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9.95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

参考书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重点语句赏析

1、“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与他作伴,有意来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

2、“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衣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

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是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作者的兴奋和

喜悦都已高度概括在这四个字中了。

3、“念无与乐者”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欣喜而转入沉思,发出低沉的喟叹,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写出作者在贬居中寂寞寡欢,即使是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敢跟他往来。其二,一同赏月的应该是志同道合之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4、“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索,其实却包含着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这个人不可的意思。由此可见张怀民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了。

5、“寻”字,它包含着一种揣想:面对如此良夜,张怀民不会蒙头大睡吧!他很可能也在赏月。只是不知他是庭中赏月,还

是出门步月呢?因此需要去寻他一寻。其次,“寻”与“访”不同,它有一种急欲找到的迫切感,这就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

6、“亦未寝”的“亦”字,写出了这一对朋友情感相似;对

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事。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

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

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内容分析

1、情感体会:庭中步月,静中有动,恬静的心境和诗意的感受化为了从容的步履。诗人在漫步中领略月光的美好,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

2、如何写月:文中没有写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精妙传神。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藻和荇,把隐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

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

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

见其静

4、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

水空明”是从正面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

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这两句,

一正写,一侧写,收点染并用之效,

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造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

5、文章中心: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

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