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
- 格式:ppt
- 大小:345.51 KB
- 文档页数:2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引言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通过资本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探讨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跨国公司的角色与作用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活动并拥有超过一个国家中心的企业。
它们通过建立全球化供应链、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取相关技术和资源等手段,实现了跨国经营。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首先,跨国公司通过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参与合资企业等方式,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全球化的业务网络,可以在境内外实现资源配置和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通过资本流动刺激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通过在不同国家间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跨国公司可以使不同国家间的优势互补,形成更有效的国际产业链。
这种国际分工的加深,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全球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是相互依存的。
国际贸易需要资本的支持,而资本流动也依赖于国际贸易的需求。
资本流动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国际贷款和外汇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
首先,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通过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或购买外国企业,实现了本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这种直接投资方式可以有效地打开国际市场,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其次,资本流动也可以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推动国际贸易。
跨国并购可以使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进而加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通过并购获得的资源和技术,可以促进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资本的流动还可以通过国际贷款和外汇市场交易等方式参与国际贸易。
国际贷款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以满足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资金需求;外汇市场交易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货币兑换的便利和灵活性。
上篇国际贸易理论第一章导论国际分工的含义: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既是国内分工的延伸和继续,又是高于国内分工的一种国际化社会分工国际分工就是国际经济整个发展过程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㈠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18世界产业革命之前,是社会分工有国内像国外扩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工㈡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起到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产业革命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实现从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
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增长,是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㈠自然因素㈡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分工的历史表明,社会分工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促使分工发展的内在动因㈢国际生产关系㈣经济改革和上层建筑国际贸易的定义:是指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通过世界市场实现商品、资本、劳动、科技和服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达到国际收支均衡的行为和方式。
国际贸易按照货物移动的方向分类: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净进口、净出口、复进口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㈠商品的特点1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初次产品的比重2高科技产品贸易增长速度较高3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商品贸易4技术贸易突飞猛进㈡结构变动的原因1技术进步影响了商品结构2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3贸易条件的变动对初级产品不理4跨国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㈠国际贸易静茹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㈡国际贸易发展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区域性贸易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国际贸易重心发生重大转移㈢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㈣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㈤无纸化贸易逐步盛行㈥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㈦管理贸易发展迅速㈧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1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坦福德为主要代表的早期重商主义要求在每一宗贸易中都要严格地实现出超,以赚取金银,他们的主张称之为货币差额论 2主张寻找机会把国家剩余的货物以制成品形式推销给外国人,以换取黄金与白银。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 xx\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的研究内容: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资本主义诞生后,早期国际贸易有: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先后成为繁盛的国际贸易港口,其贸易范围遍及亚洲、非洲和美洲。
2、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3、对外贸易政策(如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等);4、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
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二、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单选)1、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总值。
一般一国以离岸价格(FOB价格)计算出口额,以到岸价(CIF价格)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额。
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出口额而言。
2、对外贸易量: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
这一指标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三、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1、转口贸易(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
2、过境贸易: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造,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有两种类型: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
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多为无形,不可存储的。
WTO列出的12个服务行业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
六、贸易差额1、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主体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它是不同国家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国际分工和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其中以企业为主要参与者。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1. 自由贸易原则:国家在贸易中应尽量避免限制和干预,鼓励自由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
2. 互惠原则:各国在进行贸易时应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3. 最惠国待遇原则:各国之间应平等地对待对方,不得给予某一国家特殊待遇。
4. 国民待遇原则:各国在处理外国商品和服务时,应给予与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同的待遇。
三、国际贸易的形式和方式1. 商品贸易:包括货物出口和进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2.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金融、咨询、教育等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直接投资:指企业或个人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
4. 间接投资:通过购买国际证券、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等方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5. 外商直接投资:指国外企业在本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
6. 对外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援助。
四、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制度1. 关税: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和技术壁垒等,限制了贸易的自由流动。
3. 汇率政策: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比例,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4. 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中常常出现的争端和冲突,各国常常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5.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运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五、国际贸易的风险与保护1. 市场风险:包括需求波动、市场萎缩和价格变动等,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2. 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面临汇兑损失。
3. 政策风险: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动、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章导论1.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为()。
A.过境贸易B.总贸易体系C.转口贸易D.专门贸易体系答案:B2.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标准的进出口,称为()。
A.直接贸易B.过境贸易C.专门贸易D.总贸易答案:C3.()是构成国际无形贸易的主体。
A.国际服务贸易B.国际技术贸易C.国际金融贸易D.国际直接贸易答案:A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按()计算出口额。
A.FOBB.CIFC.CFRD.FCA答案:A5.从世界范围看,世界进口总额一般()世界出口总额。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一定答案:B6.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A.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B.该国的贸易条件不变C.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D.该国的贸易条件未知答案:C7.国际贸易又称()。
A.对外贸易B.世界贸易C.进出口贸易D.环球贸易答案:B8.联合国统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贸易额的资料是以()表示。
A.欧元B.美元C.本国货币D.日元答案:B9.世界贸易组织列出的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数有()。
A.10个B.12个C.14个D.16个答案:B10.对于一个国家,当某一时期的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
A.贸易顺差B.贸易出超C.贸易平衡D.贸易逆差答案:D11.对外贸易依存度可表示为()。
A.一国对外贸易总额/GNPB.一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出口总额C.一国对外贸易进口额/GDPD.一国对外贸易出口额/GNP答案:A12.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亿美元,商品进口值800万美元,商品出口额为1200万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A.10%B.11%C.12%D.9%答案:A13.中国2007年出口额为12180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亿美元,则全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为()亿美元。
A.9558B.12180C.21738D.2622答案:C14.中国2007年出口额为12180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亿美元,则全年外贸()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