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六章思维1.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概括、间接反映。
(2)思维的特点①间接性(如:回家闻到饭香,判断妈妈在厨房;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②概括性(如:“日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把梨树、枣树、苹果树都称为果树)(3)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的中介方式分a. 直观动作思维:凭借直接感知,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b. 具体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c.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②根据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分a.辐合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如:解决数学问题)b.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③根据创新成分的结果分a.常规思维: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如: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面积)b. 创造思维:以新异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补充:(5)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形成: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概念的形成阶段:a. 抽象化:了解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与特征予以抽象化b. 类化: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c. 辨别:概念的形成必须同时认知事物属性间的差异性,以便加以分类2.思维的一般规律(1)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在教学中运用思维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准确性②灵活性鼓励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例:语文: 自由联想组词;数学: 一题多解;历史: 列举以少胜多的战役③独创性提出新的解释,核心的结论④批判性吸取优点,摒弃缺点(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②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③掌握创造性思维策略如:类比推理策略、对立思考策略、多路思维策略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第六章思维知识点汇总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思维概括性是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多选、简答)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脑海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一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多选、简答)(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单选/多选/填空)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
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借助手指这种思维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
是运用已有表象产生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
如:在头脑中用3个苹果加4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3、做一做:一、填空题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_______、________的反映。
通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________与________。
4.幻想是________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_________思维、______思维和_________思维。
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 幻想是一种与__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___ 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的过程。
()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 )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三、单项选择题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
A.梦 B.幻想 C.空想 D.灵感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 )。
A.日常概念 B.科学概念 C.判断 D.推理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散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D)思维。
A.具体形象B.抽象C.语词逻辑D.动作2、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B)的反映。
A.深刻B.间接C.抽象D.综合3、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5、沿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思维称为(发散式思维)6、(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7、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8、聚合式思维: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9、发散式思维:发散式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
10、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第二节思维的过程1、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程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A)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2、(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3、抽象: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
4、分类:分类是在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5、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有三种水平:1、知觉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2、表象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3、语词符号的分析与综合以上三种水平的综合,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第三节概念的形成于掌握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D)A.综合B.抽象C.概括D.概念2、所有科学概念,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各种定理和法则,都是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A)反映。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想象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创造想象是人类社会创造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最直接的心理基础。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①有强烈的创造动机②有相应的专门知识③灵感与毅力(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相应形成理想与空想。
积极的幻想可成为学习、工作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动力。
第二节概念的学习一、概念与概念的学习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例:三角形的概念二、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一)概念形成1.什么是概念的形成指个体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属性。
2.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见153-154)(二)概念同化(见154-157)三、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学习1.要具备丰富的感性材料2.必须正确运用变式3.正确运用下定义的方法4.将概念运用于实践第三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发现和提出问题(二)分析问题(三)提出假设(四)检验假设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一)知觉情景解决问题往往受刺激模式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景的影响。
(二)定势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定势有的表现为受经验习惯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受事物固定功能的影响。
(三)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可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
产生正迁移的条件:(1)抓住对象的共同因素(2)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3)培养分析与概括的智力技能(4)在巩固和掌握的基础上转入新的学习(5)运用比较的方法三、创造性思维(一)什么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验证期(四)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1.变通性2.独特性3.流畅性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行为是否有以上的特征,从而判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
第四节青少年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一、良好的思维品质(一)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二)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他们能够把自己对问题的推测看作尚待验证的假设,认真地加以检查,去伪存真,甚至推翻整个假设。
(三)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规律。
(四)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方案、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三)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特点显著(四)想象丰富,富于创造而又富于幻想三、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一)激发求智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二)创建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培养好奇心(二)丰富想象力(三)训练发散思维(四)鼓励直接思维(五)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复习与思考:一、填空题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通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和。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 和。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与。
4.幻想是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________ 和。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思维、______ 思维和思维。
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 幻想是一种与__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___ 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的过程。
()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 ) 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三、单项选择题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
A.梦 B.幻想 C.空想 D.灵感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 )。
A.日常概念 B.科学概念 C.判断 D.推理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
A.顿悟 B.观察能力 C.灵感 D.原型启发4.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记忆表象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 )。
A.表象的直观性 B.思维的间接性C知觉的理解性 D.想象的有意性6.在教学中,教师先举许多实例,然后再引出基本概念,这是思维的( )。
A.分析综合 B.比较判断C.具体化 D.抽象概括7.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 )。
A.变势 B.适应 C. 定势 D. 态度8.语言是思维的 ( )。
A.内容 B. 工具 C.结果 D.原因9.问题解决的最佳动机水平应当是 ( )。
A.最强 B.中等强度 C.弱 D. 没有动机10.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练习题,大多是 ( )。
A.直观行动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C.再现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11.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概念和一般原理,这种思维过程称为 ( )。
A.系统化 B. 具体化 C.抽象和概括 D.比较12.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 )。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13.看到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想象是( )。
A. 无意想象B. 有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幻想四、简答题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一般过程有哪些?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3.什么是创造?创造思维有哪几个阶段?4.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是什么?五、案例分析1.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是西方的“圣人”,其著作被奉为“经典”不容置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推动一个物体的力取消后,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
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他看到这个事实:有人推辆小车走,如果他忽然停止推动,小车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走一段路,要使路面平滑,还会走得更远。
他由此进一步推论:如果毫无摩擦,小车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个观点为后来牛顿的运动第一定理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另一些的观点,如: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也提出了有根有据的质疑。
结果通过事实推翻了亚氏的“圣言”,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这是什么思维品质,有什么意义?六、论述题1.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举例说明。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及各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