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国际等级分世界排名
- 格式:doc
- 大小:802.50 KB
- 文档页数:11
围棋、象棋、国象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围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智力运动会、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围棋公开赛个人、混双前8名,团体前2名;(二)世界围棋大师赛个人前8名;(三)亚运会个人、混双、团体前2名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智力运动会个人、混双第9-16名,团体第3-4名;青少年组前6名;(二)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围棋公开赛个人第9-16名,团体第3-4名;(三)世界围棋大师赛个人第9-16名;(四)亚运会个人、混双、团体第3-8名;(五)全运会公开个人、公开混双前16名;(六)全国智力运动会职业个人、混双前16名,职业团体前4名;(七)全国围棋锦标赛职业组个人前16名、团体甲级前6名。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世界围棋公开赛个人第17-64名;(二)世界围棋大师赛个人第17-32名;(三)亚运会个人、混双、团体第9-16名;(四)全运会公开个人、公开混双第17-32名,业余个人、混双前16名,业余团体前8名;(五)全国智力运动会职业个人、混双第17-32名,职业团体第5-8名,业余个人前16名,业余团体前4名;(六)全国围棋锦标赛:1、职业组:个人第17-32名,团体甲级第7-16名;2、业余组:个人前16名,团体前8名;3、少年(U16)组:个人前6名;4、儿童(U12)组:个人前3名;(七)全国围棋定段赛青少年组个人前16名。
四、二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运会公开个人、公开混双第33-72名,业余个人、混双第17-64名,业余团体第9-32名;(二)全国智力运动会职业个人、混双第33-72名,职业团体第9-32名,业余个人第17-64名,业余团体第5-8名;(三)全国围棋锦标赛:1、职业组:个人第33-72名,团体乙级前16名;2、业余组:个人第17-72名。
国际象棋升级标准分数
国际象棋升级标准分数是一种以棋力为基础的标准,用于衡量某位国际象棋玩家的棋力等级和水平的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可以将国际象棋玩家的分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帮助玩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棋力水平。
按照国际象棋的升级标准分数,可以将棋友分成十个等级:大师级别(2100-2399)、国际大师级别(2400-2599)、国际总督级别(2600-2799)、国际军士级别(2800-2999)、国际中士级别(3000-3199)、军士级别(3200-3399)、中士级别(3400-3599)、士官级别(3600-3799)、士官级别(3800-3999)、列兵级别(4000-4199)及大众级别(4200-9999)。
国际象棋升级标准分数是国际棋联(FIDE)针对棋手水平而建立的一个客观评价标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棋联会,是国际象棋界的基本标准,每一位国际棋手都会得到一个分数,以便向世界其他棋手进行比较。
此外,以上的升级标准分数只是基础分数,一般来说,要想达到某一等级,实际所需的分数要高于其基础分数,大概要求棋力达到该等级的基础分数的15%-30%。
比如,要达到大师级别的标准,则实际的分数需要超过2100-2399的范围三到五百分,约达到2350以上。
国际象棋棋士升级规则
象棋是按棋艺级别划分的,专业国际象棋等级由ZF 体育部门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由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
下面一起看看国际象棋棋士升级规则吧~
国际象棋升级规则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等级称号
特级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两次获全国个人赛第2 名(3)三次获全国个人赛第3 名(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
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6 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
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7 至32 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6 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前3 名(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 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32 至60 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7 至16 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4 至12 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6 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 至12 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 名
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7 至36 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7 至18 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13 至24 名(4)县个人赛前8 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 至24 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 至12 名
女子
特级大师。
国际象棋运动员等级标准(2009-11-14 13:24:15)标签:国际象棋教育培训等级体育分类:棋规棋赛国家体育总局即将公布执行的新的国际象棋运动员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杯赛(个人)、世界锦标赛(个人)前8名;(二)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团体锦标赛: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2、亚军,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3、第3名,授予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4、第4-6名,授予参加比赛的2名运动员;5、第7-8名,授予参加比赛的1名运动员。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杯赛(个人)、世界锦标赛(个人)第9—16名;(二)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团体锦标赛第2—8名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外的其他参赛成员;(三)亚洲个人锦标赛、世界冠军分区赛(中国区)、全国锦标赛(个人)前14名;(四)亚洲团体锦标赛出场率和得分率不低于50%: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2、亚军,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3、第3名,授予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4、第4-6名,授予参加比赛的2名运动员;5、第7-8名,授予参加比赛的1名运动员。
(五)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总分出场率和得分率不低于50%: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2、亚军,授予参加比赛的男女各2名运动员;3、第3-6名,授予参加比赛的男女各1名运动员。
(六)全国锦标赛(团体)出场率和得分率不低于50%: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男4名、女3名运动员;2、亚军,授予参加比赛的男女各2名运动员;3、第3-6名,授予参加比赛的男女各1名运动员。
(七)全国青年个人冠军赛(17岁—20岁)前2名且得分率达到70%;(八)全国等级赛甲组冠军且得分率达到76%。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亚洲个人锦标赛、世界冠军分区赛(中国区)、全国锦标赛(个人)第15-32名;(二)全国锦标赛(团体)前8名授予运动健将外其他参加比赛的男4名、女3名运动员且出场率和得分率不低于40%;(三)全国智力运动会(团体)总分前8名授予运动健将外其他参加比赛的男女各4名运动员且出场率和得分率不低于40%;(四)全国智力运动会(少年团体)(10岁—16岁)前2名且出场率和得分率不低于40%。
国际象棋等级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1.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1.棋协大师:这是国际象棋业余的最高等级之一,只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有权授予。
要获得该称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在相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候补棋协大师:也是较高的业余等级称号,是晋升棋协大师的过渡阶段。
3. 1 级棋士至15 级棋士:1 级棋士等级较高,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棋艺水平和比赛经验。
15 级棋士是最低等级,往上依次是14级、13 级等。
其中,15 级至11 级为鼓励性质,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可直接授予;10 级(含)以上证书一般通过比赛并达到规定胜率才可获得。
2.国际象棋运动员等级:由国家体育总局认可:1.国际级运动健将:例如在世界锦标赛(个人)前8 名、世界锦标赛(团体)或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前 6 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个人前 6 名且团体第一名等条件的棋手可申请授予该称号。
2.运动健将:需满足世界锦标赛(个人)第九至十六名、世界锦标赛(团体)或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第七至十二名等条件。
3. 1 级运动员至 3 级运动员:在全国智力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等不同级别比赛中取得相应成绩的棋手,可申请授予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称号。
3.国际称号(国际棋联FIDE 认可的国际通用称号):1.国际特级大师(GM,Grandmaster):是国际棋联授予的最高等级称号之一,要获得该称号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比如参加世界冠军挑战者对抗赛的棋手,或者国际大师、棋联大师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 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特级大师的成绩且国际等级分至少为2450 者等。
2.国际大师(IM,International master):具备较高的棋艺水平,例如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 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国际大师的成绩且国际等级分至少2350 者,或者在特定的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等条件可获得该称号。
3.国际棋联大师(FM,Fide master):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 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棋联大师的成绩且国际等级分至少2250 者,或者在中学生(17 岁以下)世界冠军赛中获得第一名等可获得该称号。
国际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一)世界杯(个人)、世界锦标赛(个人)前八名;(二)国际特级大师;(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100%(男4人、女3人),亚军80%(男3人、女2人),第三名60%(男2人、女2人),第四至六名40%(男2人、女1人),第七至八名20%(男1人、女1人);(四)四年内,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标准分(见胜率表)。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一)亚洲个人赛、中国独立区个人赛和全国锦标赛(个人)前十二名(女子前八名);(二)国际大师;(三)亚洲团体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100%(男4人、女3人);亚军80%(男3人、女2人),第三名60%(男2人、女2人),第四至六名40%(男2人、女1人),第七至八名20%(男1人、女1人);(四)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00%(男3人、女2人),亚军80%(男2人、女2人),第三名60%(男2人、女1人),第四至六名40%(男1人、女1人),第七至八名20%(男1人);(五)全国青年冠军赛冠军;(六)全国等级赛冠军,同时得分率达到76%;(七)四年内,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规定之标准分(见附表);(八)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达到规定之标准。
三、一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锦标赛(个人)、中国独立区个人赛前三十二名(女子前十六名),如果参赛人数不足30人(含30人),按30%录取称号;(二)棋联大师;(三)全国锦标赛(团体)前八名未获大师称号;(四)全国青年冠军赛前六名;(五)李成智分龄组冠军赛18岁组冠军;(六)全国等级赛按参赛人数30%录取;(七)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达到等级称号规定之标准。
四、二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锦标赛(个人)前三十六名;(二)全国青年冠军赛前十六名;(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达到等级称号规定之标准;(四)李成智分龄组冠军赛10、12岁组前八名,14、16、18岁组前十二名;(五)全国等级赛按参赛人数30%录取;(六)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十六名;五、三级运动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一)全国青年冠军赛十七至三十二名;(二)全国等级赛按参赛人数30%录取;(三)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达到等级称号规定之标准;(四)李成智分龄组冠军赛10、12岁组九至二十名,14、16、18岁组前十三至二十四名;(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十七至三十二名;(六)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二十四名。
最新国象棋手世界排名
2021年9月
在国际棋联公布的2021年9月国际象棋棋手等级分排行榜中,有着“挪威神童”之
称的卡尔森等级分比上月上涨6分,以2843分牢牢占据总榜排名首位,而这个分数也逼
近俄罗斯棋王卡斯帕罗夫曾创造的最高等级分世界纪录。
1999年7月,第13位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创造了国际象棋有史以来最高的等级分――2851分,而今,卡尔森等级分2843分,离这个纪录越来越近。
亚美尼亚名将阿罗尼扬2816分,仍旧排名第二位,前世界棋王俄罗斯克拉姆尼克、
阿塞拜疆棋手拉迪亚波夫分别以2797分和2788分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
美国名将中村光2783分排名从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
而现世界棋王、印度棋手阿南德仍旧排在第六位,等级分2780分。
排在第七位到第十位的分别是:俄罗斯卡尔亚金,2778分;意大利卡鲁阿纳,2773分;乌克兰老将伊万丘克,2769分;俄罗斯莫洛泽维奇,2758分。
中国棋手王皓凭借8月比尔大师赛夺金的出色表现,等级分上涨16分,排名从第23位上升到第15位,等级分2742分。
包括王皓在内,中国共有6人等级分排名跻身总榜世界前100位。
中国20岁的小将
丁立人2694分排在第52位;王玥2691分排在第56位;卜祥志2683分排在第69位;倪华2671排在第81位;李超2665分排在第86位。
刘襄琳
2021年9月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国际象棋棋士级别划分对应的elo积分以国际象棋棋士级别划分对应的elo积分为标题国际象棋是一种智力运动,棋手通过对弈提高自己的棋艺水平。
为了评估棋手的实力,国际象棋联合会引入了一个积分系统,即elo 积分系统。
这个系统根据棋手对局的胜负和对手的实力来调整积分,可以反映出棋手的相对水平。
根据这个积分系统,国际象棋棋手的级别分为不同的阶段。
1. 初学者(<1000)在国际象棋的早期阶段,棋手通常会被归为初学者级别。
他们的elo积分一般在1000以下。
初学者对国际象棋的规则还不太熟悉,棋局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基本的错误。
初学者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棋艺水平。
2. 新手(1000-1200)当棋手能够熟练地掌握国际象棋的基本规则和战略时,他们的elo 积分会上升到1000至1200之间。
新手已经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战术组合,并开始学习一些常见的开局。
虽然他们的实力还有待提高,但已经能够在与其他新手的对局中取得胜利。
3. 业余棋手(1200-1600)当棋手的elo积分达到1200至1600之间时,他们会被认为是业余棋手。
在这个阶段,棋手已经能够运用一些高级的战术和策略来应对对手。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复杂的开局,并能够阅读一些中局的变化。
业余棋手通常会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和俱乐部活动,与其他棋手切磋棋艺。
4. 专业棋手(1600-2000)当棋手的elo积分达到1600至2000之间时,他们会被认为是专业棋手。
专业棋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棋局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开局理论和中局战术。
他们通常会参加一些专业比赛,并有机会与世界级棋手进行对局。
在这个级别上,棋手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国际象棋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棋局分析能力。
5. 大师级棋手(2000-2400)当棋手的elo积分达到2000至2400之间时,他们会被认为是大师级棋手。
大师级棋手已经具备了高水平的棋局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
他们能够处理复杂的开局和中局变化,并具备一定的胜局技巧。
国际象棋的等级划分一般分为几种国际象棋的等级划分一般分为几种1、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棋士等级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认可的全国通用称号,由高到低: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四级棋士—五级棋士—六级棋士—七级棋士—八级棋士—九级棋士—十级棋士—十一级棋士—十二级棋士—十三级棋士—十四级棋士—十五级棋士。
2、国际象棋运动员等级国家体育总局认可的所有体育项目通用称号,由高到低: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1级运动员—2级运动员—3级运动员。
3、国际称号国际棋联FIDE认可的国际通用称号,由高到低:国际特级大师:GM(Grand Master)—国际大师:IM(International Master)—国际棋联大师:FM(FIDE Master)。
4、国际象棋等级分国际象棋等级分评分机关为各国家及国际棋联。
上面介绍的三种等级是终身制的(8岁可能获得棋协大师,到80岁仍然可以是棋协大师),但等级分是浮动的,等级分是衡量棋手当前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际象棋下法入门教程1、认识棋子王:最高的棋子,后:第二高的棋子,象:主教帽子形状的棋子,马:马头棋子,车:中世纪城堡样子棋子,兵:最矮的棋子。
2、布置棋盘两个车在棋盘最左和最右,依次放马和象,中间的位置放王和后,第二排放小兵。
3、棋子走法兵只能每次向前走一格,王所有方向都可以走,但是只能走一步,后和王一样,但步数不限制,车不能斜走,步数不限,象只能斜走,步数不限,马只能L字...4、棋子吃法兵只能斜吃,其余棋子行进方向都可以吃。
国际象棋每种棋子的走法1、王:横、直、斜都可以走,可进可退,但每步仅限走1格。
(王车易位时除外)。
2、后:横、直、斜都可以走,可进可退,格数不限,但不能越子。
它是所有棋子中威力最大。
3、车:横、直都可以走,可进可退,格数不限,但不能斜走,也不能越子。
4、象:只能斜走,可进可退,格数不限,但不能越子。
每方各有两个象,占白格的称白格象,只能在白格里走;占黑格称黑格象,只能在黑格里走。
国际象棋业余等级划分
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共设17个等级和荣誉称号,包括:
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棋协一级棋士、棋协二级棋士、棋协三级棋士、棋协四级棋士、棋协五级棋士、棋协六级棋士,棋协七级棋士、棋协八级棋士、棋协九级棋士、棋协十级棋士、棋协十一级棋士、棋协十二级棋士、棋协十三级棋士、棋协十四级棋士、棋协十五级棋士。
凡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认可的国际象棋比赛,根据比赛的级别、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授予棋手相应的等级称号。
国际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有关规定:1、凡达到等级标准中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2、非各级正式比赛(如邀请赛、职工赛等)的成绩和未明确的名次不得作为确定技术等级称号的依据。
3、男女棋手通用本标准。
第三条:批准权限特级大师、大师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一级棋士以下由相应各级体委批准授予。
国际象棋棋手等级分制和技术等级标准实施细则为执行国际象棋等级分制和技术等级标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一)棋手等级分是棋手比赛成绩的数学化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棋手的实力水平。
(二)棋手等级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根据棋手在统计期限内的比赛成绩计算确定。
(三)经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批准,可以随时公布一部分棋手的新等级分。
二、经过计算确定的棋手等级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列表,于每年一月一口和七月一日各公布一次。
公布的最低数字:为2001。
棋手如长期不参加比赛,其等级分可在等级表中保留三年。
以后根据比赛成绩重新确定等级分。
三、可计算等级分的比赛统称为等级分赛,包括:(—)全国团体赛和个人赛;(二)全国优秀棋手在集训期间的正式比赛;(三)国际正式比赛;(四)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其它比赛;四、等级分赛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循环制比赛,至少三分之一的棋手应有等级分;如参赛人数在十人以上,则至少有四名有等级分;双循环赛中,六名棋手至少有四名有等级分。
(二)参赛单位只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或相应级别的单位,主办单位参加时例外),并不得少于三个单位(舍文宁根制除外),同单位棋手不得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
(三)至少应有二名国家级裁判员主持整个竞赛的裁判工作。
(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国际象棋竞赛规则,时限为两小时不超过46着,每天不超过两轮。
(五)主办单位必须在赛前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经批准后有效。
国际象棋教程入门:国际象棋等级划分象棋是按棋艺级别划分的,专业国际象棋等级由政府体育部门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由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分5个等级:特级大师、国家大师、一二三级运动员,通过专业比赛成绩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分8个等级:大师、候补大师、一至六级棋士,通过业余等级比赛授予。
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等级称号特级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两次获全国个人赛第2名(3)三次获全国个人赛第3名(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6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7至32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前3名(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32至60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7至1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4至12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6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7至36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7至18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女子特级大师 (1)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获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并获国际大师称号(3)获特级国际大师称号(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2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3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冠亚军(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24至33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3至8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3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0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相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的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国际象棋考级等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际象棋是一项古老而受欢迎的棋类游戏,它有着复杂的规则和策略。
在中国,国际象棋被广泛地普及和推广,吸引了不少爱好者。
为了评定和制定每个棋手的水平,国际象棋考级等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评价标准。
国际象棋考级等级是用来衡量一个棋手在国际象棋比赛中的实力水平的指标。
通常来说,考核等级是由国际象棋联合会(FIDE)所认可的。
FIDE是国际象棋运动的管理机构,他们负责批准和认可各种赛事和等级分数。
考级等级通常被表示成一个数字,越高的数字代表着更高的水平。
在国际象棋中,考级等级通常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包括新手(Beginner)、业余(Amateur)、职业(Professional)等级。
每个等级中都有进一步的分级,比如业余等级中又分为A级、B级、C级等。
这些分级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棋手的实力水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要取得国际象棋的考级等级,棋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比赛。
这些考试和比赛通常包括标准局、快棋局、甚至是困难的复杂局。
通过这些考试,棋手可以展现他们的棋艺和智力,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实力水平。
在中国,国际象棋考级等级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认可。
越来越多的棋手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考级等级,以期能在国际象棋舞台上更进一步的发挥。
通过考级等级,棋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实力水平,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提高水平制定更有效的计划。
国际象棋考级等级的制定需要遵守一定的标准和规定。
参与考级的棋手需要遵守比赛规则、行为准则等各项规定,尊重对手,将个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考级等级的制定需要公正、公平,确保评价标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国际象棋考级等级中,有一种制度叫做“ELO等级评分制度”。
这种制度是一种通过对棋手之间的胜负局面进行评分,以确定他们的实力水平的方法。
ELO等级评分制度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出一个棋手的实力水平,同时也为赛事的安排提供了更合理的参考依据。
【译前注:有读者问ELO等级分体系的说明。
观网上好象没发现单篇文章就说得通俗清晰的,只好把找到几篇文章拿在一起合译互相补充。
其间发现具体说法稍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概念一致。
FIDE已经专门制定计算表了,到时有需要的照套表来算就行了,而且正式等级分表由FIDE统一发布。
了解这些基础概念和函数计算是增进理解。
】ELO等级分体系主要概念ELO等级分体系是根据它的推广者埃洛(elo)教授名字命名的,它是一种以数值表示的体系,将等级差别转化为分数或取胜概率,反之亦然。
当今多数竞技项目的等级分体系都是建立在ELO体系之上的。
即使粗略看比赛成绩表,也能够看出选手的表现是有起伏的,也就是有“状态”之分。
强手未必恒定表现好于弱手;每人之状态在不同的日子不同的比赛里都会有好坏不同。
而总的来说整个生涯里每一点上,一名选手的表现将大致围绕在某个平均水平上下波动,有时会有背离,而出现大背离的情况比出现小背离的情况频率要低。
于是我们有了ELO体系的第一个假定,用标准统计术语表述就是:可以建立这么一个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某个体在这个表里的不同表现将正常分布。
第二个假定牵涉到了等级量表区间间隔的定义。
简单地说,在某一个特定的实力范畴里,尽管可能存在实力上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预期没有谁比谁好或差很多。
由此可以定量划分区间。
等级量表(rating scale)ELO体系使用一个叫“区间尺度”(interval scale)的定义,即等级差别是可能性方面的唯一重要因素。
【译注:译者理解,这是指对阵双方谁有多大机会胜/负/和,唯一影响因素在于他们之间的等级差别,这样排除了难以确定的“状态好坏”(第一假定:个人的总体表现大致是正常分布的),也排除了具体谁对谁的影响(第二假定:某一特定实力范畴里,相互之间的差别一般可预期不会出现太大意外)。
因此即使出现“爆冷”或“克星”,也视为偶发情况,因为ELO体系是建立在样本足够大量的统计基础上的。
国际象棋教程:国际象棋等级划分象棋是按棋艺级别划分的,专业国际象棋等级由政府体育部门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由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分5个等级:特级大师、国家大师、一二三级运动员,通过专业比赛成绩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分8个等级:大师、候补大师、一至六级棋士,通过业余等级比赛授予。
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第一条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等级称号特级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两次获全国个人赛第2名(3)三次获全国个人赛第3名(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6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7至32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前3名(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32至60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7至16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4至12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6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7至36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7至18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女子特级大师 (1)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冠军(2)获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并获国际大师称号(3)获特级国际大师称号(4)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大师 (1)获全国个人赛前12名(2)两次达到等级称号赛规定之胜率一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前3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冠亚军(4)全国少年个人赛前3名二级棋士 (1)全国个人赛第24至33名(2)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第3至8名(4)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3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前3名三级棋士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人赛第13至24名(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第4至12名(3)行业体协、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0名(4)县个人赛前8名(5)全国少年个人赛第13至24名(6)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个人赛第4至12名第二条评定技术等级称号的相关规定(一)凡达到等级标准中的一条标准者,即可获得申请该项技术等级称号的资格。
【译前注:有读者问ELO等级分体系的讲明。
观网上仿佛没发觉单篇文章就讲得通俗清晰的,只好把找到几篇文章拿在一起合译互相补充。
其间发觉具体讲法稍有差异,但总的来讲概念一致。
FIDE差不多专门制定计算表了,到时有需要的照套表来算就行了,而且正式等级分表由FIDE统一公布。
了解这些基础概念和函数计确实是增进理解。
】转自"国际象棋译文苑"ELO等级分体系要紧概念ELO等级分体系是依照它的推广者埃洛(elo)教授名字命名的,它是一种以数值表示的体系,将等级差不转化为分数或取胜概率,反之亦然。
当今多数竞技项目的等级分体系差不多上建立在ELO体系之上的。
即使粗略看竞赛成绩表,也能够看出选手的表现是有起伏的,也确实是有“状态”之分。
强手未必恒定表现好于弱手;每人之状态在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竞赛里都会有好坏不同。
而总的来讲整个生涯里每一点上,一名选手的表现将大致围绕在某个平均水平上下波动,有时会有背离,而出现大背离的情况比出现小背离的情况频率要低。
因此我们有了ELO体系的第一个假定,用标准统计术语表述确实是:能够建立这么一个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某个体在那个表里的不同表现将正常分布。
第二个假定牵涉到了等级量表区间间隔的定义。
简单地讲,在某一个特定的实力范畴里,尽管可能存在实力上的差异,但总的来讲能够预期没有谁比谁好或差专门多。
由此能够定量划分区间。
等级量表(rating scale)ELO体系使用一个叫“区间尺度”(interval scale)的定义,即等级差不是可能性方面的唯一重要因素。
【译注:译者理解,这是指对阵双方谁有多大机会胜/负/和,唯一阻碍因素在于他们之间的等级差不,如此排除了难以确定的“状态好坏”(第一假定:个人的总体表现大致是正常分布的),也排除了具体谁对谁的阻碍(第二假定:某一特定实力范畴里,相互之间的差不一般可预期可不能出现太大意外)。
因此即使出现“爆冷”或“克星”,也视为偶发情况,因为ELO体系是建立在样本足够大量的统计基础上的。
国际象棋考级计分规则导言:国际象棋作为一项智力运动,有着严格的考级制度。
考级不仅是对选手实力的评估,也是鼓励选手持续学习与提高的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象棋考级计分规则。
一、考级分类及级别国际象棋考级分为多个级别,主要包括FIDE级别和国内级别。
FIDE级别是国际象棋联合会设立的,包括大师(GM)、特级大师(SGM)、国际大师(IM)、特级大师候选人(SIM)等级别。
国内级别则根据各国棋协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特级大师、大师、国际大师、特级大师候选人、一级大师、二级大师等级别。
二、考级计分规则1. FIDE级别考级计分规则FIDE级别考级计分规则主要根据选手参加国际比赛的成绩来确定。
选手根据比赛获得的分数和对手的实力进行积分计算,积分达到相应要求即可晋级。
具体要求如下:-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SGM):获得3次国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700以上的成绩。
- 国际象棋大师(GM):获得3次国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500以上的成绩。
- 国际象棋国际大师(IM):获得3次国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400以上的成绩。
-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候选人(SIM):获得3次国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300以上的成绩。
2. 国内级别考级计分规则国内级别考级计分规则根据选手参加国内比赛的成绩来确定。
选手根据比赛获得的分数和对手的实力进行积分计算,积分达到相应要求即可晋级。
具体要求如下:- 特级大师:获得3次国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600以上的成绩。
- 大师:获得3次国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400以上的成绩。
- 国际大师:获得3次国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300以上的成绩。
- 特级大师候选人:获得3次国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200以上的成绩。
- 一级大师:获得3次国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2000以上的成绩。
- 二级大师:获得3次国内大师规范分(ELO)达到1800以上的成绩。
三、考级计分规则的特殊情况1. 升级与降级考级计分规则中,选手不仅可以通过比赛成绩升级,也可能因为成绩不佳而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