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9.国外类似文化生态保护区基础理论、价值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以生态博物馆为例

59.国外类似文化生态保护区基础理论、价值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以生态博物馆为例

59.国外类似文化生态保护区基础理论、价值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以生态博物馆为例
59.国外类似文化生态保护区基础理论、价值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以生态博物馆为例

企业价值评估-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

企业价值评估—资产基础法·市场法 王生龙 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 一.重新理解评估领域企业价值 二.资产基础法认识及实务中的问题 三.& 四.市场法认识及实务中的问题 五.答问(Q & A) 一、重新理解评估领域企业价值 (一)企业价值的有关观点 全球公司估值领域对企业价值的认识几乎是一致的。 比如戴维·弗里克曼(david frykman)和雅各布·托了瑞德(jakob tolleryd )著的《corporate valuation》中:将企业价 值分为“权益价值”和“公司价值”。 ~ 公司价值(enterprise value)是整个公司所具有的价值。即公司承担所有资产要求权的价值总和,其构成为: 公司价值=权益价值+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少数股东权益+养老金+其他要求权权益价值(equity value)是股东对公司资产的要求权,由于公司的权益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股票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权益价值有时也 被称为“市场价值”(MV)。权益价值是公司价值与公司债务价值之间 的差额。 再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财务学教授布瑞德福特·康纳尔(Bradford Cornell)所著的《corporate valuation》中提到: 公司价值评估模型所要尽力而为的是,加总公司所有证券的公正市场价 值,而不仅仅是权益类证券。并提出价值评估的步骤是:先分别评估公 司的债务价值、优先股价值、普通股价值,然后将这些价值加总就得到 公司的价值。 公司价值=公司债务价值+优先股价值+普通股价值 (二)国内评估领域中企业价值

1、基本表述——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 , 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部分权益价值 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 对全部资产和负债所进行的资产评估。 整体评估的范围为企业的全部资产和负债” 两种方法 国资委274号文——两种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 ! 收益法验证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 2、评估对象的新认识—— 企业评估是一种整体性评估,含三种对象即: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股东部分权益价值(传统意义上的收益法验证,实际上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的评估)。 部分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并不必然等于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与股权比例的乘积、考虑由于控股权和少数股权等因素产生的溢价或折价。 如何评估企业价值 正如布瑞德福特·康纳尔(Bradford Cornell)教授所说:评估一个企业价值的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根据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估算。之所以要调整是因为账面价值是基于历史成本记录的,其数额和市场价值存在差异。同时,还有一些有价值的资产,比如企业组织资本,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最为常用的调整方法是用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估计值代替账面价值,或用公司资产的变卖价值代替账面价值。 二、资产基础法认识及实务问题 [ 资产基础法认识 1、国内准则 第三十四条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 第三十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考虑被评估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负债。 第三十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各项资产的价值应当根据其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具体评估方法得出。 第三十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根据相关项目的具体资产、盈利状况及其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是否将其单独评估。 第三十八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同一评估对象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应当对形成的各种初步价值结论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不同评估方法和初步价值结论的合理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二)

英语知识 一、导论 20 世纪90 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翻译研究中, 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 uliane House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Translation Quality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 ,[ 1 ]Mona Baker 的《换言之: 翻译教程》(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 ,[ 2 ] Bell 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 3 ] Basil Hatim和Ian Mason 合著的《语篇与译者》( Discourse andthe Translator ) [ 4 ] 和《作为交际者的译者》(The 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 ) ,[ 5 ] Basil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Translation Theoryand Cont rastive ) 。[6 ] J uliane House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对比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并分析了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和隐形翻译(coverttranslation) 。显性翻译自称不是翻译,隐形翻译则被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源语文本平等的地位。Baker 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尤其是语篇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Basil Hatim 和Ian Mason 将符号层上的语篇融入其翻译研究模式,代表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观。在我国,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的应首推黄国文和美芳二教授。黄国文在《外语与外语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全球)

收稿日期:2001-06-30;修订日期:2001-08-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 1998040800)、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项目和“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 10G-C00-01)资助。 作者简介:谢高地(1962~),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基地研究员,从事自然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自然资源、农业与环境方面的论文30余篇,出版环境研究专著1部。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的无限性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1)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服务价值研究; (2)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研究;(3)包含非线性及阈值的动态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4)改变帐户系统和 制订相应政策;(5)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项目评估;(6)大规模的小幅度变化和小规模的大幅度变化边际研究。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自然资本;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G 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88(2001)06-0005-05  PR OGRESS IN EVA L UATING THE G LOBA L ECOSYSTEM SERVICES XIE G ao 2di ,LU Chun 2xia ,CHE NG Sheng 2kui (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 AS ,Beijing ,100101,China ) Abstract :S ince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t has a significance to assess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M 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various approaches ,in which great progress have been made.M ost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ies are bas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n assessing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cosystem services.T o evaluate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 ,the input 2output m odel of stat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partial equi 2librium are em ployed ;then the value of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primarily assessed in China.H owever ,the further studi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re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com 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functions ,different value judgements ,im perfection of market ,difficulties for positive studies ,and so on.The in 2depth studies are suggested to be focused on :(1)values of different eco 2system services ;(2)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3)dynam ic regional and global m odels concerning non 2linearity and threshold ;(4)changing fiscal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polices ;(5)evaluation on projects considering the expen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6)marginal effects of m inor change at large 2scale and great change at small 2scale. 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Natural capital ;Evaluation 许多环境经济学家视环境与生态系统为一种自然资本,其中有些自然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或无价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使自然环境资产不因时间流逝而 损坏,为保护自然资产,应该在人类的活动中实行绝对的克制;设定安全最低标准,并且把某些种类的发展判为禁区。如果经济活动导致自然资本减少,则应计算成 23卷第6期2001年11月资 源 科 学RES OURCES SCIE NCE V ol.23,N o.6N ov.,2001

企业价值市场法评估实务及案例分析考试题

企业价值市场法评估实务及案例分析
第 1 部分 判断题
76 1. 我们需要评估的市场价值应该是资产在交易市场所表现的价格,因此我们评 估的资产市场价值主要是“市场”所在地,而不是“资产”所在地。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讲义 P24。 87 2. 价值比率选择的一般原则包括:对于可比对象与目标企业资本结构存在较大 差异的,则一般应该选择全投资口径的价值比率。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讲义 P80。 81 3. 价值比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相应口径的资本化率 k-g 的倒数。 A、 对 B、 错
1

正确答案:A 解析: 讲义 P56。 86 4. 在估算被评估企业“相关参数”时,需要根据可比公司价值比率的时限,相 应的估算被评估企业“相关参数”的时限。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讲义 P77。 90 5. 市场法评估中最后需要将非经营性资产加回。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解析: 加回非经营资产这一步骤通常不适用市场法估算少数股权价值。 84 6. 在进行价值比率修正时,需要注意 WACC 是全投资税后现金流口径的,对应 于 NOIAT 价值比率,其他口径的价值比率对应的折现率估算则需要利用转换系 数将 WACC 转换为其他口径的折现率。 A、 对 B、 错
2

正确答案:A 解析: 讲义 P66。 88 7. 价值比率选择的一般原则包括:对于一些高科技行业或有形资产较少但无形 资产较多的企业,盈利类价值比率可能比资产类价值比率效果好。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讲义 P80。 71 8. 进行市场法评估时,通常应该进行最低营运资金需求量与实际拥有量差异调 整。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讲义 P15.,这是市场法评估的操作步骤之一。 91 9. 交易案例比较法就是在近期合并、收购案例中选择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 的交易标的作为“对比案例”,利用对比案例作为“对比对象”估算被评估企业 价值的一种市场法评估技术。
3

财务成本管理(价值评估基础)

价值评估基础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后面很多章节的计算基础,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后面章的计算基础。 客观题部分 考点一: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一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理论基本观点理解 预期理 论 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在其有效期内人们 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债券投资者对于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没有特别的偏 好。 【提示】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 分割市 场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存在法律、偏好或其他 因素的限制,投资者和债券的发行者都不 能无成本地实现资金在不同期限的证券 之间的自由转移。 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无差别的市场,而是分 别存在着短期市场、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不同市 场上的利率分别由各市场的供给需求决定。 【关键假定】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根本无法相互替 代。 流动性 溢价理 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是预期理论与分割市场 理论结合的产物。 长期债券的利率=长期债券到期之前预期 短期利率的平均值+随债券供求状况变动 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 【提示】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但并 非完全替代品。该理论承认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 的偏好。 期限优 先理论 期限优先理论采取了较为间接的方法来 修正预期理论。 投资者对某种到期期限的债券有着特别的偏好,即 更愿意投资于这种期限的债券。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表述中属于分割市场理论的观点的是()。 A.债券投资者对于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没有特别的偏好 B.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根本无法相互替代 C.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但并非完全替代品 D.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之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随债券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 【答案】B 【解析】选项A是预期理论的观点,选项C、D是流动性溢价理论的观点。 考点二:市场利率的影响因素

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做法探讨

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做法探讨 作者:沈超来源:城市观察添加日期:11年01月16日 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新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与大力推崇。尽管各个城市发展条件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也不一致,但发展观却是相同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要使人类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发展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还要顾及人类的长久生存。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当代城市保持良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以及提供宜人居住条件开拓了一条新路。 一、生态城市的理论溯源与研究成果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国外对生态城市的探索起源较早,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 E.Howard创建的“田园城市”学说,标志着近代生态城市思想的发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最早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自那以后,健康城市、清洁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旨在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城市改造运动在西方兴起,促使生态城市概念不断丰富和完善。1984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O.Yanistky认为,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最大限度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以保证的一种人类聚居环境。1987年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将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从最初的简单的包括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特征,发展到涉及城市社会公平、法律、技术、经济、生活方式和公众的生态意识等多方面的丰富体系。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在我国,对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生态专家提出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并从社会生态文明度、经济生态高效度和自然生态和谐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生态城市理论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山水城市、绿色城市、园林城市等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常用术语,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用地结构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生态城市是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的生态系统。

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79 产业研究 The Industrial Study 水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资源,不仅提供了维持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产品,还具有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大量污染物的排入,以及森林特别是河岸植被带的破坏,使得水生态系统的水质和水量受到极大破坏,诸多服务功能也因此而逐渐丧失。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是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前提。因此,开展水资源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意义,且对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价值评估方法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对自然资本及其服务功能的评估研究的深入,生态资本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分为:(1)直接市场法。对于具有实际市场价值的生态资本,根据能提供的生态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其价值,因为市场价格中已经包括了交易主体对生态资本价值的客观评价。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2)替代市场法。有些生态资本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和市场价格,但是有相关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和价格,通过替代品的价值间接地得到生态资本的价值。这是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估算生态资本的价值, 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3)模拟市场法。对于没有市场交易价格的生态资本,只能人为地构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生态资本发挥作用的价值,通过询问来得到大众对生态资本的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来估计生态资本的价值。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 价值,其评价方法有条件价值法。1、直接市场法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价值体现生态系 统服务的价值,是对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 产品和功能进行估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 法通过定量地评价某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效 果,再根据这些效果的市场价格来估计其 经济价值。例如,森林每年提供的木材和林 副产品的价值。市场价值法是计量资源经 济价值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广泛使用的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 要素,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 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使生产量和利润的 改变,而这两者是可以用市场价格计算的。机会成本法常用来衡量决策的后果。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作出某一决策而不作 出另一种决策时所放弃的利益(毛文永,1998)。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都存在 许多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为了作出最有 效的选择,必须找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 方案。资源是有限的,且具有多种用途,选 择了一种方案就意味着放弃了使用其它方 案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获得相应效益的机 会,把其它方案中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 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如,政府想把一落 差较大的河段开发为水力发电,那么开发 成为水力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该河段处 于原有状态时所具有的全部效益之和。 影子工程法是在水生态系统被破坏 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水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 估计水生态系统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 一种方法。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难 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于能够提供类似功 能的替代工程或影子工程的费用,来替代 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影子工程法来源于对影子价格的应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其提供的服务功能是以整个系统的存在为前提的,这种功能所产生的效益无法应用市场价格来决定,影子价格仅能从微观的产品角度进行估价, 并不具备从功能(例如防洪蓄水功能)角度 对其进行评估。所以人们设想通过建造一项可以实现生态系统某一特殊功能的工程(建设水库)来间接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建造该工程的所有花费即为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人力资本法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工资多少来确定个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并以此来估算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失。在污染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人会生病或过早地死亡,耽误生产或丧失劳动力,因而不能与正常人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而这又需要社会负担医疗费、丧葬费,还要他人的护理,因而又耽误了他人的劳动工时,这些都是社会的经济损失。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健康状祝等。环境恶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主要有三方面:因污染致病、致残或早逝而减少本人和社会的收入;医疗费用的增加;精神和心理上的代价。2、替代市场法 旅行费用法是通过往返交通费、门票费、餐饮费、住宿费、设施动作费、摄影费、购买纪念品和土特产的费用、购买或租借 设备费,以及停车费和电话费等旅行费用资料,确定某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者剩余,并以此来估算该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旅行费用法有三种形式:总支出法,以游客的费用总支出作为旅游价值;区内支出法,以游客在自然景观区支出的费用作为旅游价值;部分费用法,仅以游客支出的部分费用作为旅游价值。台湾1984年对全省森林游憩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时,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总支出法。3、模拟市场法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意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也叫调查评价法、支付意愿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文章摘要】 以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优化 为目标,分析比较直接市场法、间接市 场法、模拟市场法和能值分析法,这些 评价方法是评估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 基础。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周 宇 东北林业大学 150040》转78页

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

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1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 如丹麦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环境目标是:试验区内水的消费量减少10%、电消费量减少10%、回收家庭垃圾减少城区垃圾生产、通过建立60个堆肥容器回收10%的有机垃圾制作堆肥、回收40%的建筑材料。这样的目标清晰明确,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便于利用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建设,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2具体的项目 譬如,被誉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样板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它的实践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项目之上,如建设慢行车道、恢复废弃河道、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线路、提倡以步代车、推迟并尽力阻止快车道的建设、召开有关各方参加的城市建设会议,等等。这些项目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微不足道的行动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3广泛的群众参与 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创立了“社区驱动”的一切程序。“社区驱动”是开发由社区控制,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全过程都由社区居民参与,是一种社区自助性开发方式。社区开发的管理机构—管理组,是通过邀请个人和重要组织的代表加入而组建的。 又如德国生态城市Erlangen城在建设中,努力与市民一起进行规划,有意与一些行动小组,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小组合作,并使他们在一些具体项目中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又使他们保持自由,并可以抨击当局的某些决策。 4突出的重点领域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问题指向性,它往往不试图在城市中全面铺开地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而是面向问题、抓住重点、逐步推进,针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交通拥挤、地面硬化、垃圾污染等问题,集中力量促使一两个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教育公众、树立形象、凝聚人心,逐渐扩展到对其它问题的解决。比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建设重点在于城市交通和垃圾资源化,日本有些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而欧洲的一些城市则重点考虑生态社区,美国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期,主要是建造一些生态核心场地项目,即这些场地的建筑物均由节能、节水技术建造,后来逐步扩大到水的循环使用、雨水的保持、太阳能供热、城市工业使用再生能源等。 德国南部著名的生态城市弗莱堡,一开始就将生态城市建设重点放在硬化地面的透水改造、屋顶绿化、河道自然景观的恢复上。首先,对城市所有的硬化地面(公路除外)进行彻底拆除,代之以多种形式的透水地面(包括透水砖地、卵石地、孔型砖地、碎石地、有机质屑地等)。这一项改造,给弗莱堡的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善。其次,弗莱堡城市的居民通过庭院自助绿化、墙面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让天然植被回归城市等方法,有效地帮助自己居住的这个太阳辐射强的城市减少了热岛效应,使其卫生状况、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第三,弗莱堡城中的河道以模拟自然河床、保持河与岸的自然过渡结构、,而且维护费用少。 5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上的保障体系

企业价值评估的作用与意义知识资料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价值评估的作用与意义。 本文所指的“价值”,是指可持续经营公司的价值,即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公司价值评估就是对企业持续经营价值进行判断。估计的过程,即对公司未来效益水平进行科学量化的过程。公司价值评估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产权日益商品化,企业价值评估日益受到重视。企业价值评估广泛应用于企业自身生的业绩评估、价值分析和投资分析中。企业价值正在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和整体质量好坏的最全面、最准确的指标。风险投资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处于创业阶段的高新技术,一旦离开风险投资的风险资金的支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企业想要获得广大投资者的资金,就要获得他们的认可。广大投资者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判断,一是依靠自身的职业判断,另一个途径就是借助于中介机构的力量,价值评估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三、当代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 价值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价值评估的 基础和核心。但该模型在运用上存在许多局限性,加上估价的着眼点不同,在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中,人们并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系统地运用多达十几种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几个价值评估方法。 (一)帐面价值调整法 评价一个公司,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根据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估算:对所有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参照市场进行调整,反映它们的公允价值。这种方法起源于传统的实物资产评估,它的假设是:企业的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从中减去负债的价值,得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首先是因为资产和负债均按历史成本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成本无法反映通货膨胀和物价的变动。严格来说,对资产应当提取跌价或减值准备,但这种估计往往流于形式,能真实反映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在资产升值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更与账面价值相去甚远。其次,财务报表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产物,企业通常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或对报表数据进行粉饰,使数据偏离客观实际。因此,投资者出于评价真实价值、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应对报表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调整账面价值,原则上应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标准。由于公允价值只有在实际买卖时才能实现,因此可用模拟交易的方法,在同类市场找出与评估资产可比的参照物的价格。这种模拟市场价值的准确度,取决于市场的完善度和资产的通用性。市场的竞争性越强,资产的通用度越高,模拟市场价值越容易确定;反之,则不容易确定。对没有活跃交易市场、可比性差、专用性高的资产,应结合重置成本法计价。如果企业已不能持续经营,评估的价值就是清算价值,不再考虑企业的未来收益。 (二)比较估价法 比较估价法,是在企业的现金流量难以计算时,将目标公司与类似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选用合适的“乘数”来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乘数通常是参照企业的价值与某一指标,如每股收益、现金流量、账面净值等的比率,参照企业的价值可根据其股价确定。运用这种方法,要寻找与目标企业相似的参照企业,通过乘数确定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市场的一些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计算方法,比较系统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国外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方法主要为旅行价值法和意愿调查法。如日本林野厅[1]于2000年对其国家的森林公益机能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价,选取的功能指标包括水源涵养等六大类指标。目前国外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各异, 但被普遍认可的是Daliy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2]。Daliy 认为,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和过程”。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欧阳志云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作用”。以李金昌、孔繁文为代表,对生态系统的评估特别是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蒋延玲、周广胜等(1999)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

但在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中, 自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 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估算”一文发表以后[3], 学术界引起极大的轰 动和争议.主要是以Costanza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学派”和以Pearce 为代表的“环境经济学派”,围绕该论文的一些观点、计算方法和有关 内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价值的可计算性、计量方法和计量中技术处理问题等方面[4~7]。Pearce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可计算性或者说其计算结果没有实际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方法上,坚持应该遵 循“货币化”二原则, 即以“支付意愿”表达的“消费者偏好”和边 际分析。Costanza 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个宏观量与GNP一样可以计算,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是一个宏观经 济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微观经济学问题,因此不必建立在边际分析之上;计算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市场价格、准市场价格、替代成本等各种方法.应该说Pearce等人对Costanza等人的工作的经济学挑剔是深刻有力的。只要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计量没有与经济学接轨,它就难以为经济学家 接受并对经济实践产生影响.但是,Costanza等人的一些观点为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 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综述 面临全球环境问题严重威胁,自然资源有价论的呼声越来越高,所 以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是改变公众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观,近一步地认知森林的生态地位。对于公众 而言,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评价能使他们更容易和准确地了解森林的作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特征与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特征与价值评估 作者:罗珂指导老师:王进鑫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由于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尺度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非常重要。人类受益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需要应用经挤学的计量方法对其价值进行量化。着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研究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尺度特征;价值评估;展望 前言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产生这两大类环境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功能、地位以及对人类发展所提供的服务等问题认识的不足。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纷纷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尺度、内涵与定量评价方法,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1生态服务及生态功能 1.1 基本含义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提供居住场所、生物资源、系统资源以及过程的功能。生态系统产品(如食品)或生态系统服务(如废物处置)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效益,通常将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它不仅包括各种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食物、医药及其他工农业产品的原料,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心[2]。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 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种类多样,相互之问又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摘要:现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生态城市的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建设成就、获得宝贵经验。针对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简要阐述和相关案例的表述,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思索。 关键词:卫星遥感生态赤字生态工业园电磁污染田园城市 众所周知,进入到21世纪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方面追求营养,娱乐方面追求新元素等等。但就在生活水平逐日提高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例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北极冰川融化,从而使得世界上一些海拔地势较低的国家城市经常发生水灾;城市面积急剧扩大导致耕地林地面积大幅度降低。由于城市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由于其物质能量高度集聚、人类活动密集、环境变化剧烈、生态脆弱而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建设已变得十分迫切,成为目前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研究,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建造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所以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堪忧,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小城市环境现状虽尚好,但发展过程中若不对城市生态环境加强重视将会走上大城市发展的老路。95年以后我国非常流行盖玻璃房子,而大量的玻璃房子造成光污染,房子里却是夏热冬冷,又需要空调调节室温,能源消耗非常大。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氧气被大量消耗;烟灰、粉尘、放射性物质、强烈致癌物漫天飞舞;光化学烟雾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肺癌死亡率已升至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某些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污染的大气不易散去,形势更加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中汽车数量的骤增,汽车尾气的污染日益加重。这一切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还将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 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第26卷第1期2006年1月 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6,N o.1Jan.,200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观点杨光梅 1,2 ,李文华1,闵庆文 13 (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30230090)收稿日期:2005205217;修订日期:2005211229 作者简介:杨光梅(1978~),女,博士生,山东诸诚人,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doczj.com/doc/223405469.html, ,gmyangj @https://www.doczj.com/doc/223405469.html, 致谢:甄霖副研究员协助修改本文,在此谨表谢意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 2mail :minqw @https://www.doczj.com/doc/223405469.html, Found 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30230090)R eceived d ate :2005205217;Accepted d ate :2005211229 Biography :Y ANG G uang 2M ei ,Ph.D.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ecological economics.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doczj.com/doc/223405469.html, ,gmyangj @https://www.doczj.com/doc/223405469.html,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热点和存在较多争议的领域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的观点,特别是引起诸多争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各项服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本身就缺乏严格的标准,同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的尺度转换问题,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容易出现重复计算;二是由于经济学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每一种生态系统服务通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间缺乏可比性;三是由于生态系统不同于经济系统,有时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时往往很难反映出自然系统的价值,特别是当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随着时间和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当着力于上述困难的解决,以便使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管理;经济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0120205208 中图分类号:Q147,Q149 文献标识码:A R evie w of foreign opinions on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Y ANG G uang 2Mei 1,2 ,LI Wen 2Hua 1,MI N Qing 2Wen 13  (1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Beijing ,100101, China ;21Graduated School o f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205~212. Abstract :S ince the early 1960s ,especially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C ostanza ’s fam ous article in Nature in 1997,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and m ost debated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conom ics.Different opinions were expressed regarding the necessity and validity of evaluation using econom ic methods.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econom ic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Firstly ,the com plexity of ecosystem ,including interdependence and transition of spatial 2tem poral scaling of various ecological functions lead to repeated calculation and difficult in extrapolating evaluation results.Secondly ,the econom ic methods have their own lim itation and weakness.F or instance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chosen in accordance with evaluation objects and purpose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rely very much on the methods selected.These cause non 2com parability between the https://www.doczj.com/doc/223405469.html,stly ,econom ic methods could not always reflect real values of natural ecosystems when preferences of human to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with time and appearance of new in formation.It is recommended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above issues so as to ensure an objective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result ,and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om 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im proving ecosystem management.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nom ic method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