秒。
如果地震波在断层带的传播速度降低到2.5 km/s,计算地震波在断层带内传播的距离。
2. 某地区的岩层在受到挤压力作用下形成了褶皱,褶皱的轴线长度为5公里,褶皱的宽度为2公里。
如果褶皱的弯曲角度为45度,计算褶皱的弯曲半径。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C4. A5. A二、填空题1. 褶皱2. 断层3. 地堑或地垒4. 节理三、简答题1. 褶皱是岩层在受到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弯曲形态,而断层是岩层在受到剪切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和错位。
构造地质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A 中型、小型构造B 小型、微型构造C 大型、中型构造D 巨型、大型构造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C ab 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D 交面线理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2、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和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
《构造地质学》作图题十四例超实用一、1、K 1与T 1、T 2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T 1与∈ –O 3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
2、水平;背斜;背斜和向斜。
3、逆;构造窗;飞来峰。
4、∈2--O 3沉积∈2→O 3褶皱断裂,继续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T 1、T 2沉积→T 1、T 2褶皱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K 1K 2沉积→地壳平稳上升。
七、1读图题(共24分) 读下面的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1、什么地层之间存在什么类型的不整合2、K 1、K 2属 岩层。
T 1、T 2组成的构造是 。
∈2—O 3组成的构造是 。
3、F 倾向 性质为 断层,与其相关的构造一是 ,另一是 。
4、本区地质事件的形成顺序是二、1、K 2与J 1J 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J 1与D-C 3为角度不整合,D 与O-S 2为角度不整合。
2、水平;倒转背斜;北西;北东;斜歪倾伏;同斜褶皱;南东东。
3、正;正。
4、岩鞍;C 3之后,J 1之前。
5、O-S 2沉积→O-S 2褶皱、断裂,继续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D-C 2沉积→D-C 2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继续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J 1-J 2沉积→地壳平缓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K 2沉积→地壳平稳上升。
七、读图题,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共24分)1、什么地层之间存在什么类型的不整合 。
2、J —K 2属 岩层。
D —C 3组成的构造为 ,轴面倾向 ,枢纽倾伏方向为 依里卡德分类为 褶皱。
O —S 2组成的构造为 ,轴面倾向 。
3、F 1性质为 断层,F 2性质为 断层。
4、花岗岩体的产状为 形成时代为 。
1、 本图地质事件的形成序列是三、1、水平;单斜;北东;倾伏背斜和倾伏向斜。
2、J 1与C 1-P 2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P 1与C 2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C 1与O 1-S 3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
3、斜歪倾伏;南东;北东;S 3之后,C 1之前。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B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B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的化学成分B. 地球的物理性质C.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 地球的历史演变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岩浆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3. 下列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
A. 地球表层被划分为几个大的板块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D. 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4. 断层是()。
A. 岩石层的弯曲B. 岩石层的断裂并发生位移C. 岩石层的侵蚀D. 岩石层的沉积5. 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挤压B. 地壳的垂直抬升C. 地壳的侵蚀作用D. 地壳的沉积作用6. 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断层的规模大小B. 断层的位移方向C. 断层的倾斜角度D. 断层的位移距离7.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与()有关。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沉积作用D. 变质作用8.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表现为()。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或沉降D. 地壳的折叠9. 岩石圈板块的边界通常分为()。
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10. 构造地质学中的“构造”一词主要指的是()。
A. 地质构造B. 建筑构造C. 机械构造D. 生物构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外壳分为几大层,其中最外层称为________,最内层称为________。
2. 岩石的三大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板块的边界可以分为发散边界、________和________。
4. 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式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________。
5.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6.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7.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
构造地质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复背斜构造尺度剪裂角递进变形侧伏角与侧伏向剪应变节理组与节理系构造窗视厚度流面与流线节理分期与配套枢纽叠加褶皱劈理域构造置换地层断距均匀变形构造层相似褶皱韧性断层构造应力场劈理折射蠕变复背斜飞来峰劈理假整合张节理断距应力与应变劈理域协调褶皱正应力与剪应力横截面节理分期Q节理地层断距轴迹侧伏角枢纽与轴迹滑距透入性构造同沉积褶皱轴面推覆构造真倾角与视倾角角度不整合轴面二、选择题1、纵弯滑作用在层面上所形成的一组擦痕,其产状()。
A、与所在层面的倾斜线一致B、与所在层面的走向一致C、与所在褶皱的枢纽一致D、与所在褶皱的枢纽垂直2、Q节理是()节理。
A、垂直流面,平行流线B、垂直流面,垂直流线C、平行流面,平行流线D、平行流面,垂直流线3、对称波痕其波峰()。
A、指向岩层顶面B、指向岩层底面C、有时指向岩层顶面D、有时指向岩层底面4、逆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是()。
A、б3直立,б1、б2水平B、б1直立,б2、б3水平C、б2直立,б1、б3水平D、б1低角度倾斜5、旋转节理()。
A、与层面近于垂直B、与褶皱轴面近于垂直C、与层面呈45oD、与褶皱轴面呈45o6、岩层通过山脊时,其露头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表明该岩层的倾斜是()。
A、与山脊坡向相反B、与山脊坡向相反,但岩层倾角大于坡角C、与等高线同向弯曲D、与山脊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7、不整合的共同特点是具有()。
A、变质作用B、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C、岩浆活动D、沉积间断8、擦痕线理是()。
A、a线理B、b线理C、c轴线理D、交面线理9、()与主断层所夹锐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A、劈理带B、旁侧小褶皱C、羽状张节理D、构造透镜体10、无根勾状褶皱是()的标志之一。
A、纵弯褶皱作用B、横弯褶皱作用C、塑性变形D、构造置换11、应变椭球体中的BC面代表()。
A、最大挤压面B、最大张裂面C、最大剪裂面D、圆切面12、当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何构造线的侧伏角和它的倾伏角()。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岩石的分类B. 矿物的组成C. 地壳的构造运动D. 地表的地貌形态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D. 地壳下沉3. 断层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沉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4. 褶皱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挤压C. 地壳的下沉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壳内部热流D. 地壳外部压力6.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A.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B. 断层运动和褶皱运动C. 地震运动和火山运动D. 地壳抬升和地壳下沉7. 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不包括:A. 形成山脉B. 形成盆地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8. 地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A. 地震灾害B. 火山灾害C. 地壳抬升导致建筑物倒塌D. 所有以上选项9. 地壳运动的研究方法包括:A. 地质勘探B. 地球物理勘探C. 地质年代测定D. 所有以上选项10. 地壳运动的预测方法包括:A. 地震监测B. 地壳形变监测C. 地壳应力监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1-5 C A C B C6-10 A D C D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运动及其对______和______的影响的科学。
2. 断层的类型包括______断层、______断层和______断层。
3. 地壳运动的类型主要有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4.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主要来源于______。
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
答案:1. 地壳结构地表形态2.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3. 水平垂直4. 地壳内部热流5. 山脉盆地河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构造地质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复背斜构造尺度剪裂角递进变形侧伏角与侧伏向剪应变节理组与节理系构造窗视厚度流面与流线节理分期与配套枢纽叠加褶皱劈理域构造置换地层断距均匀变形构造层相似褶皱韧性断层构造应力场劈理折射蠕变复背斜飞来峰劈理假整合张节理断距应力与应变劈理域协调褶皱正应力与剪应力横截面节理分期Q节理地层断距轴迹侧伏角枢纽与轴迹滑距透入性构造同沉积褶皱轴面推覆构造真倾角与视倾角角度不整合轴面二、选择题1、纵弯滑作用在层面上所形成的一组擦痕,其产状()。
A、与所在层面的倾斜线一致B、与所在层面的走向一致C、与所在褶皱的枢纽一致D、与所在褶皱的枢纽垂直2、Q节理是()节理。
A、垂直流面,平行流线B、垂直流面,垂直流线C、平行流面,平行流线D、平行流面,垂直流线3、对称波痕其波峰()。
A、指向岩层顶面B、指向岩层底面C、有时指向岩层顶面D、有时指向岩层底面4、逆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是()。
A、б3直立,б1、б2水平B、б1直立,б2、б3水平C、б2直立,б1、б3水平D、б1低角度倾斜5、旋转节理()。
A、与层面近于垂直B、与褶皱轴面近于垂直C、与层面呈45oD、与褶皱轴面呈45o6、岩层通过山脊时,其露头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表明该岩层的倾斜是()。
A、与山脊坡向相反B、与山脊坡向相反,但岩层倾角大于坡角C、与等高线同向弯曲D、与山脊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7、不整合的共同特点是具有()。
A、变质作用B、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C、岩浆活动D、沉积间断8、擦痕线理是()。
A、a线理B、b线理C、c轴线理D、交面线理9、()与主断层所夹锐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A、劈理带B、旁侧小褶皱C、羽状张节理D、构造透镜体10、无根勾状褶皱是()的标志之一。
A、纵弯褶皱作用B、横弯褶皱作用C、塑性变形D、构造置换11、应变椭球体中的BC面代表()。
A、最大挤压面B、最大张裂面C、最大剪裂面D、圆切面12、当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何构造线的侧伏角和它的倾伏角()。
A、相等B、不相等C、侧伏角大于倾伏角D、倾伏角大于侧伏角13、在斜歪水平褶皱中,其轴面真倾斜线与枢纽()。
A、平行B、斜交C、垂直D、重合14、层间从属小褶皱所显示的层间滑动方向与主褶皱的枢纽()。
A、斜交B、垂直C、平行D、无关15、组成地堑两侧的断层总是()。
A、性质不同B、性质相同,倾向相反C、性质相同,倾向相同16、构造窗内的地质体属于()。
A、外来岩块B、断层上盘岩块C、原地岩块D、第四系17、沿断层倾向方向观察,若发现地层出现缺失,则说明()断层存在。
A、必定有B、必定没有C、有逆断层D、不一定有18、侵入岩体原生节理中,()往往与顶部接触面平行。
A、Q节理B、S节理C、L节理D、D节理19、一般来说,只要发现()的构造现象即可确定有置换作用存在。
A、轴面劈理B、无根钩状褶皱C、透镜体D、小断层20、相似褶皱可以由()作用形成。
A、断层作用B、横弯褶皱C、纵弯褶皱D、纵弯滑褶皱22、岩层视倾角总是()真倾角。
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关于22、岩层视厚度总是()真厚度。
A、小于B、大于C、等到于D、无关于23、侧伏、倾伏是用于描述()构造的产状的。
A、面状B、断层C、轴面D、线状24、轴面产状可根据()的产状来确定。
A、两翼B、一翼C、枢纽D、轴迹25、滑距反映断层的()。
A、视位移B、真位移C、水平位移D、断距26、褶皱中同一层面上最高弯曲点的连线叫()。
A、枢纽B、脊线C、槽线D、轴迹27、褶皱的横截面图是这样一种图件,它总是()。
A、垂直地面B、垂直轴迹C、垂直a线理D、垂直枢纽28、在读地质图时,如果知道了某一褶皱的枢纽的产状,还需要判断出才能根据里卡德分类方案对该褶皱定名。
A、轴面产状B、翼部地层产状C、核部与翼部地层新老关系D、与该褶皱伴生的断层的产状及性质。
29、同一节理组中的节理其力学性质()。
A、相同B、不同C、可同可不同D、只能是剪节理30、一套固结很牢、层厚相等到的强硬岩层,经纵弯作用形成的背斜,其转折端最可能出现()。
A、层间小褶皱B、张节理和小型断层C、膝折D、虚脱构造31、斜层理是指()。
A、与水平面斜交的层理B、与岩层面斜交的层理C、倾斜岩层D、轴面劈理32、褶皱的横截面图是指这样一种图件,它总是()。
A、垂直地面B、垂直轴迹C、垂直枢纽D、垂直横断层33、利用侵入岩体的流线可以确定()。
A、岩浆相对流向B、侵入接触面产状C、岩浆挤压方向D、岩体形成时代34、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中形成的断层岩叫()。
A、碎裂岩B、糜棱岩C、角砾岩D、石香肠35、斜歪倾伏褶皱的倾伏向是指()。
轴面走向B、层面上擦痕倾伏向C、褶皱的走向D、枢纽倾伏向36、在力学分析中,一般可将张节理作为应变椭球体的()。
A、AB面B、BC面C、AC面D、圆切面37、两期褶皱叠加形成了穹盆构造,这种叠加褶皱关系是()。
A、共轴B、斜跨C、横跨D、不存在38、正断层形成时的应力状态是()。
A、б3直立,б1、б2水平B、б2直立,б1、б3水平C、б1低角度倾斜D、б1直立,б2、б3水平39、石香肠构造是()。
A、a线理B、b线理C、c线理D、交面线理40、构造置换作用往往是()地区重要的构造地质特征。
A、沉积岩地区B、岩浆岩地区C、变质岩地区D、构造活动弱地41、凡同一岩层层面上标高相同点的连线()。
A、肯定是走向线B、是真倾斜线C、是视倾斜线D、可以是与上无关的任一线段42、岩层产状为45°∠30°,在45°-225°的方向剖面图中该岩层的颂角()。
A、大于30°B、等于30°C、小于30°D、等于0°43、单轴应力状态下与主应力垂直的面上()。
A、有直应力又有剪应力B、只有剪应力C、只有直应力D、既无直应力又无剪应力44、两套新老地层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该地区又无断层存在,那么在地质图上()。
A、较老地层中所有地质界线与较新地层界线相交B、较新地层的底面界线截断不同时代的较老地层的界线C、较老地层的地质界线截断较新地层的地层界线D、两套地层中任何地层界面都互相平行45、在地表上沿倾向方向地层的不对称重复与缺失现象,是()存在的重要证据。
A、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地层界面一致)B、横断层C、走向断层D、褶皱46、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内形成的断层岩叫()。
A、糜棱岩B、碎裂岩C、角砾岩D、石香肠47、相似褶皱可由()作用形成。
A、断层作用B、横弯褶皱作用C、纵弯滑褶皱作用D、纵弯流褶皱作用48、与地垒有关且在其两侧的断层总是()。
A、性质不同B、性质相同,倾向相反C、性质相同,倾向相同D、逆断层49、一般说来,只要发现有下述()构造现象就可以断定有构造置换作用存在。
A、无根钩状褶皱B、轴面劈理C、透镜体D、石香肠50、一般来说,根据下述()构造现象就可以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A、石香肠B、性质不明的构造透镜体C、擦痕及由断层引起的拖褶皱D、断层两盘地层的新老51. 在一向西缓倾的沟谷中,有岩层向东倾斜,此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
A、指向沟谷的下游B、指向沟谷上游,岩层界线比等高线弯曲度要小C、指向上游,岩层界线比等高线弯曲度大D、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52.下述四种情况,哪一种引起地质体形状改变最明显()。
A、б1、б2、б3均较大,且不相等B、б1较大,且б1=б2=б3C、(б1-б3)较大,但б1不够大D、б1 较大,且(б1-б3)亦较大53.当某一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一构造线(如擦痕线)的侧伏角为()。
A、90°B、0°C、在0°-90°变化D、45°54.当岩层厚度和倾角不变,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倾角与坡度角越接近,露头宽度()。
A、与岩层真厚度越接近B、无变化C、越小D、越大55.单轴应力状态时,平行主应力的截面上()。
A、没有剪应力和直应力B、只有剪应力C、只有直应力D、有剪应力和直应力56.石香肠构造是()。
A、a线理B、b线理C、c线理D、交面线理57.在岩浆岩体中,原生流动构造的流面常常平行于()。
A、断层面B、岩层的层面C、不整合面D、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58.总滑距的滑移线的侧伏角越大,反映沿断层走向方向的运动分量()。
A、越大B、可大、可小C、越小59.形成沉积岩早期平面X型剪节理的应力场中,与层面近于直立的主应力是()A、б1B、б2C、б360.同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张节理与剪节理面的交迹的方向,代表主应力()的方向。
A、б1B、б2C、б361、单轴应力状态,和主应力斜交的所有截面上()。
A、剪应力最大B、直应力最大C、有剪应力和直应力D、没有直应力62、岩石内摩擦角大时,剪裂角()。
A、为0 °B、大C、不变D、小63、在横切背斜的各个剖面上,同一岩层面弯曲最高点连线叫()。
A、轴迹B、脊线C、枢纽D、槽线64、倾伏圆柱状褶皱的枢纽与()相平行。
A、褶轴B、轴面走向线C、岩层走向线D、轴面倾向线65、角度不整合面的产状通常是和()不相一致。
A、下伏地层层面B、上覆地层层面C、下伏以及上覆地层D、下伏地层一致,但与上覆地层66、片麻理属于()。
A、破劈理B、折劈理C、流劈理D、不连续劈理67、下述四种线理中,属a线理的是()。
A、石香肠B、皱纹线理C、交面线理D、矿物生长线理68、当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一构造线的侧伏角为()。
A、90°B、0°C、0°-90°D、45°69、在力学分析中,一般可将张节理作为变形椭球体的()。
A、AB面B、AC面C、AC面D、圆切面70、侵入岩的流线()。
A、与纵节理垂直,B、与横节理垂直,C、与层节理垂直,D、与斜节理平行。
71、一套固结很牢,厚度相等的强硬岩层,经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其转折端上,常出现()。
A、虚脱B、张节理和小型断层C、层间小褶皱D、膝折72、当发生左行剪切作用时,递进变形的张节理呈()。
A、平直型B、反S型C、S型D、正扇型73、最大主应力轴б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锐夹角称()。
A、内摩擦角B、锐夹角C、共轭剪切破裂角D、剪裂角74、在力学分析中,一般可将张节理作为变形椭球体的()。
A、AB面B、BC面C、AC面D、圆切面75、单轴应力状态下,莫尔圆的圆心座标是()。
A、(0,б1/2)B、((б1-б2)/2,0)C、((б1+б2)/2,0)D、(б1/2,0)76、剪节理特有的尾端变化形式是()。
A、杏仁状结环B、菱形结环C、侧列D、树枝状分叉77、形成沉积岩早期平面X型节理的应力场中,与层面近于直立的主应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