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67.01 KB
- 文档页数:8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一)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原则在医院这个光怪陆离的地方,医务人员每天都在与各种病症“斗智斗勇”。
然而,除了要面对病人的病痛,他们还可能会遭遇到职业暴露的风险。
这可不是小事儿哦,听上去像个科幻片的情节,但其实,防范意识可是关系到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健康。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掌握一些实用的小原则吧!1. 职业暴露的概念1.1 什么是职业暴露?首先,职业暴露,简单来说,就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意外接触到病原体、血液或其他潜在有害物质。
这种情况,哎呀,不光是打针的时候可能发生,换个药、处理伤口甚至清洁病房,都有可能让你“遭殃”。
就像你不知道哪天会被一只飞来的蚊子叮上一口,人生就是这么充满了未知啊。
1.2 为什么要重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我又没事,没必要那么紧张。
”其实不然!如果不重视,感染风险可是相当高的。
想象一下,万一感染了,那就不仅影响工作,还可能带来身心的双重负担,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咱们得有“未雨绸缪”的意识,预防胜于治疗嘛。
2. 处理原则2.1 立即清洗一旦发生了职业暴露,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清洗!没错,像小孩摔倒后赶紧检查伤口一样,迅速用流水和肥皂冲洗受影响的部位,特别是如果有破损的皮肤,越快越好。
这时候可千万别磨蹭,越快越好,时间就是生命嘛。
记得要冲洗至少15分钟,别心疼水费,毕竟安全最重要。
2.2 及时报告接下来,务必要及时报告!这个步骤就像是跟朋友分享好玩的事情,别藏着掖着。
你得告诉你的上级和感染控制部门,让专业人士来帮你评估风险、进行后续处理。
毕竟,大家都是“同舟共济”的,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嘛。
3. 后续处理3.1 接受评估在你报告之后,医疗机构会对你的情况进行评估。
这就像在学校考完试后,老师会给你反馈,告诉你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加强。
通常,他们会根据接触的风险级别,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和预防措施。
就像准备一场小考,心里有底,总是安心些的。
3.2 按照建议行事如果医生建议你进行后续治疗或观察,那就乖乖听话,按照医生的建议来。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而受到的健康损害。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引起的疾病,各级单位和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分类职业暴露可分为以下几类:1. 化学性暴露:如有毒化学品、农药、药品等。
2. 生物性暴露: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3. 物理性暴露: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4. 心理性暴露: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
二、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原则1. 迅速果断:发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暴露物质进一步损害健康。
2. 评估伤情:根据暴露程度、暴露物质性质等因素,评估伤情严重程度。
3. 局部处理:清洗、消毒、包扎等局部处理措施,防止感染和进一步损害。
4. 及时报告:向上级领导和感染管理部门报告,便于采取进一步措施。
5. 采取预防措施:根据暴露物质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
6. 随访监测:对暴露人员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健康状况。
三、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具体措施1. 化学性暴露:(1)迅速脱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暴露物质。
(2)清洗污染的皮肤,使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3)如有伤口,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4)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如75%酒精、0.5%碘伏等。
(5)及时报告,并根据暴露物质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生物性暴露:(1)如暴露物质为液体,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2)如暴露物质为气体或粉尘,佩戴口罩,避免吸入。
(3)如有伤口,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4)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如75%酒精、0.5%碘伏等。
(5)及时报告,并根据暴露物质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物理性暴露:(1)迅速脱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暴露物质。
(2)如暴露物质为噪声或振动,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防振手套等。
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哎呀,咱们今天来聊聊职业暴露这事,听着就让人有点紧张是不是?职业暴露就是你在工作的时候,碰上那些可能会让你健康受影响的情况,比如说被血液、体液什么的溅到。
这可不是小事哦,处理起来可是需要有点讲究的。
你想想,如果真碰上这种事,咱们可不能慌了神,对吧?就像打篮球的时候被对手逼得没了路,得冷静想办法,才能赢回来。
发生了职业暴露,你得立马停下手里的活,别想着再干啥了,毕竟安全第一嘛。
然后就得把现场的情况给搞清楚,比如说是哪个地方出问题了,是什么东西溅到你身上了。
就像过年时,一不小心把饺子皮弄到地上了,得赶紧捡起来才行。
这时候,保持冷静是个好主意,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东找西寻。
能想象一下,大家围着你急得团团转,你自己却能稳稳当当地处理,简直太酷了。
要是有伤口的话,记得赶紧用水清洗一下。
这个过程就像洗手一样,细水流淌,别图快,洗得干净点。
这可是为了防止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然后就得找个合适的消毒剂,给伤口消消毒。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小疼,但没办法,忍耐一下,为了健康,值得的!也别忘了,伤口一处理完,还得观察一下有没有其他症状,万一有点不适,那就要立刻去医院检查。
就像马路上走,碰到个小石头,别怕,看看是不是伤到了脚,确认没事才能继续前行。
记得及时报告这事,别把它藏在心里。
就像你上学时考试没考好,别老想着自己扛,跟老师说说,总能得到帮助。
职业暴露的事情可不能轻描淡写,及时报告给主管或人事部门,他们会有相应的处理流程,保护你,帮你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医疗和工作安排。
这可是让自己避免后顾之忧的聪明做法。
有些地方的公司会要求你做个血液检测,这也别太担心。
虽然听着有点吓人,但这其实是为了确保你的健康。
这过程就像体检一样,简单又直接,检查一下,确认一切正常后,心里也就放下了大石头。
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存在的,但只要处理得当,通常都能安全渡过难关。
发生职业暴露后,心理的负担也不小。
想想,如果一整天都担心,那可是个不小的折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发生不明原因肺炎、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再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
2. 局部处理措施:(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2)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3.对暴露者的处理:(1)不明原因肺炎,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
(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
(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梅毒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左右臀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
若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一天总量2g,连续15天。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
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
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
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
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职业暴露处置方案职业暴露处置方案是指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的一套应对措施和流程。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等危害因素,造成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对于不同的职业暴露情况,应有相应的处置方案,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一、职业暴露的分类及特点1. 化学品暴露:包括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有害气体、液体或固体等。
2. 生物学暴露:包括接触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 物理性暴露:包括高温、高压、辐射、噪声等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情况。
4. 心理暴露:包括长期工作压力、心理疲劳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职业暴露的应对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对可能的职业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降低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2. 应急处理:对已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害。
3. 保护员工:确保员工有权利拒绝从事危害健康的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
4. 定期检查: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和职业暴露情况。
三、职业暴露处置方案的制定1. 制定职业暴露应对策略:根据工作环境和职业暴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明确责任部门和流程。
2. 建立职业暴露档案:对可能职业暴露的岗位和员工建立档案,记录暴露情况、应对措施和效果评估。
3. 提供防护设备和培训:确保员工使用必要的防护设备,提供相关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加强员工的防护意识。
4.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职业暴露处置方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处置方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置措施1. 紧急转移暴露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应立即将暴露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
2. 迅速施救:对暴露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报告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职业暴露事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调查,分析暴露原因。
4. 应急预案执行:按照事先制定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有序进行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流程如下:
1.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
业暴露,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同时指导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暴露部位的处理。
3.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
污染的体液、血液喷溅:立即脱掉污染衣物,污染的皮肤进行清洗、消毒。
锐器伤:立即伤口处理,包括轻轻挤压伤口旁,尽量排除损伤处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
其他职业暴露,如呼吸道传播疾病污染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若是喷溅部位是眼睛,则用洗眼器进行反复冲洗。
4.预防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评估暴露的情况,包括暴露源的明确程度,进行相应的病毒载量测定或抗体筛查。
未接种过疫苗抗-XXX<10MIU的暴露者,应立即注射高
效免疫球蛋白或疫苗;接种过疫苗抗-HBV>10MIU的暴露者
不进行处理,追踪半年;HIV阳性者内服逆转录酶抑制剂。
5.处理完毕,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做好调查记录,
并向院领导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记录内容应包括暴露者的姓名、年龄、发生时间、地点、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经过,联系电话,暴露类别,严重程度和处理情况等,并形成文字材料。
6.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暴露的原因,判断是否属于意外或违
规操作,并持续改进流程或加强培训。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发生不明原因肺炎、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再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
2. 局部处理措施:(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2)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3.对暴露者的处理:(1)不明原因肺炎,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
(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
(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梅毒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左右臀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
若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一天总量2g,连续15天。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员工录用管理制度为规范试用期员工的管理和辅导工作,创造良好的试用期工作环境,加速试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特制定目标责任制制度。
一、员工试用期规定1、自员工报到之日起至人力资源部确认转正之日起。
2、员工试用期限为3个月,公司根据试用期员工具体表现提前或推迟转正。
(一)、福利待遇1、试用期员工工资根据所聘的岗位确定,核算时间从到岗工作之日起计算,日工资为:月工资÷(本月天数-休假天数)2、过节费按正式员工的1/2发放。
3、按正式员工标准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一、局部处理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首先要立即对暴露部位进行局部处理。
这包括但不限于:
1.用肥皂和水清洗暴露部位;
2.如果暴露物为血液或其他体液,应尽可能挤出少量血液;
3.用流动水冲洗;
4.如果是锐器伤,应尽量挤压伤口附近,以减少深入组织的可能性。
二、消毒
在局部处理之后,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暴露部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75%医用酒精、碘酒等。
消毒时应确保消毒剂不会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
三、止血
如果受伤部位出血,应进行止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压迫止血。
如果出血严重,应使用止血带或直接就医。
四、包扎
在消毒和止血之后,应对伤口进行适当的包扎。
包扎时应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包扎导致组织坏死。
五、就医
对于严重的职业暴露,如深度割伤、锐器刺伤等,应及时就医。
就医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职业暴露情况,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评估。
六、报告
无论职业暴露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暴露时间、地点、方式、暴露物种类等信息。
同时,还应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以便追踪和管理。
七、心理支持
职业暴露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恐惧、焦虑等。
因此,在处理职业暴露时,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疏导等。
八、预防接种
对于一些特定的职业暴露,如接触乙肝患者血液的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组长:xx成员:xx、xx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一)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二)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四)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锐器盒中,以防刺伤。
(五)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六)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七)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八)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四、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一)医务部、感染办、感染科: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
(二)感染办、护理部: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部门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三)临床医学检验中心: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工作。
(四)药剂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保管和发放。
(五)设备科:负责落实预防职业暴露相关防护用品与物资准备。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首先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挤压(禁止局部挤压)。
2.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2-3分钟),如果已知患者是由血液传播的(如HIV、梅毒、乙肝等),应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15分钟。
3.如果发生粘膜暴露(如眼结膜、口腔黏膜等)利用冲眼器、流动水或盐水反
复冲洗(15分钟),如果严重的可到眼科、口腔科进行处理.
4.发生职业暴露后,在公共文件柜院感科文件下载职业暴露登记表或到院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同时了解患者情况,是否有经血液、粘膜传播疾病,并且填写完整。
5.同时告知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并且在职业暴露表中签字。
6.暴露人员在24小时内血液本地检验(在明确患者病因的情况下,暴露者抽取相应的血液检验.不明原因的职业暴露进行乙肝系列、HIV、梅毒检验)
7.院内感染管理科根据患者情况和暴露者血液检验结果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8.后期追踪日期由院内感染管理科通知。
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与有害因素接触,可能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损伤。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一、职业暴露分类职业暴露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心理性暴露。
物理性暴露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化学性暴露包括有毒气体、化学品、粉尘等;生物性暴露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心理性暴露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二、职业暴露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在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职业暴露的风险,采取措施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2. 分类防护: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个人防护: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4. 环境控制:改善工作环境,降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5. 健康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
6. 培训教育: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物理性暴露防护:降低噪声、振动和辐射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长时间暴露。
2. 化学性暴露防护:采用无毒或低毒替代品,加强通风排毒,配备个人防护装备。
3. 生物性暴露防护: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接种疫苗。
4. 心理性暴露防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四、职业暴露处理流程1. 及时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
2. 紧急处理: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清洗、消毒、就医等。
3. 调查评估:单位应组织调查,评估暴露程度和风险。
4. 医疗救治: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给予相应的医疗救治。
5. 跟踪观察:对暴露人员进行定期跟踪观察,关注其健康状况。
6. 赔偿处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暴露人员相应的经济赔偿。
7. 改进措施:分析暴露原因,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流程的落实1. 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应制定和完善职业暴露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判断职业暴露的性质1、抗-HIV阳性→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服用→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1、6月间隔)HI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治疗前必须先进行暴露的危险性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HI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及治疗方案。
采取预防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72小时,需连续治疗28天,服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有无副作用,并在暴露后当时及一个月、三个月时检测HIV。
职业暴露处理原则:(1)及时处理原则。
意外暴露一旦发生,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就近冲洗和消毒,服用抗病毒药物,服药时机是越快越好,一般在1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较好;(2)报告原则。
报告是为了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和分析意外发生原因和后果,以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暴露感染HIV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3)保密原则。
由于HIV感染者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只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4)知情同意的原则。
目前使用的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率。
因此,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前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其知情同意后使用。
感一科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有哪些,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置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7.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三、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一) 紧急局部处理: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挤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1.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 对被乙肝病毒暴露的粘膜或伤口尽早施行被动免疫. (二) 登记、免疫接种、上报、随访制度1.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报告预防科并对暴露者及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一、预案目标本预案旨在保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医疗器械、锐器等而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救治,减少或避免相关感染疾病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应急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优先;2. 快速反应,科学处置;3. 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4. 严格管理,确保措施落实。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成员组成,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及实施,指导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2.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四、应急流程1. 暴露发生: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尽快脱离暴露源,离开暴露场所。
2. 初步处理: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水清洗污染部位。
如有伤口,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 报告登记: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医务部门。
4. 评估与处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尽快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暴露源、暴露级别,指导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根据暴露源和暴露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用药和观察措施。
5. 监测与随访: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和随访,监测期限根据暴露源和暴露级别的不同而定。
如有异常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并报告相关部门。
6. 总结与改进:对每一起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1、及时局部处理2、报告与记录3、及时风险评估4、预防性治疗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预防用药定期追踪一、局部处理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报告记录内容1、暴露人个人资料2、时间、地点、经过3、暴露方式与经过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6、损伤器具类型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2、暴露于HCV※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3、暴露于梅毒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医务人员周1次,连续2~3周。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梅毒初筛试验(UC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确诊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法)]4、暴露于HIV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 后预防用药评估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明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一、hiv暴露应急处理1.保持镇静。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3.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____%酒精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尽早实施预防性用药。
最好在____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____小时;即使超过____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随访和咨询。
在暴露后第____周、第____周及____个月,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暴露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8.登记和报告3.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以流动水冲洗。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周围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洁受伤部位。
4.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____%酒精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登记和报告三、登记和报告制度1.登记内容。
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hiv暴露还需登记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2.报告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科(或医务科)→hiv阳性职业暴露报区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血液及体液外溅的应急处理1.外溅物仅是少许点状飞溅,立即戴手套用____%酒精纸巾擦拭,再用清水清洁、干燥;丢弃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2.如果飞溅物较多,立即戴手套用吸水性能强的纸巾或一次性洁布擦拭外溅物后丢弃,再根据污染部位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地面或设备表面。
职业暴露的防护原则和处理流程咱今儿就来聊聊职业暴露的防护原则和处理流程,这可太重要啦!你想想看,咱每天在工作岗位上,就像在战场上一样,得时刻小心那些可能伤害到我们的“小怪兽”呀!先说防护原则吧。
就好比出门得带伞,晴天遮阳雨天挡雨,这防护措施就是我们的“保护伞”呀!首先呢,得知道啥危险可能存在,这叫心中有数。
就像你知道下雨天会淋湿,那你就会带伞一样。
然后呢,该戴的手套、口罩啥的,一个都不能少,这可是我们的“铠甲”呢!可别小瞧它们,关键时刻能救命啊!再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就像每天要洗脸一样自然。
这可不是小事儿,能把好多病菌都洗掉呢!还有啊,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别马马虎虎的,这就跟走路要走稳一样,不能瞎晃悠。
那要是不小心真碰上职业暴露了咋办呢?别急,咱有办法!这就好比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咱得知道怎么处理伤口。
第一步,赶紧清洗,就像擦掉衣服上的污渍一样,要快。
然后消毒,给伤口消消毒,让那些坏家伙没机会捣乱。
接着呢,报告给相关人员,让大家都知道,这可不是小事,得重视起来!该检查就检查,该治疗就治疗,可不能拖拖拉拉的。
你说这防护和处理流程重要不?那当然重要啦!这就跟战士上战场要穿防弹衣一样,是保护自己的关键啊!要是不重视,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咱可得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呀!想想看,要是因为不小心感染了啥病,那多闹心啊!所以啊,大家都得把这些牢记在心,养成习惯。
咱工作不容易,但只要做好防护,处理得当,就能把那些危险都挡在外面。
就像建了一道坚固的城墙,让我们在里面安心工作。
咱可不能嫌麻烦,这都是为了咱自己好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大家都行动起来,把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处理流程当成大事来对待,让我们的工作环境更安全,更健康!让我们都能开开心心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1、及时局部处理
2、报告与记录
3、及时风险评估
4、预防性治疗
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
预防用药
定期追踪
一、局部处理
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暴露
填写职业暴
露登记表
报告记录内容
1、暴露人个人资料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
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
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
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
2、暴露于HCV
※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3、暴露于梅毒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梅毒初筛试验(UCR )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 梅毒确诊试验(TPPA )
医务人员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法)]
4、暴露于HIV
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 后预防用药评估
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明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部门要对血清学结果进行跟踪随访,并做好随访登记。
每半年对全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是HIV)汇总上报。
每年对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危险因素,提出安全防范建议。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半年内每月查肝功、乙肝二对半。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1、3、6、9个月、1年定期追踪肝功、丙肝抗体
(Anti-HCV)
※暴露后HI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的0、4、8、12周及6个月和12个月后检测HIV 抗体,有条件时可作HIV P24抗原和HIV RNA 测定。
并监测所用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