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第三单元 都达尔和玛利亚 (共22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5
初中音乐湘文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欣赏:都达尔和玛利亚》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进入青春期阶段,参与音乐课堂很积极,也有无尽的想象,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爱音乐,不爱上音乐课的偏差现象(主要表现在爱唱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歌曲部分),在歌曲演唱过程中经常进行转调;另外,学生对民族音乐部分越来越不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我们本民族音乐藏族歌曲,器乐曲不熟悉,更不用说是其他民族的音乐)经过分析后主要在于平日里的心里引导不到位。
3重点难点
1、重点是民歌与流行歌曲情感表达的不同。
2、难点是歌曲中称词的连贯演唱与方言的模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学唱《都达尔和玛丽亚》
教学活动
1【讲授】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互动活动)老师在讲台上准备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套民族服饰(没有的准备头饰也可以),用边歌边舞边弹奏的形式范唱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个民族的民歌片段,请学生辨别其民族,并且找到达相对应的民族服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都达尔和玛利亚教案1湘艺版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欣赏并了解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大胆地参与课常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3、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新疆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2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初中学生比较喜欢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特别是歌唱、舞蹈、表演等。
2.学生认知障碍点:本节课最主要的是在新疆舞蹈体验中,农村孩子尤其是男生相对比较害羞于表演,特别是民族舞蹈。
3.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知参与学习体验的乐趣,并且能够勇跃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从中体验音乐课堂的魅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重点学习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以及新疆音乐节奏特点,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
2、参与学习并认真的学习新疆民歌,学会演唱新疆代表性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教学难点:1、课常音乐活动中,新疆舞蹈体验时,如何让学生自信、并大胆的上台体验,特别是男生。
2、学生新疆歌曲,需掌握新疆音乐的特别,包括旋律、节奏等。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师生问好活动2【活动】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课容上节课学习了西藏民歌《年轻的朋友》和蒙古族少数民族民歌《酒杯》两首。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走进另一个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新疆。
活动3【导入】激情律动导入请欣赏以下一段视频播放新疆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老师:请问这段视频出自哪里?学生:新疆老师:视频里面是哪种舞蹈?学生:新疆舞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请大家和我一起来体验一下新疆民族舞!播放新疆舞蹈版《小苹果》片段请学生共同上台随乐一起体验新疆舞部分动作。
活动4【讲授】新课教学1)新疆民歌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
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新疆音乐色彩区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区刀郎色彩区2)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章《泥土歌》中,探索和体验劳动人民在泥土中孕育出音乐。
详细内容将包括《东方红》、《南泥湾》、《黄河颂》等经典歌曲学唱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泥土歌》中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音乐理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热情。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掌握。
重点: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农民在田间劳作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泥土气息,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泥土歌》。
2. 例题讲解以《东方红》为例,详细讲解歌曲创作背景、节奏、音高、情感表达等,让学生解歌曲价值和意义。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学唱《东方红》,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强调团队协作。
4. 歌曲解析依次对《南泥湾》、《黄河颂》等歌曲进行解析,让学生解歌曲背后故事,提高他们对歌曲理解。
5. 学生展示各小组轮流上台演唱所学歌曲,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所学歌曲名称。
2. 板书右侧:展示歌曲节奏、音高、歌词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泥土歌》中歌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视频中展现出正确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解其他劳动人民音乐,如《丰收歌》、《劳动者之歌》等,拓宽音乐视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音乐,体验音乐带来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是节奏和音高掌握,以及作业设计合理性和课后反思深入。
一、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在教授《泥土歌》时,我深知情感表达重要性。
都达尔和玛丽亚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都达尔和玛丽亚》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了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人情。
学会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导入: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1)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的)
(2)猜猜这是哪个地区的歌曲?(新疆,新疆是个多民族的地区,除了有维吾尔族外,还有哈萨克族、塔塔族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丽亚》板书。
2、了解哈萨克族。
(播放图片)
3、学唱歌曲:
(1)看歌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记号。
(重音记号、下滑音)哈萨克族民歌有个突出的特点,歌曲中多出运用下滑音和切分音。
模仿切分节奏。
(2)师范唱,同学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注意下滑音和切分音的用法。
(3)学唱歌谱。
(4)用“来”模唱歌曲。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拓展:
(1)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让我们共同学跳哈萨克族舞蹈。
(2)分组为歌曲设计表演唱形式。
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哈萨克族民歌,并且领略了那里的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亲自到那里转转。
1。
第三单元青春的旋律教学内容:1、歌曲《青春舞曲》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学过程: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
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二)——创编舞蹈动作。
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都达尔和玛利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2、能够大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各种音乐活动中去。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大多都处于不善表现和较被动的上课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都要激发学生的表现和表演的欲望,鼓励学生能够从模仿到创作,从而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让学生在歌声中享受快乐,在互动中来宣泄和表现对美的认知。
让学生了解哈萨克族的民族风情,有兴趣地学习、理解、表现新疆哈萨克族的音乐。
3重点难点1、认识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喜欢聆听哈萨克族的民歌,懂得如何去欣赏、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3、学习“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并将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导入(一)导入:师:请同学们听辨以下歌曲,你所听到的歌曲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教师播放《天路》、《鸿雁》、《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生:听辨歌曲,回答:1:西藏、2:蒙古、3:新疆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一新疆,新疆所属的少数民族也很多,同学们知道新疆所属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吗?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与同学分享)(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民歌的风格特点,也能增加课堂气氛,为后面进一步了解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过程(二)新授课1、图片欣赏:认识哈萨克族的服装2、了解哈萨克族的音乐特点3、认识哈萨克族的乐器一冬不拉(设计意图:教师从哈萨克这一少数民族的介绍开始,从服装、聚居地、民俗、音乐特点等方面让学生对这一民族有较为整体的认识。
)(三)、学唱歌曲《都达尔和玛利亚》1、初听,播放《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塔斯肯所演唱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设疑: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生:《都达尔和玛利亚》是一首哈萨克族情歌,歌曲短小、曲调优美动听,表达了哈萨克族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
都达尔和玛利亚1教学目标1、复习已学过的有关民歌及民歌创编的知识。
2、能随乐跟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
3、能够从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依拉拉》中发现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创作手法。
2新设计本节课在本单元中本来是属于欣赏课的,但是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是先从复习旧知识开始的,该课是让同学们在课下听过的,包括搜集此歌的相关知识(课下完成),课上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检验同学们对该歌曲的认知程度,并从歌曲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旋律的特点和规律(鱼咬尾和同头换尾),这样完成了复习旧知的效果,提起了学生对新知识换头合尾的求知欲,最后展示小组的旋律创编过程,老师给予简单点评!3学情分析1、从材料组织的层面上来纵观这一主题系列,泥土的歌(一)(二)主要涉及到的是汉族民歌、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另外还有音乐的创编手法的应用,分别有“鱼咬尾”“同头换尾",而在八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中主要是向同学们展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格与特点及创作手法“换头合尾”的应用。
本节课恰巧在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丽亚》中涉及到了以前的两种手法“鱼咬尾”和“同头换尾”,这样学生们不仅复习了以前的旧知识,又明白了新知识的规律性(“换头合尾”),另外,本节课中只有让学生在演唱歌曲中感受“鱼咬尾”和“同头换尾",才能有效的推进学生对“换头合尾"的音乐创编的认识层次,其实本节课的主要意图是想让学生在熟悉以前所学的两种创编手法后,进而对新授课中的“换头合尾”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对此创作手法进行集体创造,这里面就要求学生对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丽亚》的旋律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很好的演唱哈萨克族民歌的韵味(奔放、热情)后,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创造的欲望和兴趣.2、能够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感受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和旋律特点,最终在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单元练习题“换头合尾"体验当作曲家的感觉!4重点难点1、能准确地处理歌曲《都达尔和玛利亚》中的延长音记号。
都达尔和玛丽亚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都达尔和玛丽亚》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了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人情。
学会哈萨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导入: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1)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的)
(2)猜猜这是哪个地区的歌曲?(新疆,新疆是个多民族的地区,除了有维吾尔族外,还有哈萨克族、塔塔族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丽亚》板书。
2、了解哈萨克族。
(播放图片)
3、学唱歌曲:
(1)看歌谱,找出歌谱中的音乐记号。
(重音记号、下滑音)哈萨克族民歌有个突出的特点,歌曲中多出运用下滑音和切分音。
模仿切分节奏。
(2)师范唱,同学们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注意下滑音和切分音的用法。
(3)学唱歌谱。
(4)用“来”模唱歌曲。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拓展:
(1)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让我们共同学跳哈萨克族舞蹈。
(2)分组为歌曲设计表演唱形式。
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哈萨克族民歌,并且领略了那里的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亲自到那里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