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27 KB
- 文档页数:2
社区1406例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调查与分析王咏冬;夏焱慧【摘要】目的:了解我市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现状.方法:对我服务中心辖区内系统管理儿童1406例用 HM -Ⅱ型血红蛋白计检测血红蛋白.结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100~119g /L)180例(12.8%),其中血红蛋白90g /L 1例.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4周后复查血红蛋白恢复正常179例.结论:城市社区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不容忽视,如能及早发现则可治愈.【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2(000)024【总页数】1页(P2981-2981)【关键词】儿童;铁缺乏;缺铁性贫血【作者】王咏冬;夏焱慧【作者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吉林梅河口 135000;吉林省梅河口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吉林梅河口 1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1 对象与方法1.1 普查对象在梅河口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区内系统管理的儿童,年龄7个月~5岁,共计1406例。
1.2 普查方法用HM-Ⅱ型血红蛋白计,检测方法为氰化高铁法,采取小儿左手无名指端末梢血液,中、重度贫血的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小于90g/L。
1.3 治疗对血红蛋白偏低患儿均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治疗4周。
2 结果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值(100~119g/L)180例(12.8%),有1例血红蛋白值为90g/L。
这些儿童分别有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无力、表情淡漠、睑结膜苍白、易患感染性疾病等支持贫血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贫血,红细胞比积及红细胞数均降低。
7~25个月的744例儿童中血红蛋白低155例(20.8%),其中有1例血红蛋白为90g/L。
年龄3~4岁的662例中血红蛋白低25例(3.8%)。
治疗4周复查,血红蛋白升至正常值179例。
3 讨论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是指体内总铁含量降低的状态,包括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3个发展阶段[1]。
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在0-3岁的社区系统保健中,小儿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容易出现在营养不良或缺铁的儿童身上。
0-3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摄入和生活环境对于儿童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小儿贫血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加强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中贫血状况的关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小儿贫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小儿贫血的定义、症状以及常见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探讨0-3岁社区系统保健中小儿贫血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以及对应的应对措施。
1.2 问题提出在0-3岁社区系统保健中,小儿贫血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
贫血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社区系统保健中,对于小儿贫血的关注往往不够,导致该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管理。
需要对0-3岁儿童贫血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社区系统保健对于预防和管理小儿贫血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小儿贫血的定义、症状、危害以及常见原因,才能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社区系统保健的水平,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小儿贫血在0-3岁社区系统保健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以及提出预防和管理小儿贫血的对策,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小儿贫血的定义和症状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血液无法有效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的一种疾病。
在0-3岁的幼儿中,贫血的症状可能包括皮肤苍白、疲乏、食欲不振、易怒、发育迟缓等表现。
具体症状会随着贫血的程度和类型而有所不同,因此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及时就医以进行确诊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贫血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遗传因素等。
某县中小学生贫血监测项目调查分析(最新)为了掌握我县在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更好的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院在X年3月19-23日对252名中小学生进行贫血监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开展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
一、目的(一)通过监测,推动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全县中小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二)掌握在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建立中小学生贫血数据库,为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行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指导、治疗原则,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改善学生贫血状况。
二、主要做法1、样本选取根据上级要求,按小学1-3年级25%、4-6年级25%、初一至初三年级25%和高一至高三年级25%的抽样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我们分别在实验小学、第二小学、X中学、X高中四个学校抽取了252名学生,其中,实验小学一至六年级63人;第二小学一至六年级63;X中学初一至初三63人;X高中高一至高三63人.对被抽中的学生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
2、检测内容第一,常规检查。
包括测量身高、体重;第二,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的检测、血清铁、铁蛋白检测;第三,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开展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
3、贫血判定按WHO标准筛查贫血:5~11岁血红蛋白(Hb)<115g/L,12~14岁Hb<120g/L,15岁以上男性Hb<130g/L,15岁以上未怀孕女性Hb<120g/L。
缺铁性贫血判定标准:依据WHO缺铁诊断标准包括:血清铁<8.95umol/L (<500ug/L)或铁蛋白Fer<12ug/L即判定为阳性。
三、结果分析这次对252名中小学生进行贫血检测,他们年龄在7-22岁之间,其中,男生104人,女生148人。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此次检测共检出贫血39人。
其中轻度贫血37人:7-11岁20人(女生11人,男生9人),12-14岁11人(女生8人,男生3人),15岁以上的8人(全女生);中度贫血2人(男、女各1人);重度贫血0人。
浅析儿童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儿童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评估儿童营养现状。
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前往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00名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
其中试验组148例,年龄段分布在6到12个月,对照组152例,年龄段分布在1到3岁。
通过测定两组儿童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来确定儿童是否贫血,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儿童贫血原因。
结果:在30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中,有32例患有贫血,其中,1到3岁年龄段组的患病率要高于6到12个月龄的试验组。
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儿童贫血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挑食和母亲有贫血史,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儿童贫血患病率没有直接联系。
结论:降低贫血患病率的有效途径是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加强对父母关于儿童营养搭配知识的普及,纠正儿童的偏食行为。
【关键词】儿童贫血影响因素评估【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94-02贫血是我国儿童中经常出现的疾病,最主要的贫血原因是儿童体内缺少铁这种微量元素,即缺铁性贫血。
贫血儿童多出现脸色苍白、易哭闹的现象,而长期贫血会对智力成长和体格发育造成缓慢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降低社会认知能力,发生不可逆损伤。
[1]因此,儿童贫血问题十分值得重视。
由于儿童的身体素质较成年人差,所以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分析儿童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儿童治疗贫血提供理论依据,以降低贫血的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前往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00名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
其中试验组148例(男女比为2:1),年龄段分布在6到12个月,平均年龄(0.8士0.3)岁;对照组152例(男女比为3:2),年龄段分布在1到3岁,平均(2.1士0.6)岁。
儿童贫血情况调查分析高会林【摘要】目的:对儿童贫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研究中选择了某地区3-6岁儿童的1321名儿童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对其贫血患病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出现贫血的原因。
结果:在研究中,对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进行了分析,儿童轻度贫血现象较为严重,其患病率达到了99.38%,而中度贫血现象较低,患病率为0.62%,没有发现重度贫血的现象。
同时对不同阶段儿童贫血症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两岁儿童的贫血率为14.60%,3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21.43%,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3.60%,7岁儿童患病率最低,为0.31%。
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效控制及预防营养性贫血,是保证儿童健康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儿童贫血情况分析调查研究贫血与肺炎、腹泻以及佝偻被称为儿科四大基本疾病,贫血作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
对于长期贫血的儿童,会对儿童的智力、性格以及功能运动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一些损伤会呈现出永久性的现象。
儿童在成长中,需要得到均衡的饮食环境,所以,在儿童贫血症状整合中,需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
因此,研究了儿童贫血情况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儿童入院前贫血现象、贫血与年龄关系的分析,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选择了某地区3-6岁儿童的1321名儿童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对其贫血患病状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年龄最小的儿童为2岁,最大的儿童为7岁。
男儿童629名,女儿童有692名。
入选的儿童无其它症状。
儿童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调查方法通过一般体检之后,对全部儿童进行了末梢血检常规检测,由专业的技术检测人员进行操作[1]。
1.3观察指标按照《儿科学》贫血诊断标准[2],当出现血红蛋白为(90-110)g/L时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为(60-90)g/L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为(30-60)g/L时为重度贫血。
460例贫血儿童铁缺乏症的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在各年龄段贫血中所占的比例。
方法选取来因贫血来我院门诊就诊的6月-6岁儿童460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S-800i)检测Hb,MCV,MCH,MCHC,RDW,雅培AxSYM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铁蛋白;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所得数据。
结果婴儿组(6月-12月)因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在该年龄段贫血数的66.2%,幼儿组(1岁-3岁)占该年龄段贫血的44.7%,学龄前组占该年龄段贫血的28.4%,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婴儿组因缺铁造成的贫血占该年龄段贫血的比例最大,说明铁缺乏症所引起是引起婴儿营养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关键词】儿童铁缺乏症贫血【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108-03贫血(Anemia)是儿童的常见病,也是儿童除肺炎、腹泻、佝偻病之外的“四大疾病”之一。
铁缺乏症是儿童最常见的贫血原因之一,2004 年WHO 统计数据显示[1] , 学龄前期儿童患有铁缺乏症,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各占10%~20%、30%~80%,贫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而儿童早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行为和神经系统发育,2 岁以下儿童贫血造成的反应能力和活力下降的影响是不可逆的[2]。
临床上将铁缺乏症分为贮存铁缺乏(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和IDA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储铁减少期,是ID的早期阶段,有铁相对摄入吸收不足的病史。
第二阶段为IDE 期,是缺铁的中期表现,除了储铁减少或缺乏外,转运铁也减少,此时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减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
第三阶段是IDA期,此阶段可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本文对2010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460例贫血儿童进行铁缺乏症(ID)的相关检测和分析,探讨铁缺乏症(ID)在儿童贫血中的比例及相关问题。
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区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原因,并开展针对性的防治。
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体检的7岁以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运用高铁氰化钾法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合询问调查。
结果7岁以下3835例儿童患缺铁性贫血421例,其中6个月-3岁儿童1740名,贫血患儿351名,患病率占20.2%,少数民族患儿130名占37%。
结论针对婴幼儿家长加强健康教育,科学喂养,有效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关键词】儿童缺铁性贫血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儿童患感染性疾病的诱因,所以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我们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体检的7岁以下3835例儿童,运用高铁氰化钾法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并结合询问调查,了解我区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体检的7岁以下3835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1.2.1 Hb 、MCV(fl)、MCH(pg)、MCHC的测定方法取左手无名指末梢血,运用高铁氰化钾法,使用由深圳迈瑞公司提供的BC—3000型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测定。
1.2.2采用询问方式对相关因素调查内容:族别、小儿喂养史、辅食添加情况、居住地区、家长对贫血知识的了解及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等。
1.2.3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我国小儿血液协会议暂定:血红蛋白(Hb)值在新生儿期<145g/L、1-4月时<90g/L、4-6月时<100g/L者为贫血。
门源地区中小学校学生贫血调查2010年10月对门源地区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贫血调查,发现农村学生贫血患率(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指标)普遍高于城市中小学学生,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及对象对门源地区内中小学校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学生进行检测。
1.2诊断试剂及仪器氰化高铁血蛋白标准液和齐文氏液(Hb试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CB171生化分析仪由上海华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每年市技术监察局校准合格使用。
1.3检测方式分光光度法测其光密度,以测得的光密度与标准的光密比较而得出样品血红蛋白含量。
1.4操作方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指尖采血,用酒精棉球或棉签消毒左手无名指,去第一滴血,切勿用力挤压,用10毛细管吸满血后,用卫生纸擦净管壁外余血(不能用棉球和滤纸擦),置于盛有2.5ml试剂的5ml的试管中,混匀,放置至少15mim 后比色(注意避免太阳光的直射),结果判定男120—160g/L女110—150g/L。
2 检测结果对门源地区中小学校部分学生进行检测:总检测人数1486人,血红蛋白偏低人数567人,占总人数 38.62%。
其中男生836人,血红蛋白偏低为47001%,女生632人,血红高蛋白偏低人数27.69%。
表1中学生与小学生血红蛋白测定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中小学学生贫血患病率有显著差异(X2=136.32,P 小于0.005).表1 中学生与小学生血红蛋白测定比较表2城市中学生与农村中学生血红蛋白测定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城市中学生与农村中学生贫血患病率无显著差异(X2=0.079,p>0.05)。
表2 城市中学生与农村中学生血红蛋白测定比较表3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血红蛋白测定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有显著差异(X2=7.31,0.005< p<0.01)。
表3 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血红蛋白测定比较3 讨论这次贫血患病率调查是对地区内中小学学生的不同年级采取随机检测,结果男生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高于中学生,农村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小学生。
一、背景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贫血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为了了解我国贫血儿童的情况,提高对贫血儿童的防治水平,本报告对某地区贫血儿童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选取某地区1-14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000名儿童。
2. 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患病情况等。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查阅病历等方式进行。
三、调查结果1. 贫血儿童比例:在调查的1000名儿童中,共有300名儿童患有贫血,占总调查人数的30%。
2. 贫血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是贫血儿童的主要类型,占贫血儿童的80%。
3. 贫血程度:轻度贫血儿童占60%,中度贫血儿童占25%,重度贫血儿童占15%。
4. 家庭经济状况:贫血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其中60%的家庭属于低收入家庭。
5. 饮食习惯:调查发现,贫血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膳食不均衡、挑食等现象。
6. 居住环境:贫血儿童居住环境普遍较差,其中80%的儿童居住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
7. 患病情况:贫血儿童在患病期间,大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
四、原因分析1. 营养不良:贫血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导致儿童摄入营养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2. 饮食习惯:贫血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膳食不均衡、挑食等现象,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
3. 居住环境:贫血儿童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空气质量较差,影响儿童的健康。
4. 医疗保健意识:部分家长对贫血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带孩子就医,导致病情加重。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贫血的认识,普及贫血防治知识。
2. 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改善贫血儿童居住环境。
3. 改善饮食习惯: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均衡的饮食,增加富含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
7岁以下小儿贫血常见原因分析贫血在儿科是较常见的,多以缺铁性贫血主,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也是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医院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儿童保健科以3年儿童健康体检资料作一次0~6岁小儿贫血调查,分析贫血患病率、程度、类型、常见原因。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体检7岁以下小儿49858例,在所体检的贫血儿童中,以周围血象Hb或RBC及Hb低于正常值者为贫血,发现贫血患儿14854例,占就诊人数的29.79%。
见表1。
贫血程度:根据WHO资料,Hb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110g/L,6~14岁120g/L,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低于此值为贫血。
我国小儿血液会议暂定在新生儿期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为贫血。
程度:根据外周Hb量分为轻度正常下限~90g/L,中度~60g/L,重度~30g/L,极重度<30g/L。
新生儿期Hb 144~120g/L为轻度,~90g/L为中度,~60g/L为重度,<60g/L极重度[1]。
见表2。
表1 体检人数、贫血人数、患病率年龄体检人数贫血人数患病率<1个月4840 891 184.09%1~4个月 12361 3316 268.26%4~6个月 9178 2552 278.06%6个月~6岁23479 8095 344.78%合计49858 14854 297.93%贫血类型:根据检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结果,将贫血分为正细胞性贫血(MCV 80~94fl、MCH 28~32pg、MCHC 32%~38%)、大细胞性贫血(MCV>94fl、MCH>32pg、MCHC 32%~38%)和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80fl、MCH<28pg、MCHC 32%~38%)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8pg、MCHC<32%)4种。
某区女中学生贫血状况的调查与预防目的调查了解区内女中学生的贫血状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统计2008~2010年区内5所中学的1 180名女中学生体检的血常规检查资料,了解分析其贫血状况。
结果 1 180名女中学生中的贫血人数是145人,发病率为12.29%,其中轻度贫血占贫血人数的82.76%,中度贫血占贫血人数的16.55%,重度贫血占贫血人数的0.69%。
在贫血原因中,缺铁导致的占89.66%,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占9.66%。
结论区内女中学生的贫血状况较为严重,应对女中学生加强饮食观念的教育,改善女中学生贫血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aemic status among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our district to work out an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1 180 female students from five middle school in our district in 2008-2010 to analyze the anaemic status. Results The number of anemia was 145 and the morbidity rate was 12.29%. The number of mild anemia was 82.76%,that in moderate anemia was 16.55%,in serious anemia was 0.69%.In anaemic female students,lack of iron was accounted for 89.66%, lack of VitB12 and folate was 9.66%. Conclusion Anaemic status of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serious in our distric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diet concept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Anemia贫血是青少年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不仅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而且影响其健康成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贫血和维生素 A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22摘要目的探索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北京市朝阳区学生贫血以及维生素A缺乏提供干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8所中小学49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贫血及其维生素A情况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总体上,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总体贫血检出率为9.80%,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为12.80%。
男生贫血检出率(9.80%)略低于女生(9.84%);低年级贫血检出率高于高年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6,P=0.01)。
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在一年级学生中最高(20.90%),其次为三年级(16.00%),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7,P=0.000)。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维生素A浓度呈正相关(r=0.23,P=0.000)。
结论朝阳区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高于全国水平,存在维生素A边缘性缺乏,且低年级学生为易感人群;应加强监测开展营养宣教,改善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状况。
关键词中小学生;贫血;血红蛋白;维生素A贫血,或低浓度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仅会影响认知和运动发育,还会影响学习能力,并增加感染的易感性,这也会对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1。
而维生素A缺乏是由单一微量元素缺乏所致的营养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
引起贫血的常见原因是由于铁、维生素A等元素的缺乏,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人群中,维生素A缺乏与缺铁性贫血同时存在。
许多研究也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密切相关。
为了解朝阳区中小学生贫血发病与维生素A营养状况,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防治措施,提供两者之间循证医学的证据。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工作,对我区中小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贫血现况及维生素A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朝阳区的四所小学和四所中学。
青少年贫血的症状和补铁技巧青少年贫血是指由于铁缺乏或缺铁贫血引起的疾病。
在青少年时期,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和发育阶段,缺铁贫血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和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贫血的症状以及补铁的技巧对青少年的健康至关重要。
症状青少年贫血的主要症状可能包括:1. 疲劳和乏力:贫血会导致身体缺氧,使青少年感到疲倦和乏力,即使是轻度的身体活动也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疲劳。
2. 心悸和气短:由于血液中缺少足够的红细胞携带氧气,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和呼吸困难的情况。
3. 头晕和头痛:缺血引起的缺氧可能导致头晕和头痛,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和集中注意力造成困扰。
4. 苍白的皮肤和黏膜:贫血会导致皮肤和黏膜的血液供应不足,使其呈现苍白的颜色。
5. 情绪波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缺氧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补铁技巧如果青少年出现贫血的症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
以下是一些补铁的技巧:1. 增加铁摄入量:丰富的铁来源包括红肉、鸡肉、鱼类、豆类和坚果等。
合理搭配食物,多样化饮食,可以帮助补充足够的铁元素。
2. 维持均衡饮食:除了摄入足够的铁,均衡饮食还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3. 避免与铁的吸收相冲突的食物:一些食物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如饮茶和咖啡等,青少年在进食富含铁的食物时需避免同时饮用这些饮品。
4. 补充铁剂: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考虑使用铁剂来补充铁元素。
但是,应该谨慎使用铁剂,遵循医嘱剂量和使用时间。
5. 每天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对于青少年的贫血恢复有一定帮助。
总结青少年贫血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和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贫血的症状并及时采取补铁的技巧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铁的摄入量、维持均衡饮食、避免与铁吸收相冲突的食物、补充铁剂以及适量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有效预防和改善贫血的问题。
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6个月~3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姚博;杜娟【摘要】目的探究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6月~3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分析造成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天通西苑社区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6月~3岁儿童,共20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血红蛋白值、贫血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儿童的贫血情况.结果 2053例儿童中,存在贫血的儿童共266例(12.96%).男孩1074例,贫血145例(13.51%),女孩979例,贫血121例(13.36%);6~12个月儿童701例,贫血191例(27.25%),13~24个月儿童650例,贫血43例(6.62%),25~36个月儿童702例,贫血32例(4.56%).6月~3岁儿童中,贫血患病率比较高,年龄越小,患者贫血的几率越高.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患病率较低;辅食添加时间越晚,患病率越高;少食动物性食物的儿童患病率越高.结论应当定期对婴幼儿进行体验,尽早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贫血与喂养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应当形成正确的喂养方式.【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20【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喂养方式【作者】姚博;杜娟【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R195.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婴幼儿中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其不但对儿童的免疫能力会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婴幼儿的健康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将会诱发其它病症[1]。
为了了解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6个月~3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而更好的进行儿童贫血的防治工作,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天通西苑社区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6个月~3岁儿童,共2053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过程如下。
运用“筛查法”分析899名青少年营养性贫血
王宏宇;吴玲;郭彩虹
【期刊名称】《中国校医》
【年(卷),期】1993(7)4
【摘要】营养性贫血是当前人类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其常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其发病原因和性质分为缺铁性、大细胞性和混合性三种,治疗和预防措施也
有所不同。
本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采集手指微量血检测血红旦白(Hb)浓度和红细胞比积(PCV)的“筛查法”,于1990年11月对我市5所中小学进行了
营养性贫血的调查并判定了是否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和类型。
由于该方法准确、简单、快速且能大批量检测,为我市基层和边远地区开展对群体儿童贫血检查和诊断提供
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3页(P180-182)
【关键词】贫血;营养性贫血;青少年;筛查法
【作者】王宏宇;吴玲;郭彩虹
【作者单位】太原市卫生防疫站;山西省职业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201
【相关文献】
1.胎儿心脏三平面法与节段分析法联合九平面连续扫查法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的比较[J], 郑冬明;梁倩虹;龚炜;陈淑华
2.VIA/VILI筛查法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分析 [J], 刘涧洁
3.VIA/VILI筛查法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分析 [J], 刘涧洁
4.结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参与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宏达;卢明;刘成成;张愉涵;邹霜梅;石菊芳;任建松;李霓;代敏
5.应用筛查法诊断儿童营养性贫血性质的研究 [J], 张知今;罗颖军;刘振坤;汪蒙贤;徐淑花;张德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病的情况,为开展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对8769名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
结果:门头沟区中小学生的贫血总体患病率较低。
结论:在今后的学校卫生工作中,我们应加强教育农村小学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女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贫血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常见病之一。
此病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而且可导致中小学生的智力、运动和行为受到损害[1]。
因此,我国将贫血筛查列入中小学生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笔者于2010年3月~2010年6月对门头沟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患病状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全区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876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所有调查对象均身体健康、未服用过铁剂和补血药物。
1.2方法检验血液标本所用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文-齐氏液均由天津市现代高科技研究院中山研究所提供,检验仪器为北京安恒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Hb-14D型血红蛋白测定仪。
检验方法:①从所有调查对象的左手无名指末端取20微升血液标本。
②向血液标本中加入5毫升的文-齐试液混合均匀。
③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1.3标准本次检测结果以2001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2]为标准。
血红蛋白含量:5~11岁<115g/L、12~14岁<120 g/L、15岁及以上男性<130 g/L、15岁及以上女性<120 g/L为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含量:60~90 g/L为中度贫血、 30~60 g/L为重度贫血。
1.4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共检出的贫血患者172人(1.96%),其中轻度贫血169人(1.93%);中度贫血3人(0.03%),无重度贫血。
各年级组的贫血患病情况见表1。
表1:2010年门头沟区各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
由表1可见,除高一年级组外,贫血的患病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2.2根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评估标准,我区学生的贫血患病状况符合评估标准(贫血患病率在5%以下)。
2.3城镇学生、农村学生的总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04%和1.81%。
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的比较见表2。
表2:门头沟区2010年不同年级组城乡学生贫血情况
农村小学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城镇小学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各年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2.5 不同性别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如表3所示。
表3:门头沟区2010年不同年级组男女学生贫血情况
男生的整体贫血患病率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小学女生的贫血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但到了青春期后,女生的贫血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从总体上看,除了小学组和初一年级组的男、女生贫血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外,女生的整体贫血患病率略高于男生(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区中小学生的总体贫血患病率较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低 [3],且达到了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评估标准的要求。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即女生的贫血患病率比男生高得多、农村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城镇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
我区女生的贫血患病率较高这一现象与其他地方的相关报道十分相符[4-5],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女生月经失血过多。
②挑食、偏食、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对于农村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较高这一现象,笔者分析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对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有关。
我们在今后的学校卫生工作中,对高一女生和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要特别加强教育,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
其重点在于:教育小学一年级学生加强营养、增强体育锻炼、让他们多吃含铁的食物;教育高中女生不要因为追求形体美而随意节食,尤其在月经期间要加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黎海芪.铁、碘、维生素微营养素的现代观.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10(3):179-181.
[2]朴建华,赖建强,荫士安,许洁,徐青梅,杨晓光.中国居民贫血状况研究.营养学报,2005,27(4):268-271.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季成叶执笔.我国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现状及变化趋势.2005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005,80-86.
[4]杨凤梅.利川市中小学生贫血情况分析.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2004,2(4):66.
[5]董晓莲.浙江省德清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