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寻源_优秀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92 KB
- 文档页数:5
徽州徽墨作文朋友!今天咱唠唠那传世经典——徽州的徽墨。
每次提到徽墨,我这心里总是泛起一阵敬仰,就像见着了祖传的宝贝似的。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徽墨,是在爷爷的书房里头。
咱家前几代都是书香门第,爷爷常说:“徽墨,那可是写字作画的根本。
”我当时想着,不就是一块小墨块儿嘛,有啥特别的?直到亲眼见着它,我这想法立马就变了。
这徽墨,就像那水里捞出来的黑珍珠,光亮亮的表面,质感十足。
你知道吗?徽墨这玩意儿,闻着都有种特别的味道。
那淡淡的松烟香,混着些微的药香,跟其他墨闻起来就是不一样。
我有次心痒痒,在爷爷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起一块准备磨墨。
刚磨上没几下,爷爷就发现了,连忙制止:“小兔崽子,你这样磨墨是没灵魂的!”我当时有些不好意思,心里默默念叨,磨个墨也有啥灵魂可言?不过等我真正明白其中奥妙的时候,那才叫一个开窍。
徽墨磨好后,用毛笔蘸上一点,轻轻在宣纸上一划,那字迹圆滑流畅,墨色饱满深邃,就像是大自然的作品。
我有时候甚至会想,如果徽墨能说话,它一定会自信满满地说:“来呀,用我画出你的天地!”哈哈,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傻?听说在徽州,那儿的工匠对制作徽墨可是讲究得很。
据说一块好的徽墨,需要几百道工序呢,什么选料、熏烟、制胶,一点不马虎。
我刚开始搞创作那会儿,可纠结了,总想着把这些繁琐的工序全写出来,详细得像说明书似的。
后来才悟出道理,就像欣赏徽墨,你就用它来好好写字作画,别钻牛角尖。
现在市面上的徽墨,种类繁多。
琳琅满目的,一些看着都有些不像传统徽墨的样子,我就琢磨,是不是为了多赚钱,这中间也有把戏呢?但是对我来说,真正让人信服的,还是那些地道的老手艺,比如爷爷珍藏的那些,那才叫一个“正宗”。
听说在一些书画展览上,徽墨写出来的作品那是抢手得很,都被收藏家高价竞拍。
我就心里嘀咕,这价值真是无与伦比,我还是喜欢看看我自己用徽墨写的歪歪扭扭的字,那股老实劲儿。
朋友,你呢?你是喜欢那些高大上的收藏,还是更享受创作过程中的乐趣?我觉得徽州的徽墨就像生活中的一抹宁静。
徽墨的传承900字左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徽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源自安徽省历史悠久的徽商文化,被誉为“东方黑金”。
徽墨的传承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在中国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徽墨不仅是一种优质的文化产品,更是一种传统工艺的象征,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
徽墨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宋代,那个时候茶叶、银器和徽墨是徽商重要的经营之一,当时的徽墨以用松皮煎炼而成,因其品质优良,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明朝时期,徽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书画的理想用墨。
清代时期,随着徽商的兴盛,徽墨也逐渐进入全国市场,成为了中国四大名墨之一。
徽墨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包括选料、炼墨、晒干、打印等流程。
徽墨的原材料主要是从皖南地区采集的松皮、松根、松叶等,这些材料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处理。
在炼墨的过程中,需要将松皮煎炼,加入适量的蜂蜜、胶饴等胶质,搅拌均匀后,倒入石磨中进行研磨。
炼墨完成后,再将墨汁晒干,经过多次反复研磨,直至墨汁细腻。
打印工艺是将炼好的墨汁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墨条或墨饼。
徽墨的传承在今天依然得以延续,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工匠们的坚守和努力。
他们严格遵循传统制作工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法制墨技艺。
还不断进行技术改良和创新,拓展了徽墨的应用范围,使其适用于更多领域。
现如今,徽墨已经不仅仅是书画家们的专属宝贝,还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礼品赠送、文化保护等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徽墨的传承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持其传统魅力和文化底蕴。
需要继续加强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使徽墨在质量和品牌上得到提升;应该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挖掘徽墨的潜在市场,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还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传播徽墨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价值。
徽墨的传承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守望、传承发扬。
徽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
有关徽墨的文章徽墨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起源于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徽墨采用的是由松香、油墨和水构成的墨汁,其所用的松香是徽州特有的产物,质地特别细腻,具有很强的稠度和良好的抗水性。
因此,徽墨在使用时不易晕染,颜色浓郁饱满,极具表现力和艺术美感。
徽墨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各种书法作品和山水画中最为常见。
在书法中,徽墨的线条流畅、墨色厚重,极富有韵味、毫气撇捺、宛转圆活,展现出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
在山水画中,徽墨的色彩和墨香则能够使山水画更富有情趣和神韵,深受绘画家和收藏家的青睐。
徽墨的制作过程需要讲究技艺,需要讲究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掌控。
首先将松脂加热融化,再加入一定的油墨和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冷水冷却。
经过这样的反复调制后,墨汁颜色才能均匀、水分得以散发,而且还需要讲究储备和成熟的过程。
一般而言,储备时间越长,徽墨的香气和性质就越完美。
因此,徽墨也被视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品。
徽州人崇尚文化,又具有优秀的商业头脑,在唐宋时期的山水画、文学、诗词、音乐、传说、民俗、宗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创作和活跃。
而徽墨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也成为了徽州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的文化艺术市场中,徽墨已经成为了珍品,收藏品和文化艺术收藏的重要一部分。
很多人因为其浓郁的文化气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良好的保值性,对徽墨情有独钟。
在市场上,尤以徽墨碑、徽墨册等稀世珍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同时,徽墨的作用也正在慢慢地从单纯的艺术品向商业、文化交流等方面拓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
最后,我们可以说,徽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承载了徽州地域特性、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
它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浓缩了徽州民俗文化、山水特色和人文传统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历程。
非遗文化遗产徽墨作文400字
四川话版:
哎呀,说起咱们中国嘅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绝对算得是一块宝。
徽墨,就是安徽徽州产嘅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起来那叫一个
顺心。
徽墨嘅制作工艺可讲究了,从选料到成品,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首先要选用上等嘅松烟,再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制成一块好墨。
这墨,黑得发亮,香气扑鼻,用起来手感顺滑,写出来嘅字儿也特别有神。
咱们四川人爱喝茶,徽墨就像茶一样,需要慢慢品味。
一块好墨,不仅能够提升书法作品嘅艺术价值,还能让人在书写过程中享受到一
种精神上嘅愉悦。
现在,虽然电脑手机普及了,但徽墨这样嘅传统工艺还是值得我
们去传承和保护。
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嘅传承,
一种历史嘅见证。
所以啊,咱们年轻一代要多多了解和学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嘅光彩。
徽墨,这块黑金子,咱们要好好保护,让它代代相传,成为咱们中华文化嘅骄傲。
徽墨的传承900字左右徽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墨的传承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讨。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徽墨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
徽墨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就已经有徽墨的制作和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墨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中国书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宋代,徽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们所钟爱的墨材。
明清时期,徽墨更是成为了宫廷贵族们书画创作的首选。
可以说,徽墨的传承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其次,从工艺角度看,徽墨的传承包括了制作工艺和配方的传承。
徽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选用优质的材料,并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制作徽墨所用的材料包括松烟、油烟、冬烟等,这些材料的选用和配比对徽墨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徽墨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师傅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承给后人,这样才能保证徽墨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再者,从文化角度看,徽墨的传承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
徽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徽墨不仅在书画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书法文化等紧密相连。
徽墨的传承需要传承人不断地学习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徽墨的价值。
最后,从当代角度看,徽墨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徽墨制作工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因此,需要政府、专家和爱好者们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好徽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徽墨的传统工艺和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徽墨。
总的来说,徽墨的传承涉及历史、工艺、文化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关注和推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徽墨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徽州徽墨作文篇一《徽墨:黑色的艺术宝藏》徽墨,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墨。
咱先说说它的样子,一块块墨就像黑色的小砖头,不过可比砖头精致多了。
我第一次见徽墨的时候,还闹了个小笑话。
那是在一个古旧的小店里,我跟着一群游客瞎逛。
一眼看到那放在木盒里的徽墨,还以为是块特制的黑色巧克力呢。
当时我那口水差点没忍住,心里想着这巧克力怎么做得这么奇怪,方方正正还刻着漂亮的花纹。
我就伸手想去拿起来闻闻,看有没有巧克力的香味。
那店里的老师傅赶紧一把拦住我,眼睛一瞪说:“这可不是吃的,小娃子。
”我才恍然大悟,脸刷地就红了。
凑近仔细瞧这徽墨,上头雕刻着花鸟鱼虫、山水人物,那线条细腻得和真的似的。
我看到有一块徽墨上刻着一只蝴蝶,翅膀上的纹理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走一样。
再看另一块,雕着山水,那一座座小山的轮廓、山上树木的姿态,就跟把一小片真山真水给浓缩到这墨块里了。
徽墨的质地也很独特。
用手轻轻一摸,没有那种粗糙的感觉,反而是平滑又细腻,就像摸到了一块温润的玉石。
听那老师傅说,这徽墨的制作过程可复杂了。
得选材、配松烟、熬胶、和剂,再经过反复捶打。
捶打那可是个力气活,要把那些个原料打得均匀,这样做出来的墨才好用。
就像做饭一样,调料得搅拌均匀了,菜才能好吃。
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像是一场精心的魔术,少了哪一个环节,出来的徽墨都不是那个味儿。
徽墨在纸上书写的时候,那叫一个顺滑。
墨汁浓淡相宜,不会晕染得乱七八糟。
写出来的字就好像带着徽墨自己的灵气,每一笔都有着独特的韵味,从笔尖流淌到纸上,像淙淙的小溪在石板上流淌,写出的线条优美而有力。
徽墨,真是个让人惊喜又有趣的宝贝。
篇二《我和徽墨的趣味邂逅》徽墨这个东西,以前我就是只闻其名,压根不知道到底是个啥模样。
直到有一回,我跟着家里长辈去了趟徽州。
一路上心里就像揣着只小兔子似的,满是好奇。
到了当地一个做徽墨的小工坊,简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刚走到工坊门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松香味儿夹杂着一点点墨香。
徽墨的历史与制作方法作文据说呀,徽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呢!嘿呀,它最早出现在南唐时期,那时候的徽墨就已经很有名啦!后来,徽墨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变得越来越好。
到了明清时期,徽墨的制作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中国墨的代表。
制作徽墨可不简单呢!哈哈,需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呢!首先,要选择好的材料,比如松烟、油烟等。
然后,把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加入一些其他的材料,比如珍珠、玉屑、龙脑等。
接着,就开始搅拌啦,这可是个力气活呢!要把这些材料搅拌均匀,直到变成一种黑色的糊状物。
接下来,把这些糊状物放在模具里,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墨锭。
最后,把墨锭晾干,就大功告成啦!
徽墨的制作过程虽然很复杂,但是做出来的墨可好了呢!嘿嘿,它的颜色很黑,而且很持久,不会褪色。
用徽墨写出来的字和画出来的画都很漂亮呢!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有点口渴了呢!哈哈,你喜欢徽墨吗?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徽墨的制作过程哦!。
制徽墨传承作文In today's fast-paced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art of seal engraving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being forgotten. The art of seal engraving, also known as "zhì biāo" in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is a unique form of art that requires immense skill, patience, and precision.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传统的制牌墨艺术正面临被遗忘的挑战。
印章制作艺术,中文称为“制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是一种需要极高技能、耐心和精密度的独特艺术形式。
The process of seal engraving involves carving characters or designs onto a small block of stone or other material. This intricate process requires the artist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alligraphy and design, as well as a steady hand and keen eye. Each stroke must be carefully planned and executed 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seal.制牌的过程涉及在一块小的石头或其他材料上雕刻字符或设计。
这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艺术家对书法和设计有深刻的了解,同时需要稳定的手和敏锐的视力。
写徽墨的作文小学传承类亲身经历《我与徽墨的奇妙相遇》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徽墨吗?我呀,就和徽墨有过一段奇妙的经历。
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传统文化展览。
一进去,我就被一块又黑又亮的东西吸引住了,它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香气。
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徽墨。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徽墨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山水,有人物,简直就像一幅小小的画。
一个叔叔还现场给我们展示了用徽墨写字,那字写出来又黑又亮,可好看啦!
回到家,我满脑子都是徽墨。
我缠着爸爸给我买了一块徽墨,每天放学都要拿出来摆弄摆弄,还学着用它写字。
虽然我写得不太好,但是用徽墨写字的感觉真的太棒啦!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徽墨,我想把这份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徽墨,让我着迷》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和徽墨的故事。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古村落旅游。
在那里,有一家小小的店铺,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我一进门,就看到了摆在架子上的徽墨。
那些徽墨形状各异,有的像小兔子,有的像小猴子,特别可爱。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滑滑的,凉凉的。
店主人看到我这么喜欢,就
给我讲了徽墨的制作过程,原来一块小小的徽墨要经过好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呢。
我听着入了迷,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块。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拿着这块徽墨,想象着古人用它写出漂亮的书法。
徽墨真的太让我着迷啦,我要让更多的小朋友也知道它的魅力。
制徽墨传承作文
“哎呀,爷爷,这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呀?”我好奇地指着桌上那一块看似普通却又散发着独特气息的东西问道。
爷爷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这呀,可是咱们的宝贝,这是徽墨呀。
”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来到爷爷的书房,一下子就被这奇怪的东西吸引住了。
爷爷开始给我讲起了徽墨的故事。
“徽墨啊,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宝贝呢。
它是咱们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用它写出来的字呀,那叫一个漂亮。
”爷爷边说边拿起一块徽墨,仔细地端详着。
我似懂非懂地听着,眼睛却一直盯着徽墨看,“爷爷,那徽墨是怎么做出来的呀?”
“哈哈,这徽墨的制作可不简单呐。
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呢,什么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爷爷耐心地给我解释着。
“哇,这么复杂呀!那现在还有人做徽墨吗?”我不禁问道。
“有啊,当然有。
不过做徽墨的人越来越少喽。
”爷爷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惋惜。
“那可不行呀,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没人传承呢?”我着急地说。
爷爷看着我,眼中满是欣慰,“是啊,所以爷爷也希望你能记住徽墨,以后有机会也了解了解它的制作。
”
我用力地点点头,“爷爷,我一定会记住的!”
从那以后,徽墨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时常会想起那个午后,想起爷爷给我讲徽墨的样子。
徽墨不就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吗?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智慧,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传承下去吗?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时间的长河里继续闪耀着光芒。
难道不是吗?。
徽墨寻源
徽墨寻源
张瑞卿
壹
对于深谙文房四宝门道的人来说,安徽,一定会被当做一处重镇。
不论是徽墨还是歙砚,都离不开那块皖南的风水宝地。
而胡开文墨,则更是闻名天下。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或许一家经营过百年的老字号,大都应当受到特殊的优待。
金字招牌,红砖绿瓦,大门旺铺,或许是标配。
瞧北京那全聚德、瞧天津那狗不理,哪个不是那样呢?
悄悄拐进一处尚不起眼的院落。
那门面,俨然让人以为是哪个倒闭多时的化工厂。
爬山虎、苔藓,早已经占据了大块原本刷得粉白的砖墙。
踏着水泥将就铺成的路面,绕过横在院中央的喷水池,通过虚掩着门、堆满纸箱的库房,走进一间日光斑驳的房间。
若是第一次踏入那里,势必要为这股扑鼻而来的辛酸气味大皱眉头。
但若是细细品味,那种感觉,就会似要飘飘欲仙,直入云霄。
一切世俗的腐朽气息,仿佛一下子脱身而去,只剩下了高雅的灵魂化身。
仍然烧着旺火的土炕,旁边静静堆着数个不锈钢制的铁盆。
乌黑透亮的灰迹,仍然斑驳可见。
几个尚还柔软的墨饼,堆作一叠儿,静静沐浴着时光。
木质的墨模,早已年过古稀。
仍然还被一五一十地压在压墨机和木杖下。
而揉墨饼的师傅手下,那黑色的面团,别有一番韧劲与力度。
时不时传来或轻或重的劳动号子——节奏是那么的清晰、响亮。
而反观仅仅一堵墙外的世界——机械化的光芒,竟然悄无声息,照遍了每一个角落……
贰
若是要提到这家百年老字号的来头,那么就必须说到一个人,那就是胡天柱。
他少年时期便在休宁县的王启茂墨店当学徒,付出了种种辛苦,终于学得一身技艺。
还被提升成了推销员。
长途的跋涉,不辞辛劳,为他将来的创业积蓄下雄厚的资本。
乾隆三十年,他承接了王启茂的墨店,从此自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一家百年的老字号,想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就势必离不开对于质量近乎严苛的要求。
他精挑细选原先遗留下来的墨模,又高价购买上好的原料,聘请技术精湛的工人,刻制墨模,制造墨锭。
还以徽州府孔庙牌匾的中间二字“开文”,加上自己的姓氏作商标,一并销往全国各地。
如此精良的质量,人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因而胡天柱,胡开文墨庄,甚至徽墨自己,一时间有口皆碑。
胡天柱,这时也意识到,自己创下的,正是个百年的基业……
因而,胡开文墨庄的佳话,便代代相传。
叁
胡天柱的次子,胡余德,声称造出了一种墨,能够浸水而不散。
凭借着胡开文墨庄长久以来极高的信誉,人们争相斥金购买。
然而,一个伟大而长久的事业,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坎坷。
一位先生,携带着一包声称浸水不散的墨块,刚刚巧落入了一条不甚湍急的河水中。
他拼命溯游上岸。
本想着那泡水的墨块,一定安然无恙。
谁曾料想到,黑黢黢的墨水,淋湿了他的脊背。
带着一整袋的墨,他前脚踏进了胡余德掌柜的胡开文墨庄。
他找到了掌柜,细细说明墨融化的事情,还拿出几块已经融化的墨,给掌柜的胡余德看。
胡余德不信。
他觉得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又太自责——自己的父亲苦心经营的百年的家业,眼看就要被自己毁于一旦。
那位先生现场端来了水盆。
几块墨投入水中,顿时发出了清脆的碰撞声。
胡余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几块墨,真的在那一汪清水中,缓缓化开来。
黑色的云烟朵朵,与水的清澈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他不敢多犹豫。
潜意识里,他就已经晓得此时必须要卑躬屈膝了。
不论自己的前身有多么富有。
若是此时不这么做,一切就将毁于一旦。
到那时,又怎么面对前人——尤其是自己的父亲,怎么面对后人——自己将来准备继承家业的儿孙呢?
他掏出了一袋最为精良的“苍配室”墨,双手递入先生的手中,
又亲自送别。
随即,他马上派人传信,要全国上下的墨行,高价收回这种墨,并且立即停产停售。
收回来成山成海的墨,依旧是那样的乌黑、油亮。
映衬着阳光,那么耀眼。
但胡余德什么也没有多说。
随着接连不断地水花声,那些墨,悉数投入水中。
顿时间,池水,被染成了墨色。
如今,厚厚的泥土下,或许还有当年胡余德销墨曾经染黑的水池留下的斑驳痕迹。
仿佛在向这个世界诉说着那一场丝毫不亚于虎门销烟的,无声的斗争……
肆
斗争,还远未结束……
真正人心所向的,总不是那些传统的、已经被时间考验了几百年的东西。
反倒是那些“后起之秀”,渐渐占了上风。
胡开文墨庄的经营,急转直下。
反而英雄牌钢笔墨汁,买的人更多了。
难闻的气味,高温的炉灶,漫长而艰苦的手艺活计。
只剩下几位年岁已长的师傅,静静从事着百年以前就已经定型的劳作。
那一张张墨饼,仍然摆成一叠一叠,静静地堆砌在那土炕上。
当年花重金打制的木头模具,已经坚持了二三重古稀……
房间里,日光仍然斑驳,小院靠山,与世隔绝。
院中还是旧景,院外般若千年……
他们或许还不知道,生产汽车、飞机、高铁、集成电路的流水线,正在以怎样快的一个速度制造着一模一样、标标志志的产品。
他们或许还提前想不到,近来的这四十年,短短的四十年,带来了如何的变化。
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变了,人心变了,社会也变了。
但他们只是静静地,以不变应万变。
每每想起那些挥之不去的往事,心中总会感到十分明白,对未来的路,全然没有一分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