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5
现场定置管理制度1. 引言现场定置管理制度是指对于作业现场进行管理的一套规范和制度,旨在保证作业安全、高效、有效、有序进行。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作业现场,包括施工现场、生产现场、维护和修理现场等。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对作业现场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现场作业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要求,保障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避开事故发生。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参加作业现场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监督人员等。
4. 职责和权限4.1 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 订立并贯彻行业安全规范; - 组织人员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具备作业所需技能; - 确保现场设备和工具的完好,做好维护保养;- 订立并实施紧急救援预案。
4.2 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 遵守作业安全规范; - 谙习现场的工作环境,确保作业的顺当进行; -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配戴必要的安全装备; - 适时向上级汇报现场情况。
4.3 监督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 监督现场作业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适时发觉和矫正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 审核现场人员的操作台账和记录; - 帮助管理人员处理紧急情况。
5. 现场准备工作5.1 施工现场: - 依照施工图纸进行认真布置; - 划定安全警示区和落地标准,确保施工期间人员的安全; - 清理现场杂物,保持现场乾净有序。
5.2 生产现场: -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适时维护和修理故障设备; - 订立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产品质量; - 做好原材料的储存管理,防止污染和损坏。
5.3 维护和修理现场: - 订立修理方案和操作步骤,确保维护和修理质量; - 检查和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 进行现场勘察和评估,确保修理安全可行。
6. 现场作业流程6.1 施工现场: - 施工前组织安全交底和现场检查; - 正式开展施工作业,确保依照施工图纸、计划和要求进行; -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 -施工结束后进行现场整理和验收。
生产定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仓库、物流等与生产相关的场所。
第三条生产定置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生产现场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
第四条生产定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定置管理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二)规范化原则:定置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三)标准化原则:定置管理应实现生产现场物品、设备、工具等的标准化摆放和标识。
(四)人性化原则:定置管理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便利性和健康安全。
第二章生产现场定置管理第五条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通道管理:保持通道畅通,禁止在通道上摆放物品,确保生产物流畅通。
(二)区域划分:明确生产区域、仓库区域、办公区域等,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互不干扰。
(三)物品摆放:按照生产流程和作业需求,合理摆放生产原料、半成品、成品、工具等物品,实现物品的有序摆放。
(四)设备管理: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提高生产效率。
(五)工具管理:实行工具定置摆放,确保工具的及时归还和合理使用。
(六)标识管理:对生产现场进行标识管理,包括通道标识、区域标识、物品标识等,确保现场管理清晰明了。
(七)环境管理:保持生产现场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六条生产现场定置管理的具体要求:(一)通道管理要求:1. 通道宽度应满足生产物流需求,不得小于1.5米。
2. 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如有临时需要,需经生产部门负责人批准。
3. 通道地面应保持平整、干净,不得有油污、积水等现象。
(二)区域划分要求:1. 生产区域、仓库区域、办公区域等应明确划分,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
2. 区域之间应设置明显标识,以便员工识别。
生产定置管理制度1. 引言生产定置指的是固定在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或工具等生产资产。
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定置需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维护,以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档旨在规范生产定置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定置的有效利用。
2. 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内的所有生产定置管理工作。
3. 生产定置的分类生产定置根据其类型可以分为机器、设备、工具等多类。
3.1 机器按照生产作业岗位分类,可分为:•机加工类设备该类设备包括铣床、车床、钻床、磨床、锯床等专业机器设备,用于生产零部件和组装产品。
•塑料加工类设备该类设备包括注塑机、吹塑机、挤出机等塑料加工设备,用于生产塑料零件。
•冲压类设备该类设备包括压铸机、冲床、剪板机等专业机器设备,用于生产金属零部件。
3.2 设备•检测设备该类设备包括衡器、计数器、测量仪器等检测设备,用于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物流设备该类设备包括叉车、吊车等用于物流搬运,需要经过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认证。
3.3 工具•常规工具该类工具包括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气动工具等经常使用的工具,使用时需要注意保养和维护。
•特殊工具该类工具包括夹具、刀具等在特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
4. 生产定置管理制度生产定置管理制度包括:4.1 出入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对生产定置从购进到报废全过程进行记录,对全过程进行管理。
•上岗管理对于需要操作复杂机器设备、检测设备、物流设备等的员工,需通过相关考试进行上岗认证。
•出入管理对于生产定置出入生产现场,需要进行登记管理,以防止擅自私用、丢失等问题。
4.2 待机管理对生产定置在闲置状态下的待机管理,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
4.3 维护管理对于生产定置的定期保养,需进行详细规定。
清洗、油润等维护保养要点应详细规定,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4 停机管理对于生产定置的停机管理,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尽量避免设备停机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现场定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目的为了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现场定置工作流程,特订立本《现场定置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生产现场的全部工作区域,全部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都必需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三条管理层责任1.管理层应设立现场定置管理部门,并布置专人负责实施和监督现场定置管理工作。
2.管理层应定期组织现场定置管理培训,提升员工对现场定置安全管理的认得和本领。
3.管理层应建立健全的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条班组长责任1.班组长应全面负责本班组的现场定置管理工作,并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
2.班组长应对员工进行现场定置操作培训,并供应必需的安全防护装备。
3.班组长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定置设备,及时排出安全隐患。
第五条员工责任1.员工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证自身安全。
2.员工应及时上报现场定置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
3.员工应参加现场定置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六条现场定置前准备1.现场定置前,需订立认真的作业计划,包含定置方案、工艺流程、料子清单等。
2.现场定置前,需对定置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第七条安全防护措施1.现场定置作业中,应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供应充分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个人防护装备,员工必需正确佩戴。
第八条废弃物处理1.定置作业完成后,废弃物必需依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和处理。
2.废弃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必需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九条事故应急处理1.定置作业中如发生事故,应立刻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2.发生事故后,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搭配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四章现场定置流程第十条定置计划编制1.现场定置前需订立认真的定置计划,明确定置目标、工期、资金、人员等。
生产定置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定置管理机构第三章生产定置开发与验收第四章生产定置设备管理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六章生产定置维护与维修第七章事故应急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定置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促进生产定置的合理开发和使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定置的开发、使用、维护等环节,相关责任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条生产定置是指按照既定的规模、布置和工艺,固定在特定工地或场所,并用于生产、加工、储存、使用或处置物质或能源的设施。
第四条生产定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四)法律依据,责任落实;(五)信息共享,协同管理。
第五条生产定置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的生产定置,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六条生产定置管理涉及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岗位职责履行管理职责,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第二章生产定置管理机构第七条生产定置管理机构包括生产定置管理委员会、生产定置管理部门和生产定置管理岗位。
第八条生产定置管理委员会是生产定置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生产定置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九条生产定置管理部门是生产定置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生产定置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施工、维护、运行等。
第十条生产定置管理岗位是具体负责生产定置管理的专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定置管理员、安全主管、环境保护主管等。
第十一条生产定置管理机构应明确职责、权利和责任,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
第三章生产定置开发与验收第十二条生产定置开发应按照安全、环保、合规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并编制相应的开发方案和技术文件。
第十三条生产定置的开发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关部门审批,并按照审批结果进行开发和建设。
现场定置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双达标工作,实现文明生产,使生产现场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制度规定了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活动,对生产现场、工作间、库房、休息间、办公室、工具箱、文件柜及特别物品的定置,实现文明生产,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1.2本制度适用于电力集团公司变电所各办公室、班组(站、队)、生产现场及生活后勤场所的定置管理.____组织机构2.1变电所的主要领导任组长,组成部门定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所职工进行定置管理的设计、组织、实施、调整,保证本所工作的顺利完成;2.2各班组由站、队长负责;班组是定置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完成定置管理的各项工作。
3.定置管理的原则3.1定置管理要符合工艺要求,经过设计、调整生产现场的人、物、信息处于最佳状态,以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3.2定置管理要以安全为前提,做到操作安全,物放稳妥、防护得力、道路畅通、消防方便;3.3符合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规定标准;3.4定置管理要贯彻节约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少花钱、多办事;3.5定置管理的动态原则。
定置物及场所要随着生产、经营的变化而变动。
4.定置管理的基本要求4.1划清定置管理范围,实行定置管理责任制;4.2物品摆放优化定位;4.3与生产、工作无关的物品,一律不得摆放在生产、工作场所;4.4制定室内物品平面定置图;4.5物品要有完整规范的标签、标志。
5.定置管理的内容5.1生产现场的区域定置管理5.1.1按运行区域和工艺流程对生产场所的划分进行定置,确定本区域各种设备、工器具的位置和存放区;5.1.2对区域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等实行规范定置,达到标准化;5.1.3对非运行的设备、备品、废弃物(垃圾)、绿化区等确定定置区域,定置后不得随意变动。
5.2设备检修定置管理____周转工具、材料要按区定置摆放,如道木、跳板、模板、脚手架、滑轮、钢丝绳、手推车等,用后及时清理、收回,以保证施工现场整洁,道路畅通;5.2.2油系统、高电压作业要实行特别定置,设安全防护标志,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车间现场管理制度之定置管理一、概述定置管理是指车间中对于设备和工具等的定位、编号、维护、保养、管理和使用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定置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寿命,提高车间生产效率,保证车间的正常运作。
二、定置标识全部设备和工具都需要进行定置标识,实在操作如下:1.拟定定置标识计划,建立定置标识清单;2.对需要定置标识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分类,确定定置标识方案;3.给每个设备和工具进行编号,编号应依照设备和工具的类别、名称、使用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编码;4.依据编号制作标示牌,对于设备需要在设备上标示,对于工具需要在工具箱上或者工具车上贴上标示牌;5.检查定置标识是否符合规定。
三、定置监管定置监管是指对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实在操作如下:1.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巡检,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符合规定;2.对于发觉的问题适时进行处理,必要时需要停机维护和修理;3.对于设备和工具的保养和维护工作进行记录,建立保养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4.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和修理,保证设备和工具的正常使用;5.对工人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工人的维护和修理和保养本领。
四、定置使用定置使用是指对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进行规范化和管理,实在操作如下:1.对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原则进行明确,保证设备和工具的正常使用;2.对于需要定置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必需使用之前进行检查;3.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设备和工具的干净、乾净;4.不得任意更改设备和工具的设置,存在问题需要适时上报;5.不得任意借用设备和工具,必需经过批准并且签署使用手续。
五、其他注意事项1.定置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执行,不得有任何偏差;2.对于定置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3.对于紧要的设备和工具需要建立备用机制,保证车间的正常运作;4.对于存在安全威逼的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适时处理,并且适时上报给相关部门;5.对于定置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适时进行处理。
生产现场定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现场的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生产秩序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的管理,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各类生产经营场所。
第三条生产现场定位管理制度是公司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不得擅自修改、违反本制度。
第四条生产现场定位管理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协同配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公司设立专门的生产现场定位管理部门,负责生产现场的定位规划、实施监督、定位设备的维护、定位数据的分析和报告。
第二章定位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公司生产现场必须进行定位管理,所有员工在生产现场必须佩戴有效的定位设备,通过定位系统监控员工的位置信息,并做好相应管理。
第七条生产现场定位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输。
第八条定位管理要求公司建立定位管理数据库,记录员工每天的定位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九条公司生产现场应设置定位预警系统,对员工超出工作区域或禁止进入区域进行提醒,并和其他安全系统相结合,加强管理。
第十条公司在生产现场应设立定位区域,明确每个区域的作用、权限和限制,有效管理员工的活动范围。
第三章定位管理的实施第十一条公司生产现场的定位管理由定位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分工详见《定位管理部门章程》。
第十二条公司生产现场定位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定位培训,提高员工对定位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第十三条公司生产现场定位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定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公司要建立健全的定位数据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制定改善措施,提高生产现场管理的水平。
第十五条公司要建立定位管理的考核机制,对定位管理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促进定位管理的落实。
第四章定位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第十六条公司要建立健全的定位管理监督机制,对生产现场的定位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改进。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生产现场定置的管理,确保生产现场的安全、整洁和高效运行。
适用范围包括公司内所有生产现场。
二、定义1.生产现场:指公司内从事生产活动的实际操作场所,包括车间、工厂、实验室等。
2.生产现场定置:指生产现场内的设备、工具、工作台、货架等固定设施。
三、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生产现场定置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2.整洁有序:生产现场定置应保持干净整洁,杂物和垃圾应及时清理。
3.高效运行:生产现场定置的设置应合理、科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责任与权限1.生产现场定置的规划、设计、安装和维护由专业团队负责,负责人为生产现场定置管理专员。
2.生产现场定置管理专员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现场定置的状况,并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现的问题。
3.员工应按照规定使用和维护生产现场定置,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五、生产现场定置管理流程1.规划与设计:在新建或改造生产现场时,需进行规划与设计,包括确定定置种类、数量、布局等。
2.安装与验收:生产现场定置的安装由专业团队进行,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符合安全要求并符合设计要求。
3.使用与维护:员工按照规定使用和维护生产现场定置,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4.故障与维修:生产现场定置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记录故障原因和维修结果。
5.处理与报废:生产现场定置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报废,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六、安全措施与防护1.生产现场定置应配备合适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设备,如安全护栏、警示标识等,以保护员工的安全。
2.定置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特殊场所和设备应配备专门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生产现场定置的安全运行。
七、记录与报告1.生产现场定置管理专员应及时记录和整理生产现场定置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情况。
生产现场管理规定一、定置管理1.安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
2.及时运转、勤检查、勤转序、勤清理、标志变化,应立即转序,不拖不积,稳吊轻放,保证产品外观完好。
3.做到单物相符,工序小票,传递记录与工件数量相符,手续齐全。
4.加强不合格品管理,有记录,标识明显,处理及时。
5.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不得阻碍。
6.消防器材定置摆放,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保持清洁卫生,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二、工艺管理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2.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作,生产技术部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3.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4.对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上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5.严格执行标准、图纸、工艺配方,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鉴定,报请生产技术部审批后方可用于生产。
6.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7.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8.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
9.生产部门应建立库存工装台帐,按规定办理领出、维修、报废手续,做好各项记录。
10.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质量管理1.各车间应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2.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
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车间各工作站生产现场管理,使作业区域、物资堆放、标识标牌等能定置统一的执行标准,提升物料周转和生产效率,提高现场目视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快宜居加工厂(华翔工业园厂区)生产现场和所有生产员工。
三、定置管理的定义及分类3.1定置管理的定义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
3.2 定置管理的分类①全系统定置管理,包括生产制造子系统、经营子系统和行政后勤子系统等的定置管理。
②区域定置管理,是按工艺流程把生产现场划分为若干定置区域,讨论每一区域中的人、机、物、法、环、测实行定置管理。
区域定置是系统定置的最小单元。
③职能部门定置管理。
④生产要素定置管理,包括设备定置、棋具定置、—材料定置、人员定置。
⑤仓库定置管理⑥特别定置管理,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把影响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切实实行人定置、物定置、时间定置。
其内容有质量控制点定置管理、安全定置管理等。
四、区域、标识分类4.1区域各工作站的地标线需考虑到工人实际施工的地方和模块间使用物料的堆放处,如:工具柜、石膏板、龙骨、岩棉等。
各区域线始终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断线、起泡脱落等现象,若有随时修补。
禁止车辆、人员从实线上压过和跨越。
各部门根据区域大小、所处位置、物流方向等因素,在划线时留有相应的通道,通道应划虚线,车辆通道宽300CM,人员通道宽200CM,宽度应与实线同宽。
如图120cm 20cm(图1)4.1.1生产现场的区域,根据现场不同大小自定,但线宽参照下图2和图3。
4.1.2区域线宽度统一为10CM,区域里面的小区域线为5CM;线的颜色根据区域不同而定;主过道和支过道的线宽度为10CM,主过道内径300CM,支过道内径200CM。
生产定置管理规程
一、目的:
对生产现场物品进行科学的摆放和管理,确保物品在现场与人、环境的最佳有机结合
二、范围:
生产车间及职能管理部门的物品、用具的管理
三、责任者:
生产部、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操作人员
四、正文
1.定置管理的对象:
1.1生产用品:原料、中间体、待包装产品、成品、包装材料及其他生产有关用品。
1.2操作用品:计量器具、工具箱、运输工具、水管、备用软管、文件资料等。
1.3办公用品:办公桌椅、台帐、文具盒、资料柜(箱)等。
1.4卫生用具:扫帚、拖把、垃圾箱、抹布、提桶等。
1.5其他:消防设施、空调、电扇等。
2.定置要求:
2.1各类物品、用具分类定置,定置区标志线清楚、明显,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2.2定置区域:严禁摆放不属于本定置区的非定置物品。
2.3工具及用具使用完毕后及时归位。
一、目的为了规范车间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现场。
三、定置管理原则1. 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堆放,确保车间现场整洁、有序。
2. 合理布局生产设备、工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3. 严格执行“五定”原则,即定置、定位、定量、定人、定责任。
4. 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定置管理职责1. 生产部负责制定车间现场定置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各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现场定置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制度落实。
3.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定置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4. 质量管理员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品的定置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5. 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定置管理要求1. 生产设备、工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品必须按照定置图进行摆放,不得随意堆放。
2. 各类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便于查找和取用。
3. 定置图应清晰明了,便于员工识别和操作。
4. 设备、工具等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品应按照生产进度进行分类存放,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六、定置管理检查与考核1. 生产部每月对车间现场定置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定置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车间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定置管理工作不力的车间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七、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现场定置管理制度是一种管理手段,用于确保现场定置工作的安全、高效和有序进行。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定置计划制定:确定定置工作的目标、范围、时间、资源和责任等重要要素,并编制详细的定置计划。
2. 安全管理措施:明确现场定置工作的安全要求,包括安全设备、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人员管理:规定现场定置工作的人员组织、职责和权限,制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措施,确保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能力。
4. 设备管理:对现场定置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和更新等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进度管理:监督和控制定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和协调相关资源,确保定置工作按照计划完成。
6. 质量管理:制定现场定置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等,确保定置结果符合要求。
7. 文档管理:对现场定置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管理,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便日后的查阅和追溯。
8. 变更管理:对现场定置过程中的变更进行管理,包括评估变更的影响、批准变更的实施,确保变更不会对定置目标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现场定置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现场定置管理制度(2)是指针对现场定置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现场定置是指在现场进行的工作,包括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各项工作。
现场定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现场定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现场定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责任和权限:明确现场定置工作责任人的权责和权限,明确各岗位责任分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计划和组织:制定现场定置工作的计划和组织安排,包括工作安排、人员配备、资源需求等,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进行工作。
3.安全管理:制定现场定置工作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防护、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确保现场定置工作的安全进行。
4.质量管理:制定现场定置工作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工作标准、检查验收、质量评估等,确保现场定置工作的质量达到要求。
2023-11-07CATALOGUE目录•制度背景及目的•制度规范与要求•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安全与质量定置管理•定置管理与效率提升•定置管理制度的推广与实施01制度背景及目的定义与概念生产定置管理定义生产定置管理是一种以生产现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切入点,通过对工作地、工作场所、工具、设备、搬运、储存等环节的规范化、目视化、标准化,实现生产现场的秩序化、文明化和科学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生产定置管理概念生产定置管理是一种基于工业工程和人机工程理论的现场管理方法,通过将生产现场的各个要素进行整理、整顿、清洁、维护和保养,使工作现场更加有序、高效、安全和美观。
通过实施生产定置管理,可以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工作现场的资源,可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通过规范现场操作和标识,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水平。
提高安全水平整洁有序的工作现场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提升企业形象制度的重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生产定置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的与意义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现场布局,减少无效工时和浪费,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通过规范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减少对员工的伤害和事故风险。
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整洁有序的工作现场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02制度规范与要求03效率性原则定置管理应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合理规划生产现场,减少生产浪费。
定置管理的基本原则01科学性原则定置管理应基于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
02安全性原则定置管理应充分考虑生产安全,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现场定置管理制度一、目的:通过现场定置规范生产现场,把与生产现场无关的物件清除,把与生产现场有关的物件统一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使生产现场整洁,实现污染的预防。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生产车间的现场定置管理。
三、职责:(1)生产部负责标牌的制作要求,并组织各车间实施和监督。
(2)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定置管理的实施。
(3)各工段操作工负责本工段的定置工作。
四、定置管理规定:(1)分类定置:a、在用类。
表示人、物、场所处于紧密结合状态,即操作者正在需要该物品,用“a”表示。
b、待用类。
表示人、物、场所暂无紧密关系,需通过一定时间转化成a类物品,用“b”表示。
c、转出类:表示人、物、场所关系松散,待转出本单位的物品。
d、处理类:表示生产现场可遗弃待处理的与生产无关物品,如固体废弃物,用“d”表示。
(2)定置标牌的制作和区域线的规定:a、定置牌用铁皮制作,尺寸为180mm____120mm,油漆刷干,做支架立放,标牌架高为1.2m,立杆用ø____号钢筋制作。
b、“a”类牌红底白字,“b”类牌黄底白字,“c”类蓝底白字,“d”黑底白字。
c、a、b、c类定置区域线为红色,d类定置区域为白色,通道线为绿色。
(3)定置标牌的管理a、定置标牌的放置应按“车间定置图”的规定区域进行放置,多个区分类放置标牌,标识文件正面向外,填写数量要与实际数量相等,做到过目知数。
b、定制标牌的标识要清晰完整,物料名称品种清楚,所附带的组件应齐全,如物资标识文件(表格)、书夹、标识牌。
c、定置标牌与物资应同时使用。
(4)定置标牌的使用a、车间内部产生的半成品、成品以及其他物资,由车间所属区域划分人员执行堆放物资的标识定置,同时由各工段区域操作工填写标识文件并签名,如需进行检测的填写检测状态一栏(一般添未检),并通知检验员检验,调度进行监督检查纠正。
b、车间外部转入的物资,经车间或当班调度同志,由转入物资的部门负责人协助班长填写标识文件,班长或操作工应按车间或当班调度的要求放置并进行定置标识。
生产现场实行定置管理制度一、引言生产现场是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地方,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核心部门。
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定置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管理手段,通过定置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生产现场的各项行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本文将从定置管理的定义、实施目的、内容要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定置管理的定义定置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设置一定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对生产人员、设备、原材料等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达到安全、高效、顺利的生产目的。
定置管理是一种常态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要求的方式,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生产秩序的良好与生产目标的实现。
三、定置管理的实施目的1.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定置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生产现场的各项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2. 保障生产安全。
定置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行为,加强对危险点的管理和监控,保障生产作业过程的安全。
3.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定置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生产现场的各项质量要求和管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 保障现场秩序。
通过定置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管理生产现场各项行为,维护生产现场的良好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5. 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定置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管理流程和工作要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定置管理的内容要点实施定置管理需要明确管理的内容要点,包括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管理要求和措施。
在实施定置管理制度时,应该明确以下内容要点:1. 生产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2. 设备管理要求。
3. 生产操作规范。
4. 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5. 现场服务与维护管理。
6. 现场质量控制要求。
7. 现场环境保护管理。
8. 现场5S管理。
五、定置管理的实施步骤1. 制定定置管理方案。
在实施定置管理之前,企业需要对需要进行定置管理的生产现场进行分析和调研,确定实施定置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
修改记录
1.目的
为规范生产现场产品摆放,保证产品流动顺畅,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产部各班组内部及班组和班组间产品的流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定置
将物品(设备、材料、工具、生产、办公设施等)设置在适当的固定位置,其目的是谋求物品与人、环境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佳结合。
3.2 定置管理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生产和工作现场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现场中的最佳固定位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和控制,使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活动。
3.3 定置图
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在对现场工艺流程以及定置物与人与环境的结合状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修理、加工、检验、搬运、停放等工序的分析和作业者操作动作的分析,使定置物的位置满足工艺要求和安全生产条件,满足高效工作的环境系统,对定置物的位置用图表示出来。
4.定置管理小组职责
4.1定置管理小组构架
定置管理小组组长:生产部主任
定置管理小组推动干事:技术部工艺人员
定置管理小组组员:生产部各班组班长
监督部门:质管部
4.2定置管理小组职责
定置管理工作隶属生产部生产管理范畴,由生产部具体负责。
定置管理推动小组推动干事会同生产部门做好定置管理规划、设计审核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生产部各班组长负责本班组定置管理培训、实施,督促检查和巩固提高工作。
监督部门配合生产部定置管理工作推行,并监督。
5.定置管理的原则
5.1定置管理应建立在工艺、工序分析、作业研究和动作分析的基础上;
5.2定置管理目的是实现“有物必定区、有区必挂牌、有牌必定量、定量必定人”;
5.3定置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5.3.1有利于定置物放置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5.3.2有利于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5.3.3有利于提高场地利用率;
5.3.4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
5.3.5有利于生产场所的安全,保证通道顺畅;
5.3.6便于进行颜色管理和目视化管理。
6.定置管理内容
6.1各班组产品摆放区域示意图、周转箱及主要产品摆放高度示意图。
6.2各班组在划定的区域内摆放产品,不能摆放在区域之外,区域标识线无破损,临时存放的产品,需用明确的标识。
6.3各班组产品的摆放高度不能超过1.2m,含托盘或手推车的时不能超过1.3m。
6.4周转箱的摆放高度不能超过6层、1.2m,距离暖气片≧10cm。
6.5班组内部的周转箱、托盘摆放方向要尽量保持一致。
6.6各班组除了仪表仪器、工装、周转箱及生产需要的工具等能进车间,其他一律不准进入生产车间,比如水杯、饮料瓶、纸箱、零食等。
6.7设备表面干净、状态清晰、责任人明确、上方禁止放置物品,长时间不用必须断电。
6.8仪器仪表表面干净、校验标识清晰、上方禁止放置物品,长时间不用必须断电。
6.9用电工具长时间不用必须断电,例如电烙铁、热风枪等。
6.10清洁工具集中放置在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6.11除了按照定置卡片及规定区域可以放置所需物品,其他未规定区域杜绝放置物品,例如:个人工作台下面、流水线下面等。
6.12各班组通道要保持畅通、干净、无堵塞;区域内的灭火器、配电箱、配电柜、配电盒等禁止堵塞。
6.13个人工位干净整洁、责任人清晰、物料及工具摆放有序、离开工位椅子放置在工位
桌子下边。
6.14区域胶带的粘贴要求:大区域统一用斑马线胶带粘贴,灭火器、配电箱、配电柜等用红色胶带粘贴,具体情况如下:
当灭火器配电
盒等处于区域
内时,外边用斑
马胶带统一粘
贴,灭火器等用
红色胶带粘贴
在斑马线以内。
当灭火器(或配
电箱、配电柜
等)处于大区域
外时,灭火器等
用红色胶带粘
贴在斑马线以
外。
6.15液体溶剂:使用专用容器盛放、有明确的物品名称标识、使用完毕盖上盖子。
使用完毕需单独放置,妥善保管。
6.16印制板:
6.16.1各工序处于在加工状态的印制板半成品禁止堆积。
6.16.2使用周转箱周转时,使用隔板(或防静电泡棉)逐一隔开,不允许叠压、堆积。
6.16.3使用板架、挂拦车、防静电周转车等周转时应插装到位、倾斜方向一致、相互之间不能碰撞。
七.定置管理要求
7.1定置管理的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标准,每班对定置区域和定置物进行清扫和清点,做到物清量足,并开展“五不走、三满意”活动。
7.1.1五不走:下班时不清理、不整理好定置物不走,定置物与定置牌内容不相符不走,定置区域内活完地不干净不走,不擦拭、不保养好设备不走、原始记录不填好不走;7.1.2三满意:自己满意、班组满意、领导满意。
7.2任何个人、班组和部门不得随意修改定置图和改变定置物的位置,如果对定置物进行变更时应及时通知定置管理推动小组并修改定置图,如属于临时性放置,也需经区域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放置,临时性放置时,其分类、挂牌也应按定置要求执行。
8.定置管理的检查及考核
8.1班组长、生产部主任和定置管理推动小组应对班组的定置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抽查,班组长每日不定时检查,生产主任及定置管理推动小组每周检查一次,对检查没有责任人的区域由班长负责。
8.2每月底对当月的定置管理进行汇总,对综合评比2名和后2名的班组依据《奖惩管理制度》进行奖惩。
9.本制度由技术部负责解释;主管经理批准后,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10.相关附件明细如下:
10.1 SW/JL-Q640-04 《生产车间及各班组定置平面图》
10.2 SW/JL-Q640-05 《各工序5S定置管理标准(试行)》
10.3 SW/JL-Q640-06 《定置管理检查表(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