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台风14张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7
高一地理必考台风知识点台风是一种猛烈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了解台风的知识点对于高一地理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地理必考的台风知识点,包括台风的形成,结构,移动和影响等方面。
一、台风的形成1.热带低气压:台风生成的前提是有大范围的低气压形成,通常发生在热带海洋上。
2.大范围的水汽:温暖的海洋表面蒸发形成水汽,为台风提供了能量。
3.热带漩涡:不断上升的水汽形成了一个气旋,称为热带漩涡。
4.符合一定条件:例如,表面温度高于26℃,大范围的相对湿度超过80%,垂直风切变较小等。
二、台风的结构1.中心眼:台风的中心是一个相对干燥、空气下沉的区域,称为中心眼。
2.风眼壁:中心眼周围是高速旋转的气旋风眼壁,风力最强。
3.螺旋雨带:风眼壁外部是螺旋状的雨云带,呈放射状排列。
三、台风的移动1.受风向影响:台风的移动受到周围风向的影响,通常沿着大气环流向西北方向移动。
2.受地球自转影响:科氏力会使得台风在向西北方向移动时逐渐转向,最终以北半球为例,进入到西风带或东风带。
四、台风的影响1.狂风暴雨:台风带来狂风暴雨,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
2.风暴潮:台风过程中,中心的低气压使得海水堆积,形成风暴潮,可能引发海水倒灌和海堤决口等灾害。
3.洪涝灾害:大量降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引发洪涝灾害,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4.水库溃坝:尤其对于一些存水量较大的水库,台风可能导致溃坝事故。
5.经济影响:台风带来的破坏对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需要大量的重建和修复。
结语台风是一种猛烈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了解台风的形成、结构、移动和影响等知识点对于高一地理的学习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台风知识,在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自身安全方面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台风知识点一、什么是台风台风是指发展成飓风强度或热带风暴强度的气象系统,在西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形成。
它由强热带风暴形成,并具有很强的刮风和暴雨特征。
台风一般呈螺旋状,在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眼和眼壁结构,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 形成过程:台风的形成需要一系列适宜的气象条件,包括高温海水、海洋表面上升气流、低层顶盖等。
当海洋表面温度达到26℃以上,水汽充沛,加上适当的气流辐散,就有可能形成台风。
2. 发展过程:台风的发展可分为初级发展、增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初级发展阶段又称预台风阶段,此时台风眼还不明显,暴雨和风力相对较弱。
随着热带低压不断强化,并形成明显的台风眼和眼壁结构后,进入增强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是台风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风力达到最高峰,暴雨最为集中。
三、台风的特征与破坏性1. 特征:台风具有巨大的能量和强烈的风力。
一般来说,台风的风速在每秒17.2米(约62公里/小时)以上。
台风眼呈低气压的中心区域,风力较弱甚至风平浪静。
而眼壁区域风力最强,通常伴有暴雨和雷电等极端天气现象。
2. 破坏性:台风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台风的高风速可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和绿化植被,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和城市排水系统瘫痪;风暴潮会引发海水倒灌和海岸侵蚀。
此外,台风还常常伴随着洪水、飓风和龙卷风等其他灾害。
四、台风的监测和预警1. 监测手段:台风的监测主要依靠航空、卫星以及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
航空和卫星资料可以提供台风的图像和风场资料,这对于确定台风的位置、路径和强度非常重要。
2. 预警措施:为了能提前采取有效的防御和救援措施,气象部门会发布台风预警,并根据预测的台风路径和强度,提前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采取相应的避难和疏散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应对台风的防御措施1. 预防和减少损失: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台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台风防御意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合理规划和管理沿海地区,减少台风灾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